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少帥的風采

字數:6678   加入書籤

A+A-




    蒙古行省還在平定地方和建設政權的階段,但是經濟建設也要逐步提上日程。哪一項建設最重要、要先行呢?現代人都知道——修路。

    工廠礦山離不開道路,原料、產品都要靠道路流通;商業物流更加需要道路;還有部隊的調動,對於戰爭突變的反應速度,都離不開道路。

    蒙古境內絕大部分是草原,行人、馬匹、車輛到處可以流動,沒有障礙。蒙古人的車輛為了適應這個特點,車輪直徑就特別的大,這種車叫做勒勒車。它們還可以幾輛車連接在一起,類似於火車那樣,成為一長串,以增加運輸的效率。特別縱隊擁有大量的馬車、汽車、炮車,他們在大草原上的運動也是沒有障礙的。蒙古大草原上就沒有修路的概念,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自然的路。

    但是,有道路和沒有道路來比較,運輸的效率、速度差別是很大的。如果修建了道路,大部隊的調動,後勤補給就容易了,速度也快了。

    現代人總結為:“要想富先修路!”

    所以,在建立政權之後,地方平定之後,第一項建設就是修路。有鄉村級的道路,有縣級的,也要有省級的幹線。更加重要的鐵路也在籌劃之中了。

    計劃中的鐵路分三期建設,第一期、從赤峰到庫倫;二、庫倫到烏裏雅蘇台;三、烏裏雅蘇台到唐努烏梁海。這就貫穿了蒙古省的全境。

    第一期的工程線路最長。大越兩千五百裏到三千裏,其線路基本沿著現代中蒙鐵路的線路。

    阜新、承德的鐵路支線已經到達了赤峰,因此,到庫倫的鐵路就以赤峰為起點。

    蒙古的人口太少,預期十幾年之內運輸量都不會太大,眼下這條鐵路的主要作用還在於國防。為了降低成本,加快建設速度,東北當局決定采用窄軌單線來修建。

    這條線路極少通過山地,也沒有大型的河流,因此,大型的橋梁、隧道都沒有,都是小型的橋梁,施工難度小。不過是建路基、鋪沙石、鋪設枕木鐵軌、建車站,所以建設速度會很快,預計今年嚴冬到來之前,就可以完成第一期的工程。

    有了這條鐵路,東北軍的部隊就隨時可以支援邊疆了。

    現在鋼軌的供應也極大地改善了,這是由於吉林到清津的鐵路即將完工,茂山鋼鐵廠生產的鋼軌就可以通過鐵路運輸過來,蒙古的鐵路建設就有了充足的鋼軌貨源。

    此時的窄軌鐵路還是很普遍的,上麵提到的吉林到清津的鐵路就是窄軌,山西境內閻錫山所建的鐵路全部是窄軌。此外就是一些次要的支線鐵路,比如深山中的礦山、工廠、林場的專用線路。

    “智取威虎山”中夾皮溝的小火車就是林場專用的窄軌鐵路。到了現代,公路、鐵路交通高度發達,可是,個別的特殊地點仍然存在大量的窄軌鐵路。

    單線鐵路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車站特別的多、密集。這是因為此時的鐵路調度、通信技術的限製。

    火車安全運行的一個重要規則就是:在一個單位路段上,隻允許一列火車通行,現代的鐵路規章也是這樣的。在現代,通信手段先進,兩站之間可以用信號劃分為多個區段。但是民國時代不行,隻能用車站密集的辦法縮短區段,就可以容納更多的列車同時運行,可以提高鐵路的利用率,因此,車站就多。此外,也適應比較落後的鐵路巡查維護。缺點就是需要的鐵路員工多。

    修鐵路要動員很多的民力,鐵路的建設過程中就會給鐵路沿線帶來經濟的繁榮。東北還有專業的建設大軍,在裁軍的過程中,就組建過工程兵部隊,他們在基建工程中有很大的優勢。還有,在對日作戰中俘獲了大批的日軍俘虜,他們被迫在中國服苦役,短時間內是不能釋放的。這些人都是現成的勞工,在蒙古行省的鐵路、公路、礦山建設中,都會使用這批苦力。在四川的中緬鐵路工程,超出了東北軍的控製範圍,因此,日本苦力不能派過去了,但這一次是可以使用的。

    東北方麵對待戰俘還是仁慈的,勞動強度大,環境艱苦,但是,東北軍不會故意的孽待他們。比如,會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和生活條件,讓他們吃飽穿暖,傷病給予醫療。更讓這些俘虜感動的是,東北軍按照他們每個人的勞動表現,獎勵少量的津貼。這些錢他們可以自由支配,當然了,他們的消費也是在東北軍準備的專用商店裏。他們也可以積攢起來,等到釋放的那一天,帶回去。更有甚者,東北軍還找來不少的日本"ji nv",建立流動的妓院(在中國的大城市裏日本"ji nv"很多)。日本戰俘要找慰安婦快活就要支付現金,這也迫使他們努力地工作,以便得到獎金。人的生理宣泄也有利於穩定管理,禁止這種宣泄就有可能出問題。這種做法即優待了戰俘,也穩定了管束的紀律,一舉多得。

    日軍戰俘也知道日本國內現在很艱難,糧荒嚴重,這都是東北軍對他們的灌輸教育,也是日本國的實情,東北軍會拿來日本國內出版的報紙給他們看,以加強教育的效果。因此日軍戰俘們對於自己目前的處境還是滿足的。他們知足了,就不會鬧事。

    東北軍對日本人太仁慈了嗎?不夠鐵血嗎?統統殺掉一個不留就宣泄了什麽嗎?人,需要理智,國家,更需要理智。如何做有利於國家,使得中國獲得最大的利益,不是靠衝動的感情,一時的衝動是可以的,一直衝動下去就是半彪子!

    由於蒙古省的人口太少,這些工程公司就先後進入了蒙古,承建主要的道路工程。

    蒙古省的鐵路、公路工程也帶來了第一批移民,不少的外來工人會長期的留在蒙古,甚至是定居。

    ......

    時間已經到了1930年的4月,我們暫時放下蒙古省的故事回到承德。

    張作霖已經準備返回奉天了,這與趙三本當前的工作有些矛盾。幾個月來,趙三本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單晶爐的研製工作中去了,眼下還沒有明確的成果。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自不待說,張作霖也是明白的。

    但是,張作霖對待趙三本總是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擔心,原因當然是這個人太重要了,對於東北軍的前途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現在他已經成為了自己的女婿,張作霖才心中稍安。因此,張作霖回奉天他當然希望趙三本始終跟在身邊才好。當趙三本為此請示暫時留在承德直到單晶爐有了眉目為止的時候,張作霖毫不猶豫的說道:“讓這個研究所搬家,搬到奉天,不就是幾個人,幾台破機器嗎?”

    這個話趙三本絕對明白,那是不能反駁的。好在研究所的確是個小單位,搬家難度不大。

    趙三本說道:“大帥,搬家的難度不在研究所本身,而在於對這個單位嚴格保密的環境。眼下它在一個孤獨的山溝裏,四周下了很大的力量全部封鎖了。它搬到奉天還需要創造這樣一個環境,花費也是不小啊!”

    張作霖說道:“這算什麽難題?你到棋盤山看看,總能找到合適的地方。”

    奉天向東、向北都是山區,張作霖說的棋盤山就在奉天城的東北部,因為努爾哈赤的福陵在那裏,所以又稱作東陵,距離奉天城很近,隻有二十多裏。從那裏向東北方向,山勢逐漸的險峻了,研究所安排在這裏也不錯。

    就這樣,單晶爐的研製工作被遷移到了奉天。

    ......

    張作霖遷回奉天,這也是一件大事,張作相特意趕到承德,親自匯報奉天帥府的修複工程。按說張學良也應該來,他也是半年多沒見到它的父親了。但是,他此時不在東北,那是在杭州舉行的第4屆全國運動會即將開幕,張學良作為北方地區體育運動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率領著東北各省的體育代表團去了杭州。

    張學良是乘坐火車專列直達杭州的,此行他帶著夫人於鳳至、東北軍政府外交廳長顧維鈞等官員,為了安全,當然也要帶上一個精選的小型衛隊。

    津浦線的南端就是浦口,此時的長江上還沒有長江大橋,火車過長江要用輪渡。就是把一列火車分段推上渡輪,輪船過江後,在一段一段的拉下來,重新連接、掛上車頭拉走。

    張學良的到來,當然是通過南京政府的,按道理說,以張學良目前的地位,他到達南京,南京方麵應該有個接風的舉動。南京方麵也的確有安排,那就是讓他們到南京政府駐地,蔣介石夫婦將接見他們,並設酒宴為張學良接風。

    這個規格不算低,但是細細的品味,還是有些味道不對。

    由於浦口與南京隔著長江相望,過了江就是南京的下關碼頭,已經是南京城門之下了。所以,正常的禮儀,應該是南京方麵夠一定品級的官員到浦口迎接,並且要有正規的儀式,然後乘官方的渡輪過江,車隊接到南京政府。然後才是拜見蔣介石等等。

    現在,南京方麵沒人露麵,僅僅是來人帶來一紙通知,張學良坐在火車裏過江,到南京火車站下車。對方也沒有說車站上有沒有人迎接?有沒有儀式?起碼沒有夠等級的官員,那就是自己上門拜見蔣介石了。

    從禮儀上說,南京有點拿大,過於冷淡了。

    南京方麵的考慮是:雙方沒有正規的關係,東北軍名曰中國的一部分,實際上南京管不著。這是不是一字並肩王的意思呀?誰是中國的老大?這次的禮節上就是給東北當局以顏色:要見麵,就要你自己登門拜訪!

    雙方沒有打過交道,張學良也會有一定的思想準備。針對眼前的情況,張學良隻是淡淡地說了幾個字:“還是算了吧!咱們直奔杭州。”

    還是顧維鈞出麵婉言拒絕,說杭州現場有事物等待張學良親自處理。雙方都公務繁忙,就不打擾蔣主席了。

    這可是老大的不客氣,拒絕見麵!等於倦了老蔣的麵子!

    張學良乘坐的是專列,火車從浦口到南京才多長時間,停車幾分鍾,就通過南京直奔杭州了。時間過於匆忙,南京方麵手忙腳亂,反應都來不及。可不是,他們哪能想到張學良不下車呢?

    南京的外交部長王正廷急匆匆地趕到了火車站,請求登車陪同張學良赴杭州,這是南京方麵的補救措施。

    還好,王正廷順利登車,麵見了張學良,當然都要避開尷尬之事,扯一些沒營養的閑話,這一篇不愉快總算翻過去了。

    專列到上海已經是夜間,上海市長張群攜夫人及數位官員在上海車站等候,邀請張學良到車站上臨時設置的貴賓室敘話,並設晚宴招待,這又是南京方麵的一次補救。

    張學良知道自己不能目中無人,也不能讓南京方麵過於難堪,因此也就攜夫人和隨員下車敷衍一番。

    次日,3月26日上午8點,張學良的專列到達杭州,東北方麵的運動員也同車抵達。

    杭州車站和城裏,遍插彩旗、鑼鼓喧天,從車站起到張學良租住的酒店都是歡迎的人群。實際上,張學良此時在全國各界口碑不錯,畢竟張學良是東北軍抗戰戰場上的主要指揮官,戰績輝煌,甚至創造了令西方人讚譽的優秀戰例。去年的中原戰火危機,又是有了東北方麵幹預而熄滅了戰火,這些都使得張學良成為全國炙手可熱的英雄人物,再加上張學良人年輕,長得帥氣,自然更是大大增加了全國民眾對這個青年英雄的好感。因此,這一路上歡迎的人群還是帶著真心實意的熱情。

    麵對歡迎的人群,張學良有心乘坐敞篷汽車(敞篷吉普),但是被衛隊長勸阻了,說是南方各地都有不少的日本人,現在的日本人可是恨透了東北軍,還要謹防不測。另外,他來之前張作霖也曾告誡他,行為需要謙遜謹慎,做人姿態要低,不可張揚。在中央政府的核心地盤上,站在敞篷車上的姿態過於張揚了,似乎隻有蔣某人才有這個資格。因此,張學良依然是坐在汽車裏,僅僅打開車窗,招手致意而已。

    “熱烈歡迎張少帥!”

    “歡迎東北軍!”

    “歡迎東北體育代表團!”

    “......”

    口號陣陣,鑼鼓嗩呐聲聲,杭州城好不熱鬧。張少帥賺足了風采。

    東北的一行人穿城而過,不由得注意到了杭州的主要街道上增添了不少的大型戶外廣告,不少的廣告內容是宣傳東北的產品,比如東北的紡織品、機器印花布、絲紡織品等等。杭州是棉紡織、絲綢紡織高度發達的城市,因此客商很多,東北的紡織品廣告出現在這裏意義重大,特別是趕上了體育的盛會。這實際上是趙三本的建議,五小姐的廣播公司旗下的廣告部承攬製作的。這種廣告的理念已經是很超前了,也僅僅做到這一步,現代的理念先進,可是,在這個時代也是作用有限。

    在民國的時代中,民用的產品也不少,但是最大宗的商品還是布匹。這一點與現代差距非常之大,在現代,你幾乎找不到布匹的廣告,而是大量的成衣製品、品牌的廣告。在民國時期有不少為富人服務的裁縫鋪,但是沒有買成衣的,平民都是自己買布自己剪裁做衣服。如果說有成衣,那就是買“故衣”的,“故衣”就是舊衣服。製作軍裝的有軍用被服廠,但是軍裝不是商品,不出售。這就是時代的差別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