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要文鬥不要武鬥
字數:5003 加入書籤
結束了對烏梁素海的巡視,張作霖一行於8月底到了五原(河套)。與閻老西一樣,井嶽秀等在五原為張作霖接風。軍閥們見麵本來也沒有什麽好說的,無非是贈送禮物,擺酒設宴,互相吹捧,言不由衷。可是井嶽秀帶來一個人,也算是個不小的人物——張維璽,此人是有備而來,的確有事情要辦。
張維璽是西北軍的將領,今年整40歲,字楚玉,河北人。他也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他的人生有一個亮點,1944年,他不幸被汪偽政權抓獲,汪精衛妄圖收買他,任命其為二方麵軍副司令,被他嚴詞拒絕,因而被下毒致死。也算是有民族氣節的人物了。
他現在算是宋哲元的部下,也可以算是楊虎城的屬下,駐軍潼關。
張維璽幹什麽來了?聽聽他說的話就知道了。
他說:“張大帥,年初的編遣會議您總知道吧?那就是蔣介石翦除異己的手段!他中央軍一個兵不裁減,咱們各地的雜牌成師成旅的裁減,狼子野心毫無遮掩。稍有不滿他就出兵征繳,桂係李德鄰部就是榜樣。”
他說的是今年三四月間的蔣桂戰爭,李宗仁、白崇禧部被分化擊潰,李、白二人逃往香港。當然了,現在這兩兄弟又回廣西收拾舊部去了。那一次戰爭,東北軍漁翁得利,輕鬆得到了滄州。
張維璽:“我西北軍各部也都麵臨著同樣的命運,大家意見是一致的:不能束手待斃。我西北軍宋哲元、劉鬱芬、孫良誠、石敬亭、石友三、孫連仲、龐炳勳、劉汝明等各部聯合起來也有四五十萬之眾,還怕他蔣介石不成?”
張作霖注意到了,名字中沒有楊虎城,而楊虎城現在名義上是西北軍的帶頭大哥,這就很微妙了。
其原因是:楊虎城屬於西北軍中的另類,他素來與馮玉祥不和。馮玉祥被迫下野出國,楊虎城無論聲望還是軍隊的實力都執西北軍的牛耳,因此成為西北軍名義上的首領。
而現在,這幫人聯絡起來反蔣,居然撇開了楊虎城,擺明了就是想恢複馮玉祥一係,甚至有請馮玉祥複出的可能。
宋哲元排在了前麵,儼然是個老大。劉鬱芬排第二,劉可是寧夏的鄰居,甘肅的老大。這段時間一直與東北軍合作,在河西走廊占了不小的便宜,實力大漲。在這個名單中石友三是個小字輩,但是去年東北軍罵倒馮玉祥的時候,他近水樓台,第一個跑到開封收拾了不少的西北軍殘部,也壯大了起來,現在也儼然算一號人物了。
張維璽:“我西北軍各部議論了一下,大家都認為:中央施政不顧民生、用人不求賢能、財政不公開、政治不廉潔。我等正在謀劃向天下國民通電,全國討伐蔣介石,革新國民黨,重組中央政府。
我西北軍各部已經聯絡了山西晉綏軍,閻大帥表示願意起兵相助。今天我張某不才,自告奮勇求告於張大帥之前。若張大帥首肯,我等定然公推張大帥為首,在張大帥麾下效力,一舉推翻蔣介石的獨裁統治,還我中華民國之朗朗乾坤!不知張大帥意下如何?”
張作霖此時才想起來在大同時閻錫山所說的有關“編遣會議”的話,原來事出有因。但是,按照閻老西的曆來秉性套路,局勢不明朗之前,他是不會參與的。
說蔣介石獨裁,這個話是順著東北軍說的,因為東北軍曾經為了五色旗、青天白日旗指責國民黨獨裁。可是張維璽對於五色旗隻字不提。至於什麽“公推張大帥為首”那都是虛言,認不得真的。
張作霖曾經幹過國家元首,這點權謀伎倆那是看得清楚。東北軍勢力大、軍力強,這些軍閥們是要拉虎皮,壯大自己的聲勢,根本就沒有合作的意願。如果他們果真如願,趕跑了蔣介石,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東北軍。
實際上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打垮蔣介石!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是什麽實力,他們西北軍就算加上晉綏軍,還假如他們眾誌成城,團結的鐵板一塊,那也不是中央軍的對手。蔣介石的一個“糖衣炮彈”攻略就可以把他們打得煙消雲散。
那麽他們的目的何在呢?這就像當初蔡鍔在雲南誓師,打倒袁世凱!發動護國戰爭。這些都是一樣的。
蔡鍔北伐了嗎?沒有!打袁世凱了嗎?也沒有!他幹什麽去了?他去打鄰居四川。原因就是兩個字——“錢糧”。雲南貧瘠,滇軍曆來是靠中央養活的,他誓師反中央,第一個問題就是斷了糧餉。曆史的事實是蔡鍔等雲南大佬們拿出家私,勉強支應眼前,然後就要找錢糧。知道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了蔡鍔的行動——打四川就是必然。因為四川是魚米之鄉,富足之地嘛。他們高舉著“護國”的大旗,喊著打倒袁世凱的走狗,大義凜然的進攻四川!
當然了,蔡鍔沒能打下四川,所以滇軍始終是窮颼颼的邊遠之地的小軍閥,隻能窩在雲南一隅稱王稱霸。護國戰爭的結果是各省軍閥自立,全國大亂,沒有了統一。
說明白了蔡鍔的“護國戰爭”,也就明白了眼下西北軍的意圖。他們根本就沒想打到南京去,他們的目標是以河南為代表的中原,他們要擴大地盤,取得富足的糧餉之地。
這一次作戰就是曆史上的“中原大戰”,戰火燒遍了中原大地,以河南為中心的華北、華東、華中地區數個省份變為了戰場,百姓的家園成了焦土,數千萬人無家可歸,中原積累多年的財富毀之一旦,作戰各方動員的總兵力超過百萬,傷亡數十萬。這是民國時期中華民族的一次浩劫,使得貧弱的中國,變成了一貧如洗,為日本侵華戰爭打下了物質基礎,幫了日本人的大忙。
張作霖當然不能上這個圈套,拿東北軍當槍使?宋哲元等人還是嫩了點。張作霖如何回答呢?
張作霖笑嗬嗬的說道:“楚玉老弟,我老張是過來人了,也曾經與諸位在中原打架,打生打死的,也曾經執掌天下之權柄。現在回想起來是悔不當初啊!我打得那些仗,消耗我民國的國力,靡費天下國民的民脂民膏,傷亡我國民精壯,戰火毀了民眾的家園,我老張除了這些罪責之外,於國於民卻沒有絲毫的建樹啊!
小鬼子幾次下毒手要我這身臭皮囊,這才讓我醒過來一點,看明白如今的中國是世界列強的瓜分的肉,特別是東洋小鬼子,他們時刻的盯著咱們,有一釘點由頭就會打上門來。
我總盼著大夥都明白這個理兒,用我老張這個壞榜樣猛醒過來,不要再做窩裏鬥。大夥擰成一股繩,打跑了小日本。好好的整治整治咱們的國家,咱爺們也富起來、強起來,讓家鄉父老,兄弟姐妹們過幾天好日子。這不好嗎?我們爭這個,爭那個,為的是什麽?還不是為了國家強,百姓有好日子過?如果隻是為了“我”來坐天下,為了成就“大業”而不顧百姓的死活,不惜打爛天下,那可就是引狼入室了。
你們說的蔣介石不顧民生、用人不當、貪汙腐化等等,我老張也認可,你們說的有道理,是應該反對他老蔣,能找個廉潔的人來主天下的權柄就更好啦!
可是,我們的國家有個統一的局麵不容易,對中央的戰爭會導致國家的分裂。國內各派鬥一鬥是難免的,但是國家的統一是大局。我東北軍對待南京是承認其中央政府的地位,但是地方軍政不聽他的,這也是為了國家的大一統。
因此我老張反對對中央政府用兵!有理走遍天下嘛,話可以說,也可以罵人,上報紙寫文章,發通電都行。咱民國不是有議會嗎,現在廢了、沒了,咱們起頭倡導倡導,把議會建起來,大家夥到議會裏去說理!怎麽樣?咱們來文的,大敵當前,要文鬥不要武鬥!有本事打小日本去!不要窩裏鬥!我東北軍反對內亂,主張槍口一致對外!”
張作霖口口聲聲的自我檢討,不過怎麽聽都是在教訓人,搞的張維璽很尷尬。你東北軍同意出兵相助也罷,不同意也行,他坐在這兒被訓了一頓,這是怎麽話說的?那個什麽“要文鬥,不要武鬥”也就是說說而已,當今的天下,沒有槍杆子誰聽你的?
“大敵當前,要文鬥,不要武鬥。”這個話在現在的中國是講不通的,文鬥就能鬥垮蔣介石?那是不可能的。張作霖這樣說,是表明了一個立場,作為看過曆史過程的人,他知道中原大戰是怎麽回事,知道它的害處,他是要避免中原大戰的惡果。何況這些人真的取代了蔣介石,不見得比蔣介石強,其結果可能更糟糕。這就像打倒了袁世凱,中國就得到好了?天下太平了?不是那麽回事吧?
果然,各路軍閥沒有一個省油的燈,張維璽長著一張臉問道:“張大帥,去年東北軍打跑了馬鴻逵占了寧夏算不算內戰呢?東北軍不是說要文鬥嗎?”
這話問得很有勁,問得張作霖也有點惱。張作霖也是鬼聰明的人,豈能讓你問倒!
張作霖還是滿麵笑容,他說道:“我老張反對的是對中央用兵,為的是國家不要一盤散沙,不要分裂。馬鴻逵不是中央吧?打了他不至於國家分裂吧?
我東北軍為什麽要打跑馬鴻逵?
我們為了穩定新疆、聯絡新疆,結果被西北三馬阻擋在這裏過不去。新疆會不會像外蒙古一樣,脫離中國呢?誰也不好說。為了國家大計我東北軍才不得不用兵。再者說,你們西北軍對三馬是知道根底的,馬鴻逵在寧夏行的是什麽政?更多的我不說了,就說他發行的偽幣,坑害了都少民眾。我東北軍不得不用奉票收回這些偽幣,這些廢紙今天還在銀川的銀行倉庫中,想看熱鬧的可以過去看看,我東北軍可是用真金白銀收回這些廢紙,給馬鴻逵擦屁股。這樣的人留他何用?即便如此,我東北軍還是沒有趕盡殺絕,還給他馬鴻逵一條生路,讓他反省自新,這可是大夥都看到的。
我老張反對的是分裂中國,維持的是國家統一,為的是團結一心打日本。這就是反對內戰,槍口一致對外!如果你們去收拾馬步芳、馬步青這類無法無天的惡勢力,我老張舉雙手讚成。
我老張說錯了嗎?”
當然了,他的這些說辭不一定能說服每個人,比如眼下的西北軍就不服。
這次見麵當然是不歡而散,就連中間人井嶽秀也覺得沒臉,於是他們都匆匆告辭而去。張作霖一行人馬也就奔了寧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