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論雜牌
字數:6762 加入書籤
各國的外交公使館都是設在南京的,蘇聯也不例外,他們的公使館也在南京。但是蘇聯駐中國的公使齊爾內赫卻經常的駐在奉天蘇聯領事館內,很少去南京,這當然是因為蘇聯在中國的主要外交活動都在東北,對南京政府沒有多少業務。
過完了年,齊爾內赫就約見外交廳長顧維鈞,轉達了蘇聯方麵的新要求——借軍艦!
借軍艦幹什麽?打濟州島。
在朝鮮的日軍散兵遊勇大部分都跑到了沿海的島嶼上了。南北朝鮮都在清剿殘敵,小的島嶼就算了,不去清剿日本人也站不住,他們自己會逃跑。但是大的島嶼就不行了,你不去清剿日本人就會考慮長久的駐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南朝鮮的第一大島就是濟州島,其次是江華島。江華島距離陸地太近,南朝鮮當局收複也容易,日本人也不敢賴在那裏。濟州島距離陸地兩百多裏,日軍是極可能長期立足的,日軍兩個師團的殘部都在濟州島上。所以就必須盡早考慮收複,不能讓它成為心頭之患。
雖然外界,包括日本人都會逐漸的覺察到南朝鮮的背後勢力就是蘇聯,但是蘇聯還不希望過早的擺在桌麵上,能遮掩還要盡量的遮掩,所以打濟州島就需要借用東北軍的軍艦。
齊爾內赫說:“打壞了我們賠給你更好的。我們需要借兩艘驅逐艦和兩艘護衛艦,艦上用我們的紅海軍的水兵,你們沒有任何風險。”
經過大帥府決策,顧維鈞回答了蘇聯人,他對齊爾內赫說道:“我東北當局有一個條件:在濟州島上我們需要暫時租借一個區域,建立空軍基地。期限以對日戰爭為準,戰爭結束後,我東北軍就會撤出。駐軍的規模、數量我們另外談判。”
此時的作戰飛機航程都短,東北軍如果取得此基地,則轟炸機可以空襲九州島的全部,和本州島的部分地區,意義是重大的。目前東北與蘇聯是盟友關係,假如以後關係搞僵了,這個基地威脅到了南朝鮮,他們也可以很容易的收回,畢竟在人家的地盤上嘛。所以估計難度不大,何況上一次東北軍出兵朝鮮還幫了蘇聯一個大忙呢?
這個要求不高,結果蘇聯政府同意了。
下麵的事情就好辦啦:對照地圖,劃出一塊區域,商定東北軍駐軍的人數、裝備水平。東北軍參謀部照此準備部隊即可。小小的軍事基地也是海陸空三軍齊備,都要有的。
四艘小軍艦不是日本艦隊的對手,但是,在蘇聯空軍的掩護下,近海作戰,就不怕日本海軍了。有了這個小艦隊,南朝鮮拿下濟州島就沒問題了。
......
東北軍的重兵都在錦州,軍務繁忙,年後,張學良就離開奉天返回錦州了。他到錦州後第一件事就是與渤海艦隊司令沈鴻烈海軍中將一起到天津視察製造潛艇的兵工廠。
這個工廠設在天津市區到大沽口的中間位置,選擇一塊空地,遷移本地的農民,全部封閉,嚴格保密。這個位置水運、鐵路運輸都很方便,又靠近天津,容易取得原材料和配套的零部件。目前德國正在研究u2型潛艇,u1型是經過一戰考驗的型號,所以,第一批產品就是u1型潛艇。
目前工廠剛剛開始建設,預計半年後可以開工,一年後出產品。
德國的技術人員向張學良介紹潛艇的生產技術,他告訴張學良,潛艇技術有三個關鍵:第一當然是密封和抵抗深水壓力。第二就是蓄電池的性能,因為潛入水下之後,氧氣就成了關鍵。而任何發動機都消耗氧氣,因此,所有的發動機必須關閉。在這種情況之下,唯一的動力就是利用儲存電力的電動機了。第三就是儲存壓縮氧氣的能力。水下製造氧氣的技術不是沒有,而是不夠先進,可靠性差,體積龐大,因此目前還處於研究實驗階段。
潛水艇的防護體現在躲藏於水下,而不是防護裝甲。因此,與水麵艦隻完全不同,潛艇不考慮防護裝甲,它是極脆弱的,普通的炮彈都能摧毀它。如果加裝甲,就要用擴大噸位來獲得多餘重量的浮力,這是及不劃算的。
就在張學良視察工地之時,他得到報告,說山東省主席韓複榘要求麵見張學良,人已經到了天津,住在英租界裏。
韓複榘是投奔蔣介石的西北軍將領,現在當然屬於南京國民黨一係的,兩家素來沒有聯係,他能有什麽事呢?
這裏要解釋一句,原本的曆史上一年以後才輪到韓複榘做山東省主席,但是,我們的故事裏馮玉祥提前倒台,韓複榘提前投奔了蔣介石,所以他也就提前就任了。
帶著疑問的張學良,於3月1日在天津會見了韓複榘。
名曰省主席,也相當於一省的督軍了,可是張學良見到的韓複榘卻是一身褶皺巴巴的軍裝,完全沒有個將軍的樣子,與風流倜儻的張學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張學良很詫異,猜想著是不是來的太匆忙?
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年代的人們還不懂得穿戴高檔品牌的服裝,也沒有什麽服裝品牌的概念,不管多富貴的人,也是裁縫鋪裏做服裝。如果不相信,你可以看看這個時代的人物照片,多數人的衣服都是鄒巴巴的。
除去見麵的俗套,張學良自然是詢問何事?
韓複榘未曾說話先長歎一聲:“哎!”
然後他說道:“漢卿老弟,世事艱難,真是一言難盡呐!我山東也算富庶之地,治理地方倒是沒什麽,苦點累點我也願意盡力。但是日本人攪得山東一團糟。中央正在與小日本談判濟南事件的善後,這個談判也是談了半年多了,沒完沒了的也沒個結果。中央已經多次示意我山東可以武力對抗日軍,說是以利於談判。可日本鬼子是好對付的嗎?我要槍、要炮、要子彈、要軍餉,可是統統的沒有,我拿什麽去抗日?再者說,這麽大的事,總要有個命令吧,沒有軍令如何作戰?其實這也是明擺著的事,人人都懂,就是說不得。說到底,我算是讓日本人給坑了,沒有日本鬼子那裏來的這種事?”
他還是有顧慮,說“讓日本人給坑了”,實際是讓蔣介石給坑了,他不敢說。
韓複榘所說的話有個背景要交代一下,那就是濟南慘案,也叫五三慘案。是日本以第六師團為主力,無端的占領濟南,屠殺了一萬七千多人傷兩千多。直至現代,每年的五月三日濟南城都要集會紀念,提醒國人勿忘國恥。
事情的引發是二次北伐戰爭,北伐軍勢如破竹,張作霖的北洋政府眼看就要倒台,北伐軍即將統一中國。中國的統一是不符合日本國利益的,日本國需要中國的分裂狀態。因此,日軍派出第6師團進兵濟南阻擾北伐軍,這也是皇姑屯刺殺案的前夕。
慘案的經過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就不說了。有一點必須指明,日軍進入濟南有張宗昌的罪行,第一批進入濟南的日軍是張宗昌請來的!他這是引狼入室。當然了,即便沒有張宗昌日本人照樣會來。
事件的過程中,蔣介石本人就在濟南城裏,是他一手處理的。曆史上蔣介石的態度從憤怒譴責日軍罪行開始,慢慢的演變,最後又走到“攘外必先安內”的老路上去了,表現得越來越軟弱。到了1929年3月28日,南京政府終於向日本妥協,濟南慘案屈辱地結案。
現在已經進入了3月,但是,即便沒有東北軍幹預,此事件也絕對不會是原來的結局。原因就是在目前中日之間的形式之下,蔣介石如果敢做出過多的讓步,他隻能下台!就是國民黨的內部也不能容許國民政府過分的讓步,更不要說全國人民了。
目前事件的善後談判還在上海進行。
日本方麵的說法是:濟南發生了襲擊日本僑民事件,日軍為保護僑民進入濟南;中日雙方發生衝突,各有傷亡;應該組成聯合調查善後;采用寬大主義善後,使得中日日益親善;在此條件之下日軍撤出濟南。
把武力幹涉中國內政,殘害了兩萬人的大屠殺說成上麵的樣子,日本鬼子是何等的蠻橫、無賴!但是原本的曆史上國民黨政府接受了這個說法,中日達成協議!當然這個過程是南京政府一步一步的退讓,日本國一步一步進逼的結果。
現在由於東北軍的一係列勝利,中日之間形式大變了。國際上原本曆史上英美的態度就是向日本人施加壓力,現在當然更加大了對日的壓力。日本人騎虎難下,他們也難得的采取了退讓。日本人提出主動撤兵,但時堅持說是雙方衝突互不道歉。南京政府也悄悄的讓步,免去了懲罰凶手要求賠償的條款,但是堅持日本國必須道歉。
這就是現在的談判態勢。可以預計艱難的談判還會拖下去,3月28日是不可能解決的。
蔣介石本人不出麵,南京政府用暗示的辦法唆使韓複榘“抗日”,這與曆史上他們唆使張學良挑起中東路戰爭類似,手法相同,居心不良。
南京方麵的國民軍從來就有嫡係、雜牌之分,在軍備、軍餉上厚薄不同。無論內戰外戰總是驅趕雜牌軍當炮灰,減員了,不能招兵,打沒了就撤番號。嫡係部隊損失多少補多少。這種例子太多了,像淞滬會戰、台兒莊會戰、西北剿共等等,蔣介石都是這麽幹的。這就難免讓“雜牌”們怨聲載道,今天的韓複榘就是如此。
可是事物都是兩方麵的,如果站在蔣介石的立場上,他也是滿肚子的委屈。是嗎?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南京的委屈。
蔣介石為了統一中國,哪怕表麵上統一也比分裂強,例如曆史上的“張學良易幟”。把諸侯軍閥的部隊變為國民軍,按部隊數量給編製。“編製”就意味著國家要給軍餉、糧草、被服、武器彈藥。有可能克扣,數量不足,但是總要給,否則諸侯們憑啥“易幟”?憑啥聽你的?軍閥的部隊穿的都是國軍的軍裝,那都是蔣介石給的。比如第二次國共合作後,紅軍改變為三個師,給了第八軍的番號,那麽槍械、彈藥、軍餉、糧草、軍裝等等,南京國民政府是要按時供給的。
好了,國家付出了,就要有收獲,那就是“雜牌”們要聽中央的號令!這是最低的要求了。稅收的事情南京政府提都不提,因為蔣介石知道:提了也白提——每人繳稅,隻有哭窮的份。
國家權利第一條就是征稅!沒有稅收政府就得倒台,就要亡國!沒有稅收政府那裏來的錢?
雜牌如果上交稅收了,不造反了,聽軍令了,那不就變成嫡係了嗎?到那時蔣介石如果還當雜牌對待,那才叫不公正!
中央政府出錢出槍,養著一群不納稅的白眼狼,要錢要搶的時候聽話,稍不滿意就造反。換了你去做蔣介石你也會一樣——設法消滅雜牌。
我們不是偏袒蔣介石,要搞清楚問題,就要客觀一點,公正一點,不能拉偏架。
現在韓複榘麵臨的就是這個問題,不聽招呼就是違抗中央,與日本人開戰就是吃敗仗,蒙受損失,兵打沒了韓複榘就卷包回家。
曆史上韓複榘就是這麽死的:日本人打過來了,蔣介石命令他就地抵抗!缺槍少彈藥就不說了,還把山東唯一的炮兵團給調走了,他拿什麽打?打,就要把部隊拚光,部隊沒了就撤番號。部隊是軍閥的本錢,他舍不得,於是他不戰而逃。結果讓蔣介石以臨陣逃脫的罪名給槍斃了。
張學良又不傻,到此已經聽明白了。
果然,韓複榘很遲疑地說道:“漢卿老弟,愚兄欲效法楊增新易幟,改換五色旗,聽命於張大帥,不知大帥肯容納否?”
他這就是借個說法,楊增新並沒有加入東北軍政府。韓複榘是想改換門庭了。
對此,張學良倒是用不著請示,東北軍對於投靠者有現成的政策。寧夏的馬鴻逵就曾經詢問過,藏式毅回答馬鴻逵那都是一樣的原則。因此,張學良立即就可以回答。
張學良說道:“向方兄,我東北軍方麵有規矩,老兄聽一聽,兄弟我不需要你立即回答,希望向方兄斟酌一番,恐怕還要問一問你屬下的意見,然後再行定奪。第一條,投奔我東北軍的弟兄們都可以得到滿意的安置,即便能力差,實在不能勝任新職務,我東北軍也會養起來,盡力安置好。第二,我東北軍去年裁軍一半,想必向方兄也知道。所以,我們接收部隊是一定要整編的,按我們的要求,貴部的大半兵源都要裁撤。第三,我東北軍是統一軍令的,貴部的各級軍官、地方官員,也包括向方兄,都要服從統一的調動。就是說,貴部原有的部隊就不存在了,軍官也不會在同一支部隊裏。簡單的說,就是我東北軍中沒有小軍閥。另外,向方兄可能不知道,我東北軍建立了政訓官製度,部隊調動之權力在政訓官手中。誰做了軍官,他的軍權也是有限的。我東北軍沒有私家軍。”
韓複榘愣住了,對此,他真的不知道,這與中國所有的軍閥部隊都不一樣。中國的大小軍閥都是把部隊當做私產的,包括各級軍官也有這種傾向,當了營長,就把這個營當成了自己的私家兵。各派軍閥都如此,例外的隻有國民黨的嫡係部隊,軍官說換就換了,其他的部隊做不到,換軍官,恐怕要動刀子,軍閥本人更是換不得。
中國的大環境就是軍閥割據,韓複榘也是一樣,其實張作霖又何嚐不是如此?
看到韓複榘遲疑的樣子,張學良又說道:“向方兄看得起我東北軍,小弟我心存敬意。為此,我可以為兄台獻一策,僅供參考。”
張學良為韓複榘謀劃了什麽計策?且聽下回分解。
---129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