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後院起火
字數:5117 加入書籤
馮軍包圍了延長油田,東北當局就不能沒有反應了。但是,大張旗鼓的宣傳似乎也沒有必要。軍閥之間的爭鬥多了去了,誰有理沒理的又當如何?國人對這種爭鬥也很厭煩,誰能區分個優劣好壞?至於軍閥們更是沒人理會這種小摩擦,軍閥們互相打架,南京政府隻有高興湊火的份,絕不會勸架。所以東北當局的反應就是點到為止,搞宣傳完全沒有意思,關鍵是要站住“理”。
東北軍政府給陝西省政府發了一封公開信,所謂的公開信,就是把信件登載在報紙上,在電台上播出,楊虎城聽了廣播、看了報就算收到了。
僅此而已,沒有進一步的評論宣傳。反正有心人都能知道,這就行啦。
在信中當然是指責楊虎城為了私利而動刀兵,用武力爭奪東北當局的產業,東北一方定然武力自衛。這就是要點:我東北一方是“自衛”,占一個自衛的理就足夠了。
其實這種事情沒有多少道理可講,因為延長油田並沒有向國家納稅,中央的權威不足,各派軍閥都是如此,細說起來也沒有道理。
嚴冬季節陝北也是很冷的,包圍了延長的馮欽哉部的士兵們,卷縮在戰壕裏,凍得簌簌發抖。這個年代了軍閥部隊的軍裝被服是很簡單的,有棉衣軍裝就不錯了,什麽襯衣、絨線衣服那都是奢望。有的戰士棉襖棉褲裏邊就是空心的,什麽都沒有,脫掉棉衣就是光腚!能不冷嗎?
馮欽哉手舉著望遠鏡,觀察著眼前的戰場。在西北軍看來,這個戰場有點詭異,雙方戰鬥如此激烈,可是基本上看不到東北軍的人影。
是啊,東北軍都在碉堡裏,始終沒有出擊,人家不露頭,當然看不到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遠遠的看到礦區中也有匆忙的人影,甚至還有車輛在運動,隻是距離太遠看不清。
一波又一波的敢死隊在督戰隊大刀的督促下,衝上去,丟下一片屍體又被打回來。還算好,隻要進攻者後撤,碉堡裏的機槍就停止了射擊,還能少點傷亡,馮欽哉也看出來了,對方明顯的手下留情了。就算這樣,兩三個小時的進攻,也傷亡一百多號人。
他們進攻的是一處碉堡群,沒辦法,東北軍陣地沒有孤零零的碉堡,幾個碉堡都是前後錯落分布,互為依靠。他們主攻的是一處高地上的暗堡,看著似乎小一點,位置突出,四五個射擊孔射界開闊。暗堡全部掩埋在一處高坡上,碉堡上方的土層有四五米的厚度,從外觀看,類似於開鑿的窯洞。馮軍判斷黃土的堅固程度定然差,送炸藥包上去應該能夠炸毀。這就是敢死隊進攻的目的——送炸藥包上去,炸毀它!這也是內戰中常用的辦法,可是今天難於奏效。打煙霧手榴彈,火力封鎖堡壘射擊孔的老辦法難於奏效,原因就是其他碉堡有側麵射擊的掩護火力,碉堡並不孤單。
新的一次進攻又開始了,軍官們高聲喊叫著,無非是衝上去賞銀多少之類的。這一輪真不錯,有個機敏靈活的小夥子,蹦蹦跳跳的居然衝到了碉堡的跟前,他把炸藥包靠在碉堡的土坡上,還沒等拉火,就無聲地倒下了。本來很興奮的馮欽哉看不懂,愣在了那裏。
其實這個碉堡是子母堡,它的左右都有子堡,是隱蔽的,隻有暗處的觀察孔,觀察哨隻需要一支步槍就能解決眼前的這種問題,它就是預防敵人炸碉堡的。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一支步槍的射擊,誰又會注意得到呢?所以馮軍看不明白。此外,大部分的碉堡工事都是互相掩護的,很難出現死角,衝上去極不容易,上去了也未必有效。
這種進攻無效,沒辦法,馮欽哉命令炮擊。西北軍還是有炮的,隻是數量少,炮彈稀缺,平時舍不得打,拉上來的炮就是馮欽哉的第67師的,是三門山炮。
這三門炮架好了,都是直瞄射擊,瞄準了就可以開炮。
“轟!轟!”大炮響了,炮彈直奔碉堡而去,又是轟轟的三聲,炮彈爆炸了,基本都打到了碉堡的位置。
山炮拉上一線,用炮鏡或者準星照門來瞄準,準確度還是可以,如果炮彈打入碉堡的射擊孔,也的確要命,但是山炮沒有那麽精確。所以說,如果馮軍手中有無後坐力炮,他們還是可以擊毀一些碉堡的,但是西北軍沒有。就是有,他們也未必打得起,無後坐力炮的炮彈,按人民幣說,一萬多元一發,西北軍打得起嗎?有那個經濟實力,他們也不會搶這個小油田了。
碉堡啞火了,等硝煙散去以後,手舉著望遠鏡的馮欽哉看傻眼了,他看到了什麽呢?炮火掀開了暗堡前麵的偽裝,露出了真容,原來這不是木料夯土或者青磚堆砌的碉堡,兩三米高,十幾米長的一麵圓弧牆,全部是水泥結構!別說炮彈,就是炸藥包也無效!那三發炮彈僅僅打掉了偽裝,碉堡毫發無傷!他西北軍的裝備對於這種工事毫無辦法!白幹了!
碉堡為什麽啞火了呢?三發炮彈在碉堡外麵爆炸,碉堡裏邊的人不死也暈了,當然也就停止了射擊。但是那是暫時的,新的補充兵員上來,碉堡照樣開火。
西北軍的炮兵還是經驗不足,在第一線,一炮得手,應該迅速跑路。可是他們得意忘形了,火炮複位,裝填炮彈還想打。沒等炮彈裝完,東北軍的小型榴彈就打過來了,馮軍的炮兵陣地成了一片火海。這還不算完,東北軍的大炮也開火了,其中居然有120毫米的重迫擊炮。重炮的炮彈一發就能炸出十幾米的大坑,威力可是不一般。別說馮軍的炮兵沒有移動,他們就算及時撤退也跑不掉,東北軍的炮擊是覆蓋性的,以敵人的炮兵陣地目標為核心,方圓一公裏之內全部覆蓋。
因為榴彈發射器速度快,他們首先射擊是防止敵方再次開炮。火炮則需要確定目標方位,計算角度射程和裝藥量(迫擊炮的發射藥需要計算),還有各炮之間的協同,所以火炮的反應速度是不會太快的。榴彈就填補這個空白,快速反擊。
馮軍的炮兵悲劇了,連人帶炮都交代在這裏了,大炮被炸成了零件,炮兵的骨頭渣子都找不到了。幸虧馮欽哉距離炮兵遠,否則,他也跑不了。
高級指揮官上前線視察有好處,馮欽哉這一次親臨第一線對於今後行動的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他現在知道了,如果不顧一切非要拿下油礦,他的這支三萬多人的部隊差不多也就消耗光了。其實他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西北軍這種裝備水平,再加三萬也拿不下延長油田。
他準備給楊虎城打報告了,但是要好好地措辭,說清楚,不然就是他畏懼東北軍了。
他原來的打算是長期圍困,從軍事上說勉強有點道理,實際上也未必行得通。軍閥打仗也要算經濟賬的,對任何一支部隊,對此都沒有例外,打仗打得是銀子嘛!
軍閥的部隊出征打仗,需要消耗大量的彈藥,還有賞銀,士兵的飯食基本也要吃飽,否則如何打仗啊,這都是多餘的消耗。不出征的部隊還可以設卡子收厘金,以及其他搜刮百姓的辦法,部隊還有收入。這裏裏外外的一計算,出征與不出征比較,部隊消耗相差很大。所以長期的圍困作戰也要看軍閥有沒有能力拚消耗。真要長期圍困,還是要算計一下的。
算計也好,馮欽哉的束手無策也好,他們都不需要再猶豫了,因為形勢在變化,張維璽已經出兵商洛,楊虎城自己的後院出了問題,延長的戰爭打不下去了。
......
張維璽扣押了楊虎城派來的軍官,這個情況早晚也要泄露,這是瞞不住的。張部的第17師出兵至渭南縣境內設防,在哪裏已經與楊虎城的部隊麵對麵了,大兵壓境,劍拔弩張的,楊虎城也會得到報告。因此,張部就是不出兵商洛,他們兩家也成了敵手,楊虎城也不得不防。
張維璽的家底就是原宋哲元的部隊,有十幾萬人,也是西北軍一係的一支強軍。到了張維璽的手裏,嫡係雜牌換了身份,原來宗哲元的嫡係,現在成了雜牌,張維璽的雜牌部下翻身成為嫡係。部隊總數量變化不大,所以他組織一支幾萬人的出征部隊很容易。12月底,張維璽組建了四萬多人的部隊,向南出兵商洛。
商洛地區的小軍閥、占山為王的土匪當然不是這支部隊的對手,所以,部隊一出動就勢如破竹,隻十來天的時間就打到了核心地帶商洛城,眼見得商洛地區就換了主人。當然後麵還有安康地區,那裏又是八九個縣。這些地盤的總和也有陝西省的三分之一了。楊虎城原本對於這些邊遠地區也不能完全控製的,但是,不管怎麽說,原來姓楊,今後要姓張了。張維璽會不會對漢中下手呢?這可說不準,漢中這塊大肥肉誰看了不眼饞?
楊虎城算計別人,結果自己的後院起火了。事情來的突然,楊虎城心中也有猜測:會不會是東北軍暗中搞鬼?猜測歸猜測,眼下可是沒有根據,張維璽與東北軍原本也沒有往來嘛。
楊虎城是不能向商洛山區出兵的,山區不是好戰場,那不是打成持久消耗戰了?他出兵的首選當然是渭南、潼關。渭南富足,一個渭南比商洛加安康都要強。潼關是軍事重鎮,沒有潼關在手,陝西的西北軍就不要想進中原了。自己掌握了潼關也可以阻擋中原的敵軍。要想有所作為,潼關必取。因此,楊虎城向渭南出兵的急迫性要強於延長的用兵,從延長撤軍就勢在必然了。
馮欽哉關於進攻油礦的報告還沒有寫出來,就收到了楊虎城要求他速速撤軍回西安的命令。這倒是給馮欽哉解了圍。
時間進入了新的一年,1930年1月17日,馮欽哉撤兵了,從他到達延長計算,不足一個月。這次出兵成了虎頭蛇尾,損兵折將,無一建樹。如果說有什麽收獲,那就是長了見識,見到了什麽叫做軍事要塞,知道了山外有山,知道了東北軍不好惹,也知道了東北軍為何能擊敗日本人。
延長保安團的第三營就在馮軍的附近,從寧夏趕來的第六十七騎兵旅的兩個營也趕到了,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得到出擊的命令。原因嗎,還是對西北軍下不得重手,不管誰的兵,都是中國的老百姓,絕大部分是被抓來的壯丁。部隊的傷亡還是當兵的死的多,軍官傷亡少。東北軍很猶豫。
三個營的兵力,真的展開遊擊戰,那個威力也不小。馮軍如果長期圍困,造成東北守軍的困難,沒辦法,就得打了。
現在,馮軍撤退了,為了給他們一點教訓,避免這種事重複發生,追擊還是應該的。追擊作戰比較肥,繳獲頗多,但是西北軍窮颼颼的也沒有什麽有價值的好東西。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9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