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戰略準備

字數:5272   加入書籤

A+A-


    9月3日,張作霖一行到達了寧夏省的邊界——烏達城。

    寧夏省長翟文選帶領一幹行政官員,寧夏方麵軍軍長藏式毅中將、參謀長何柱國少將、政訓官趙維禎上校,特別支隊支隊長張宗昌少將等,寧夏的軍政大員都趕到烏達城迎接。

    這種迎來送往的禮節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定下來的,直到現代還是這個規矩:上峰長官到地方視察,本地的官員都要接送到邊界處,否則就不合乎“規矩”了。古代人直截了當,也不必遮遮掩掩,明確的設置有專門的接官亭!現代沒有,但是規矩不能壞,於是大腹便便的官員們,隻能露天站立等待了,也夠辛苦的。其實還不如大方一點,就蓋上一座接官樓,舒服又氣派!

    今天的歡迎場麵倒是有點特別,官員們迎接寒暄完畢,列隊進城,在城門內外竟然有數千民眾夾道跪迎,還擺著不少的香案,煙霧繚繞。民眾中明顯有大量的伊斯蘭教徒,他們的小白帽子太有特點了。

    烏達城是個小城,算上它的周邊也沒有多少人口,這數千人可算是傾城而出了。

    這個年代,前清才滅了18年,舊王朝的禮節還保留在民間,所以才有下跪擺香案的舉動,民風也要逐漸的改變,不是告訴他們不要下跪就能管用的。

    寧夏是東北軍政府的新區,此地的平民不一定知道張作霖是誰,個人的威信也談不到。那為什麽會有這麽隆重的場麵呢?答案很快就有了,當地的士紳代表,即所謂的本地父老們呈上萬民傘和一個折子。

    所謂的萬民傘,就是一把比較大的布料傘,傘上寫了數不清的名字,是百姓稱頌官員的一種方式,是官員的政績和口碑。折子是清代書寫公文習慣使用的,紙張折疊有封皮。所有的這些都帶有前清的色彩,民國的官府已經不用這些東西了,但是,邊遠之地的這些習慣也要慢慢的改變。

    折子裏的內容當然是稱頌東北當局的政府啦,其實這很好理解:馬家在此地稱霸有五六十年了,曆經三代,地方諸侯軍閥的統治自然是黑暗無比。現在換了東北軍政府,民政都要按規矩辦,體現在百姓身上的無非就是稅、捐、勞役,還有馬鴻逵私自發行的偽幣,部分人可能還有官司的冤屈,再加上抓壯丁等等惡政,民間自然是苦不堪言。

    東北軍政府執行的稅率是零五成,就是百分之五。農業稅、工商稅都照此辦理,當然特殊的行業還要加高稅額,比如礦業、博彩業、娛樂(青樓妓院),那都是高稅額的。零五成的稅率不算低,對民眾來說好處在於新官府守規矩,取消了大量的苛捐雜稅,比如人頭稅、民團捐等等,特別是取消了厘金,寧夏境內的眾多卡子全部撤除。民夫勞役一概取消,政府用工要花錢雇傭民工,要給工錢。

    勞役這個東西現代人已經不熟悉了,沒有切身的體會,自然也就恨不起來。勞役自古有之,民國的時候也不例外,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初也還是有的,當然很快就取消了。

    勞役是按丁計算的,“丁”就是成年男子,勞役的水平一般是每年一個月。此時的中國有時候能多達兩三個月,一個勞動力每年出兩個月的勞役,負擔也是很重的。勞役當然沒有工錢,工具、服裝、勞動保護都是個人自己攜帶,一般都管飯,還算不錯。

    像熱河那種超前收稅一般地區都有,更不要說在西北地區了,十年八年之後的稅早就收完了。

    東北當局可以為湯玉麟清理多收的稅,卻不會為馬家承擔這個負擔,說起來不太講理,可也是沒辦法。所以東北軍來了就開始征今年的稅。對此,百姓們不能說:“我交過了!”因為各路軍閥都這麽幹,換一個大王,就要收一份稅,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了。東北軍沒有一下子征三五年的稅就不錯了。

    如此等等,事項繁雜,就不一一的列舉了。所以東北當局的零五稅雖然不輕,也算不上重稅,可是農工商各界確實大力的歡迎,因為他們的負擔確實極大的減輕了。

    作為政府,收稅是權力的象征,特別現在還是戰時經濟,稅賦必然要重,否則軍政府的錢從何而來?怎麽養軍隊?

    金融上,東北的奉票穩定、堅挺;在農村執行減租減息;工商業的雇傭員工也有製度;工人、民工被克扣、孽待也有人管。這都是善政。

    總之政府按照律法、規章行政,民間自然就繁榮。寧夏本來就是富足之地,東北軍到來的這半年多,寧夏地區的經濟已經全麵改觀了。這就是父老士紳們感謝東北軍當局的原因。他們不認識張作霖,但是知道這是東北軍政府的高官,他們希望這樣的好日子維持下去,希望萬年長。

    ......

    “奉久呀,寧夏軍組建的怎麽樣了,部隊都能用嗎?”

    這是張作霖在問寧夏軍軍長藏式毅,他的字是奉九。

    “稟報大帥,我軍編製兩師三旅,基本的訓練全部完成,基層軍官也到齊了。有所欠缺的就是第六十六炮兵旅,原因是兵員差。我東北地區的青少年教育程度是比較高的,可是寧夏就差得太遠了,識字的人太少,絕大部分是文盲。回族識字的不少,但那是他們所說的‘小經’(阿拉伯文字,做拚音用),並不認識漢字,其實也等於是文盲。因此,炮兵的兵員欠缺。現在的情況是:軍官、骨幹全部是東北軍校的畢業生,以他們為骨幹勉強搭起一個團的架子,訓練還是不足。另外的一個團除了軍官之外,士兵還差很多。我們也向總參謀部請示了,能不能在東北四省招募兩千炮兵的兵員,總參謀部還沒有答複。”

    軍政訓官趙維禎插話:“大帥,西北的幾個大城市還是有不少的青年學生,比如西安就不錯,那也是文化古都了。遠一點的山西省,學校辦的也不少。可惜我們在西安、山西都沒有任何的機構,無法招募那裏的兵啊!”

    新中國建立的時候,中下級官員中,東北人、山西人、山東人比例不小,這是為什麽,就是那裏的教育水平高,選用官員起碼得識字吧?

    張作霖:“不是有‘貿聯’嗎?給黎天才去個信,這事讓他辦,輸送幾百個學生應該不難。西北的部隊還是用西北的人比較方便,東北再招幾百個也就夠了。”

    “貿聯”就是東北對外的情報部門,它掛在了軍政府的商業廳裏,名稱叫做“貿易聯絡處”,簡稱“貿聯”,是一塊牌子,兩個職能,其作用近似於國民黨的“軍統”。現在的頭頭是黎天才,職務叫做處長。

    貿聯在全國各省、各大城市都有派出機構,是觸角遍布全國的情報組織。

    張作霖問:“河西走廊是個要點,安排的那支部隊?”

    藏式毅答:“稟報大帥,是第六十七騎兵旅,西北不缺騎手,騎兵部隊還是容易組建的。它的旅部和第229團放在了武威城。第230團駐張掖城和嘉峪關。這三個點上還各自有一個連的保安部隊負責地方的治安。此外,我們的主力第二十三師駐地中衛,距離武威五百裏,都是官道,交通暢通,隨時可以馳援河西走廊。我們還有一個中隊的航空兵,有九架飛機,在銀川到嘉峪關的各個要點上都有機場,日常的巡視、偵查主要靠航空兵。”

    “延長和烏梁素海呢?”

    延長是東北建設的油田,原油拉到熱河煉油廠,計劃在烏梁素海還要建設一個煉油廠,也是用延長油田的原油。

    “延長是別人的地盤,不好駐軍太多,原有的一個保安團,我們感到兵力不足,又增加了一個營的野戰部隊,是一個增強了火炮的加強營。烏梁素海也是駐一個加強營。”

    還有藏式毅沒有說到的,那就是新疆的少量駐軍(一個加強營)和一個空軍中隊也是劃歸寧夏軍所屬的。

    張作霖:“效坤呀,在寧夏你的特別支隊又是作戰的主力,又是練兵的教官,既然寧夏軍組建完畢,你的差事也就結束了。寧夏的差事幹的不錯,應該獎賞。”

    “大帥,獎賞就不用了,能贖點罪就行。”

    “該罰就要罰,該賞也要賞嘛!現在總參謀部也在對每一支部隊陸續的敘功獎賞。你把特別支隊的立功名單報上來,不能寒了將士的心嘛。

    過兩天,總參謀部就會有命令過來,你部將移防烏梁素海,提前收攏部隊,做好準備把。我還要告訴你,你部將擴編,兵員還是以東三省的白俄為主。你現在有一萬五千人吧?在招募一萬,準備派出人員到遼吉黑三省招募。湊成兩個師級單位,名字還叫支隊。這樣你就有兩個支隊了,你的司令部叫縱隊吧。我給你半年時間,在烏梁素海練兵,明年開春就要用你們了。這是訓練的要點,拿回去好好看看,總參謀部還要發訓練大綱的。好好練兵吧。”

    趙三本遞給張宗昌一本小冊子,就是那個要點的文件。

    “是!大帥,下官一定效力。”

    張作霖沒有說,張宗昌晉升中將已經內定了,實際上也不是晉升,應該叫恢複中將軍銜,他原來的地位比各軍的軍長們還要高,整頓軍銜後就應該是中將。給個少將軍銜是為了懲罰他的錯誤。

    張作霖給他的要點文件,就是適合外蒙古及以北高寒地區作戰的要點,有軍事的,也有政治方麵的,例如外蒙古的宗教活佛問題。

    有關哲布尊丹巴轉世靈童的尋找,也是這次張作霖來寧夏的任務之一。雖然張作霖已經下令讓青海尋找,但是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東北軍到了西北,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尋找了,有宣統皇帝在手上,這個事情就容易多了。選出來,金瓶摯簽,往北京一送,讓宣統頒發金冊印信,這個活佛的身份就合法了,再送到承德外八廟,找幾個高僧喇嘛做教師,完成教育。隻要有了活佛,活佛就可以派代表進入外蒙古傳教。甚至東北軍的將領,比如張宗昌,都可以安上一個哲布尊丹巴呼圖克親傳弟子的身份,到外蒙古就可以招搖撞騙。張宗昌脖子上披上一條哈達,就可以坐在那裏發號施令,誰敢不聽招呼?所以說,宣統這個皇帝還是有點用的。

    在蒙古草原上的部隊要求機動能力強,這就需要多配馬匹和汽車甚至還有駱駝,像雪爬犁之類的也要準備。既然有汽車,就要有裝甲車,他們的每個支隊都要配裝甲大隊,其他大隊也要有自備的裝甲車。還要設立若幹基地,支持補給,輜重隊也要特別的強。

    特別支隊裏還有個特別的單位,那就是隨軍妓院,這也是要跟著隊伍走的。不過妓院是公司經營的,財務上與部隊無關,行動上是公司、軍隊雙重領導。

    特別支隊終於要派上用場了,這都是戰略性的準備工作。(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