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漫天要價

字數:6244   加入書籤

A+A-




    國軍方麵對於教19型(就是u-2)飛機有了興趣也就詢問了一些技術性能的細節和價格。

    張學良說道:“當前美國的教練機一般價格都是兩萬多美元,說起來也不算貴。可是我們的教19價格隻有一萬美元,便宜了一倍還多!如果你們更願意自己設廠製造,可以訂購我們的發動機,我們提供發動機的價格大約是4000美元,其餘部件你們自己組織生產,估計成本在八千美元上下。錢沒便宜多少,但是你們把技術和維修學到了手中,也不錯嘛。周司令,你算一算,一百萬美元就可以武裝一個師級的航空隊,擁有100架戰機。保護一個局部的戰場,保持絕對的製空權就沒問題的,這可是很劃算的。”

    對於家底不厚實的中國來說,的確非常廉價了,很適合南京當前的國情。當然這隻是裝備飛機的錢,還要建機場,配地勤人員,飛行員的訓練、機槍彈藥、炸彈等等的投入。

    另外,張學良提供的價格隻是個參考的虛數,具體的還要技術人員來談。可是張學良也是藏了心眼的,他說的價格都高出來一倍還要多。在今後的談判中,再怎麽退讓,也不能賠錢。例如教19型飛機的生產成本隻有約2500美元,銷售價格應該在四五千上下,張學良一開口就是一萬,虛浮的利潤空間很大。

    二戰前是雙翼飛機最輝煌的年代,二戰開始後,單翼飛機逐漸走上舞台。

    雙翼飛機簡陋,價格就低廉,一般戰鬥機的價格都在五萬美元上下,最好的也超不過十萬。大型轟炸機的價格要高得多,一般都在20到50萬美元的價位上。

    組建一個師級的航空隊,光是買飛機1000萬美元也不夠。正因為如此,張學良的方案是很有誘惑性的。公平地說,他的建議也不錯,很適合當前南京政府的經濟狀態,也適應中國抗日戰場的實際情況。

    張學良又說道:“現在世界的局勢是到處有危機,戰火隨時可能燃燒起來,列強各國都在努力備戰,其中也包括對飛機的改進,設計新的機型,可以預計,列強各國都會不斷的有更先進的飛機被製造出來。我們的對手日本人也會研究製造性能更好的飛機,所以我們中國也不能落後,要研究製造自己的飛機,哪怕技術落後一點也要做,不能完全靠買飛機。這是為了中國不落伍,不落後。我們東北有好幾家飛機研究所,與製造飛機有關的工廠那就更多了。

    空軍在未來的戰爭中將會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東北也希望南京方麵要在航空技術上多投入,我們之間多交流,開創中國的航空工業。

    據我們的情報,西方和日本國都在努力地改進飛機上的武器,可以連續發射的小口徑機關炮都在研製中,很快就能裝備用於實戰了。如果日本鬼子的航空兵安裝了機關炮,我們的飛機還在使用機槍,那麽在空戰中就會吃大虧。

    時間緊迫呀,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張學良沒有直說,實際上吳忠的工廠所研製的,比較初級的機關炮已經開始測試了,在新生產的飛機上就準備安裝。但是,這種新武器還處於保密階段,不能泄露出去。這當然是防備著日本國,在未來的戰場上保持優勢。

    機關炮並不是什麽新東西,防空的高射炮就是連發的。問題在於能夠安裝在飛機上,口徑小一點,結構簡單一點,重量輕一點,這個要求也要有個研製過程,其中的關鍵就是炮管的降溫。

    機關槍與機關炮的實用效果差距太大了。

    過去的空戰中,飛機的機身、機翼上往往可以發現幾個彈孔,那就是被敵人的機槍擊中了,可是僅僅穿透了一個洞,隻要不是油箱等要害部位,不會影響飛行的性能。如果換上機關炮,那就不是穿一個孔了,炮彈會爆炸,20毫米口徑的炮彈就相當於手榴彈的威力,打到機翼上,機翼就被炸掉了,失去平衡的飛機,立即就會墜毀。

    在現代,航空炮的炮彈還有感知的能力,炮彈隻要接近敵機,沒有接觸也可以引爆,那個炮彈就更厲害了。可是民國時代還不會有這麽先進的技術。

    在二戰中,機關炮最早應用於地麵部隊,比如高射炮,攻擊裝甲的速射炮之類的。後來各國的空軍也陸續的在戰鬥機上安裝機關炮,由於火炮射擊時炮管會迅速升溫,所以初期的機關炮射速都比較慢,還有采用多管的。戰鬥機安裝機關炮之後從而使得空戰上了一個檔次,空中的決鬥更加殘酷了。

    我們的故事中,在吳中由德國人研製的小口徑機關炮,屬於很初級的產品,主要表現在射速比較慢,並且不能長時間連續擊發。

    張學良的這些提示還是善意的,東北軍也希望國軍的空軍有更好的戰鬥力,以增強中國整體抗戰的國力。

    ......

    南京方麵還不能造飛機,空軍的飛機都是買來的。

    從技術上說,由於雙翼飛機很簡陋,中國的南方是可以製造飛機的,這裏說的南京不能造飛機,指的是沒有飛機製造工廠。某些人造一兩架飛機的事情還是有的,比如,上海、廣州都有人造過飛機,並且不止一架。

    買什麽機型,買哪國的飛機由誰來決策呢?不是空軍司令周至柔,而是第一夫人宋美齡!不要奇怪,曆史如此。

    在曆史上宋美齡是航空委員會的委員長,是空軍的頂頭上司,這個委員會是屬於南京行政院的。在我們的故事中,由於大家都認識到了空軍的重要性,蔣介石把航空委員會劃到了軍事委員會之下,蔣介石自任委員長,宋美齡任副委員長。但是蔣介石日理萬機,太忙了,日常的事務當然就是宋美齡處理啦。所以,不管是買飛機還是造飛機,這事都歸宋美齡管。

    周至柔在張學良的鼓動之下,興衝衝的來到宋美齡這裏,匯報了一番,提出接受張學良的建議,大量地購買一批教19型飛機,組成一個用於防衛的航空隊,結果在宋美齡處碰了個大釘子。

    宋美齡管空軍的事也不是一天半天了,對當今各國列強的飛機都了如指掌,清楚得很。

    她問道:“周司令,照你所說,這個教19型飛機就是仿造蘇聯的烏-2教練機了,它的巡航速度是多少?”

    “夫人,烏-2飛機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時180公裏,它飛的是慢了點......”

    這個年代的各種飛機時速一般都是在300公裏左右,慢一些的250公裏,最快的也就是300公裏出頭,還達不到350公裏。烏-2飛機180公裏的時速,的確是最慢的了。從航速說,兩年以後就突破了400公裏,到了二戰末期,就超過500公裏了。

    宋美齡微微一笑,說道:“這就對了,這麽慢的航速能作為戰鬥機使用嗎?你不怕別人笑話?你也是咱們空軍的老人兒了,怎麽能聽他一個毛孩子胡說!你是被他的名聲唬住了,什麽‘當代名將’、‘軍事家’、‘製空論的理論家’,我看他是浪得虛名!就憑這個見識他就不配!”

    “......”

    周至柔一下子變啞巴了,幹張嘴說不出話來。與宋美齡理論?凡是可能刺激到宋美齡的話語,他都不敢說。

    宋美齡又說道:“製造飛機倒是正途,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可以考慮。但是,我們不會製造這種廢物飛機,建設這樣的廠子有何用?”

    考慮再三,周至柔還是說道:“夫人,我們手中也有烏-2教練機,作為教學使用它還是有很多優點的,是不是購買一些充當教練機呢?”

    在周至柔的一再堅持之下,最後決定買10架教19作為教練機使用。現在南京有一座培養空地勤人員的航校,計劃還要建一個,也該添置幾架教練機了。

    周至柔暗下決心,他至少要拿出兩架來,武裝成戰鬥機,到底看看效果如何。

    ......

    4月9日,東北與南京開始談判。

    第一天的談判過程簡單,就是雙方遞交備忘錄,各自申明自己的主旨,然後宣布休會一天。

    拿到對方的要求之後,各方回去仔細的研究,休會就是給足了時間研究各自的方案,再次複會之後才是雙方正式的談判交鋒。

    東北一方的要求分為政治、經濟兩方麵,前麵都敘述過了,這裏從略。

    南京一方也是政治、經濟兩個方麵。

    經濟上當然是要求東北向南京一方提供援助,數字沒有提,但是提出了幾大項目:鋼鐵及其他金屬的冶煉工廠,鋼鐵一項要求年產五萬噸。金屬加工方麵提出了槍炮廠,此外就是煤礦、鐵礦、發電廠。粗算下來要十五到二十個億(法幣,也基本等於美元)。

    此外,還提到了稅收。說是東北既然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也認同南京是中央政府,那麽國稅不拘多少是要繳納的。數字沒有提,這個意思也是個過渡,你東北隻要象征性地繳納也就可以了,這才表示東北尊重中央政府嘛。

    南京的政治要求有軍隊和國旗、國歌。

    南京要求東北軍納入國民革命軍的體製,暫時不提編遣的問題,原有的軍隊,南京一律承認。但是要統一番號,由南京政府國防部統一下發編製。

    東北的政府機構,南京沒有提出改變什麽,隻是說主要官員名單報到中央,統一任命即可。但是,對於國旗、國歌,南京要求統一,當然是向南京看齊啦。讓步是:不要求東北的官員、軍官宣誓加入國民黨。他們覺得,東北的官員不是國民黨員,這已經是極大的讓步了,國民黨是一黨天下嘛!

    兩種國旗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說了,兩方的國歌有什麽不同呢?

    中華民國從建國起更改了幾次國歌,我們就不一一的說了。現在,東北軍政府使用的國歌叫做“卿雲歌”,1920年開始頒布使用的。歌詞很短,一共28個字,前16個字是一首古詩,後麵加了一句注解。全文如下:

    “卿雲燦兮

    糺縵縵兮(糺,音jiu,三聲,意思是強悍的軍隊。)

    日月光華

    旦複旦兮

    時哉夫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一看就知道了,蔣介石最忌諱這個國歌的最後一句:“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翻譯成白話就是:“時代不同了,天下不需要獨裁!”國歌中加了這麽一句話,本來是針對袁世凱的,當然也是針對前清的皇帝,可現在東北軍一直在使用這個國歌,就輪到蔣介石吃味了。

    認真地品味起來這個國歌不錯,我們用白話翻譯一遍:

    “天空飄著燦爛的白雲;規模浩大的國防軍威武雄壯;政治清明,國家的前途一片光明;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直到永遠;時代啊在前進,天下再也沒有獨裁!”

    古詩的意境是深遠的,上麵的翻譯也不見得概括了全部的含義,算是拋磚引玉吧。

    南京方麵的國歌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三民主義歌,歌詞很長,從略。

    中國的兩方勢力坐下來談判,怎麽看都有點像市場談生意呢?一上來就漫天要價,接下來就“就地還錢”啦。

    從雙方的要價來看,談判恐怕要困難。

    南京方麵的要求、條件,代表團當然會及時地發到承德,大帥府行轅也會緊急地研究對策,指導談判。電報的快捷通信,讓這種艱難的談判縮短了時間。

    複會之後,雙方倒是有一個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把談判劃分為兩個專業組,一組談政治,另一組談經濟。

    分歧很大,談判能有結果嗎?且聽下回分解。

    ---214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