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烏梁素海

字數:5364   加入書籤

A+A-




    在民國,還有一個民政問題很嚴重,那就是“厘金”。

    什麽叫“厘金”?這個名詞距離現代太遠了,一般人不知道。但是現代社會有一個近似的東西——“過道費”,它與“厘金”很相似。

    形象的說,就是在交通要道設卡子:綁上個拒馬,幾個丘八扛著槍往那一站,過往的貨物都要交錢,就是所謂的雁過拔毛。嚴重一些的,挑擔蔬菜過卡子也要交錢。這就叫厘金。

    這個製度始於前清,就是“太平天國”之亂時期,朝廷沒有可用之兵。於是地方督撫自己搞“團練”,又稱為“練軍”,朝廷準許抽特別的商業稅以“捐”的名義,支持練兵籌餉,於是就有了“厘捐”。曾國藩的湘軍就是由此而起,最終成了國家的柱石。

    厘金的名義是“捐”,不是稅,額度是“百抽一”,俗稱“一厘”,所以稱之為“厘捐”。到了後來官家越來越理直氣壯,“捐”字怎麽看都不順眼,就不要了,於是成了“厘金”。

    這個製度一執行,各地當權的官僚、軍閥們拍手叫好,這可是合理合法的生財之道!所以開了頭,就永遠沒有結束了。民國承襲前清,各地的厘金照舊,沒有的地方反而不正常了。不少的軍閥們就靠著厘金活著,因此也是層層加碼。每占領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收稅加設卡收厘金,對於百姓來說這就是又來了一個大王當政的象征。

    這項製度就用不著批判了,現代人都懂,這是經濟發展,貨物流通的絆腳石。道理盡管懂得,牽扯利益的時候就裝糊塗了,例如:公路設卡收費,有收費合理的,非法收費的也不少,還有公路交警的罰款,這都是頑疾,取消的了嗎?這可是不少人的利益所在呀!從這個事也可以看到,反腐敗不容易!

    再舉個例子:醫科院校的畢業生,如果想進入某家大醫院工作,不拿出幾萬甚至十幾萬的人民幣那是休想。這可是盡人皆知的,明擺著的腐敗,可是,管得了嗎?

    東北軍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疏導貨物的流通,就決定取消厘金。這就像現代取消公路設卡一樣,難度也是很大的,打破一個利益群體不容易,不是一個命令就能解決的。看著事情不大,搞不好真要殺人呢!

    ......

    在寧夏實施的中德合作項目關係到東北空軍在未來能否繼續的保持優勢,至關重要,也是張作霖比較關心的。為此,7月18日,張作霖啟程前往寧夏,隨行的重要官員有楊宇霆。楊宇霆是東北軍政府的工業廳長,又是東北軍的總裝備部長,所有的軍事工業都在他的管轄之下,寧夏的工業更是重點。

    趙三本現在的職務是大帥府的參謀處副處長,軍銜少校。東北軍取得了東北地區抗戰的階段性勝利,正在準備敘功獎賞,東北的軍政兩界會有一大批人提升受獎,趙三本也不例外,內定他將提職為參謀處的處長,授與中校軍銜。大帥府的參謀處原本就沒有處長,最大的就是吃貨這個副處長,所以職務、工作、人事上都沒有變化,隻是提升了軍銜職務而已,當然軍餉也就水漲船高了。

    其他的隨員,像溫守善、鄭山、周大文(機要處處長)、王以哲(第一旅旅長)等人都要跟隨,除了衛隊營,第一旅的第600團將擔任護衛隨行。

    因為不是出征打仗,沒有那麽緊張,所以張作霖的六夫人馬月清也作為家屬隨行。除了六夫人之外,吃貨的媳婦五小姐張懷曦當然也跟著啦。有了大帥的榜樣,其他官員也有帶上家屬的,因此,行軍的隊伍中就多了一支女人的隊伍,夫人們加上他們的丫鬟仆人也是一大隊二十多人。

    這一行人,隊伍龐雜,雖說都是乘車,但是他們畢竟不是出征打仗。行軍帶著旅遊,比如途徑大同,就要去雲岡石窟看看。張作霖的這次出行沒有保密,大同是閻錫山的地盤,閻錫山就老遠的從太原趕到大同(太原、大同間有鐵路,可以坐火車)為張作霖接風。以當前東北軍與晉綏軍的密切關係,他們這種交往都是正常的。

    說兩家關係密切那是利益的關係,他們早就見過麵,互相也認識,但是軍閥之間很難成為至交好友。所以見了麵都是官場的應酬,敘話熱鬧,可都是沒有營養的廢話。其間有點內容的談話就是閻老西對於中央編遣會議的不滿,張作霖不疼不癢的排解幾句也就過去了,沒太在意。

    因此,張作霖一行的行程很慢,到中德合作的第一個工業基地烏梁素海走了一個多月,已經是8月21日才到達。

    烏梁素海是個湖泊,位於包頭以西的黃河北岸,湖泊與黃河是聯通的,再向西就是河套,縣治叫做五原,此地是幾字型黃河的那個頂端。這裏屬於綏遠省境內(現代屬於內蒙古),理論上是閻錫山的地盤。此地在大草原上,東邊是晉綏軍控製的包頭,西邊是井嶽秀控製的河套,草原上地廣人稀,這裏基本是個無人之地。當然東北軍在此占地建工廠,與晉綏軍和井嶽秀都打了招呼,並且許了好處。

    此地的優點就是所需要的鐵礦、煤炭、氧化鋁和其他礦物都可以就地解決,還有方便的水源。冶煉鋁要耗費大量的電能,有煤礦,就地建設一個大型發電廠即可。

    為了保密的需要,東北軍不希望這裏引人注目。造飛機、造航空火炮都用不了多少鋼材,隻是需要鋼材的品質高,所以這裏的冶煉設備規模都不大,需要的礦石、煤炭也不多,員工的人數就少了,並且這些員工都招募於東北地區,這都是為了保密。

    說是規模小,也要看與誰比較,這個工業基地單單是鋼材這一項,一年的產量也是四五千噸,數量上與山西相當,是南京方麵產量的三倍。

    目前東北當局手中的鋼鐵業,由於戰爭、搬遷的影響處於萎縮的狀態。原來的鞍山、本溪還有撫順的生產能力是算在日本國的頭上的,因為那是日本國的產業,產能二十五萬噸左右。這批企業的設備被遷移到了阜新、承德還有茂山,投產後預計年產量30萬噸(茂山另外計算)。鞍山、本溪、撫順所保留的設備不多了,這也是今後打算與英美合作的工業項目之一。

    東北當局手中最大的鋼鐵產業在茂山,就是朝鮮的清津地區,那是向韓國政府租借來的地盤。建設了將近一年了,已經開始陸續投產。茂山鋼鐵公司的產能短期內是七八十萬噸,三五年後可以達到三百到五百萬噸。為此,戰爭結束後將開工建設清津到吉林的鐵路,運輸那裏的鋼材,溝通清津港口。這個鐵路也有可能考慮對外合資。

    所以,今年東北地區的鋼產量預計是100到150萬噸,明年期望達到300萬噸以上,應該能超過小日本了。日本人在滿洲和朝鮮的鋼鐵產量都被扣除了,加上經濟危機的影響,預計今年日本的鋼產量隻有100多萬噸。

    東北的前景一片光明!

    注:新中國建國之初,鋼產量幾乎是零,在60年代的鋼產量是1700萬噸,現代已經超過億噸。

    ......

    這烏梁素海工業基地也建設七八個月了,已經初具規模。第一個建起來的就是發電廠,一切都離不開電力嘛!首批煤炭是從山西買來的,供給它的一個小煤礦已經有了規模,今後不再需要購買煤炭了。發電機的關鍵設備——汽輪機,都是德國的原裝貨,小汽輪機、小發電機組,一共四套。現在耗電量最大的鋁廠還在建設中,正在調試設備,沒有開工。因此,四套發電機組輪流工作,也是邊調試邊發電,供給工地用電。

    冶煉廠的小高爐日產生鐵的能力約15噸,是個非常小的高爐了,已經點火開工。但是高爐尾氣的利用、預熱塔、加氧鼓風等等處處都顯得很先進。為它配套的煉焦爐、氧氣廠等等都已經開始生產了。

    為了取得高品質鋼材,煉鋼工藝采用平爐煉鋼,尚未開工,後續的軋鋼廠正在調試設備。

    總之,這個小小的工業基地已經自成體係,很快就會運作起來,主要產品是優質鋼材和鋁合金型材。張作霖對於工業不是外行,各個關鍵點都是清楚的。他看到這裏的情況後,他對楊宇霆說:“鄰葛,你們工業廳合計合計,拿出一個意見:東北其他的鋼鐵工廠、公司都要派員過來學習,不但要學習德國佬的技術,也要學習他們的企業管理經驗。”

    “是,大帥。”

    大帥出行是帶著電台的,楊宇霆的政令也可以隨時發出。

    他的這個意見還是及時的、正確的。德國的重工業技術世界首屈一指,放在家門口的技術當然要吸收消化,必要時,都可以聘請德國的專家,到各地指導。

    烏梁素海到寧夏的鐵路工程已經有了大模樣,但是還沒有通車,原因就是鋼軌不夠用。阜新到承德的鐵路正在建設,那裏也是缺鋼軌。現在主要指望著庫中的存貨,等待著茂山的生產,用貿易的辦法進口鋼軌就劃不來了。可是中原大地上的鐵路都是靠進口鋼軌的,隻有山西的閻老西除外。

    吃貨提出的球墨鑄鐵雖然不能做鋼軌用,卻能解決大量的民用鋼材,因此間接地緩解了鋼材的緊張。

    烏梁素海的鋼,都是特殊優質鋼材,可不是為了軋製鋼軌用的,所以不能指望這裏出產鋼軌。

    ......

    烏梁素海到東邊的包頭,到西邊的五原(河套)都是200裏,對於地廣人稀的西北來說,這就是很近的距離了。此時的包頭、五原都是縣治所在地,都不算大城市,可是這兩地都有重兵駐紮。駐包頭的是晉綏軍,駐五原的是井嶽秀的部隊。重兵駐紮是為何?因為此地距離外蒙古已經很近了,直線距離隻有300裏,是騎兵半日的路程。

    由於蘇聯的擴張性,尚未取得獨立地位的外蒙古也是多次向南侵擾,幾年之間大小戰爭已經打了幾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人看上了河套地區。河套可謂是塞北的江南啊,水網發達,土地肥沃,是西北的糧倉。

    黃河在平坦的草原上分出數支河汊,在黃河北岸形成了方圓三四百裏的河網,其中主要的一個河汊名叫烏加河,這條烏加河畫了大半個圓圈,把這個地區圍住了。“河套”二字就是對烏加河地理形狀的描述。烏梁素海就是烏加河的一部分。

    烏梁素海如果說有安全問題的話,那就是蘇聯和外蒙古。作為防範措施,這裏除了維持治安的保安部隊之外,還常駐一個營的野戰軍,並且配備著堅固的堡壘工事(特別支隊的白俄兵所建)。這個營是屬於寧夏方麵軍第二十三師的部隊。不久之後,烏梁素海到吳忠的鐵路將通車,通過鐵路就可以迅速的調動部隊,這裏的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張作霖給他們一個指令:利用工業基地的基本建設隊伍在烏梁素海以北建設一個大規模的兵營,容量暫時按兩個師的標準,那就是兩萬五千人的標準了。但是此兵營屬於保密單位,對外不能公開。這個意思大家也能猜到,這是對付蘇聯人的,看來張作霖有了抗蘇的準備,動手地點就選在了外蒙古。(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