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庫倫鏖戰
字數:5906 加入書籤
張宗昌帶領的第一支隊整隊備戰的位置距離庫倫30裏,時間是3月20日的上午(又是一夜的行軍)。張宗昌在這裏集結部隊,命令吃飯休息兩小時,然後發起進攻,兵貴神速嘛。憑著突然襲擊和部隊裝備的優勢,準備一舉拿下庫倫,把偽蒙政權搗毀,全殲其核心成員。
應該說,對於蒙古的情報工作不到位,目前庫倫是個什麽狀態,有多少偽軍?多少蘇軍?隻有個大概的數據,那還是零星曆史情況的總結歸納,極不準確。究其原因,是由於偽蒙政權的殘暴專製的統治,外人基本不能進入庫倫。
這就像現代北朝鮮的情況,“我掌權”三個字最重要,把人民當做敵人來防範,外人想私自進入朝鮮百姓的生活圈子,那是不可能的。具體情況就不說了,大家都能想象得到。
所以張宗昌的首次作戰情報不完善,有不少都是推測,因而帶有盲目性。
......
蒙古現在的當權者是喬巴山,今年35歲,但是1921年偽蒙古“建國”時的領袖不是他,是巴托爾。資料記載:巴托爾於1923年因“不明原因”死亡,年29歲。29歲的青年漢子當然不會病死。
這個“不明原因的死亡”,其實已經說明白了,僅僅是缺少證據,不能武斷的說:喬巴山“弑君篡權”。喬巴山也像斯大林一樣,殺了很多的軍政官員,在那麽封閉落後的地方,他當政幾十年,殺人數以萬計,人證、物證早就抹幹淨了。所以曆史沒辦法斷定是他殺了巴托爾。
喬巴山就是個殘暴的屠夫,對此,他的繼任者,現代的蒙古國也不否認。現代的蒙古國對喬巴山是否定的態度。
......
現在的庫倫,除了大甘丹寺之外,還是有幾處建築的,那是偽蒙政權的所在地,再就是舊王府了。這個情況也就給特別縱隊的作戰帶來了方便——目標明確。凡是有土木建築的地方,那就是偽蒙政權及其人物的所在,都是進攻的目標。還有就是兵營,兵營的蒙古包肯定會區別於普通百姓的蒙古包。
這就明確啦,有房屋建築的、兵營、崗哨、防禦工事,這些都是攻擊的目標。
臨近中午11點,張宗昌指揮的第一支隊全體就殺到了庫倫城,叫做“城”有點牽強了,磚瓦建築的房屋就是有數的那麽幾座,城池是絕對不會有的。在幾個要道處,倒是有崗哨,防禦工事都沒有。蒙古人打仗都是騎兵,要工事有何用?
特別縱隊打頭的是一個騎兵營,配合他們的是一個帶著裝甲車的步兵營。
張宗昌手中有不太準確的庫倫城地圖,圖中顯示:偽蒙政權的政府機構和偽蒙軍、蘇軍的兵營都在庫倫的北部。東北軍是從南邊過來的,那麽首先接觸的是庫倫的平民區。因此,作戰部署的重點在北部。為什麽首先出擊的是平民區呢?
這裏是偽蒙的首都,因此,在整個的城區都可能存在偽蒙軍的軍事力量。如果東北軍首先向重點的北部進攻,那麽,南部城區內的偽軍就可能向東北軍的側翼反擊。對於南邊的這部分,東北軍的回擊就要有所顧慮了,因為那裏有大量的平民,東北軍的作戰將難免傷及無辜,特別是重武器的使用就受到了限製。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麵,首先出動騎兵、步兵占領城裏的“居民區”就是必要的了。減少平民的傷亡,有益於戰後恢複秩序和穩定局麵。
說“城區”、“居民區”,要澄清一個概念,蒙古全省才七十多萬人,庫倫能有多少人?也就是內地一個村鎮而已,沒有多大的地方,有個三五萬人就頂天了。
按說向城區進攻應該是裝甲車打頭,東北軍的裝甲車都是汽車改裝的,速度快,皮糙肉厚的扛打擊。進攻情況不明的城鎮,使用裝甲車能夠減少傷亡。
如果在現代,雙方部隊都有打巷戰的訓練,那種情況下,裝甲車反而容易被攻擊。但是,現在不用顧慮這個。
騎兵在前麵,這是特殊條件的需要。在蒙古,蘇聯人是殖民者,就是大爺,沒人敢惹。特別縱隊的騎兵都是老毛子居多,他們特意的穿上蘇聯紅軍的軍裝,說話打嘟嚕,滿嘴的俄語,偽蒙軍見了準發蒙,隻要稍微的有那麽幾秒鍾的猶豫,騎兵就衝上去了,馬刀也就殺了過去,張宗昌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所以騎兵打頭陣,後麵跟著裝甲車,再後麵就是步兵了。
“烏拉!”
這是老毛子兵衝鋒時喊的,就像我們的士兵喊:“殺!”
張宗昌的算計還是奏效了,城邊沿的崗哨等於虛設,沒有阻擋的作用不說,連消息也沒有來得及傳達,騎兵大隊就在“烏拉!”聲中衝過去了,有限的哨兵也就身首異處了,哨卡的帳篷也掀翻了,有的帳篷裏邊居然有電話!可是沒用上。
也幸虧是騎兵打頭,因為庫倫沒有街道的概念,雜亂散布的到處是帳篷,行路就是繞著帳篷走。要是裝甲車打頭,那些帳篷能碾壓過去嗎?裏邊的可都是平民百姓!隻有跟隨的步兵動手拆除,打開通道,裝甲車才能通過。
庫倫是偽蒙政權的首都,不但有部隊,而且一定是嫡係主力,蘇軍也必然會有,數量到不一定很多。畢竟從徐樹錚平定蒙古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中國各屆政府的部隊也沒來過,蘇聯象征性的駐幾個兵,顯示存在也就夠用了。
張宗昌遠遠的還沒有到城邊,就從望遠鏡中看到了:果然如地圖所示,庫倫的北部,地勢略高,地形有所起伏,有房屋建築和兵營,那裏倒是相對的開闊獨立,平民的小蒙古包很少,是政府機構和兵營的所在地。
張宗昌命令火炮就地展開,建立陣地,準備炮擊。
一個支隊(師級)下屬三個團,分別是裝甲、騎兵和步兵,每個團都有炮兵營,這是為了對付蘇軍的編製,明顯的炮兵很強。
戰場一目了然。衝擊市區的騎兵、步兵已經衝進去了,張宗昌指揮調動其餘的部隊,分兩路,繞著城市的東西兩側向北部包抄。敵人的目標比較集中,這倒是給火炮造成了方便。
特別縱隊的重炮都是汽車拖拉的,輕步兵炮裝載在汽車上,行進速度很快,因此,炮兵也是跟隨著部隊一同到達的。
如果是冬季,冰封地凍的,重炮會改為挽馬拖曳,車輪換成雪橇,小型火炮、炮彈會使用爬犁運輸。
......
庫倫城北側的偽蒙政府,是個小小的建築群,有圍牆,院內有不多的平房建築,規模不大,建築物卻明顯的有尖屋頂,是俄羅斯風格。特別縱隊的軍官們知道,這就是偽蒙古國的核心政府機構了。在這個院子的四周有很多個頭很大的帳篷,明顯的要華麗一些,那不是居民使用的,是偽蒙政權的中央機構,蒙古人還是慣於使用帳篷帳篷。這一片群落就是偽蒙的中央政府了。
這個群落的後方,有三處明顯的兵營,麵積都不小,有鐵絲網圍牆和簡陋的掩體。有一處明顯是蘇軍的營地,因為那裏飄揚著蘇聯紅軍的軍旗,其他兩處是偽蒙古的三角龍旗。
這一帶明顯的就是偽蒙古國的軍政核心了。
除此之外,庫倫城正中心的甘丹寺顯得特別的高大,它是個四五層高的建築,中國宮殿式的大屋頂,沒有圍牆。實際上庫倫城就是因為佛教信徒拜佛進香形成的。因此,大批的帳篷圍繞著甘丹寺形成了一個城鎮。僧侶喇嘛被偽政權殺的差不多了,估計現在的甘丹寺中沒有幾個喇嘛,搞不好還是偽政權安排的假和尚。藏傳佛教在蒙古的存在源遠流長,所有的蒙古族人都是佛教的信徒,在這種情況之下,偽蒙古政權還不敢公然地破壞甘丹寺,表麵上還要維持。
離甘丹寺不遠處有一處中式的宅院,那是舊王府,現在王爺沒有了,估計那裏住的也是偽蒙古的新貴。
“炮擊敵軍兵營和那裏的建築群!”這是張宗昌的命令。
火炮架設好了,就開始炮擊。眼前的就是偽蒙的核心力量了,不能心存僥幸,必須認真對待。兩側包抄的部隊也基本運動到位了。
望遠鏡中,已經可以看到北部有不少跑動的人影,隱約還聽到了馬匹的嘶鳴和軍號的聲音,這應該是慌亂的偽蒙部隊、官員們的緊急反應。
此時的庫倫城麵積不大,在南側炮擊北側的目標也就是六七裏的距離,對炮兵來說屬於直視目標的攻擊。即便如此,前方跟隨步兵的依然有炮兵的觀察哨,通信的電話線隨時釋放,保持通信的暢通。有了觀察哨的近距離觀察指揮,火炮可以打得更準。
特別縱隊的火炮中,每個炮兵營都有三門100毫米的榴彈炮,三門120毫米迫擊炮,這是特別縱隊最大口徑的火炮了,其餘的都是輕步兵炮,有山炮和迫擊炮。
因此,第一支隊的重炮就有20多門,加上步兵炮,總數將近60多門,這種炮擊的力度也是很大,估計偽蒙軍第一次經受這樣的炮擊。
眾多的火炮齊鳴,炮聲震天,大地也微微的顫動。無數炮彈拖曳著火光、煙塵,飛越城區,飛向目標。
接著就是目標區域成片的爆炸,無論是兵營還是偽政府的建築群,都籠罩的煙塵當中了。
騎兵怕炮擊,一點也不假,馬匹高大,又不懂的躲避,在彈片橫飛的炮擊中存活的可能很小。而偽蒙軍基本都是騎兵,他們的騎兵有的甚至是一人雙馬、三馬,這是蒙古人自古留下來的習慣。在蒙古草原上,馬匹多的數不清,隻要有草料,多幾匹馬算什麽?因此,偽蒙軍的兵營裏到處是馬圈,都圈養著成群的戰馬,馬群必然會引起觀察哨的注意,他們就會引導炮兵炮擊成群的戰馬。消滅了戰馬,偽蒙軍就等於被解除了一半的武裝,沒有了馬匹的騎兵輪著馬刀上戰場嗎?騎兵不是每個人都有槍的,馬刀是主要兵器。
偽蒙軍的軍營裏首先亂了套,是被成百上千的受了驚的戰馬攪亂了。馬匹嘶鳴,有的還帶著傷,亂蹦亂跳,無目的、無方向的到處亂跑。蒙古兵駕馭馬匹的本事再大也不敢去製服馬群,任何人在亂馬之中都會被踏成肉泥。
偽蒙軍畢竟是軍隊,士兵還知道躲避炮擊,彈坑、水溝都成了躲避之處,趴滿了人。
蘇軍的兵營當然也遭到了炮擊,他們的總兵力是一個營,有騎兵也有步兵,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當然也是損失慘重。特別是馬匹的損失很大,使得騎兵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蘇軍的訓練比較正規,兵營的警戒偵查都是有規定,有操典的,按道理說,他們不至於被偷襲而完全沒有準備。可是,和平的環境持續了十幾年,任何的軍隊也會麻痹大意,這就害了他們。
偽蒙的政府機關大部分是沒有武裝的官員,蒙古人尚武,如果是敵方的騎兵衝過來,他們或許懂的怎麽對付,非軍人麵臨炮擊就束手無策了。
院子裏房倒屋塌,院子外麵帳篷被掀翻起火,人們都胡亂的奔跑著。
猛烈的炮擊持續了半個小時,張宗昌從望遠鏡中觀察判斷,敵軍已經沒有反抗的能力了。於是,他命令停止炮擊,部隊出擊,占領這一區域。
首先要說明白特別縱隊是東西兩麵夾擊,算上南麵市區已經大部被占領,這應該算三麵包圍,北麵(山地)是敞開的,這就是所謂的“圍三缺一”,並不是鐵桶似得圍困,敵軍還是有後退的生路。但是,敵軍若要向北逃跑,特別縱隊的追擊會給敵軍以巨大的打擊。別忘了,特別縱隊還有航空兵呢!
戰鬥結局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04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