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目標安東

字數:5885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書中說到了“官渡之戰”,張作霖讓趙三本接著說下去。

    趙三本繼續說道:“大元帥,輔帥,我軍選擇在山區阻擊第2師團,這是極正確的選擇,既是當前形勢之必須,也是打擊日本人狂妄氣焰的好機會。決策準,機會好。可是我們不能的眼睛老是盯著自己家裏,想著怎麽防衛自保,想一想官渡之戰就會有所啟發。”

    “快說啊!賣什麽關子?”聽到趙三本又停頓在這裏,張作霖有點急了,也提高了嗓門。

    趙三本趕緊說下去:“其實,大元帥已經做了,我們安排的三個打遊擊的團就是幹這個的。

    安東緊鄰著朝鮮,朝鮮有日軍兩個師團,抽出一個已經是極限了。這是因為,朝鮮是他們占領吞並之地,這種地方必須有大軍鎮壓,否則就會出事。朝鮮暫時不關我們的事,可是朝鮮的形勢說明:朝鮮還有日軍一個師團,但是不會繼續出兵了,我們不必擔心日軍再度派兵渡過鴨綠江。

    那麽現在第2師團離開了安東,又過了鳳城,則安東空虛了!日本人以為那是他們的大後方,東南麵與朝鮮一江之隔,北麵有第2師團,西邊有第14師團。可是安東地處長白山區,地形複雜,我們容易偷襲。現在的安東城還能有多少兵?充其量就是地方守衛部隊。可是安東是第2師團的後勤補給基地,也是唯一的後退通道。第2師團是甲種師團,有兩萬多人,每天作戰消耗的輜重補給少則二十幾噸,多則六七十噸,這些補給物資全部來源於安東。

    所以安東是日軍的弱點,也是我們打擊的首選。

    我提三策,供大元帥參考:

    .第一策:如果我們焚毀了安東的糧草彈藥,第2師團立即就會進攻乏力,甚至要固守待援,或者後退,則我第三師的壓力頓時緩解。這個方案四平八穩,容易實施,也容易見效,我們猛打猛砸一通,完事就跑路了,危險性很小。

    .第二策,如果我方軍力充足,可以暫時占領安東不走了,攻克鴨綠江橋頭,甚至在鴨綠江的鐵路橋上埋炸藥,以威脅日本人,隨時都可以把橋炸掉。少則十天,多則二十天,第2師團就從老虎變成了病貓了。這個方案,部隊也算安全,看著形勢不好就可以主動撤退。

    .第三策:如果再進一步,派出重兵固守安東,並占據北麵的鳳城,前後夾擊第2師團,它就陷入了絕地,就把第2師團困死在山裏了!這個方案收獲最大,可以給日本人一個教訓,在短時間他們會老實一點。”

    這三策一出,張家兩兄弟都暗暗的吃驚,這個吃貨的確不簡單,古人雲:“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就是這個意思吧?

    同時他們也在思考這三個方案的得失。

    張作霖說道:“第三策有可能殲滅或者重創第2師團,計策是個好計策,關鍵在於吃掉第2師團是好事還是壞事?輔忱老弟有何見解?”

    張作相說道:“大帥說的是要點,眼下形勢來看還不能吃掉第2師團,當然還是因為這個結果對於日本人刺激太大,這就等於迫使日本國內各派統一起來,一致對外,對中國開戰,那就是大戰的開端。可是,我們現在還不想開戰啊!

    我認為第一策太緩,白白的浪費了這個好機會。第二策緩急適中,我想再做一個補充修正:我們把吉林、黑龍江兩省可抽調的部隊都集中一下,從通化、桓仁南下,屯兵於寬甸待機。一則保我占領安東之軍的側後安全,進退自如。二則,一旦形勢有變,則可以出擊圖謀鳳城,這可就變成了第三策了。”

    寬甸位於安東正北約100裏(50公裏),鳳城以東四十裏。

    鳳城(也叫鳳凰城)是長白山(這個局部屬於千山)東南部的一個山中的交通樞紐,有多條通道經過這裏。如果東北軍占領鳳城,把第2師團擋在鳳城以北,則第2師團就鑽入了絕地,打不出來就死在裏麵。而打仗是需要彈藥糧草的,東北富庶,糧草可以在山裏搶劫,彈藥就沒辦法了,這個年代大規模的空投是極不現實的。

    作為領袖人物,第一重要的素質就是善於決策、敢於決策、快速決策。決策有可能失誤,但是總比優柔寡斷要強,議而不決,最後就是失去戰機。反過來說,不敢於決策之人,肯定做不了領袖!決策一旦失誤也敢於擔當,俗話說:豁出去了!這樣的人才能做領袖。

    張作霖當即下了決心,他說:“輔帥所說正合我意,就按輔帥說的辦。

    安東這個位置很重要,即便事後我們把安東讓給日本人,這支部隊也要保持在那裏。一來它可以隨時的阻擊從朝鮮過來的日軍,二來它可以實行我們有關朝鮮的策略。組建、訓練朝鮮的遊擊隊,支援遊擊隊作戰等等都由這支部隊來做。也可以考慮占領集安的鴨綠江橋兩側的地區,作為支援遊擊作戰的通道。因此要選一個得力的軍官,配備兩個主力師和一些二線部隊,讓它成為一個主力集團,這支部隊就叫朝鮮方麵軍吧。”

    張作相說道:“大帥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名字不能叫朝鮮方麵軍,要隱蔽一點,叫安東方麵軍吧。”

    張作霖:“好,還是老弟想的周全,就叫安東方麵軍吧?通知榮臻,明日一早召集會議,立即執行,選人調部隊方麵輔帥過問一下。所需彈藥從奉天的庫房裏調。”

    然後他又對趙三本說道:“趙參謀,你回去好好想一想,還有什麽可以補充的?機要科的地圖,你可以隨時調用。”

    “是!”趙三本敬禮,退出去了。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暫時放下遼寧的戰事,來關注一下北京。

    6月11日,擔負重要使命的熙洽到達了北京。

    奉軍並沒有一下子撤離北京城,並且又有新來的軍隊布防,人們所恐懼的戰亂沒有到來,使得人心惶惶的市麵得以暫時的穩定,這其中也有新成立的“北京維持會”的一份功勞。維持會的頭麵人物就是王士珍,這可是民國的元老,不過他是北洋一係的元老,而非同盟會一係。

    熙洽進京的第一個使命就是找王士珍,請他出麵說服溥儀返回京城繼續做他的“清遜帝”。

    王士珍,字聘卿,今年67歲,已經是皓首蒼顏的老人了。他是著名的北洋三傑之首,先後擔任軍政要職,直至北洋政府總理。他是清王朝的老臣,對於清皇室一直是忠心耿耿的,張勳複辟曾經把他拉了進來。

    從他的這份經曆就可以知道,熙洽請他出山辦事定然順利,恢複清室的待遇是清朝遺老遺少們期盼的願望,豈有拒絕之理。

    所以熙洽帶著禮物和張作霖大元帥頒發的特別使者任命書上門遊說毫不費力,王老先生欣然接受,詳細的過程我們就省略了。

    目前京津之間的鐵路還在奉軍手中,北伐軍距離鐵路最近的就是閻錫山,他在廊坊南側不遠霸縣。他的局麵也是不尷不尬,不上不下的很難受。他的山西老窩讓湯玉麟給攪合了,據報:湯玉麟的騎兵已經繞過了大同,大同守軍不得已出城圍堵,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眼看著大同不保。他的主力部隊有一半撤回了山西,準確的說是在回山西的路上。現在真是行路難啊,有鐵路,沒有火車,部隊沿著鐵路步行,還不知道要走到那一天。現在的閻錫山,那是心亂如麻,用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那是再恰當不過了。所以近在眼前的京津鐵路他似乎視而不見。

    因此,京津鐵路現在還勉強維持通車,不定時,基本上保持每日一列車。熙洽進京和帶著王老先生奔天津都是乘坐火車的,為這位老者的出行倒是提供了方便。

    6月13日,他們到達了天津,在一隊東北軍騎兵的護衛之下,他們乘坐馬車來到了溥儀臨時居住的張園。

    這兩位前清的遺老遺少見到了昔日的主子,王士珍不顧年老體衰,依舊堅持著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不過那個舞步有點顫顫巍巍,把溥儀感動的幾乎要落淚了。

    閑言少敘,他們的虛禮咱們就不描述了,直奔主題,說正事吧。

    熙洽把張作霖大元帥欲恢複民國對清室的優待條款,接他回北京一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關鍵就是兩點:第一,溥儀要發一個罪己詔書,檢討張勳複辟時再次登基的錯誤,自己降低民國的撥款數額,用通電明發全國,第二,回京後到頤和園居住。

    撥款數為400萬元,溥儀應該自己降低到200萬,實際上的撥款數依然是400萬,用中國銀行貨幣撥付。

    如果溥儀能夠做到這兩點,則:溥儀到達頤和園之時,民國政府今年的撥款立即到賬,曆史上所欠的四年撥款,原則上應該免除了,也算是對複辟錯誤的懲罰,如果清廷有困難也可以協商補貼一些。第二,政府將負責成立一支衛隊保衛溥儀居所的安全,衛隊的裝備軍餉由清廷支付,就是溥儀自己養著這支衛隊。衛隊的規模初定為500人,其中有150人的一個中隊是戰鬥部隊,擁有輕火力的武裝。其餘的是冷兵器的保安武裝。

    此時的溥儀還沒有參與日本人的滿洲國的陰謀,正是極端的衰落之時,清遜帝的名義沒有了,宣統的稱號也沒有了,別人稱呼他皇上、陛下,那就是個尊稱,沒有實際意義的,所以此時提出恢複他的帝號,對於他來說是喜出望外的事情,天大的好事,那裏還會拒絕?

    他隻是推說需要商議一下,僅僅是個形式而已,他還沒有正式答複民國政府,就開始詢問了很多的細節,急迫之情溢於言表。

    第二天,前攝政王載灃(溥儀的爹),禦弟溥傑等幾名皇室成員一同參與了會見,也可以叫做會談,溥儀親口答應了張作霖提出的條件,並且出示了罪己詔的草稿,交給王士珍審查。

    王士珍、熙洽恭敬的接過由溥傑遞過來的罪己詔書,仔細的閱讀,字數不多,也算虔誠了,詔書曰:

    “朕以幼衝,奉承祖業。經辛亥之變,卻不能恪守約法,貪戀異想,而感逆成規,至令丁巳複辟,甲子之變,至今永懷悼歎,若附淵水。咎在朕之不逮。蓋因於此,原撥款四百萬元之數,自降五成,以示懲戒。”

    熙洽說道:“陛下聖明,此詔書虔誠之至,甚當。待臣報到奉天,若無異議即可施行了。”

    王士珍說道:“陛下,如若奉天方麵沒有異議,臣建議,即刻動身進京,到達頤和園之後,再發通電,以免生出變故。”

    醇王爺載灃問道:“王閣老,張作霖大元帥不在北京,倘有後繼者複行驅逐之舉之,當如何?”

    王士珍答道“陛下,王爺,臣以為,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張雨亭自會有相關的安排。經此一番變故,誰還敢做馮玉祥那樣的小人之舉?”

    熙洽通過部隊的軍用電報把這邊的情況,連同詔書文稿,還有王士珍的一份意見,一並發到了大帥府。大元帥府則約定,6月16日晨,發罪己詔通電。又指令天津於15日發一個專列火車,送溥儀一行進京。

    至此,一切策劃得當。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注解:曆史人物總要介紹一下,我們的原則是介紹:姓名、年齡、出身、特長、現在的職務、地位、作用,個別有趣的亮點,其他則一律省略了。當然也會有例外,個別人的經曆有重大的意義的,有特別的趣味的,則會詳細一些,甚至長篇大論。

    ---38end---

    我的“明末強國夢”已經完本,歡迎閱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