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利益的交換
字數:6348 加入書籤
1929年5月5日,阜新。
孟青山(嘎達梅林)的拜訪給張作霖出了難題。開荒戍邊是既定的國策,並且漢人的增加,也確實為蒙古帶來了繁榮。可是如果駁回孟青山的請求,那就又一次走上了曆史的老路,後麵的事情依然會重演,隻不過表現形式有一些差異,本質是不會變的。
張作霖隻是知道壓製蒙古人的這個要求,會導致蒙古人的反抗,這個結果在曆史上是錯誤的,其後果是不利於蒙漢和睦,結局弊端很多。特別是外蒙古在蘇聯的策劃下搞獨立的時候,不但外蒙古動蕩不寧,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新疆等地均遭到蘇聯和外蒙的聯手騷擾。如何避免這個結局,走一條新路呢?他真的不知道。
張作霖讓色楞王爺帶著孟青山先回去等待,他說:“這是重大的國策,從前清起就執行了很多年了,不是一兩句話能解決的,要有時間考慮,也要召集政府相關的機構商討辦法。”
孟青山告這個狀也不是頭一次了,但是,眼下的這位“帥爺”能夠認真的聽他的意見,並誠懇的表示要考慮、商討,這已經很難得了。與他前麵見過的官老爺相比,這位帥爺就是“青天大老爺”了。蒙古漢子直爽,蒙古地區也還保留著清代的習慣,王府上下的官職還是老名稱嘛。孟青山一激動,趴在地上就叩了三個響頭,口稱:“下官謝過帥爺了!”
草原上的蒙古人還是沒見過大世麵,他竟然真的不認識張大帥。色楞王爺也不敢說破,官場的規矩他還懂,就是皇帝出巡改稱“黃三爺”那個敢點破!不要命了?
預知了曆史的張作霖沒有小看孟青山的事,但是很難辦。有了難題怎麽辦?找吃貨呀!吃貨就是萬金油,包治百病!
他找來吃貨,不用多廢話,“嘎達梅林來了。”這一句話就夠了,吃貨還能不懂這個?
趙三本在想,事情千頭萬緒,最重要的是什麽呢?關鍵點在哪裏?那就是缺乏實地考察!高高在上的官僚們誰也沒有看到真相,官僚、領袖們考慮的都是國家大戰略。從大戰略上說,此時的邊疆的確應該加強,否則無法穩定。因此,有些人(如蒙古牧民)做出一些犧牲是應該的。要想改變官僚的想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實地考察,讓他們看到真相。然後才能探討用什麽辦法解決。
因此,趙三本笑著說道:“帥爺,咱們好不容易出來了,是不是應該出去散散心?眼下正是春夏之交,是大草原上最好的季節,據說蒙古大草原的風光美得很,蒙古姑娘的歌舞更美,令人心曠神怡。我還聽說蒙古人的手把羊肉味道鮮嫩,堪稱一絕。想當年,慈禧太後老佛爺都誇這科爾沁大草原上的肥羊呢!順著便,帥爺也考察考察開荒戍邊的效果如何?豈不是兩全其美!我們實地的看一看興許就有辦法了,民生大事也不能太草率了不是?”
這個趙三本還是有點馬屁功夫,說的這位“帥爺”心裏癢癢的,這可是難得的享受。帥爺一怕大腿:“著啊!就這麽辦,告訴溫處長、鄭衛士長準備,明天就走。”
為了張大帥的安全,有關的保密規矩大家都要遵守,所以他們說話也要守這個規矩。不遵守,就會露餡。
趙三本:“還有色楞王爺和孟青山,讓他們好好的準備,盡地主之誼。”
張作霖的小眼睛轉了轉,說道:“五丫頭這兩天沒什麽要緊的事吧?讓她也跟去,你們小兩口也到大草原上散散心。還有,叫她帶上電台的記者,興許要傳播什麽呢?”
東北之聲廣播電台就在阜新,所以,五小姐來了定然會有不少的業務。
趙三本是本分人,但也是鬼聰明的。張作霖的話他當然聽懂了:這是警告他規矩點!
這個時代的蒙古女人很開放,未婚的女子與男人交往很隨便的。何況蒙古的王爺們要巴結這些官員,年輕的美色定然少不了。趙三本說了一句“蒙古姑娘的歌舞更美”,提醒了張大帥,這帶上五小姐的意思就不用解釋了。
趙三本嘴上不敢說,心理可是門清,你老頭子怎麽不帶夫人呢?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
就這樣,第二天一大早,他們一隊人馬向北出發,奔了草原深處。趙三本特意的檢查了衛隊營工兵手中的工具,十字鎬頭、工兵鍬都要帶齊全。
隊伍中還跟隨了地方的官員,當然了,墾辟蒙荒測量局屬於責任部門,那是一定要參加的。趙三本也囑咐孟青山,要引導到相關的墾荒地點查看。
孟青山感動得不得了,他原本還是冒著風險的,在漢人大官麵前說這種話,的確風險很大,弄不好就是反對漢人移民的罪過,現如今可是漢人的天下呀!可是這位帥爺竟然雷厲風行,他昨天進言稟報,今天就出動考察,真是青天大老爺呀!因此,他對帥爺那是畢恭畢敬的,說話都彎著腰,一副前清官員對上司的禮節。他還真的不知道這位帥爺的官有多大?
視察的現場的確觸目驚心,蒙古草原上地廣人稀,漢人的村莊很稀疏,一個村子也沒有幾戶人家,村子的四周都是沙石地,幾乎寸草不生,實際上就是戈壁灘。
每到一地,無論是沙地、草地、莊稼地,趙三本都命令挖坑,要挖地三尺。讓人們看到地麵以下的實情:全部是沙石和風化岩,沒有土壤,挖掘都十分吃力。這種貧瘠的土地,野草都不能生長,那裏能長莊稼?
在看起來還不錯的草原上也開挖三尺深的坑,隻有貼著地皮的兩三寸勉強算是土壤,如果耕地種莊稼,下麵的沙石就翻上來了。這樣的土地能耕種幾年?
農民為了生存,隻能不斷的拋棄荒廢的土地,開墾新的耕地,於是,草原就變成了沙石戈壁灘。
這是蒙古草原特殊的地質環境造成的。
草原上大型的山脈不多,更多的是丘陵平原,大型的河流幾乎沒有,因此就沒有衝擊平原,厚實的土壤層很難形成,在這種地質的土地上,大樹是不能生長的。因此,草原上極少有森林。千萬年來的風雨,慢慢的形成了草原的植被,但是非常脆弱,因為土壤太少,所以,一旦那一層脆弱的植被被破壞,就是不可逆轉的。蒙古地區多沙漠和戈壁灘就是這個原因,不論是人為破壞,還是自然力的破壞,變成了荒漠,就很難逆轉。也許幾千年後,自然力又造出來新的草原,可是人類的曆史才多少年,能等嗎?
要說破壞草原還有一個因素是很少有人知道的,那就是山羊!山羊吃草有個特別的習慣——吃草根!草原被山羊啃上幾遍,就變成沙漠戈壁灘了。以陝北為代表的黃土高原,變成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坡,山羊的“貢獻”很大,那裏養山羊的曆史很長。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山羊還沒有擴展到蒙古草原。山羊大規模的入侵草原是現代的事情了。你知道“鄂爾多斯羊絨衫”嗎?那是山羊毛絨!下麵的話不說了,說多了得罪人。
視察的一路上,他們到處挖坑,各種地貌都要挖一挖,看一看,適合耕種的土地不是沒有,是太少了。
對於張作霖以及本地的官員們,今天都是最生動的一堂課,殘酷的現實擺在了官員們的麵前。先不說環境保護,這個時代的人們沒有保護環境的認識水平。單說這個土地能耕種嗎?所有的人都明白了:看似肥美的草原是不能變良田的,塞外江南隻是個空中樓閣,脫離實際太遠了。
一句話——開荒種地是個絕大的錯誤,根本就不能實現。
像今日到場的其他官員一樣,張作霖也受到了很大的震動,激動之餘,他提議在草原上就地召開一個會議,讓大家都講講感想,統一認識。蒙古人的帳篷是隨時帶著的,大草原上處處可以安家,地廣人稀之地很少有村鎮,部隊也有野營的帳篷,帳篷搭起來就是住所。
在眾人忙著搭建帳篷的時候,趙三本悄悄的把張作霖拉到了一邊。
趙三本說道:“帥爺,現在大家都明白了草原不能耕種,此事已成定局。但是,蒙古草原是需要繁榮的,漢族人也是需要進來的,這是穩定邊疆的國策。所以就要有替代的辦法了。農業、牧業不行,那就隻有工業、礦業了。蒙古多礦產,但是蒙古人習慣於敬重山神,因此他們會阻撓開礦山。這個道理是講不清的,凡是類似於宗教的東西,都是講不清道理的,說理沒有用。
我說了這麽多,就是一個意思,那就是要交換。我們停止開荒,這就是對蒙古族在讓步。那麽蒙古牧民也要讓一步,不能阻止開礦,開工廠。這個時機是不能錯過的。”
張作霖點頭稱是,趙三本提醒的及時啊,如果今天就草率的應許了停止開荒,國家的大計還要不要?穩定邊疆也是國家大事啊!
張作霖當機立斷,今天的會議由趙三本主持,這個方向是要把持的。如果不是張作霖的臨時決定,正常的情況都是溫守善主持會議。
會議在臨時搭建的一個大帳篷裏舉行。
趙三本的開場白:“各位官員,各位王爺,鄙人姓趙,官職副處長,各位稱呼鄙人趙副處長即可。”
在場的官員們都事先打了招呼,知道這是保密的需要,對於這個自我介紹倒是認可。
開荒種地會破壞草原,放到昨天這個道理不容易講通,沒人認可。可是今天就用不著講了,所有的人都明白了,實踐出真知嘛!趙三本教育官員們的第一步已經實現了,現在需要的是解決下一個問題。
因此,他繼續說道:“大家都看到了,在這裏的農民處境很艱難啊!帥爺帶領著我們到這裏來為的是什麽?還不是解決漢族的農民、蒙族的牧民之基本的生活條件?讓所有蒙古草原上的百姓有個好生活?草場少了,牧民兄弟生活不好;耕地少了,農民兄弟也生活不好。這個事情怎麽辦?這是我們帥爺所憂心的,帥爺的意思是大家都出點主意,獻計獻策。今天時間倉促,各位可能準備不充分。不過沒關係,大家未經商議,你們所說的話才見了真情,帥爺就願意聽真話。帥爺說了,今日言者無罪,能想出辦法來才是上上之善;有話不說在明麵上,背後亂講就不是官僚之所為了,各位僅戒。下麵請各位發表高論。”
這就定下了會議的方向,後麵就是引導了,達到開礦山,設工廠才是目的。
場麵冷了一會,大家都在消化趙三本的開場白,考慮自己該怎麽說。
色楞王爺是帥府的熟人,草原上的人他也很熟,因此他先說話了,他說道:“帥爺,各位。奔跑於草原的駿馬才知道哪裏的草更鮮嫩啊!大家今天也都看到了,開墾的結果不好,很難得到良田,多數都成了沙石地,變成沙漠。讓沙漠再次長出牧草比登天還難,這一片草原是多麽的珍貴,這是長生天的告誡呀!可是,我們的漢人兄弟也很艱難,他們能不能也放養牛羊呢?......”
他有點說不下去了,趕走漢人的話他是絕對不敢說的。
阜新縣長周鐵錚說話了,他說道:“帥爺,草原上的農民多數已經曆經幾代人了,新近遷來的還是少數,草原已經是他們的故鄉,也是故土難離呀!定要給他們一個好事由,以解決他們的生計,所以,禁止開荒雖然對,但是要緩行,否則,農民吃什麽?”
這位周縣長乃是湯玉麟的女婿,阜新是熱河工商業發達之地,湯玉麟把他放在這裏就是來刮地皮的。但是,這是舊話了,現在不是他刮地皮的事情了,是如何交代清楚,擦幹淨屁股的問題了。去年整頓軍隊,整頓地方政府的時候,就開始敲打他了,隻是張作霖給出路的寬容才沒有撤職。這一次,張作霖來到阜新,就點了他一件事:多收的稅怎麽了結?
周鐵錚已經收了十幾年的稅,去年是1928年,他已經把1940年以後的稅都收完了!由阜新的情況就可以推斷熱河其他的城鎮,比如承德,超前收十幾年的稅,恐怕都是湯家的施政辦法。胡作非為、刮地皮、貪墨財產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
張作霖作為一個軍閥是不會反貪汙、反腐敗的,但是作為執政者對於貪墨行為也要有一個限度,如果對於貪官完全沒有懲罰,完全沒有作為,那就要亡國,連封建帝王都明白這個道理。
張作霖關於稅收的這句話像是一記鐵拳,打得湯家發蒙。
好了,這不是今天的事,以後再說。周縣長正是為此,才努力的表現,爭取個寬大處理。他知道,張大帥是能容人的,他希望得到寬容。不過,居於官場多年,趙副處長的話音他是聽明白了,他這是順著說,為張作霖解憂,爭取立功。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47end---
啟事:過年啦,包子鋪上板,改兩日一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