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寧夏易幟

字數:6276   加入書籤

A+A-




    經過12月14日的銀川城下談判之後,雙方又接觸兩次,萬般無奈的馬鴻逵隻好選擇和平退出銀川這塊寶地,沒辦法,他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兵。反正西北是地廣人稀之地,自己再找一塊地方繼續稱王稱霸去吧。

    馬鴻逵是甘肅臨夏人,對這一帶的地理還是熟悉的很,他選中的地點就是隴南。隴南位於天水之南,是山區,但是地勢較平緩,緯度低,與漢中差不多,氣候溫暖。俗話說:有山就有水,因此,這裏也是甘肅的富庶之地。目前此地隻有幾夥不入流的土匪山賊,馬鴻逵剿滅土匪還是不在話下。

    這麽好的地方怎麽沒有軍閥占據呢?第一,所謂的富庶是相對西北而言,與近鄰四川、漢中相比還是窮地方。第二,此地乃四戰之地,兵力差了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它是川陝甘三省的交界處,也是這幾個省之間的交通要道。四川向北,通過漢中的褒斜道可以通達陝西,如果從漢中向西,經過隴南就到了甘肅。這條道路也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紅軍長征的路線中,爬雪山過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之後就到了隴南。疲憊饑餓的紅軍在此得以補充休整,馬得草料人得食,並在此地得知了陝北還有個劉誌丹,於是就翻過六盤山到達了陝北。以毛太祖的雄才偉略也不選擇此地,由此可見,此地不是立腳的好地方。

    三國中,“失街亭斬馬謖”的那個“街亭”就在隴南。司馬懿得了隴南就取得了進兵漢中的便捷之路,並且剛好,這條路到達漢中的路口就是勉縣城,那裏也是褒斜道的南出口。諸葛亮北伐大軍的通道就是褒斜道,這就等於被司馬懿威脅到了蜀軍唯一的後路。所以,失去了街亭,諸葛亮必須退兵,退慢了都會被魏軍截斷後路。於是,諸葛亮北伐失敗。

    由此可知,此地屬於兵家必爭的咽喉要道,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則難於在此落腳。別的不說,幾年後,若曆史重演,紅軍必將路過此地,到那時除非馬鴻逵拿出糧草慰勞紅軍,並讓出道路,否則必是一場血戰。

    還有,我們的劉誌丹同誌心中定然不痛快,因為隴南也是他的目標。西北紅軍如果取得了隴南,就取得了向漢中、四川富庶之地發展的通道。可是,他尚未來的及發展,卻被馬鴻逵占領了,這就斷絕了紅軍向南擴展之路,隻能在西北貧瘠的土地上混了。

    我們還可以推斷,如果將來有一天,東北軍希望取得四川,則隴南就是必取之地。

    所以說,馬鴻逵在隴南是坐不穩的,說不定哪一天被誰給打跑了。

    ......

    東北軍寧夏派遣軍隻是在烏達打了一仗,就和平的占領了寧夏,當務之急就是建立地方政權,穩定局勢。東北軍政府要迅速地派大批的官員過來接收。作為臨時性的措施就是軍管,各個縣都要派出官員,派官員就要有兵力護衛,槍杆子出政權嘛。但是總不能把白俄老毛子兵分散到各個縣去吧,那可太奇葩了。別的不說,百姓們看到老毛子兵,就會認為此地被老毛子占領了,無論如何也不像中國的官府,這不是離心離德嗎?於是,藏式毅急調149團到銀川,不論兵種,全部當做步兵使用,以連排為單位,跟隨各縣官員赴任,當保鏢去了。好在寧夏很小,在現代,寧夏隻有11個縣,按地盤說,在民國時大一些,但是縣劃分的更粗糙,也就是十多個縣。

    東北軍政府很快就挑選組建的寧夏的行政班子,調翟文選為寧夏省長,翟文選現在的職務是駐韓國聯絡官,目前聯絡官的事務偏於軍事,因此,調軍事幹部薑全我繼任駐韓國聯絡官一職。

    薑全我這個人有點意思,他做官多年不會不認字,但是此人的確是沒文化的大老粗。可是他偏偏的有一副好口才,說話風趣,滔滔不絕,就是個天生的演說家。他今年五十多歲了,一直在東北軍部隊裏混,也算是知名的將領,這一次讓他做個外交官也算是人盡其才。

    寧夏的政權搭建起來,然後就是安民,召集當地的“士紳”、“父老”進行溝通,讓他們改換門庭,收稅、鎮壓反抗,整頓宗教、建佛教寺廟、廢除馬鴻逵的偽幣等等,事務繁雜。但是征召兵員,進行訓練,為成立、組建、整編寧夏方麵軍做準備也是當務之急。

    參謀部給的編製是:寧夏方麵軍為乙種軍,下設兩師三旅,總兵力接近四萬人,不到寧夏人口的百分之一。特別支隊不算寧夏軍的編製,臨時掛靠在這裏。

    編製:

    第二十三師、第二十四師,均為三團製;

    第66炮兵旅、第67騎兵旅、第68遊擊旅,均為兩團製。

    這些部隊不是一下就能配齊的,參謀部給他們一年時間來組建部隊。

    寧夏方麵軍有一個小型的航空隊。是一個中隊的航空兵,編製九架戰機,以後考慮配置轟炸機。

    此外,寧夏河網密布,黃河貫穿全境,在夏季是可以航運的,因此,也有個計劃,建立一個小型內河編隊。

    寧夏麵積不大,其衛戍區下轄的保安部隊就沒有旅編製了,建立了三個保安團,陝西延長的一個保安團也歸寧夏衛戍區管,寧夏省再建兩個。按照參謀部的要求,這三個團要實驗使用自行車,取得經驗後向野戰部隊推廣。

    寧夏省的建省、建軍工作全麵鋪開。

    現在東北軍政府有了奉天日報和東北之聲廣播電台,一般情況下就不必采用通電的方式了。

    12月20日,電台和報紙同時發布了有關寧夏的消息和東北軍政府的聲明。

    聲明很簡潔:茲任命翟文選為寧夏省省長,免去其駐韓國聯絡官的職務,任命薑全我為東北軍政府駐韓國聯絡官。寧夏省從即日起廢除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易幟為五色國旗,加入東北軍政府,接受東北軍政府的管轄。

    就是這麽兩句話。此時,南京一係的還叫做省政府主席,東北方麵改稱為省長了。按說南京政府少了一個省應該有所反應,但是大家都知道,南京本來也管不到那裏,就是個名義的問題。

    其他的新聞中,都把重點放在了揭露、批判馬鴻逵在寧夏實行的暴政上了。東北軍如何進軍寧夏?戰爭情況如何?馬鴻逵去向等等都免去了,隻字不提。

    其實這是不用說的,東北軍不把馬鴻逵打跑了能任命省長嗎?國內各派係也都有自己的情報係統,國內的情報搞的都不錯,很多事情是瞞不住的。但是東北方麵不願意宣揚這個,畢竟有軍閥內戰擴張的嫌疑,再怎麽解釋也沒用,反而越描越黑,到不如隨它去。

    不過國內很多人看不懂,東北軍相隔著數千裏,取了寧夏,這是何意?有什麽價值呢?

    隨後兩天,東北的宣傳又轉到了宗教方麵,對於伊斯蘭教倒是沒有說什麽,隻是聲明東北軍政府尊重伊斯蘭教,保護清真寺和伊斯蘭教徒。打一派拉一派那是悄悄幹的,不能滿世界嚷嚷。重點放到了章嘉呼圖克圖大活佛在寧夏的講經布教上,對章嘉大肆的吹捧頌揚。

    這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讓人覺得毫無頭緒,莫名其妙。

    但是經過楊永泰點撥的蔣介石卻似乎看明白了——張作霖意在邊疆,直接的目標就是新疆,其他的還有什麽暫時看不出來。不過蔣介石現在還顧不到西北的事,它的重點還在江南,還在剿匪上。

    ......

    在東北軍攻取寧夏的過程中,東北的外交使團回來了。他們的這一次外交活動時間長達五個月,幾乎半年,一是外交任務艱難,期望取得的利益很大,而使團又沒有代表國家的地位,僅僅代表了一個地方軍閥,活動交往處處是難題。二是這個時代沒有便捷的航空交通,他們乘坐航海輪船等於環球一周,時間都耗費在輪船上了。

    原計劃他們訪問蘇聯之後,乘火車從蘇聯返回東北。但是中途有變,他們從蘇聯返回德國,轉道法國,乘坐法國的輪船,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到上海。

    繞道的根本原因是跟隨他們來到中國的有一個龐大的德國使團,德國與蘇聯的關係表麵上溫和,骨子裏卻是敵對的關係。還有就是目前西方國家與蘇聯的關係都非常的糟糕。因此,要想與德國人同行就不能途徑蘇聯回國,這就是繞道法國的原因。

    走了冤枉路,收獲還有一些,原本計劃中沒有對法國的外交也順便辦了一下,收獲也是有的。

    對德國外交收獲巨大,但是由於事項過於敏感,使團在國外與國內的聯係中隻字未提。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正式的外交身份,中華民國的外交機構的保密電報就不能使用了。就是南京準許他們使用,他們也不敢用,那不是等於把機密泄露給南京了嗎?他們隻能用民間公共的電報業務,機密的內容是絕對不敢說的。因此,國內並不了解詳情,完全要等待使團歸國後的當麵匯報。

    使團12月4日到達上海,由於人員眾多,他們租用船隻分批沿著運河到達天津,由天津發一個專列,10日到達奉天。

    津浦鐵路是暢通的,他們為什麽不坐火車呢?

    這是因為濟南城在日本人手中,日本鬼子一般不會幹預交通,所以交通是暢通的。但是東北軍與日本鬼子是什麽關係?是你死我活的對手!所以東北的使團通過濟南具有危險性。運河是不經過濟南的,所以他們乘船北上。

    12月11日的晚上,使團成員不顧路途的疲乏,隻休息了一日就來到大帥府向張作霖當麵稟報。這一次的匯報會議時間很長,幾乎通宵達旦。

    對德外交取得了什麽重大的成果呢?簡單一句話——全麵的軍事技術合作。

    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這一時期的德國稱作“魏瑪共和國”。德國是責任內閣製,就是總理說了算。而1926年到1930年德國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也是德國最混亂的時期,總統興登堡達到了權力的頂峰,此時,他幾乎就相當於皇帝,這幾年德國等於沒有總理,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才出現了強勢的總理。注意:希特勒的正式職務是總理。

    有兩個條件促成了東北外交使團的成功,第一是興登堡有軍國主義思想,不光是他,德國的精英主流都是致力於德國的崛起,要報戰敗之仇。第二,作為戰敗國,德國受到了廣泛的製裁和限製,例如,它的軍隊數量裝備都有嚴格的限製,就類似於二戰後的日本國。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找不到經濟合作的夥伴,原料的進口、產品的出口都被英國控製著。嚴重的經濟危機更是加深了德國與歐洲國家的矛盾。中國東北當局的出現,就是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那必然是抓住不放。

    西方國家都有殖民地的背景。例如英國的很多工廠企業就在印度,歐洲人對於這種運作模式是極為熟悉的。當前,德國國內的工業受到限製,他們自然就想到了海外,可是他們沒有殖民地。而中國正需要引進德國的技術甚至是軍事工業以加強自己的國力。因而雙方一拍即合。

    唯一欠缺的就是德國對東北當局的信任問題了,這不是口頭保證能解決的,甚至條約都不可靠。可是,德國有選擇嗎?沒有。一切都靠德國自己的判斷。德國也是世界列強,也侵略過中國,青島就曾經是德國的殖民地。所以德國人對中國並不陌生,也是很了解的。中國目前與德國沒有利害衝突,歐洲的複雜政治,中國也不會參與,中國在歐洲沒有利益可言。德國人隻能以此為依據賭一把,沒有別的辦法。

    德國的目的是在海外秘密地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甚至儲存軍備,一旦需要,拿來就用。第二,像英美一樣,他們的產品也需要市場,工業需要原料,否則,眼下的危機就很難度過。有關軍事的項目是秘密的,普通產品的貿易是公開的,用公開的貿易掩護秘密的軍備生產,這是德國最需要的。德國來了那麽多的人,就是為此而來。

    也是機緣巧合,剛好東北軍在圖謀寧夏,寧夏不光是有糧食,在它的附近,河套向東不遠處,那裏就是大煤礦和大鐵礦,鄂爾多斯、白雲鄂博、包頭、還有山西的煤炭,距離都不遠。並且那裏很偏遠閉塞,保密相對容易。把德國的軍事工業放在哪個地方,誰能知道。

    這些地區,大部分屬於綏遠,小部分屬於寧夏、陝北,也就是屬於東北和閻錫山兩家的勢力範圍了,隻有鄂爾多斯的煤礦的南部地區在井嶽秀的地盤上。目前東北和閻錫山這兩家關係正處於蜜月期,搞合作應該順利一些。

    具體的對德合作如何安排?且聽下回分解。

    ---118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