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以殺為題
字數:3248 加入書籤
聽了芙兒的擔憂,姬溪麵上不動聲色,然而心中已經一團亂麻。強自鎮定後,輕聲問芙兒:“若果真如此,可有良策?”
芙兒輕聲回:“奴婢駑鈍,現在還沒有?”
姬溪強顏歡笑,道:“不急,活人還能讓尿給憋死了,你先去我夫人那邊吧。”
芙兒略有些詫異的看了姬溪一眼,不再多言,依照姬溪的吩咐悄悄的退出了秋風亭,向涼月亭走去。
且不說芙兒去後的涼月亭會如何,留在秋風亭內的姬溪用了片刻的時間穩定了自己狂躁的思緒,開始思考解決的良機。
姬溪首先想到了是,立刻派人暗中生事,大不了殺幾個人,先把這次的詩會攪黃再說。然而思考再三之後,此計行不通,先不說攪黃一次會不會有第二次,單是憑現在這詩會的熱烈程度,也不是殺幾個人能夠解決的,而且這詩會的護衛之責是歸於張統的,若真出了大事,張統難辭其咎,姬溪能保的了張統的命,但張統威望盡失是必定的,他不可能在待在軍中。
所以,姬溪自己將這條計策否決了。
姬溪又想,或許可以任由事態發展而不聞不顧,隻需在事後將鄭玄和蔡邕全部拉進主考官的隊伍。如此一來,詩會和科舉都是此二人評定的,便是有所出入也無甚大事,畢竟文無定數,總有發揮失常的時候。
這條計策似乎可行,但細想之下卻絕不可行,因為若有真有人布下如此大的局,又怎麽會想不到如此拙劣的應對,他們必定有所後手,換位思考的話,姬溪又很多種方法讓事態無限的惡化,比如說,犧牲鄭玄的名望,誣陷鄭玄藏汙納垢,結黨營私。再者,鄭玄既然和許昭一塊來長安,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麽關係顯而易見,姬溪若是把鄭玄拉進主考官的隊伍,他近水樓台,還不知道會出多大的亂子。
姬溪很懷疑那個布局者早已拉攏了一些士子,讓他們在這詩會中盡情表現,卻在科舉中故意藏拙,如此一來,科舉的結果必定與這詩會出入很大,介時,不僅科舉為人詬病,科舉的主考官也將名譽掃地,所以,讓蔡邕獨自一人擔任主考官也不可行。
思來想去,這竟是一條死胡同,姬溪短時間內還真找不到完美的解決辦法,於是隻能暫且寄希望於芙兒想多了,自己也想多了。
可事實證明,二人想的還是太少了。
舞曲散去後,之間許昭出列拜曰:“恰此盛舉,草民有一提議,不知可講否?”
許是因為自己的詩作嶄露頭角的緣故,劉協的興致極高,竟有些迫不及待的追問:“先生有何提議,盡請說來,朕無有不準。”
這一唱一和間,姬溪心沉穀底,知道應該是無法避免了。
果然,許昭揚聲道:“先前陛下一首秋風詩,拋磚引玉,引得百花爭豔,當可為一佳話。然除陛下的詩作之外,大多士子的詩句乃陳年舊句,引用至此而已,草民以為,此乃一憾事也。是以草民提議,請陛下親自出題,令在場諸多士子現場作詩一首,再由鄭先生和蔡先生等名家現場評定,如此當為文壇之盛舉也。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聞言,姬溪立刻想要阻止,卻無奈何許昭話音剛落,劉協便已經拍手稱快,同意並讚許了許昭的提議。
姬溪無計可施,確實有些急了,不成想,劉協這時候卻想起姬溪來了,之間他興奮的轉頭對姬溪說:“太傅,徐先生的提議甚得朕心,但朕終歸年紀尚小,末學後進難做師表,而太傅勞苦功高,眼下這太平大多是太傅的功勞,朕感念太傅之德,故請太傅代朕出題可好?”
劉協是好心,但姬溪此時哪有心情去理會劉協的好心,是以陰沉著臉準備回絕,可回絕的話還沒有說出口,腦中忽的靈光一閃,計上心頭,於是乎,姬溪陰笑著看了許昭一眼,大笑道:“既如此,臣卻之不恭了。”
劉協亦笑曰:“甚好。”
許昭也笑:“如此也好,請姬太傅出題吧。”
姬溪笑曰:“我姬溪從軍多年,百戰沙場,乃一莽夫耳。然,許是殺戮過多,常輾轉難眠,每及於此,便思及何者為殺,終日彷徨而所得甚少也。恰此盛會,便以殺為題,望諸位文豪為我解惑。且有一曲拙詞,請諸君指正。”
此話一說,滿堂皆驚,亭內一時寂靜無聲,誰也沒有想到姬溪竟會以殺為題。
要知道,參加這詩會的都是文人,平時連個雞都沒有殺過,更別說上過戰場殺敵。
可以說,參加這場詩會的大多數人,連什麽是殺都不知道,連題都破不了。
劉協率先說:“這不好吧。”
姬溪笑道:“為何不好呢?”
蔡邕出言曰:“我等所學者,乃治國之道,乃仁義之德,以殺為題,與我等所學相悖,當然不妥。”
在這個當口,姬溪是絕對不能退讓的,哪怕站出來的是蔡邕,是以姬溪針鋒相對道:“治國?仁義?沒有軍士戎馬,沒有是屍山殺戮,爾等何談治國?爾等何談仁義?”
蔡邕麵有惱色:“這世間便是有太多的屍山殺戮,如此才國之不國,仁義不存。”
姬溪嘲諷道:“蔡尚書何不去與那曹操,袁紹,孫堅說說。”
蔡邕氣極,怒目瞪著姬溪,再瞪向呂春,以為很明顯,要呂春幫忙說話。
然而此時的呂春卻麵色煞白,雙眼似有血絲,正死死的盯著發起提議的許昭,對蔡邕的目光根本就沒有察覺。
呂春何等奇才,許昭提議天子題詩的時候沒有反應過來已是不該,待到許昭又提議在場士子比詩,呂春終於覺得有些不妥,而姬溪的強烈反擊立刻讓呂春醒悟過來許昭在設局,其用心之險惡昭然若揭。
這麽長時間才反應過來,令呂春頗為自責,此時正絞盡腦汁的思考著怎麽破局,正考慮著姬溪此時所為破局的可能性,莫說沒有看到蔡邕的注視,便是看到了也不會有絲毫相助,反而會毫不猶豫的站到蔡邕的對立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