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心動想煉拳,意冷欲自救
字數:6043 加入書籤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至張桂芳府上,尋一靜室坐下。
玉鼎真人把慧眼看時,又是張桂芳主動配合;檢查體魄,映照元神,觀望氣運,捏算因果,不一刻已是心中有數,歎道:“好強勁的身體本能!好複雜的因果糾纏!賢侄,除了九轉元功,你又修煉了其它功法吧?況且你的元神之中,還有一絲邪風盤亙,想是風吼陣中留下的暗傷。”
原來,修行九轉元功,體魄元神溶於一爐。會破風吼陣時,張桂芳叫邪風侵入;偏偏治傷時,注意又放在了體魄上,元神中不覺就存留了一絲,暗暗影響著張桂芳的神思性情。
正所謂知人者難以自知。張桂芳瑣事纏身,不是忙於寶珠祭煉,就是奔赴陣前廝殺;不是處理軍務,就是一意修行。又精於體魄,疏於元神,竟不曾發現元神中的隱患。
張桂芳聞言暗驚,問過解決之法,又道:“除了九轉元功,弟子並未修行過其它功法,隻有一些拳術。”
“拳術?”玉鼎真人詫異道:“若僅是些招式運用,怎會影響到元神法力?”
“玉鼎師叔,弟子說的拳術,非是簡單招式運用。”張桂芳暗歎一聲,又知玉鼎真人來,原就是為了國術。雖說玉鼎真人不知國術的楖念,但張桂芳也沒有完全藏掩的心思。於是,把國術中的道理及煉法,大致敘了一遍;卻不曾說“易髓”的法門,臨時將“煉髒”單獨列出,作為“易筋”的後續。
玉鼎真人邊聽邊問,薑尚亦偶爾插言。
從“煉精化氣”探討到“煉神返虛”時,薑尚已然無力評述,變成玉鼎真人置疑,張桂芳解說。敘至“煉虛合道”時,玉鼎真人同樣力不從心,漸漸隻餘傾聽的份兒,而張桂芳的述說也開始散亂起來。
待到張桂芳講述完畢,薑尚隻聽得雲裏霧裏,歎道:“賢侄真是天縱其才,想人之未想。”
玉鼎真人則是沉吟片刻,說道:“僅以前三步而論,應可證得三乘根行。賢侄你修煉九轉元功,能夠進境迅速,想來此術功不可沒。至於‘煉虛合道’,我實在不好評價。你也沒有創出具體的修行法門,還待實踐和總結。我認為稍嫌倉促,不妨借鑒九轉元功細化,可行性或者會更高。
你現在的問題,正在於此。仍以九元功比照,你顯然是跳過了五氣的積累,直接步入了神意通明,甚至去悟道入體。根基不固,五氣虛升;髒腑不安,五誌失衡。時喜時怒,時悲時恐;心不能寧,神不可屬;暴躁頓起,怨恨叢生。不出事兒才怪!你最近四處找碴兒,看誰也不順眼,還不能明悟麽?”
張桂芳其實也清楚,奈何知道的越多,心裏就越怕,為了安身保命,不得不加快修行。如今玉鼎真人一提醒,立刻意識到千防萬防,還是出了問題。尤其是想到近日的作為,人家固然是心存惡念,但卻未必是針對自己,憑白得罪了許多人。歎道:“人在劫中,身不由己,弟子也是沒辦法,不覺犯了貪功冒進的錯兒。”
“以你現在的修為,足以應付絕大部分情況,也不知你究竟在害怕什麽!”玉鼎真人搖首苦笑,忽又道:“不過你身上背的因果還真不小,關鍵是太複雜,根本理不清。真不知你幹了何等天怒人怨的事兒!”
自家自知自家事兒,尤其是最近感悟天人,雖說惹了不少人,但也對很多事兒,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說來其實也簡單,張桂芳換了魂兒,之前的因果即不能算在他頭上,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中間隔了一層,情況自然就複雜啦!兼之張桂芳原是商臣,現在卻投了西岐,而且還帶了一個集團軍,因果豈會小?恩怨情仇,兩朝氣運,盡數糾結在一起,因果不難解,那才叫怪了。日前又殺了喬坤,搶了九龍島四聖和趙公明的法寶,均是先天級的,尤其定海珠還是成道之物,張桂芳又不願還,肯定是無解!
因果之說,張桂芳不甚了解,想法也直白簡單,既然無解,那就不解,一路直推過去,啥問題也解決了。當初決定搶定海珠,正是基於這一想法,又是成道之物,實在難得,不搶白不搶。然而,這一切又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直接惹到大boss。因此,張桂芳即不敢殺趙公明,也不敢殺聞太師。
前者很好理解,殺了趙公明,就得麵對三霄,多半沒活路。後者雲中子已經預定,張桂芳怎麽好意思搶?搶了的後果也不好預料,隻能免為其難,高招貴手,仿佛有情有義。其實,有情有義也算不到他頭上。
張桂芳一臉無奈,歎道:“玉鼎師叔,有空兒的話,看看黃飛虎,差不多就明白啦。”
薑尚聞言,若有所思,張桂芳的情況,他最清楚不過。如果黃飛虎是被逼無奈,那麽張桂芳則是早有異心;兩相比較,結果就不用說了。然而,眼下薑尚的心思並不在此。
自從聽到玉鼎真人說“應能證得三乘根行”,薑尚就心中一動,尋思:“張賢侄天生漏體,都能修煉有成,我薑尚資質再差,好歹也能積畜法力。雖說我薑尚不似張賢侄那般天縱奇才,但也精通先天易數,悟性不算差。若能借那‘拳術’,尋得登仙之路,證得三乘根行,脫去凡體,煉就仙軀,豈不美哉?”
又見玉鼎真人和張桂芳已經談完,薑尚咬了咬牙,忽問:“賢侄,你那拳術,應該沒有資質要求吧,可能教我?薑尚願行半師之禮,學習拳術精要;若能登仙,定不相負!”
張桂芳叫嚇了一跳,忙道:“薑師叔言重,即願學,萬無不授之理。況且此術,我麾下諸將多有練習。至於資質,倒無要求,人人可練,誰也能學。僅是進步有快慢,成就分高低,隻要肯下苦功,終有功成之日。”
還沒勸住薑尚,玉鼎真人也來搗亂,說道:“即是子牙說了,我也不矯情,正欲向你討教拳術精要。”
幸好玉鼎真人和薑尚不一樣,張桂芳修行九轉元功時,又曾借鑒過人家的心得,如今以拳術奉還,算是了卻前因。因此,玉鼎真人並不似薑尚那般激動,亦沒提半師之說,隻當作一份人情。
張桂芳早有計較,自是滿口答應,唯獨薑尚這邊不好解決;玉鼎真人見了,十分理解,就道:“子牙稍安勿躁,我等修士原該灑脫,不如且將這些末節放下,看看效果,再做計較。若是果有神效,一切好說,張師侄自然當得,你亦真心敬的;否則,反倒不好收場,豈非叫張師侄難做。”
薑尚聞言,一想也是,就依玉鼎真人之議,暫且擱置;又約了練功的時間,方才散去。卻是薑尚須麵見武王,設計對付趙公明。至宮中,薑尚陳述清楚,武王果然沒有異議;即命於西山立營建台,擇時施法,不提。
張桂芳修行出了問題,又有暗傷未愈,正需靜養調理。
待將玉鼎真人和薑尚送走,張桂芳自去療養,先將“邪風”驅了,元神頓覺一清,情緒思想亦安穩了許多。
張桂芳沉吟片刻,有些拿不定主意。玉鼎真人之言,猶然在耳;張桂芳習煉國術,亦通藥理,曉得是真知灼見,原該遵從。然而,張桂芳十分自信,又不甘心自廢武功。
原來國術的修行,走的雖是“心證”之路,但又受現代唯物論和辨證法的影響,進一步印證和完善了自身,修行法門和理論體係皆已臻於完美,至少是哲學上的完美。
該哲學認為,意識分為“主意識”和“潛意識”,人類或智慧生物之所以無法看清“宇宙本體”或“天道”的奧秘,正是因為主意識和潛意識的分離。如果能使主意識和潛意識諧振,即可“看見”天道的奧秘。
潛意識又分“前意識”和“下意識”。前意識記載了“本源認知”,不可捉摸;但“下意識”可以。
國術正是通過不斷的修行,達到心體如一,即主意識與人體本能的統一。“本能”正是“下意識”的一種,如是“主意識”通過“本能”,與“下意識”達成了有限度的諧振,即與“前意識”達成諧振,從而獲取“本源認識”的奧妙。以上,即是“煉神返虛”與“煉虛合道”的哲學解釋。
如今張桂芳的情況很微妙,“煉虛合道”已經有了一定的火候,即“主意識”通過身體本能,與“下意識”取得了聯係,正在窺視“前意識”的奧秘。若是完全聽從雲中子的建議,張桂芳就必需切斷主意識與下意識的聯係,即毀滅自己的修行成果,才能變回正常。
張桂芳思前想後,總覺得不甘心,但又確實存在問題,不能不聽。於是,他決定折中處理,即不自廢武功,亦不繼續強化,任其自流;將注意力轉移到“五氣”的積累上。
且說趙公明自會過陸壓,讓武王用“釘頭七箭書”一拜,但覺心頭發火,意似油煎,抓耳撓腮,不得安寧。
聞太師見狀,忙問:“趙道兄,何事心煩至此?”
“吾亦不知,總是心神不寧。”趙公明眉頭緊鎖,想不出個究竟,忽憶張桂芳之語,就道:“日前張桂芳一再勸我回山,否則會有七箭釘頭之厄,身死道消,又將累及教中諸友,盡應劫數。”
聞太師怔了一下,遲疑道:“張桂芳確實古怪,我自認待他不薄,他卻忽然叛商;原道他忘恩負義,日前忽然又手下留情。若說他一心向道,偏又舍近求遠。寧肯拜雲中子為師,也不願借我的關係,拜入截教。但是這七箭釘頭之說,又當何解?如今趙道兄身在營,哪來的七箭釘頭?”
“哎呀!”落魂陣的姚天君忽然叫道:“我明白了,不是七箭釘頭,而是釘頭七箭書!”
聞太師忙問:“何為釘頭七箭書?”
姚天君麵色慘白,說道:“聞道兄可記得我先前拜去薑尚魂魄之事?釘頭七箭書即是此類,玄妙深不可測。”
聞太師忙排香案,親自拈香,搜求八卦,大驚道:“原來術士陸壓,欲用釘頭七箭書射你。”
趙公明驚問道:“道兄,我為你下山,你當如何解救我?”
聞太師心亂如麻,一時沒個計較。
姚天君精通此類法術,就道:“兩位道兄不必著急,今晚命人將箭書搶來,自然安矣!”
聞太師大喜,心神稍定。
趙公明憂心衝衝,問道:“西岐也有高明之士,若是薑尚命張桂芳去守箭書,誰人能敵?”
姚天君不以為然,失笑道:“隻管搶了箭書就走,何必與他相敵?”
“總需試過才知。”聞太師深以為然,又道:“趙道兄,你且安歇。今夜我即命令徒陳九公、姚少司去搶箭書,料無大礙。若是不成,再謀他法。”
趙公明心下失望,尋思:“聞道兄呀聞道兄,我為你下山,如今遭厄,你卻隻命我的門人去。他二人即是我門下,沒有你,難道就不救我?”於是閉目不言。
待聞太師等暫去,趙公明忽憶張桂芳囑咐:“若遭劫,速請令師或令妹,或有救。”心中已有計較,又將陳九公、姚少司喚來,說道:“吾今遭劫,恐有性命之危。聞太師欲命你二人,今夜去搶箭書。西岐高明之士甚眾,料想此行艱難,且將金蛟剪和番天印拿去祭煉,也好有個遮攔。去時再到我這裏來一趟,吾有話說;切記!”
當夜,陳九公、姚少司奉命;又來見趙公明,問道:“老師,我等將去,還請吩咐。”
趙公明靜默片刻,說道:“吾已掩了天機,希望能瞞過一時,你二人不可聲張。出營後,陳九公自去搶箭書;姚少司則乘吾的黑虎,徑往三仙島去,求吾那三位妹子救命。見了三位娘娘,也要仔細查問,小心中了幻術。還有隻可請雲霄、瓊霄來,命碧霄去求教主,非如此我不可活。切記!切記!”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