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重工業基地

字數:6866   加入書籤

A+A-




    中央政府、蔣介石可是實實在在的受惠者,他們對於東北軍,對於張作霖是應該感謝的。他們心懷感激之情不假,要說感謝那可就未必了。為什麽呢?

    中央政府當前的第一要務是什麽?是統一中國,消滅異己!南京政府所作的一切都圍繞著這個中心。在蔣介石的眼中,這個比抗日重要。用蔣介石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日本人有人幫我們打,共產黨要我們自己打。”話裏說的是共產黨,其實對付其他各派軍閥也是同樣道理。

    從這個觀點出發,在蔣介石眼中的東北軍如何呢?東北軍這個龐然大物幾乎讓蔣介石束手無策。眼見得東北軍日益的強大,幾乎可以與世界列強並肩了。國民黨可是沒有消滅東北軍的奢望了,自己不被東北軍滅了就不錯。

    有東北軍在,蔣介石想武力統一中國那是毫無希望的,打別的軍閥他有信心,打東北軍那是想也不要想。作為一個國家怎麽辦?剩下的就是政治解決了。從中國的國情來說政治解決又談何容易呢?

    “逐鹿中原打天下”,這是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文化。“有誌者”,“有遠大抱負者”都以此為自豪。近代、現代的人也是不能免俗,國民黨、蔣介石就是當前最有希望的“取得大業”者,他們的目標就是取天下之權!平定四方!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是決然不同的。

    舉個例子:荷蘭這個小國也曾經是世界的霸主,那是在號稱“世界馬車夫”的年代裏。那麽強盛的一個國家,在他們處於巔峰的時代裏,他們一點權力的欲望都沒有!非要找西班牙的皇帝來做自己的君主!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荷蘭人致力於賺錢、發財,不耐煩搞麻煩的政治!於是就找一個有威望的王室,替他們管理政治。這可不是瞎說,看看荷蘭的國歌就知道了,荷蘭國歌的頭一段說的就是這事。

    以下是荷蘭國歌第一段的節選:

    “我威廉·凡·那叟出身日耳曼血統;

    ......

    奧倫治公爵自由而無所畏懼;

    對西班牙的皇帝我永遠尊重。

    我信賴你,依靠你,我的主和上帝!

    ......”

    這種請鄰國的皇帝當自己的領袖,我們中國人能理解的了嗎?

    中國人理解不了!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那麽如果需要政治解決中國的問題,首先一點,大家就要放棄“取天下”的雄心壯誌,要有讓出那把龍椅的情懷。國民黨、蔣介石能做到嗎?

    各黨各派坐下來談一談,解決中國的中央政權?!

    前清在行將滅亡之時,寧可丟了天下也拒絕搞君主立憲!

    現在的國民黨恐怕也做不到,他們認為政權是他們的,天經地義,這個權力不能談判!寧可打敗了,丟了天下,也不能讓出來!

    國民黨想掌權,而東北軍又相當的強,這就是蔣介石麵臨的問題。這一次反蔣軍土崩瓦解,東北軍出了力,南京政府感激嗎?不能!

    硬說感激也是言不由衷,他們心裏更加的糾結:這個中國到底是誰的?到底誰說了算?這才是中國式的思維。

    大臣太能幹了,皇帝清閑的看螞蟻上樹,此時做皇帝的心中想的是什麽?是寬心享受嗎?不是,是擔心大權旁落!那個大臣的腦袋懸了!

    這才是中國式的思維!

    ......

    東北軍全殲日本關東軍已經有幾個月了,以奉天為中心的工業區的重建慢慢的提上了日程。這個事即便東北軍政府不著急也有人著急,誰呢?西方列強。

    為什麽?因為他們自己家裏的日子不好過。

    經濟上的事,解說起來很麻煩,並且聽眾還會覺得似是而非,並不信服。什麽也不要說了,10月西方股市的大崩盤就是最好的標誌!它說明了一切。

    股市大崩盤說明了什麽?我們把繁瑣、生澀的經濟學術語都拋開,直白地說,就是投資者對企業、對市場、甚至對社會失去了信心,不願意投資了,希望撤資,希望自己手中的資本變成美元貨幣、黃金白銀。中國有句老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也是類似的意思。

    再問一句:為什麽呢?

    回答:公司、工廠、企業不賺錢,甚至賠錢,賠本的買賣沒人幹!

    這就是西方世界的現實,說實在的,二次世界大戰就是經濟大蕭條催生出來的。

    出路在哪裏?尋求新的投資方向!

    資本總會有投資的欲望,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這不是理論,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奉天、鞍山、遼陽、本溪、撫順、鐵嶺這個圈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事實上它是中國重工業的搖籃,而由於戰爭,現在這裏變成了空白。這是一個多大的資本市場呢?不相當於整個的歐洲,也相當於歐洲的一個大國了。

    何為重工業?

    簡單的說製造民用產品的是普通工業、輕工業,製造機器的工業就叫重工業,例如機床廠。這是普通的概念,有時候也不盡然,例如,大型船舶的驅動軸,有一米多粗,二三十米長,鑄造,加工它就需要重型機器廠,這也是重工業。

    以奉天為核心的工業圈就是重工業基地。這個基地的規模不小於世界上其他同樣的基地,例如,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蘇聯的烏拉爾工業區等等。因此,對處於蕭條狀態的西方來說,這個投資環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塊蛋糕。

    東北率先與西方國家簽訂專利保護協議,也是從法律層麵向世界文明看齊的舉動,使得這個市場的信譽度有所提高。

    麵臨大規模的投資,目前東北還欠缺一個條件,那就是金融的國際化。就是類似於香港、上海、哈爾濱的萬國金融業。這是資本運作不可或缺的條件。

    張作霖搞工業不外行,東北的基礎工業就是他搞起來的。但是讓他理解金融這個高深的經濟學就難為他了。所以麵對著英美等國的要求,張作霖說道:“不就是開銀行,開銀號嗎?讓他們開就是了,劃出一塊地皮給他們建銀行大樓不就完啦。”

    吃貨連忙阻攔:“大帥,這事情可是沒那麽簡單。我也不懂金融經濟,但是我知道金融可以控製整個國家的民生。我們東北的經濟命脈不能交到外國人手中的。現在我們中國還缺少這方麵的頂尖人才,當然東北就更是缺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開放金融市場,我們可就成了西方案板上的肉了。因此,我們沒有別的辦法,隻有加強管製。把我們的東北地區當做一個內部市場,嚴格地管起來,湊一湊現有的人才,成立一個機構,叫什麽委員會也行,或者叫什麽銀行都可以,反正這是個經濟權力機關,它說的話就是法律,統管我們自己的地盤。外國人的要求也可以有限度的滿足他們,比如在大連劃出一個區域,容許外國的銀行進入,但是要嚴格的監管,不能衝擊我們的市場。比如,在我們的地盤上,合法的貨幣就是奉票,什麽美元、日本金票統統的不能流通。這個如果管不住,咱們就成了殖民地了。......”

    民國時期還是出了一些學問大家的,比如馬寅初就是這個時代的人,他就是大經濟學家。除了馬寅初之外還有劉大鈞等幾位,據說經濟的學問也不錯。不說這些人才能不能請到東北來,就是來了也不行。原因很簡單,例如一家大銀行,不能隻有一兩位行長是內行,其他人都是白帽子,那是開不了銀行的。國家的金融需要經濟學的頂尖人才,更需要大批的中層管理人員來管理,沒有這個基礎,管不好的。一兩個絕對權威,不是成了孤家寡人嗎?國家的命脈他說了算?行嗎?放心嗎?學問與道德是不能劃等號的。

    例如常蔭槐就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可是大貪官。

    張作霖:“哎,這麽麻煩。這樣吧,你把王永江找來,好好商議商議,定個章程。可是有一條,小日本的銀行不能進來!”

    “是,大帥。”

    王永江是東北軍政府的財政廳長,邊業銀行的行長,目前是東北的財政大管家。

    奉天地區的經濟建設提上了日程,在大連開辟了一塊區域,允許西方國家建立在東北地區的分行,但是要在東北軍政府的管理之下。東北軍政府也開始在國內搜羅經濟人才,特別是有名的經濟大學問家,都高薪聘請,中層的人才也要收羅,年輕的人才也要培養。東北地區的經濟政策也逐漸的與國際接軌了,這些都是後話。

    有了這些鋪墊,以奉天為核心的重工業區開始了建設,英國、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爭相進入。重工業的發展也是全方位的,但是,作為標誌的鋼產量,兩三年後肯定超越日本國,幾年之後,有望與歐洲強國來比肩了。

    東北地區邁入了正常發展的軌道。

    現在的趙三本在思考一個問題:東北隻是中國的局部,中國是需要全麵發展的,別的軍閥不好說,南京的中央政府、山西的閻錫山還是具備發展的條件的,如何影響他們,讓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走向正常發展的軌道,不要在世界進步大潮中落伍呢?

    別人的地盤,別人說了算,所以這個設想的實現是有難度的。東北的資金投向其他地區沒有安全的保證,畢竟中國還是一個亂世,說不定哪一天,那一塊地方就會發生戰爭。沒有安全的保證,即便決策者想投資,資本自身也會躲避風險,有誰肯投資呢?

    例如中緬鐵路,不就需要派軍隊嘛?還有延長油田,東北軍也派了兵。東北軍總不能到處派兵吧?那成了什麽?東北軍又是什麽形象呢?

    ......

    冬季不是便於作戰的季節,好在陝北處於溫帶,比蒙古草原、東北等地還是暖和了不少,起碼不是冰天雪地的。在1929年的冬季裏,中原躲過了戰亂,可是陝北卻迎來了一場戰爭。

    楊虎城不顧恩人的情麵,為了自身的利益,他要把延長油田收到手中。

    延長的位置在陝北的最南部,井嶽秀的老巢在延長以北500裏的榆林。井嶽秀的重心當然就在榆林和五原(河套)了,在延安、延長,他還真的沒有多少兵。特別是延長,東北軍駐軍在那裏,為了避免麻煩、摩擦,延長就交給了東北軍,井嶽秀沒有幾個兵。

    這個地理位置也讓楊虎城有點心理安慰,他可以自欺欺人地說,我爭奪的是東北軍的產業,打得是東北軍,與井嶽秀無關。我不是忘恩負義之人。

    前麵我們說過,東北一係的情報係統在西安等主要城市裏是有情報網絡的。楊虎城的大軍向北出動,到達延長也是六七百裏的路程,沿途的大小縣城也有十來個。軍閥的部隊一出動,想保密很難,他們這一路擾民到處都是雞飛狗跳的,誰還不知道?細點心的,再設法套一套話恐怕出兵的目的都能搞清楚。軍閥之間幾乎沒有秘密可言。因此,他們的行程還沒有一半,“搶奪油田”的消息已經是滿天飛了。

    這消息很快就到了寧夏,也到了承德(張作霖已經返回承德了)。

    東北軍不能說一點準備都沒有,油田在別人的地盤上,哪能沒有防備,恐怕預案都有。

    東北軍在延長現有的兵力如何?

    延長是別人的地盤,東北軍不好駐軍太多,也是精打細算的。

    對外公開的是一個保安團,有點超編,人數接近三千。因為他們平時散布於延長到綏遠的運輸線上,保衛交通,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少人,隻知道是一個保安團。番號是公開的,它們是寧夏衛戍區的第一團,士兵大部分是陝北本地人,武裝上隻有輕武器,就是步槍手榴彈什麽的,團級有個機槍連,火炮都沒有。

    以上是公開的,實際上,寧夏軍秘密地調入了一個營的野戰部隊,是第二十三師第221團的第一營,這個營孤身在外,因此在機槍火炮方麵得到了加強,算是個加強營吧。

    這都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寧夏軍調用了幾名特別支隊(現在叫縱隊了)築壘地域部隊的白俄軍官,到延長指導構建了一套堡壘體係,這可是軍事科學,玩不得虛假,所以才找白俄軍人。

    這可就厲害了!有一個營的野戰軍,加一個團的輔助兵,隻要糧食彈藥不斷絕,連小日本都毫無辦法的要塞工事,西北軍更是毫無辦法。就算楊虎城把他看家的底子都拿來,也拿不下延長要塞!

    恐怕楊虎城永遠想不到,世界上還有這種防禦工事?

    東北軍在這裏修建一個要塞是不是過分了?一點也不過分。中國正是多事之秋,西北乃百戰之地,延長又是東北軍的戰略資源,能不好好的保護嗎?一旦有損失,戰爭又打起來了,油料斷絕了怎麽辦?

    這種工事還有一處,就是烏梁素海,並且由於那是工廠區,麵積大,規模就要大得多。原因是相同的,在別人的地盤上,不得不防,以備萬一。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9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