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宜賓危機
字數:5080 加入書籤
在1930年到來的時候,在川南(西康)的宜賓終於釀出了事端,給東北軍的護路隊造成了不小的危機。事情緣何而來呢?
中緬鐵路是去年八九月間經過多方談判確定下來的,隨後各地的工程就分段展開了。其中由英美負責的清理長江航道的工程,趁著冬季的枯水季節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作為代表的就是灩澦堆已經被清除幹淨,這使得宜昌以上的長江中上遊的航運暢通了,中型的船隻可以直航宜賓,機械動力的小火輪船暢通無阻。這也為鐵路工程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鐵路工程公司負責的工程段所需要的大批原材料都可以經過長江直達宜賓,東北一方新建的宜賓碼頭上就特別的繁忙起來。
碼頭上的貨物裝卸無論如何是離不開搬運工的,即便有方便的裝卸機械,也要雇傭大批的工人。問題就出在了這些裝卸工的身上,突然間大部分裝卸工都不來上工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爆發點在碼頭工人身上表現出來,其原因卻更深。
宜賓是中緬鐵路與長江的交匯點,那麽這裏的碼頭定然要規模龐大,就不是原來小碼頭能夠承擔的了。大型的碼頭必須要重新建設,甚至各個大型的航運公司也需要自己的專用碼頭,鐵路工程公司本身更是第一個需要建設大碼頭的。
東北的工程公司負責鐵路的建設,也包括了航運碼頭。並且,公司方麵不但有工程隊,還有軍隊,是代表著政府的。那麽其他需要建設碼頭的單位,比如英美的航運公司就要與鐵路公司打交道,以獲取建設碼頭的位置和地皮。總之東北的工程公司在這裏就代表著中央政府,具有官方的權威。
常蔭槐來到宜賓的第一件事就是征地,沿江擬修建碼頭的地皮就占了好大的一片。隨著第一個碼頭的興建,其宏大的規模就逐漸的引人注意了,當然最紅眼的就是舊碼頭的霸主袍哥幫會,他們感覺到了,獨霸一方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他們當然會攪盡了腦汁想介入新的領地,無奈,鐵路公司是有軍隊的,他們習慣使用的武力手段無效,地痞流氓怎麽敢挑戰軍隊呢?
最終他們終於難奈不住,想到了控製碼頭工人的招數。他們這麽猖狂也是有依仗的,多年來地方的各種勢力盤根錯節,與官府、軍閥們都有勾連。
工程用工的數量大,其工人來源有宜賓本地的,也有鄉下的農民,工人中本鄉本土的自然會多一些,但是也有來自更遠地方的他鄉人,甚至來自外省的都有,成分繁雜。
到了1月底,碼頭上的工人突然間少了很多,居住於宜賓城及其周邊地區的雇傭工人都不上工了,居住於工棚的工人也在減少,致使碼頭癱瘓,船隻卸貨工作停頓。事態突然、嚴重,常蔭槐等公司官員都得到了報告。
其原因是工人們受到了威脅,有的人甚至被打傷。事情牽扯到的人很多,也就沒有機密可言,都是本地的地痞流氓到工人的家裏去威脅,不準為鐵路公司幹活。他們揚言:沒有何三爺的話,誰也不準上碼頭!此地的碼頭還是三爺說了算。
不用說了,這位何三爺就是宜賓袍哥的龍頭老大,霸著宜賓碼頭多年啦,據說何三爺也是劉文彩的門人。其實這個不用說,劉家兄弟是宜賓的真正霸主,本地的袍哥怎麽能脫離劉家的勢力呢?他們的勾連是必然的,甚至本就是一家人。
這是公然的挑戰!
民間幫會道門,這種半宗教半蒙昧的力量,就是裝在魔瓶裏的魔鬼,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釋放出來,其破壞力是驚人的。對社會是個大殺器,其實對他們自己也是大殺器,傷人的同時也會傷自己,隻是他們不自覺而已。對他們,東北軍早有防範。
鐵路工程尚未全線展開,擔任護路任務的第七十旅的主力都在宜賓附近,兵力是現成的。
常蔭槐馬上派出聯絡官到劉文輝的府上求見,那料到劉文輝推脫不見,說是去了雅安,旬日間不能回來。宜賓到雅安有五六百裏,距離不近,一兩個月回不來也正常。很明顯,他這是躲了,避而不見,站在一旁看熱鬧,搞不好幫著袍哥鬧事也說不定。
沒有劉文輝的配合,這個事情就棘手了。
袍哥敢於挑戰,東北軍必然迎戰,而且要狠狠地打擊,起碼在宜賓一地要連根拔除,不能留後患。可是,袍哥是幫會組織,藏匿滲透於民間,東北軍的打擊行動必然會遍布宜賓城及其周邊地區。而宜賓是劉文輝的老巢,劉部軍隊的主要成分必然在宜賓。常蔭槐找劉文輝聯絡就是需要他的配合,最低限度是通告他,警告他不要介入,以避免兩家誤會。現在劉文輝擺明了不配合,那麽結果就是兩個:要麽連同劉文輝部一起收拾;要麽就不要武力打擊袍哥了,轉而談判和平解決,那就是東北軍妥協,給袍哥以利益了。
以常蔭槐的脾氣當然不會與幫會妥協,不能助長這種惡勢力的訛詐。但是,打擊劉文輝,事情就可能鬧大,這與當初定下來的“與劉文輝和平共處”的原則不相符合了。事關重大,常蔭槐一邊下令部隊集結備戰,一邊給大元帥府發報,請示命令。
一日後,大帥府的回電指示:第一,部隊備戰,但是先不要動,等待命令。第二,先做宣傳工作,占據輿論的話語權。在宜賓及周邊地區貼出告示:強調鐵路工程乃國家命脈,不容許破壞;揭露袍哥破壞鐵路工程的罪行,也揭露袍哥欺行霸市的罪行,宣布宜賓的袍哥幫會非法,是城市毒瘤,應給予堅決的打擊和鏟除;警告劉文輝等四川地方勢力不要為惡人張目。第三,收縮工程的文職人員,保護工程,以免受到意外的損失。
與此同時,東北軍政府緊急的聯絡南京政府,目的是讓中央表態,占領大義名分。同時,東北軍采用在四川範圍之內發布通電的方式,強調國家戰略鐵路的意義,指出宜賓袍哥幹擾破壞的罪行,表示東北軍堅決打擊惡勢力的決心,和保護國家利益的決心。
縮小通電的範圍,第一是給劉文輝留一點麵子和餘地。第二,事件具有地方性,宣傳麵限於四川即可。
除了以上的政治動作之外,大帥府命令津魯警備區出動他們的保安部隊,沿著運河長江的沿線,加強擴建兵站,保障第七十旅的後勤供應線,同時輸送一批軍火。
東北軍的反應似乎有點軟弱遲疑,仔細的分析形勢,東北軍的反應還是恰當的。
首先,東北軍在川南的任務是修建鐵路,保護鐵路,無論剿匪、打擊惡勢力、打擊軍閥都不是東北軍的主要任務。做事要分清主次,明確自己的身份。從這點說,幫會找上門來,東北軍必須給予打擊,否則就是失職。可是,劉文輝畢竟沒有公開參與,也沒有軍事對抗,東北軍在可能的情況下,就要避免衝突。
東北軍在西南隻有這一個旅,充其量位於雲南的中央軍護路隊是友軍,因此,在西南地區是比較孤單的,護路有餘,對軍閥開戰則兵力不足。單單劉文輝就有十幾萬的部隊,護路隊再強也不過7000人,老虎也不敵群狼啊。
如果開戰,則必然要增兵。東北軍距離四川最近的部隊是寧夏方麵軍,他們出兵四川的難度也很大。
首先要經過馬鴻逵占據的隴南地區,東北軍與馬鴻逵基本是敵對的關係,無論談判借道還是打過去都需要時間。第二,隴南進入四川的通道是擦著漢中的邊過去的,漢中在楊虎城的手中,楊如果默許,可以裝看不見,但是,他要是想幹預,完全可以出兵阻攔,那個位置是山區,攻堅作戰有難度。這個地方就是“失街亭、斬馬謖”的那個街亭,以及大名鼎鼎的陽平關所在地。第三,入川的道路十分艱難,重裝備完全不能攜帶。第四,四川的軍閥太多,東北軍的大軍入川,不管出於什麽原因,也會引起四川諸侯群起而攻之。第五,出征的部隊路途遙遠,後勤難於保證。
基於以上的原因,繼續增兵是不可取的,隻能依靠七十旅自身的力量了。為了保證他們的戰鬥力,增加軍火的補給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武漢就有兵工廠,但它在中央政府的手中,不像山西的晉綏軍,花銀子就可以買來。從南京政府手中買軍火,即便南京答應了,也不知要拖到何時。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幹脆從天津走水路運送軍火,估計一個單程需要十幾天到二十天。時間尚可,安全也基本上沒有問題,因為第七十旅等於是中央派出去的部隊,他們打擊的是軍閥地方勢力,中央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麽會阻攔?
派出山東的少量保安部隊,沿途建立轉運兵站,對於各地都沒有威脅,預計不會有人幹預,包括四川的其他軍閥們也未必阻攔。同是四川軍閥,絕對不是一條心。東北軍打擊劉文輝,不少的勢力甚至會暗中支持。所以運輸線相對的安全。
綜上所述,東北軍取得道義上的製高點,就能禁絕替他軍閥做劉文輝的幫手,孤立劉文輝。東北軍主要打擊的是幫會,對於劉文輝則又打又拉,爭取不要打成不死不休的敵手,事後設法圓轉,修補關係。這應該是最可行的方案。
宜賓目前的局麵是混亂的。
東北軍被迫調動部分士兵以完成碼頭的裝卸工作,其他的工作全部停止了,人員也全部收縮到營房駐地,部隊備戰,常蔭槐當然隻能等待命令,也是不敢輕舉妄動。東北軍在宜賓貼出去的告示,除了靠近營房的位置,基本都被撕毀了,幫會的氣焰很囂張。劉文輝的部隊也加強了崗哨和城防,有點劍拔弩張的味道。但是雙方部隊還沒有衝突。
常蔭槐也找來貿聯在四川做情報工作的頭頭,讓他們調配力量,配合調查宜賓當地幫會的組織情況和骨幹人員,還要尋找當地有威望的士紳,這是今後協助東北軍控製地方有用之人。
過了3日,2月2日,中央政府終於表態了,他們譴責破壞修建鐵路的行為,沒有提袍哥幫會的名字,更不會提及劉文輝,態度有點曖昧。南京不會支持劉文輝,更不會支持幫會,問題還在於東北軍。中央不願意看到東北軍過分的強勢,所以支持的力度有限。
不管怎麽說,中央表態就好,東北一方就算拿到了尚方寶劍,就站住道義的製高點,其他的軍閥們就不敢輕舉妄動。這就好辦了,即便開戰,東北軍也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誰敢反抗,那就是對抗中央,東北軍就可以討伐之。東北軍等了幾天,等的就是這個“大義”。古人叫做“出師有名”!
萬事俱備,東北軍將如何動作呢?且聽下回分解。
---199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