第一百五十五章 傳言

字數:8660   加入書籤

A+A-




    當孫交來到暖閣時朱厚連忙詢問起來卻現孫交居然對此情況絲毫不知情在朱厚怒視之下孫交慌忙請罪起來最後在朱厚的命令下馬上返回戶部開始讓戶部的官員們調查這件事情來而朱厚與幾位大學士的廷會也隨之草草散去。

    不過事實證明張信並沒有胡說經過戶部官員加班加點的翻閱查尋之後孫交驚奇的現皇帝說的話一點也沒有錯連忙寫一份奏折上報朱厚看著一份準確詳細的奏折朱厚當然表示滿意再次召見幾位大學士。

    幾個大學士看到折子之後這才明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民間土地兼並以及隱瞞自家耕田的現象他們早就有所耳聞隻是沒有想到居然有這麽嚴重罷了居然有全國一半耕田這麽多這才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

    “幾位學士可有解決此事的辦法?”滿意的看著幾人沉重的臉色朱厚輕輕的詢問起來雖然他已經明白該怎樣做但還是希望能從幾人的口中說出來。

    “事關重大臣一時之間也想不出對策來。”看到朱厚谘詢的目光蔣冕輕輕垂頭小心翼翼的說道。

    在場的幾人不是什麽熱血青年自然明白能這件事情複雜之處膽敢隱瞞耕田不上報朝廷的除了地方的一些豪強鄉紳那就是名門大族權貴之地啦這些人的關係與地方及中央錯綜複雜不是那麽容易動的。

    “楊輔認為如何?”朱厚沒有聽出蔣冕推脫之意便詢問起楊廷和來。

    “此事涉及國本不如召集群臣廷議決定吧。”沉吟片刻楊廷和撫須說道為官多年他自然明白有些事情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需要思考協調。不把其中的利害關係調查清楚那就沒有辦法解決此事。

    “你們也是這個意見?”費宏、毛紀點頭之後朱厚覺有些不對勁了平時有事情的時候這幾人總是爭相獻策今天怎麽推脫起來。

    “皇上。這件事情很……複雜不是那麽輕易可以解決的。”察覺到朱厚的慍色費宏吞吞吐吐的解釋起來。

    “你們先回去吧容朕再思慮清楚。”朱厚麵無表情的擺手說道待幾個閣臣離去之後心中地火氣慢慢的升騰起來。

    “黃錦。擺駕清寧宮。”勉強批閱幾本奏折之後。朱厚再也按捺不住。起身拂袖說道。聲音之中帶著一股怒氣。

    “皇上起駕清寧宮。”黃錦不敢怠慢。連忙高喊起來道。暖閣外地太監宮女紛紛湧了進來。為朱厚披上冬衣之後。在太監地開路下。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往清寧宮。而清寧宮地內侍宮女們聽到動靜。等朱厚地抵達時。已經站在宮外兩旁迎候。在眾人地參拜聲中。朱厚走進了清寧宮內去向蔣後請安。見禮之後。朱厚沉默不語。麵無笑意。一看就知道是心情不好。

    “你們先下去。”蔣後細心地現朱厚臉上愁慮之色。不由輕輕揮手吩咐說道。雍容華貴之氣畢露。服侍一旁地宮婢們自然明白怎麽回事。邁著輕盈地步伐退了下去。

    “兒。怎麽了?”蔣後慈聲問道。不管朱厚如今是什麽身份。但還是自己兒子。不論生什麽事情。也不能讓他受委曲。

    朱厚歎氣。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蔣後。雖然說後宮不許幹涉朝政。但是這條規矩從來沒有被皇帝們遵守過。哪怕是當初地製定者明太祖朱元璋。有地時候也會聽從馬皇後地意見行事。況且內宮之中寂寞非常。皇帝也是人。有地時候也想找個人傾訴。但是軟弱地一麵當然不能在臣子麵前流露出來。那隻有向自己親人述說了。希望能從親人那裏得到安慰。

    “賦稅不足。額田減半。這問題確實很嚴重。一定要盡快解決啊”蔣後並非是對世事一無所知地人。自然明白國庫空虛對於朝廷皇帝意味著什麽。

    “連母後都知道這事不能耽擱但是內閣地幾個輔臣卻在推諉不已。”朱厚剛剛恢複平靜的臉上又泛起紅潮來情緒激動不已。

    “兒想必幾位學士也有他們的顧慮畢竟這件事情也不好辦啊。”蔣後幽幽說道想起興王府中的莊園田冊。

    “再怎麽難辦也要解決張侍讀說了再拖延下去的話明年朕的太倉內帑恐怕連一兩銀子都找不到啦。”朱厚憂慮誇大其詞說道顯然對張信的話深信不疑。

    “張信是怎麽說的?你和我說說。”蔣後皺眉說道事情還不至於這麽嚴重吧朱厚鄭重點頭把張信的那一番話轉述給蔣後知道。

    “明年地賦稅減半都不知後年該如何度過。”想到國庫裏聊聊無幾的存銀朱厚不禁愁起來其實朱厚隻要去找戶部尚書孫交詢問一遍就知道事情根本不會如此因為張信所說的都是平均定額是把正德朝十幾年來的賦稅使用情況綜合起來之後得出的平均數而實際情況根本不會是這樣的朱厚的擔心不可能實現。

    “那兒你可有解決的辦法?”若是論起權謀手段蔣後也不差但是對數量概率之類的知之不深聽完朱厚地複述之後也覺得事情真的非常緊急連忙關切的詢問起來。

    “朕決定清量天下田地重新編造魚鱗圖冊以後就按圖冊征稅。”朱厚語氣堅定說道清查出被隱瞞住的額田這樣的話雖然賦稅減半但是實際的收上來的糧銀不會少而且後明再征收國庫豈不是充裕起來。

    “兒這樣做恐怕很難。”蔣後沉吟片刻最後才歎氣說道:“我雖然不懂治國之道但是也明白你這樣做肯定會有許多人反對的恐怕也包括各地的宗室。”

    “這與宗室有什麽關係?”朱厚疑惑問道。現在地朱厚因為執政日短還沒有完全清楚自己這麽做會產生什麽樣地影響若是再過幾年他絕對不會這麽輕易的聽信張信地話而是和幾個內閣學士一樣要等考慮周詳之後再做決定。

    “膽敢隱瞞額田。而當地官衙卻不敢追究地恐怕不是宗室就是當地的豪門大族或者就是權貴勳爵。”蔣後苦笑歎道:“民間百姓哪裏敢如此做啊。”

    “什麽!”朱厚怒目圓睜片刻之後勉強冷靜下來咬牙切齒說道:“看來是朕稍欠考慮了怪不得幾個大學士這麽為難原來如此啊。”

    “那兒你打算怎麽辦?”蔣後勸慰幾句後詢問起來。

    “國庫每年支出一千萬石稅糧供養他們。他們難道還不滿足嗎?”朱厚怒道卻沒有想過宗室子弟這麽多而且都過著奢華的生活。一千萬石平均下來每個人都沒有得多少哪裏能滿足他們的奢侈之欲啊。

    “兒不要動氣小心傷身。”看到朱厚這個模樣蔣後心痛起來哪裏還顧及什麽宗室勳爵連忙說道:“既然是他們不對在先兒你就下旨清查吧。”經過蔣後安撫之後朱厚心中的怒火慢慢的散去。

    “如果內閣不同意。朕下旨有何用啊。”朱厚恨恨說道聖旨多次被封駁之後朱厚也覺得自己這個皇帝做得很憋屈。

    “聽兒剛才所言幾位大學士並非是反對隻是覺得事情關係重大不敢輕易決定而已兒可以再和他們商議一下。”蔣後提議道雖然不滿幾人反駁自己地儀注問題但是她也明白朱厚想處理好朝廷政事。肯定離不開他們。

    “如果他們還是不同意呢?”朱厚問道顯然是對幾個大學士沒有信心。

    “那你去問張信看他有沒有解決的辦法。”蔣後眼睛一轉輕輕笑道:“如果他想不出來那就把他留在宮裏不準回家直到他想出為止。”

    “母後說的是。”朱厚也露出笑容。

    “如果再想不出來那我就把綠綺接進宮去住幾天看他怎麽辦。”蔣後笑道顯然對自己的主意非常有信心。

    “母後。朕想安排張侍讀進六部曆練一段時間。您覺得如何?”朱厚輕輕的笑了起來然後對蔣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兒的決定不錯。張信確實是應該好好的曆練下了免得總是待在家中無所事事惹人非議。”蔣後點頭同意道。

    “那您覺得把張侍讀安排進哪部好?”朱厚問道這個問題困擾他一段時間了。

    “兒這事你可以問下張信自己的意思或者你也要詢問六部尚書看他們部下是否有空缺。”蔣後微笑提醒道。

    “謝謝母後提醒是朕一時糊塗。”朱厚微笑起來眼中盡是孺慕之色。

    從清寧宮離開之後朱厚經過坤寧宮之時心中一動吩咐內侍宮女直接進去雖然張太後對自己還是這麽冷淡但是也不妨礙朱厚心裏地感激閑暇之餘擺駕坤寧宮的次數也逐漸增多起來對張太後的態度也恭敬有禮。

    從坤寧宮返回之後朱厚再次召見幾位內閣學士向他們闡明自己地決心表示自己已經明白這件事情其中的困難但是為了社稷和百姓希望幾位大學士可以支持自己。

    “既然皇上明白那也應該知道此事若是處理不當會鬧出動亂來的。”看到少年皇帝眼中的堅毅楊廷和心中暗暗歎氣站了出來說道。

    “楊學士所言極是各地的情況錯綜複雜若是全麵清量費時費力不說可能還會有人趁機擾民啊。”蔣冕擔心說道。

    “事情不宜操之過急還須從長計議啊。”費宏也點頭讚成說道。

    “老臣是讚成皇上主張的但這件事情隻可緩緩圖之或者與朝廷百官商議集思廣益聽取他們的意見再做決定吧。”毛紀提議道。

    “既然幾位學士都認為事情不可過急那就暫且放下吧日後再召集百官廷議。”朱厚平靜點頭說道。

    “皇上英明。”幾個大學士欣慰朱厚能聽從他們的意見沒有像正德皇帝一樣急躁。隻有楊廷和眼睛閃過一絲疑慮這可不像皇帝的風格啊。

    “諸位學士先回去吧朕還要批閱奏折此事以後再議。”朱厚說道臉上淡定從容根本看不出什麽異樣之色來。

    “臣等告退。”幾位大臣依令起身告辭。身為閣臣他們手頭上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地。

    “黃錦讓人把事情告訴張侍讀朕希望聽到他的好消息。”待幾個閣臣走後朱厚臉色一沉放下手中的朱筆對身旁的黃錦吩咐道。

    “奴婢遵旨。”黃錦點頭行禮之後輕輕離開。不久就悄無聲息的返回繼續服侍朱厚批閱奏折。

    “大人皇上希望你盡快解決此事?”張府書房之中。一位仆役打扮地人正恭敬的向張信匯報說道。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我要考慮一會。”張信揮手說道仔細的思考起來看來內閣的幾個大臣還是很聰明地知道這樣做會產生什麽影響不過這也可以理解不是誰都有這麽大的魄力主持這件事情地。

    當初楊廷和主持朝政數十日時不過是恢複弘治舊治。革除正德朝期間的弊而已就有人心生不滿要除之以後快而像清查天下田地這樣的事情觸動這麽多人的利益這後果不是誰都可以承擔得起的無數的事實證明一旦觸及到權貴地主們利益時候這些人的怒火可以把任何人毀滅。哪怕你地地位有多麽地高所以張信也隻敢悄悄地向朱厚進言根本不敢明目張膽地上疏就是害怕受到攻訐。

    “既然他們不願意那就把他們逼到隻許進不許退的地步看他們如何應對。”不久之後張信心中有了主意臉上盡快狡黠之色。幾天之後京城地大街小巷謠言四起雖然說京城裏的坊市是消息最為靈通之地。但是什麽流言蜚語都是傳過就算。過兩天就給人們遺忘了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時候。言論反複被人提起就算不關心時事之人經過反複聽到之後也慢慢的了解到底生什麽事情了更加不用說關係到自身利益之人。

    “兄弟你聽說了嗎?”酒館中好友重逢一人小酌幾杯後神秘的說道。

    “什麽事情啊?說來聽聽。”另一個當然好奇問道。

    “聽說明年皇上要加稅了。”先前一人小聲的說道但是音量似乎非常高連鄰桌的客人都聽到了誰都有好奇心所以紛紛豎起耳朵聆聽起來。

    “不是吧皇上不是下旨說明年要減稅的嗎?怎麽可能又要加稅啊要知道現在的賦稅已經非常重了再加還讓人活嗎?”另一人報怨起來。

    “小聲點你不要命了當心官府找你麻煩。”雖然是警告聲可是這位仁兄地嗓門聲確實夠大酒館大廳都差不多聽到了不過兩人也不知覺繼續“小聲”討論起來。

    “是是是小弟知錯了大哥你說說看到底是怎麽回事啊?皇上金口玉言總不會出爾反爾吧。”另一人小心的賠罪說道。“其實這件事情也不怪皇上他老人家要知道皇上即位以來做的哪件事情不是大快人心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老人家也不會這樣做的。”大哥哀歎說道居然還有模有樣的抹起淚水來。

    “大哥你別賣關子了快和我說說。”小弟顯然是個急性子見此情況心裏難耐連忙往大哥杯中添酒。

    “還是白幹帶勁可惜就是貴了些。”舉杯一飲而盡之後大哥心滿意足說道然後在小弟的催促下這才慢慢的述說起來反正事情還是賦田的事情就是把人物改頭換麵全部歸功於戶部尚書孫交身上就說他忠心正直在公幹地事情忽然現賦稅一年比一年少。經過核查之後才知道原來是額田少了立刻上報給皇上知道皇上當然是把大臣們都招集起來商議這件事情可是卻沒有結果。

    “朝廷裏的大老爺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怎麽可能沒有主意呢大哥你是在騙我吧。”小弟顯然不相信大哥說的話。

    “騙你的是王八。我表哥的二舅地四姐夫的……鄰居大伯家的兒子可是在朝廷裏當大官地……仆役這話絕對沒有假。”大哥結結巴巴地說道有時還趁人不注意悄悄的從懷裏換出一頁紙瞄過之後又迅塞了回去然後一臉若無其事地樣子繼續和小弟聊起來。

    “可是這和皇上要加稅有什麽關係啊?”小弟眨眼問道臉上非常疑惑。

    “這你還不懂賦稅減少。皇上都沒有錢養活自己當然要加稅啊。”大哥說這話的時候臉色非常古怪。若是有人留意的話就會現他口音再也沒有鄉下的土氣反而是純粹的官話。

    “原來是這樣啊。”小弟似乎還沒有聽懂一臉困惑之色。

    “我還聽說其實朝廷裏有一個叫做楊學士的大老爺官很大很多人都聽他的。”大哥低聲說道:“他向皇上做了個主意不用加稅就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可是很多人反對。皇上也沒有辦法隻好不同意了。”

    “不是說很多人都聽他的嗎?怎麽會有人反對啊。”小弟疑惑道。

    “我怎麽知道。”大哥臉上有些掛不住的感覺惱羞成怒道:“你還要不要聽啊要聽地話就給我閉嘴再吵我就不說了。”

    “別啊大哥你說我不說話了。”小弟似乎有些害怕連忙用手把嘴巴摭起來大哥這才滿意的繼續說了下去。

    “楊學士大老爺說。田又不會跑怎麽可能會減少了呢裏麵一定有隱情要皇上派人去量一下看看少的一半田跑去哪了隻要找到那些田從那些田裏征稅就不用再加稅了嘛。”大哥得意說道似乎這個辦法就是他想出來地。

    “楊學士好見識啊。”小弟讚歎不已。隨後疑惑說道:“這麽好的主意。朝廷裏的大老爺怎麽會不同意呢。”

    “我哪裏知道吃飽了沒有。我們準備回去了。”大哥似乎沒有再說下去的興趣扯著小弟向夥計結帳之後迅消失在街上的人流之中而這時酒館內有些無聊的人也開始討論這件事情來。

    一連幾天同樣的事情在京城各個大街小巷商鋪酒樓上重複上演有時候討論的是兩個鄉下人有時候說話的是兩個文人學子有地時候還見兩個衙役打扮的人在談論就這樣京城數十萬人除了還不懂事的孩子之外誰都知道這件事情也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害怕皇帝真的加稅之人更是焦慮不已。

    事情不可避免的傳到官員權貴耳中心虛的官員權貴自然大罵謠言而滿腔熱血正直的官員開始認真考慮起來紛紛向戶部打聽這事是否屬實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立即給皇帝寫起奏折來。

    雖然說謠言止於智者但問題是這個謠言卻是真實的與普通百姓相比京城之中自然有許多見識不凡之人知道清查天下耕田對朝廷社稷地好處紛紛在自己的圈子內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好友們的讚同支持而這些人又以讀書人居多其中又不乏是京城各個官學書院或者是國子監的回去再那麽一宣揚年輕熱血、不諳世事詭譎的學子們哪裏受得了鼓動激昂指點之餘甚至上書給朝廷各官署希望得到他們的肯定。

    反應京城就因為這件事情沸騰起來各個階層的人都在議論這件事情至於前幾日關於興獻帝儀注的事已經被人暫時遺忘這是張信非常樂意見到地情況在命令手下收斂之時沒有忘記再添加一把火。

    接著流言再起說朝廷裏官員之所以不同意楊廷和清查天下田地就是因為那些官員害怕清查到自己家中時現讓人自己不法地事實所以才會反對的這個流言傳出之後百姓們都覺得十分有道理當在大街之上看到一個官員時也忍不住在其背後指點起來這讓心虛地官員臉色鐵青正直清廉的官員哭笑不得。

    新的一月希望各位繼續支持訂閱給幾張月票嗬嗬(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