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前景
字數:5176 加入書籤
連續的失敗,也讓日本國民減少一些瘋狂,增加一點理性,作為代表的精英人士能夠正視現實了。對於山東、滿洲兩地的軍事失利,日本的內閣都能夠展開外交,委屈求全,挽救日本國的部隊,這在一年之前是無法想象的。那時候狂熱到了極點的日本國內的輿論是不能容忍一點點的委屈的,寧可玉碎不可瓦全。
關東軍全軍覆沒,一次就損失了十萬人,這可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再加上以前的戰損,從1928年6月皇姑屯刺殺案以來,日軍的損失已經有15萬人了。這個年代日本國的常備軍是30萬,剛好損失了一半。日本國的陸軍元氣大傷。
從損失比例來說,日本國的航空兵最為慘重,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的航空兵幾乎損失殆盡。飛機的補充還相對容易,可是沒有三年五載的時間,日本的飛行員是培養不出來的。
日本國的海軍損失還不嚴重,他們的主力艦,就是所謂的八八艦隊,都保留完好,但是運輸商船損失不少。
日本國這一年來對中國的作戰規模空前,比日俄戰爭的規模還要大,損失的兵源、軍火、物資更多。但是,戰爭沒有一分一毫的紅利,反而丟掉了整個朝鮮和滿洲、山東、華北的“權益”。因此,最要命的是日本國的經濟和金融。按實際的情況來說,已經瀕臨破產的邊沿。
什麽叫“破產”?最通俗的解釋就是“資不抵債”,就是日本全國的資產已經無法償還他們所欠的債務了。直接的後果就是無法進口貨物。在舊債不能償還的情況下,新的購買貿易,最低限度需要現銀,需要硬通貨。舊債不還,還想繼續借債是絕無可能的,誰也不是傻帽。
因此,當前的日本國不是複仇、不是開辟新戰場,而是如何度過難關,如何恢複經濟,如何讓人們吃上飯,不餓死。
從市麵上看,日本國是平靜的,沒有示威遊行,鬧事的浪人也不多,全體國民處於精神的壓抑之中。原來的日本英雄河本大作在靖國神社的牌位不見了,不知道是不是暫時收藏,還是被人強行取消。可以想見,河本的牌位如果不拿掉,靖國神社都可能遭殃,要是神社被泄憤的人一把火燒了,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是啊,河本這個蠢貨給日本國帶來的損失太大了。“河本兄弟”的口號沒有了,河本的那些朋友們,像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之流都銷聲匿跡了,不知道躲在哪個角落裏,當然這一次關東軍投降的俘虜中也可能有他們的身影。不管他們在哪裏,都是卑微的小人了,所有的日本人都會鄙視他們。他們在日本國就是狂徒的形象,與精神病差不多,沒人正眼看他們,他們說話都會招來恥笑。
日本國政壇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濱口雄幸內閣下台,田中義一複出,組成了新的田中內閣。
濱口內閣必須為這一係列的失敗負責,下台已經是最輕的處罰了,天皇沒有讓他剖腹謝罪就不錯了。
選擇田中義一當然是為了恢複經濟,田中一直是以穩健著稱的。可曆史上田中命短,兩三個月之後就是他的死期。不過參考他的死因,還可能因為重新上台而延續生命。因為他的病是心髒病,死因是酒後縱欲,在一個十幾歲的小妾身上太過於賣力氣,當即氣絕身亡,那都是閑的沒事做的結果。給他壓上首相的擔子,他可能就沒有那個閑心了。因此,這個任命有可能救他一命。
田中是官僚派的代表,但是不要誤會,對於中國來說,他絕對不是和平鴿!他也是張牙舞爪的鷹!
日本國還有一個大難題——它的國際環境惡化了。原因是東北的崛起取代了日本國成為對抗蘇俄的主要力量,英美不會再賣力地扶植日本,起碼要降低扶植的力度。因為,西方國家會把東北軍當做遏製蘇俄在遠東擴張的主要力量,日本國降為次要的地位。如果日本國短期內不能恢複經濟則可能被英美拋棄。至於東北軍現在還保持著對蘇的合作關係,英美是理解的,這是中國抗日的需要。他們不會懷疑東北軍對抗蘇聯的立場,因為蘇俄的擴張目標就是東北,即便是為了保家的私利東北軍也要抗擊蘇俄。
對於英美來說,無論是為了遏製蘇俄還是為了緩解自己國內的經濟危機,他們都需要加大在東北的投資力度。關東軍的投降使得東北大地穩定了下來。他們都注意到了,由於戰爭,在在東北的核心地帶造成了一個巨大的空白,那就是以奉天為中心的遼陽、鞍山、本溪、撫順、鐵嶺地區,這裏被稱為東方的魯爾工業區。這一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礦產豐富,土地富饒,交通方便,並且有良好的工業基礎,也有大量的有知識、有訓練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的隊伍。中國是待發展的國家,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低,因此,雇傭員工的薪酬要比西方低了很多。所有的這些都是資本輸出的優良選地。
資本家對於投資賺錢都是非常靈敏的,這種機會絕對不會放過。因此,關東軍投降的信息剛剛傳出,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列強國家就蜂擁而至,找到東北軍政府,要求獲得投資的機會。
在投資方麵,蘇聯人是落後一步的,此時的蘇聯隻有擴張的野心,沒有資本輸出的理念,他們對於投資是遲鈍的。另一方麵,東北當局對於蘇俄也是萬分的警惕,也不能允許他們繼續向南擴張。
東北地區是軍政府,有點類似於軍事管製,軍政府對於貿易、投資、開設公司、廠礦都是嚴格管理的,未經批準那是寸步難行。
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招商引資、發展經濟那是大好的事情,求之不得的。但是,在民國的時代,中國人受到太多的屈辱,對於西方有著先天的警覺,擔心中國的經濟被西方列強把持,所以對於西方資本的進入是抱有警惕心裏的。
總之投資、經濟發展的前景良好,東北當局是謹慎的應對,有趙三本在,不會拒絕西方的投資。但是在以張作相等一係列的東北大佬的管理之下,節製的力度也不會小。事情已經提上日程,就看東北當局如何應對了。
......
東北軍的抗日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東北的形勢緩解,張作霖也就不必再為自己的行蹤保密了,因此,張作霖在承德的消息也就慢慢的散布開來。
這期間張作霖把農業廳長莫德惠招到了承德,找他來就是為了農業的政策調整。
在行政方麵,熱河省的情況很嚴重。早期東北軍政府所頒布的條令熱河基本上都沒有貫徹執行,現在對日作戰告一段落,正是東北地區需要整頓民政的時候,熱河就成了重點。眼下的中國還是農業國,民政的絕大部分就是針對農民的。所以才找來莫德惠。
前文說過,熱河刮地皮太厲害,光是稅就收到了十幾年之後,胡作非為也太嚴重了點。可是縱觀此時的中國,各路軍閥們有幾個關心民生的?這種超前收稅不是湯玉麟發明的,在中國很普遍,例如四川、西北都是這個情況,即便是中原地區,國民黨的天下,多收幾年的稅也是有的。
這個事情怎麽辦?這也是張作霖問湯玉麟的話,問的湯玉麟直冒汗。
但是不能指望張作霖反貪官,吧湯玉麟抓起來審判嗎?張作霖是做不到的,張作霖還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在東北軍一係的大佬中,貪官比比皆是。例如現在為了中緬鐵路出使南京的常蔭槐,那可以說是東北的首富,比張作霖都有錢。常蔭槐是高級知識分子,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在這個年代可是鳳毛麟角。貪汙與否,與知識水平無關。這個東北一係少有的大知識分子絕對是第一大貪官。對於常蔭槐,張作霖也僅僅是警告而已。張作霖告訴常蔭槐:“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如果今後再有貪墨國有財產的行為,我們的緣分就到頭了,切切牢記!”
張作霖也會對湯玉麟講同樣的話,但是,這個話也不是白說的,得到這樣警告的人,如果再犯,張作霖也會毫不客氣的罷官,踢出東北軍一係。可是張作霖即不會抓他們也不會殺他們,趕走完事。
張作霖這樣做是顧慮到他手下眾多的官員,他要籠絡人心,也要維護這些人,不能給人留下刻薄寡恩的名聲,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他,為他賣命。
在民國的時代,領袖人物都是這個做派,否則不得人心,也要被戳脊梁骨了。例如蔣介石也是這樣幹的。
“刻薄寡恩”的代表人物就是馮玉祥,在民國時期是有名的,也算是反麵的榜樣,大家都知道,也都要以馮玉祥為鑒,取得教訓。馮玉祥對手下要求嚴厲,動不動就是家長式的訓斥,甚至要下屬下跪。可是,馮玉祥並不懂得需要在利益上讓手下取得實惠。這就是典型的刻薄寡恩,結果鬧的眾叛親離,他部下的大將,都陸續的被蔣介石用利益好處所收買,改換門庭了。
對於湯玉麟多收的稅,張作霖說:“全部要退回去,明年的也要退,不能留尾巴。你湯玉麟能拿出多少銀子,自己報個數,不夠的,軍政府給你兜底。今後怎麽辦,你自己想明白。”
張作霖夠寬大了,也有點寬大無邊的意思。可是能怎麽辦?吃下去的東西,全部吐出來那是不可能的,槍斃抄家也找不回來了。
如果經此一事,湯玉麟死心塌地的為張作霖辦差,得到一個可用的高級官員,獲利就遠遠的大於幾百萬銀子了。犯過錯的官員,用起來可能更得力。
所有的這些,都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湯玉麟、常蔭槐們要有點本事,真能做事情,張作霖可是不能養個廢物的。
張作霖的辦法是反動軍閥的辦法,也是這個時代決定的,現代的法製國家當然不能這麽辦。
東北軍政府在農村實行減租減息的政策,而不是土地革命,軍閥們沒有那個覺悟。再者說,財富的不均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甚至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發財致富”是人的本性,如果沒有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生活的願望,人們還會努力嗎?還有發明創造嗎?還會下力氣幹活嗎?平均主義就是養懶漢,我們中國可是吃了這個虧的,落後於世界幾十年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要不怎麽說鄧大人的改革開放偉大呢?“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口號是什麽意思?就是承認財富的不均衡,反對平均主義。
“耕者有其田”、“均貧富”那都不是可以隨便喊的,減租減息執行好了,一樣可以穩定農村、穩定地方,一樣可以發展生產。東北軍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執行“三七地租”就兼顧了佃農地主的利益,地主不要過分的盤剝,佃農也要生活下去,各得其所。
這就像做生意,店主租賃一個門市,就要按月交房租,你可不要搬出什麽主義來批判房東“不勞而獲”、“剩餘價值”什麽的。你如果把房主的房子搶了,警察法院就會找上門來。嗬嗬!是不是這個道理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