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實力的較量
字數:5781 加入書籤
關東軍投降了!
日本人也是沒辦法,他們彈盡糧絕,被圍在海城南部。昨天的一戰,日軍又丟失了至高點,完全處於東北軍的炮口之下。前麵有第6師團的榜樣,後麵有日本國內閣的請求“和平退出”,關東軍的投降就順理成章了。
關東軍司令官畑英太郎剖腹自殺,第9師團長臨時代理關東軍司令官,秉承著畑英的“遺誌”決定投降。
14日淩晨,關東軍派出代表打白旗,徑直地朝海城走去,走過海城河的公路橋,來到城下。接待他們的是第四軍軍長高維嶽中將和政訓官汲金純少將。
關東軍提出的條件是:一,希望東北軍信守承諾,保證關東軍上下官兵的生命安全;二,要求仿照在山東的第6師團的前例,釋放他們回國。
這裏說的“信守承諾”指的是前兩天東北軍命令關東軍投降的聲明,也是最後通牒,昨天可就到期了。
高維嶽的回答是第一條可以答應,可以保證所有戰俘的生命安全,有傷、有病的可以給予治療。但是拒絕第二條,東北軍不能遣返戰俘。高維嶽說:“直到日本國向中國、向東北軍投降,簽署割地、賠款的合約之後才能釋放戰俘。”
這是東北軍第一次由一個將領,非正式的提出了中日兩國進入和平狀態的條件,第一次提出了割地、賠款的要求。
高維嶽代表東北軍附加了一個要求:日軍各級建製單位的軍旗必須保持完整,與武器一同上交到東北軍的手中。特別是聯隊旗,凡是沒有聯隊旗的,東北軍不承認其戰俘地位,不受投降條件的約束。就是說,沒有聯隊旗的鬼子官兵,東北軍可以殺掉。
師團的軍旗,特別是聯隊旗,日本鬼子看得很重,一般情況下他們寧可焚毀,也不會交給東北軍。因為聯隊是日軍的基本單位,聯隊旗是日本天皇親手授予的,如果聯隊旗被敵人繳獲,則該聯隊將永遠撤銷番號。據有的資料說,中國八年抗戰,殲滅的日本鬼子也不少,卻從來就沒有繳獲過聯隊旗,一麵都沒有!
談判的鬼子軍官往複三次,關東軍最糾結的就是聯隊旗,他們提出不少變相的條件,比如日軍戰俘自己保管聯隊旗等等。
這也是有前例的,在大沽口投降的第4師團第8聯隊的聯隊旗就是俘虜們自己保管的,東北軍並沒有收繳。這是第一支成建製投降的日軍,並且當時東北戰場上形式不明朗,東北軍就放寬了條件。現在的情況不同了,東北軍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條件自然要嚴厲。
因此,日軍的要求遭到了東北軍的拒絕。東北軍的態度也變得更嚴厲了:沒有聯隊旗的日軍單位,佐官以上全部槍斃!
炮口下的投降,不投降就全殲!也容不得日軍討價還價,最後終於談妥了條件。東北軍也讓了一步:傷殘、有病的可以釋放,遣返回國,其他人不能釋放。日軍的戰俘將得到人道的待遇,苦力是要做的,但是不會孽待俘虜,條件是服從管教,守紀律。
關東軍的投降不僅僅是海城前線的部隊,也包括在旅順的第4師團。東北軍將前往旅順接受第4師團的投降。
當日天色已晚,東北軍命令日軍於明日,即7月15日,列隊在海城城下投降。16日,東北軍將進入旅順接受第4師團的投降。
15日,張學良、張作相、榮臻都趕到了海城,城頭的兩側架著十幾挺重機槍,後麵還有步兵炮。東北軍的高級將領們站在海城的城頭,看著關東軍一隊一隊的官兵通過公路橋,來到城下列隊。
在這裏的有:第14、第9、第25、第28師團,四個師團的殘部,人數總計不足三萬六千人。
關東軍司令官畑英太郎中將已經自殺,第9師團師團長永井來中將臨時代理司令官,包括第14師團師團長宮地久壽馬中將等四個師團的官佐士兵,向東北軍投降。
在衛隊的護衛下,張學良走下城頭,接過永井來的戰刀,然後就是,師團軍旗、聯隊旗、大隊、中隊、小隊的旗幟,一麵一麵的被拋擲於張學良的腳下,步槍等武器都碼放成垛,在東北軍的刺刀下,日軍官兵列隊走向俘虜營。其中還有不少被攙扶著的輕傷員,和抬著的重傷員。
戰利品中最有份量的就是聯隊旗了。去年擊潰第12師團時曾經繳獲一麵第24聯隊的聯隊旗,不過那麵旗子為了配合韓國政府的宣傳送出去了。這一次一下子就繳獲了17麵聯隊旗。它們是:
第14師團的第2、第15、第50、第59聯隊,以及第9、第25、第28師團的聯隊旗共14麵,了不起的戰功啊!
在旅順等待投降的第4師團還有第9,第10和第20聯隊三麵聯隊旗等待繳獲,這樣一來繳獲的聯隊旗的總數就達到了17麵!第4師團的第8聯隊已經在大沽口投降了,由於當時的條件,準許他們自己保存聯隊旗,所以第8聯隊的就不能算數了。
日軍的傷者可以進入專設的俘虜醫院,接受救治。這些日軍俘虜也有近在眼前的小小期望,那就是終於擺脫了饑餓,可以吃上飽飯了。
這些俘虜,除了其中的傷殘者,是不會釋放的,放回去不是等於增加的日軍的兵源嗎?這些都是經過訓練和戰場洗禮的老兵。他們隻能留在東北做苦力,直到中日間的戰爭結束。東北正在搞建設,需要苦力的地方很多,比如計劃建設的鐵路就有多條。中緬鐵路超出了東北軍的範圍,不會用日軍戰俘,阜新到承德的鐵路和烏梁素海到吳忠的鐵路尚未完工,還有吉林到清津的鐵路尚未開工,這些都需要大批的勞動力。到清津的鐵路意義重大,茂山鋼鐵公司已經陸續投產,新建設的鐵路就指望著茂山的鋼軌呐。
16日,黃師嶽上校率領的第二十二摩托師,進駐旅順口,接受林彌三吉中將以下的關東軍第4師團兩萬官兵的投降。收複金州、大連和旅順。被俄國、日本先後占領了幾十年的關東州終於光複,“關東州”這個名字將成為曆史。
7月17日,奉天日報刊登東北軍政府的公告,宣布:“關東軍五個師團十萬人被全殲於遼南地區,殘部五萬五千人投降,繳獲日軍聯隊旗共17麵。東北軍光複旅順、大連、金州,關東州的地名被東北軍政府撤銷。從此。我國的東北、華北地區已經沒有了日軍占領區,日軍被趕出了中國的北方!”
東北軍當局還是覺得不足,用張作霖的話說就是:“媽的,不解氣!中日兩國沒有宣戰,否則,我會喊出割地、賠款甚至到小日本國駐軍的口號!現在還沒法提嘍。”
要說驅趕侵略者,東北當局還是有點看人下菜碟,不是嗎?黑龍江的中長鐵路,遠東鐵路沿線可是占據了不少的國土。這兩條鐵路成一個丁字型,那一橫貫穿了黑龍江的東西方向,那一豎甚至深入到了吉林省,它們都在蘇聯人的手中。其交叉點哈爾濱城的大部分市區也在蘇聯人的手中,以至於黑龍江省的首府不得不偏居於齊齊哈爾。這也是中國的恥辱啊!就更不要說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大片的土地了。
還有蒙古,蘇聯人搞蒙古國獨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中國的領土被外國人占據、駐軍,絕對是中國的恥辱。反過來說,如果中國的軍隊進駐葉卡捷琳堡、喀山,那麽俄國人會有什麽感受呢?
除了北麵的蘇聯,北方城市的天津還有很多外國的租借地,東北軍收回了日租界,可是沒有動英租界、法租界等等。這也是不對等的,中國並沒有在裏昂、普利茅斯占據租借地呀!
說到底還是國家的實力不夠強大,還有抗日策略的需要,當前的中國,第一位的敵人還是日本國,一切都要以抗日為核心。
一切都是實力的較量!
東北的抗日戰爭到此算是一個段落,隨著日本勢力的衰退、東北軍力量的增強,對蘇關係將走到轉折點。日本的壓力部分撤除了,中蘇之間的矛盾就要逐漸的顯露出來。蘇聯在遠東防禦日本國的態勢,將轉變為防禦中國,或者防禦東北軍。
隻是因為日本國並沒有徹底的失敗,他們還有強大的海軍,陸軍也沒有徹底的消亡。所有的這些,還使得中蘇之間具有有限的合作基礎。比如濟州島,那裏是抗日的最前線,東北軍與蘇聯的有限合作還能維持下去。
不管怎麽說,東北軍與蘇聯之間的蜜月期過去了,暗鬥將逐步上演。
熙熙攘攘的茶館更加的熱鬧了。
“......老哥,張大帥夠爺們!硬把十萬鬼子兵連窩端了,痛快呀!......”
“......小鬼子這回老實了,我聽說漢口日租界有不少人鬧事,還打了日本人,小鬼子屁也沒敢放一個,哈!哈!哈!......”
“......”
國家積貧積弱上百年,屈辱磨礪了民族的誌氣,正是民族自強高漲的時期。東北軍取得如此的戰果,當然是全民歡騰,舉國慶賀。不論是士紳名流,還是販夫走卒,都是奔走相告,形似過節,擺酒歡慶,鑼鼓鞭炮聲不絕。報紙刊物都辟出專欄,刊載名人的評述文章。
附帶著,南京政府也增加了無形的壓力。一是國民對此前在山東放走日軍的不滿,二是在南方還存在著很多日本人的租借地和勢力範圍,從上海、蘇州、杭州,直到武漢、沙市,甚至遠在重慶都有日租界,並且還有不少的日本駐軍。這些就與東北地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注釋:日本人在上海的租借地是沒有條約的,是日本人憑借著勢力強行占據的。並且其邊界不斷的擴張,駐軍不斷的增加,日本浪人還不斷的挑釁。
抗日的集會,遊行,還有某些社會名流的呼聲都給南京政府不小的壓力,所幸還沒有造成騷亂。
在當前的形勢之下,其實國民黨還是有能力收回各地的日租界的,起碼像重慶、漢口等內地的日租界可以收回。但是,作為中央政府,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還要按照條約辦事。南京政府去年就與英美等國修改簽署了不少的新條約,收回的很多的國家權力。日本人耍賴,躲避著,拒絕談判。南京方麵也隻能是力爭外交談判解決,而不能像東北軍政府那樣幹,這就是中央與地方的區別了。另一方麵,南京還是不能不顧慮到日本國的實力,即便是經濟危機,日本國的國家潛力還是遠遠的大於南京國民政府。以鋼產量為例,日本國是200萬噸,南京政府手中掌握的是0.15萬噸,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最後就是擔心海上封鎖啦。
所以,南京方麵除了外交努力,別無他法。他們還要處處的壓製著各地的民意,唯恐鬧出亂子而不好收拾。
立場取決於實力,南京方麵隻能這樣。東北軍政府之所以那麽硬,還不是經濟實力決定的?最低限度東北軍政府手中有20萬噸的鋼鐵產量,今年有望達到100萬噸!以飛機為例,明年,東北地區的工業能力就可以自己製造飛機了!盡管還需要進口西方優秀的發動機,盡管飛機的型號並不先進,畢竟可以批量的生產,供給戰爭的需要。不是一兩架樣機,是成批的製造!
這就是實力!這就是張作霖的腰杆!
如果蔣介石手中有100萬噸的鋼產量,他的腰杆也會硬起來。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嘛,政治的較量也是經濟實力的較量。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72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