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關鍵技術

字數:5900   加入書籤

A+A-




    9月中旬,張宗昌部這支特別的部隊開到了烏梁素海以北新建的兵營,這處營地的方圓五十裏之內都變成了禁區,設立“軍事禁區”的標牌,有巡邏哨巡查,兵營十裏之內設多層鐵絲網和崗樓。營地內的建築正在建設。

    總參謀部下達了改組的命令,特別縱隊在烏梁素海開始組建,縱隊總司令張宗昌,謝米諾夫上校任參謀長。

    司令部直屬部隊有:火力支援裝甲車第610團、築壘地域第611團和輜重第612團。此外還有一個中隊級的航空隊,戰機9架,都是老毛子飛行員。其他的像什麽通信、醫院等都是必備的。就不列舉了。

    縱隊下設第一、第二兩個支隊(師級),聶卡耶夫上校任第一支隊長,鮑爾沙克上校任第二支隊長。每支隊直屬一個突擊營、一個工兵營、一個輜重營,下設三個團。就是說支隊之下改用正常的團、營、連編製。

    例如第一支隊下設:炮兵第613團、裝甲車(運兵車,含舟橋)第614團、騎兵第615團。第二支隊同樣配屬第616、617、618團。

    這支縱隊的特點:原有的築壘地域部隊保留為直屬部隊,支隊的工兵營就是普通工兵了。第二是重視炮兵,每個支隊都有炮兵團,這是因為蘇聯的炮兵厲害,必須針鋒相對。第三,重視機動性。第四,有航空兵。第五,重視輜重補給。第六,部隊中還有藏傳佛教的喇嘛,這是專門配合軍事行動的和尚,安排在張宗昌的身邊,也兼做宗教顧問。

    他們的軍裝也有特點,每人都有蘇聯紅軍的軍裝,這當然是為了魚目混珠,幹點非法的勾當。正常的軍裝中增加了草地和雪地的迷彩服。迷彩服在二戰中已經出現,首先是德軍,後來還有美軍都有迷彩軍服,隻是不普遍,沒有大量使用。

    張宗昌得到了獎賞,晉升為中將還得到了一級英雄勳章。

    在民國時期,軍閥們學習西方,不少都有紀念章和勳章的製度,東北軍現在重新規範了,製定了新製度。勳章主要是針對部隊的,但是東北的行政官吏同樣可以獲得。

    東北當局的勳章分三個大級,九個小級。最高的是五色旗一級勳章,然後二級、三級。再下是“英雄”三個級別和“勇士”三個級別。

    五色旗勳章是獎勵給對於開疆拓土,對於國家有大貢獻的,具有曆史意義的功勳。例如這次戰敗關東軍,光複東北、華北地區,有重大貢獻的就可以獲得五色旗的某個級別的勳章。

    英雄勳章是給在局部戰爭中做出大貢獻,以及經濟、科學、政務中有曆史意義大貢獻的。

    勇士勳章是給戰場上有功或政務、經濟、科學上有功者。三個級別的勇士勳章隻有一次性的獎勵,奉票從500元起到5000元。

    五色旗勳章和英雄勳章這兩個大級別均有年俸,獎勵宅邸,醫療保障等待遇。獲得五色旗勳章的人還可以授榮譽官銜,出席禮儀慶典。

    軍隊中師長、旅長以上的軍官,政府中廳長以上的官員,功勞特別大的,這一次能有可能得到各個級別的五色旗勳章。其他的依此類推。

    除了勳章,還有紀念章,這個就人人有份了,凡是參加了作戰的部隊,全體官兵都可以得到“光複東北、華北紀念章”,外加奉票五十元的獎勵。政府的官員也不例外。

    張學良、張作相提五星(一級)上將,這可是頂格了,世界上還沒有六星上將。蔣介石的軍銜就是一級上將。

    ......

    張作霖責成寧夏省長翟文選做尋找哲布尊丹巴轉世靈童的工作。一年多前,張作霖曾經利用元首的身份,用通電的形式發布政令,命令青海省主席高樹勳辦理尋訪活佛靈童。高樹勳也是西北軍的將領,一個下了台的北洋政府執政張作霖的命令,對於他沒有什麽約束力,一個地方軍閥哪有心思辦這種事?因此也就是說說而已,他當然沒有辦。

    求人不如求己,現在東北軍到了寧夏,河西走廊也有駐軍,那就自己來辦。

    翟文選會找關係不錯的章嘉活佛來協助辦理,章嘉自然就會找到達賴、班禪,這個運作過程我們暫時放下。張作霖交代的是年內要選出靈童來,送往承德。這牽扯到東北軍在蒙古的戰略,這是一個很有力的政治工具,必須做好。

    ......

    中德合作的飛機製造工業在吳忠縣的山區,這也是張作霖視察的重點。

    寧夏的百姓們熱情過頭了,張作霖所到之地都有人夾道跪迎,搞的張作霖很不自在,但是,這事還真不能潑冷水,強行禁止會寒了百姓的心。

    張作霖讓翟文選查一查,有沒有地方官員從中做鬼?地方官為了拍上峰的馬屁什麽事幹不出來?他這一問,翟文選說,他早就注意到了,也查過了,幾個地方的官員還真的沒有參與,是民眾自發的。好在每個城池隻有迎接時出現一次這種場麵,後來就正常了。要是張作霖走出去一次來一次,他可真就要製止了。

    但是在吳忠又出現了新情況。

    在張作霖到達吳中時依然是百姓跪迎,香案煙霧繚繞。在車隊行進中,猛然間聽到有人高呼,西北的口音張作霖暫時無法分辨,喊了幾聲之後,終於聽明白了,他們喊的是“張大帥萬歲!”這可就過頭了。

    萬歲豈是可以隨便喊的?在王朝的時代隻有皇帝可以喊萬歲,沒有皇帝的身份,敢於喊萬歲那可就是謀天下,要造反了!絕對是大逆不道。張作霖就做過清朝的官,也算是前清遺老了,對此再清楚不過。

    民國時代的軍閥是有些無法無天,在轄區了什麽壞事都敢幹,除了張作霖,別的軍閥也會有同樣的情況。被別人喊了萬歲的,有人難免沾沾自喜,其實細想起來,絕非好事!很容易被政敵抓住把柄。亂世之中稱王稱霸都沒有好結果,朱元璋在沒有成氣候的時候,不是也說“緩稱王”嗎?“萬歲”可是比稱王還要進一步,那是想做皇帝!有行獨霸天下稱帝的野心!再過幾年,可就有人喊“蔣委員長萬歲!”了。蔣介石如果自我約束一些,他應該製止。可是國民黨一係都以此沾沾自喜,似乎一喊萬歲,就可以登九五之位了,這豈是好事?

    按張作霖的說法:“這是把我老張架在火上烤啊!”

    但是法不責眾,喊口號的也有不少人,總不能都抓起來吧?隻能事後查訪了。張作霖在現場就給當地的官員傳話(吳忠的官員也跟在隊伍中),讓他們注意喊口號的人,事後便於追查。

    張作霖立即給翟文選下令:第一要查,看看有沒有有心人幹壞事?第二,發政令:嚴禁喊萬歲的口號,勸誡民眾,不要再搞下跪迎接的形式了,現在是民國了,不興下跪的禮節了。但是張作霖告訴官員:方法要和緩,畢竟百姓是好心嘛。第三,在奉天日報上發文章,分析“萬歲”這個口號,從輿論上製止這些魯莽的舉動,不要把東北軍架在火上烤。

    ......

    張作霖視察了中德合作的飛機製造廠,這也是楊宇霆跟來寧夏的主要任務,軍事工業完全在他的直接領導之下,所以他也是陪同的主要官員。張作霖走馬觀花的看看就算了,楊宇霆卻要留在工廠召集各種專業的會議。

    工廠的基本建設完工了,設備安裝調試也差不多了,但是還沒有開工生產。現在隻能看個規模和技術的布局。

    由於二戰前技術上的限製,原定初期的飛機產品就是兩個型號,一個是ar68戰鬥機,另一個是四引擎的r4轟炸機,它們都是雙翼的成型產品,在一戰中已經參戰使用了。新機型的研發是今後的事情。

    飛機的關鍵部件首推發動機,因此這裏就有一個發動機工廠。在二戰後期的技術進步也都反應在發動機上,到了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就有了噴氣發動機,這是革命性的技術。那麽可以推斷,德國現在就已經開始研究噴氣發動機了,但是,在吳忠的發動機工廠中沒有它的痕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一,德國在中國建工廠的目的是製造飛機,並不能把科研也搬來。第二,先進的東西德國現在未必願意拿到中國來。

    趙三本當然知道噴氣發動機好,但那是十幾年以後的產品,對眼前,對於抗日戰爭未必用得上。因此,也會泰然處之。隻要能具有當前一流的發動機就足夠了。

    第二個要點是武器,除了航空炸彈外首要的就是小口徑航空炮。目前空戰使用的都是機槍,很快,再有一兩年,各國的空軍就改用機關炮了,所以東北空軍也不能落伍。德國的火炮技術一直是先進,所以火炮的事情不必擔心。

    最後一個要點就是通信。對於作戰飛機來說,通信多麽重要很好理解,就不說了,德國人也在想辦法解決。但是現在的電子管設備體積太龐大,德國人就想到了要利用轟炸機的龐大體積組裝專用的通信飛機。東北空軍已經做過這種改裝了,也可能德國人借鑒了東北的這種設計理念?這種設計思想如果得以實現,就使得戰機上可以保持與地麵的通信,意義是革命性的。

    在德國人得意洋洋的介紹他們通信飛機設計的時候,趙三本利用一個提問的機會問道:“伯蘭特先生,你知道礦石收音機的原理嗎?”

    趙三本的意圖是要改善軍用通信技術,有現成的德國通信技術力量,為什麽不合作一把?當然他也會事先獲得張作霖的同意,並有所策劃,否則,這種原則的大事吃貨不就越位了?所以張作霖、楊宇霆他們隻是笑眯眯的站在旁邊看熱鬧,並不幹預。

    德國主講的工程師叫伯蘭特,他聳聳肩,有點不高興。礦石收音機這種初級的技術,對於電子通信工程師來說太過於簡單了。於是他順手在一張紙上畫出了礦石收音機的原理圖,展示著指指點點的講解。在他的眼中這些東方的軍人連著個也未必懂得。

    礦石收音機算上耳機子才四個零件,原理圖當然是一目了然了。

    等他講解完了,趙三本又問道:“伯蘭特先生,礦石收音機之所以體積小、耗能小,就是因為那個礦石做的二極管小。這個原理如果可以利用在電路裏邊,那麽無線收發報機是不是可以做得很小呢?”

    伯蘭特還是在聳動肩膀,他說道:“這位趙先生,理論是可以的,但是實際做不到,原因就是礦石二極管的穩定性太差,參數隨時都在變化,用在複雜的電路之中,多個不穩定因素疊加起來,電路是無法工作的。所以實際上辦不到。”

    礦石收音機與無線廣播電台幾乎是同時誕生的,因為礦石晶體的單向導電性能科學界早就知道。

    世紀之初有了無線廣播電台,也就有了“晶體二極管”,它的原理是眾所周知的。但是真正的晶體管是二戰結束之後誕生的,理論到實踐用了三四十年的時間。其原因在哪裏呢?就在於人工製造純淨穩定晶體的技術。

    礦石收音機用的是天然的鍺礦石或者硫化鉛等天然礦石,極不穩定。1947年製造出來的晶體管用的是人工提煉的鍺晶體,現代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的是提純的單晶矽晶體。這就是技術的關鍵所在!如果現在有了符合要求的人造純淨晶體,那麽晶體管技術就可以提前十幾年實現。就是說,隻要有純淨的晶體就有晶體管!

    趙三本又說道:“如果我們能造出純淨的單晶體原料,那麽伯蘭特先生能不能製造出小巧的晶體三極管呢?這樣的三極管性能應該是穩定的。”

    伯蘭特吃驚的瞪大了眼睛,因為這個年輕軍人所說的話句句內行,一句話就點到了關鍵之處。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77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