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名將指點
字數:5418 加入書籤
張作霖說道:“鄰葛說的對,談判嘛就是講條件,國民黨得到了好處,他們有所讓步也是正常的。但是也要想到,國民黨從誕生那天起就是搞獨裁的,也算是根深蒂固了吧,徹底改變不易啊!所以咱們也合計合計,把反對獨裁劃分成幾段,每一段都要有進步,有變化。這麽做,為的是讓國民黨能夠接受,而不至於一下子就談崩了。如果放棄了這次合作的機會,南京國民黨損失很大,但是更大的損失還是抗日的事業呀!還是國民,日本鬼子每前進一步,都會給我們的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
也就是因為這個,我們替他們考慮,一步一步的忍讓,希望能幫南方,有點憋屈啊!可話不能說絕了,國民黨若是絲毫不讓步,堅持獨裁,一步不退!哎,果真如此,那就算了吧,國家之不幸啊!”
接下來就是大家想辦法,湊條件,希望借此機會改變一下南京的國民黨獨裁的狀態。
這些人提出不少,比如:蔣介石說過:“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話,國民黨政府應該明確地放棄這個口號,並允許公開的批判之。也就是說,其他派別的人也是可以掌握權利的。國民黨方麵隻是一個承諾而已,現在的大權依然在握,這個條件國民黨方麵應該容易接受。
注:“一個主義......”這句話不是蔣介石發明的。希特勒乃至墨索裏尼都說過。1930年,希特勒已經崛起,即將當政,墨索裏尼已經黨政多年,正是最紅火的時候。
讓國民黨、蔣介石放棄權利,在眼下是做不到的,但是讓其他政黨、派別的人也能進入政府做官,這應該是可能的。
另一個問題是國旗。國民黨已經擺明了不能放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了。東北方麵就可以提出,凡是在東北官方出現的場合,懸掛五色旗同樣是合法的,同樣要當做中華民國的國旗,同樣要尊重、要敬禮。
不過一個國家有兩麵合法的國旗,兩個國歌,也算是奇談了。
最後是民主議會的問題了。民國的議會已經廢棄多年了,應該力爭恢複,這是合理合法的,國民黨沒有理由反對,他們隻能用其他的借口來拖延。
在這個問題上,趙三本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在難於產生議會的情況下,召集國內各黨各派選派代表,組成“各派協商會議”。這個會議有說話的權利,但是對於政府不構成約束。那就是讓大家有個說話的地方,它說的話可以上報紙,也可以在廣播電台播出。雖然它不能命令政府做什麽,卻可以對政府施加壓力,這也是進步啊。
好處還是有的,比如,大家對編遣軍隊的方案有意見,就可以表達出來,不一定非要兵戎相見嘛。
協商會議就是民國時代的產物,隻不過曆史上還要在十幾年以後,趙三本參照它,修修補補,提出此方案,它可是對議會製度的一個大緩衝。它的代表不是選舉的,是各派自己派出了,因此容易產生,很快就能進入工作狀態。它隻議論沒有權利,當權的政府比較容易接受。
今天與會者提出的建議不少,基本都是圍繞著“獨裁”這個核心問題,都是對獨裁的修正。也隻能如此,此時的蔣介石是不會放棄權利的。
4月5日,大帥府給張學良複電,說將增派財政廳長王永江攜帶文件南下,參加與南京的談判,因此,正式的談判應該在王永江到達之後舉行。王永江也會當麵向張學良傳達張作霖的意見和談判的策略。
王永江已經出發了,這一路都是坐火車,按說應該很快,但是民國時代的火車遠沒有現代的速度,從承德到南京少說要兩天。
張學良來到了南京,與南京方麵也多有接觸,也基本上知道了南京方麵的意圖。當然了,蔣介石並沒有接見他,恐怕是在等待著會談的結果,結果理想,蔣介石滿意了,當然會安排見麵的。如果會談沒有結果,就各走各的路吧。
張學良逗留南京期間,國軍的空軍司令周至柔邀請張學良參觀國軍的空軍演練。
張學良在抗日戰場上的幾次表現,以及他的著作,已經被西方軍界視作空軍的經典,張學良也就成了世界知名的戰略軍事家,聲譽極高。
那個偉大的“著作”就是東北軍泄露出去的“空軍在戰鬥中的作用”,它一直流傳到了西方。文章是趙三本寫的,目的是指導陸軍將領:何時需要呼叫空軍支援,如何空地配合作戰。張作霖覺得很重要,是指導空地協同作戰的重要文件,於是命令印發給團級以上的軍官,為了讓軍官們重視,不要變成廁紙,作者就安到了張學良的頭上,張學良是東北軍的空軍總司令嘛。於是張學良也就被西方人捧為空軍的理論家,並且是“劃時代”的。
這是周至柔邀請他的主要動力,他希望得到當代空軍權威的當麵指點,這個機會豈能錯過。
張學良年紀輕輕的,卻是世界知名的軍事家,這個光環太耀眼了。
機場指揮塔的一側臨時擺上幾排桌子、椅子,上麵搭建了遮陽棚子,這就是空軍演習現場的參觀台了。十幾個軍官走過來,陸續入座,身著藍灰色軍服的一級上將就是張學良,旁邊作陪的周至柔現在還是個少將軍銜,並且他這個少將還是去年任命他為空軍司令時才授予的。
他們剛剛在山區看過空軍的轟炸演練,乘車又來到這裏,現在他們即將觀看的是空戰部分的演練。
他們不時地舉起望遠鏡,觀察著天空,天空中不斷的有戰機飛過,馬達轟鳴。飛機分作紅藍兩隊,進行空中格鬥的演練。
與張作霖一樣,國民黨很早就開始培養飛行員了,隻是東北的飛機多,規模大。由於這兩年東北軍的空軍顯示出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國民黨方麵也就開始大力地發展空軍,飛機也購買了不少。
國軍空軍的飛機主要來自法國、意大利和美國。
這是因為這兩年國民黨與蘇聯的關係正處於低穀。前些年孫中山搞“聯俄聯共”的時候,對蘇關係是不錯的。再過幾年,二戰開始後,麵對著共同的敵人——日本,中蘇的關係又好起來了。但是現在的關係不行,正是最糟糕的時候,所以國軍中蘇聯的飛機很少。
參觀完畢,當然要進行交流。張學良擔任東北空軍司令多年了,對於空軍當然不會外行,可是“戰略家”“軍事家”就未必名副其實了,那都是有高人在背後推動的結果。
張學良詢問了飛行員、地勤技術人員的培養情況後,覺得人員不足,是不是周至柔刻意隱瞞就不知道了。
於是張學良說道:“從我軍的抗日經驗來看,飛行員的數量是至關重要的。你們知道嗎?目前的日軍已經沒有足夠的飛行員了,恐怕他們的航空母艦上也沒有足夠的飛行員,這都是在曆次戰鬥損失的結果。從這點來說,日本國在一年之內是不敢在海外挑釁的,因為他們的航母不能出戰。”
這可是極重要的戰略情報,國民黨方麵不一定知曉。
“我東北軍的飛行員損傷也不少,但是得益於本土作戰,跳傘的飛行員基本都能安全返回。日本鬼子飛行員跳傘後不是被擊斃就是被俘。這就是他們損失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戰場的形式千變萬化,作為指揮者就要做最壞的打算。飛機損失了可以買,可以造,而飛行員損失後的補充卻很困難,因為訓練的時間長嘛。”
周至柔及國軍的將領們紛紛點頭稱是,他們對於“名將”還是很崇拜的。並且,張學良所說的的確是一個要點。這個年代飛機還不算貴,很便宜,為什麽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時代飛機的構造就知道了。
雙翼機,敞開式的座艙,一般都是雙座,一個人駕駛,一個人操控武器。有一台風冷活塞星形多缸發動機來驅動一具兩葉木製的螺旋槳。這個發動機應該是最貴的部件了。然後就簡單了:鬆木製造的骨架,機體是亞麻布蒙皮,上下機翼間用鋼絲拉線固定繃緊。機腹下裝兩個輪子,支撐輪子的三角架使用鋼材,或許還有座艙需要裝甲也要用鋼材,總之鋼材料不多。操縱機翼、尾翼的是機械的鋼絲拉杆。這就是飛機的全部了!如果是大型轟炸機,則骨架就要用鋼材了,座艙封閉在內部。
這種飛機能值多少錢?恐怕都不如一部好一點的汽車成本高。
飛機便宜,購買就很容易,就更顯得飛行員值錢了。有多少飛行員就等於有多少戰機!
......
接下來張學良又向周至柔介紹了蘇聯的u-2型(烏二型)教練機的性能。對這個周至柔是知道的,國軍也有這個機型,隻是數量少。
張學良說道:“這款教練機特別的適於學員訓練,它為我東北軍培養了大批的飛行員。實際上,它作為戰鬥機也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說,它的飛行速度特別的慢,每小時不足200公裏,這是缺點,長途奔襲,遠程作戰,它肯定不能勝任。但是,在自己的家門口防禦作戰還是可以的。在空戰格鬥中,速度慢吃虧嗎?不見得!速度慢,轉彎就靈活,而靈活、轉身動作快才是近距離格鬥的重要優點,一樣的機槍對射,機會均等,誰怕誰呀?所以做自衛防禦,它反倒成了優秀的機型。稍事訓練的初級飛行員都可以駕駛這種飛機,這也是優點。比如,在我們需要重點防禦的城市裏、防線上,如果有幾十架,幾百架這樣的飛機,隨時可以起飛迎敵,敵軍的空軍敢來襲擊轟炸嗎?因此,我建議貴軍考慮這個型號的飛機,適當的增加其數量。”
張學良的這番話可是很專業的,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我們的抗日作戰就是防禦性的,中國還沒有想去不遠千裏之外,跨過大海去進攻日本國。這種飛機進攻能力不足,用於防禦則綽綽有餘。此外,南京方麵的經濟並不寬裕,廉價的飛機,在戰爭中還能起到不小的作用,那當然是首選啦。
張學良所說的就是南京的實際情況,意見是中肯是,因此,這個建議讓周至柔等人都動心起來。
周至柔說道:“我們中央政府與蘇聯交惡,如何購買?請蘇聯教官、顧問也不容易呀!”
張學良說道:“我們東北對這個型號的教練機已經進行了修改設計,並且能夠生產了,貴軍如果需要,我們倒是可以合作。你們可以購買成品,也可以幫你們建廠,自己製造,關鍵的發動機由我們提供。這一次國府有談判合作的意思,也可以把這一項列入日程嘛。”
張學良這是順便搞推銷了,不過的確是有誠意的。順便說一句,這一款發動機的功率是100多馬力,很初級的,已經在寧夏吳忠製造出來了。承德的飛機製造廠也已經可以生產這一款最簡陋的飛機了,型號定為教19型,民國19年、教練機的意思。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13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