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空中對決

字數:5067   加入書籤

A+A-




    7月17日約淩晨3點,中蘇雙方的空軍在唐努烏拉山口展開了空戰。

    在半夜時分,蘇聯空軍在遭遇襲擊後能夠在一個小時之內做出反應,起飛大批的戰機應戰,說明了蘇軍的備戰水平很高,反應能力很強。也說明他們的機場不遠,所以才能快速地到達。

    蘇軍戰機數量56架,機型為伊-15型,東北軍戰機數量60架,機型為pw-9,雙方勢均力敵。

    東北軍知道蘇聯空軍的存在,戰鬥機就是為了空戰而來,當然不會掛炸彈。蘇軍是為了爭奪製空權而來,戰鬥機也不會掛炸彈。雙方都是輕裝上陣。

    蘇軍的飛行員是經過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共產黨革命)等戰爭考驗的。東北軍的飛行員中包括了不少的美國雇傭兵。美國人沒有參加一戰,卻也都是老資格的飛行員,並且東北軍這兩年中空軍作戰頻繁,他們也積累了豐富的空戰經驗。從兵源上雙方也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

    去年5月底,日本空軍偷襲奉天的空戰規模與此相當,但是日軍是為了轟炸奉天,戰機帶著炸彈,並且日軍是自殺式的偷襲,飛行員都是菜鳥。是不能與這一次的空戰相比的,因此,這個數量等級的空軍決戰,在亞洲應該屬於首次。

    東北軍為了方便救援跳傘的飛行員,所以並沒有向山區縱深挺近應戰,隻是在南部山口處盤旋等待著蘇軍。於是,雙方機群相遇,空戰的戰場就在南部山口的上空展開了。

    畢竟東北軍沒有等待在山區以外自己地盤的上空,所以東北軍的這個算計蘇軍未必能想到,他們還認為地麵是蘇軍自己的控製區呢。

    雙方一百多架飛機在幾十公裏的空域中展開了對決,雙翼飛機,采用大口徑機槍的空戰並沒有太多的技巧,無非是搶占製高點,借著俯衝獲得飛行速度的優勢;射擊時,準確計算提前量,增加命中率;躲避時,需要駕駛技術高超,快速轉彎,橫向翻滾,躲避敵人的攻擊;多架飛機排成隊形有進攻有掩護。如此等等。

    從雙方機群碰撞到一起時,就不斷地有飛機被擊落,有的飛機冒著濃煙,有的打著螺旋向地麵墜落,有蘇軍的也有東北軍的,一朵朵的傘花在空中開放。還算好,雙方都沒有攻擊跳傘的飛行員,否則,可就太殘忍了。

    雙方飛行員跳傘的範圍達到了幾十公裏,東北軍的一方有準備,救援比較及時。因此,地麵上為了爭奪飛行員的零星戰鬥也在廣大的地域中展開。

    空戰的節奏很快,不到半個小時雙方被擊落的飛機都有二十多架了,戰果基本上是一比一,那麽空中剩下的差不多是40比40。

    戰鬥機的機槍子彈不是無窮盡的,裝彈數量總是有個限製,一般的每一艇機槍是300發彈藥。如果一次射擊30發,那就隻夠打十次,總有窮盡之時。這不像地麵作戰,機槍手可以換彈夾。

    也有能換彈夾的:轟炸機有機艙,在機艙中人員直接操控的機槍就可以換彈夾,但是戰鬥機的機槍安裝在機腹下方,沒有換彈夾的便利。因此,彈藥窮盡就必須退出戰場返航。就算現代的戰鬥機也是如此,導彈兩三枚是有數量限製的,機關炮的彈藥也有數量限製,不能無窮無盡地開火猛射,沒有那麽多的彈藥。

    所以戰鬥打了半個小時,參戰的雙方都彈藥枯竭了,於是就不斷的有飛機退出戰場,朝自己的後方飛去。

    這就是一個關鍵點了!

    東北軍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有一架具有通信能力的指揮機在戰區的上空,第三航空隊的司令張煥相少將就在飛機上,他隨時保持著與地麵指揮部的電報聯絡,因此,指揮部就隨時的掌握著戰場的情況,能為第二航空隊找到合適的切入時間點。

    正是這樣,在這個關鍵點上,第二航空隊的四十架戰鬥機趕到了戰場。

    第二航空隊也有六十架戰鬥機,另外二十架保護著他們的第一大隊,即轟炸機大隊早就起飛了,他們從戰場西側一百公裏之外繞過去直奔山口的北麵。他們的任務就是尋找蘇軍機場,最可靠的手段就是隨著蘇軍返航的飛機找到蘇軍的機場,摧毀之。

    隨著東北軍新生力量的到來,戰場形勢陡變!從數量上說是80架對40架,數量差了一倍,再考慮到蘇軍戰機彈藥枯竭,那麽東北軍就是絕對的優勢了。

    蘇軍的失策就在於軍力後勤不足,他們思想上認識不夠,物質上受到了遠距離補給的限製。而東北軍是本土作戰,決心大,動作快。因此就造成了蘇軍今天的敗局。

    第二航空隊裝備的是英國的駱駝式戰鬥機,當然也是雙翼的,飛行員中有不少的英國雇傭兵,他們可是經過一戰錘煉的老兵,空戰技術嫻熟。

    這40架駱駝戰機一進入戰場,就像是群狼對綿羊,蘇軍的戰機像下餃子一樣,一架跟著一架地被擊落,全無懸念。蘇軍的戰機別無選擇,隻能奪路而逃。零星分散的蘇軍戰機紛紛向北方逃竄。第二航空隊的駱駝戰機全體向北方追去,第三航空隊的pw-9戰機則掉頭返航了,他們的彈藥沒有了,燃油也不多了。

    空戰前退出戰場的第三航空隊的轟炸機群中的部分飛機,加滿了燃油和炸彈又返回了唐努烏拉山口的戰場,它們還要協助地麵作戰。

    第二航空隊到來後,短短的十幾分鍾的空戰,就有十三架蘇軍的戰機被擊落,蘇軍陸續退出戰場向北逃竄的飛機已經不足三十架了。

    此時的飛機速度都差不多,都是不足三百公裏,所以這種空中的追擊成果寥寥,隻是有個別負傷跑不快的被趕上擊落,這種追擊僅僅讓敵機倉皇而逃,不要撤退的太從容了,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追擊中隻是擊落蘇軍戰機三架,戰果不顯著。眼看著就要越過山區了,第二航空隊也就停止了追擊返航了,因為他們知道,在前麵還有自己的戰友等待著敗逃的蘇軍戰機。

    擺脫了追擊的蘇軍戰機漸漸地收攏編隊,這一隊飛機才18架,當然還會有散落在別處的飛機,估計總數也就是25架左右了,損失太嚴重了。

    但是蘇軍還不知道,他們已經被東北軍的戰機盯上了,在遠遠的天邊有兩個小黑點,那是東北軍的兩架偵察機,在那邊不慌不忙地盤旋,監視跟蹤著他們。

    蘇軍的機場有兩處,它們距離也不遠,當敗逃的蘇軍飛機降低高度準備降落的時候,東北軍就發現了蘇軍的機場,大隊的戰機就直撲過來。v-1500轟炸機一共是27架,其中的九架是改裝的炮艇機,另有護航的駱駝戰機20架。

    蘇軍也是有轟炸機的,今天是空戰,轟炸機都在機場,沒有起飛。

    就在逃回來的戰機正在降落之時,東北軍的機群呼嘯著飛臨了蘇軍的機場上空。蘇軍的防空火炮緊急地運轉起來,可是他們開炮的機會不多,因為天空中不但有東北軍的飛機,也有蘇軍尚未降落的飛機。另外,東北軍轟炸機的飛行高度還在2000米以上,高射機槍夠不著,也在高射炮的有效射程之外。蘇軍猶豫之間,成群的炸彈像高空中的鳥群一樣向地麵機場撲來,這是覆蓋式的轟炸。

    作戰期間,蘇軍沒有起飛的轟炸就就停在跑道的兩側,隨著航彈的爆炸,這些飛機都被掀翻、起火了。此時的飛機基本上是木料的,蒙皮是粗布,所以大火一燒就成了一團灰燼。跑道也被炸得坑坑窪窪,正在降落的飛機立即傾覆起火,還沒有降落的蘇軍飛機則不敢再降落,隻能另外尋找迫降地點去了。

    終於,地麵的油庫、彈藥庫被引爆,地麵更大的爆炸聲不斷,衝天的大火熊熊燃起。襲擊機場圓滿成功!蘇軍的兩座機場全毀!可是東北軍的炮艇機尚未顯露神威。

    蘇軍的空中力量被徹底地摧毀了,除非這一兩天之內,蘇軍另外調動航空隊進入唐努烏梁海,否則,東北軍就掌握了絕對的製空權。

    這一戰東北空軍的戰損也不小,對於第三航空隊來說屬於重創了,必須撤下去休整。墜落跳傘的飛行員有四十多人(每一架戰機兩人),搭救回來的有三十多,至少還有十一人沒有找到,他們或者犧牲了,或者被俘。

    由於東北軍出動了一個團,分散進山,準備的比較充分,所以蘇俄的飛行員也被俘獲了23人,這是個不小的收獲,戰後可以談判交換戰俘。

    東北軍的空軍受西方人的影響,把自己的被俘人員都當做了英雄,很重視的,一定會設法解救。解救回來就是英雄的待遇,審查會有的,那是為了搞清楚情況,絕對不會追究他們有沒有變節投敵的行為,有沒有出賣東北軍的行為。當然嚴重的投敵變節還是要處置的,可也要從寬,畢竟事出有因嘛。戰俘們受到了生命的威脅,他們對敵人的妥協是被迫的,這也類似被歹徒劫持的人質,一味的反抗、充英雄是愚蠢的,其他人應該從人性上給予理解,而不是鼓勵人質做無謂的犧牲。至於泄密,他們本人有責任,戰爭也有責任,他們的長官更有責任。就以這次作戰來說,東北軍的指揮官為了全局的利益讓第三航空隊付出巨大的犧牲,他們的被俘,主要責任在於東北軍的最高指揮官。所以,責任不是戰俘個人能夠完全擔負的。如果我們歧視自己的被俘人員,那是不是說第三航空隊的飛行員當初應該抵製上司的“錯誤”命令,拒絕作戰呢?甚至說,他們本就不該去當兵!追究被俘人員的責任,歧視解救回來的被俘人員是不公正的。

    ......

    對於空中的戰鬥,地麵上的人們看得清清楚楚,東北軍看到了,蘇軍也看到了。蘇聯空軍的慘敗對於地麵部隊影響極大,不但是士氣,還有一麵倒的製空權,蘇俄下麵的仗不好打了。

    蘇聯的部隊是就近調集的,屬於遠東集團軍的一個師,如果需要更多的兵力,還要從萬裏以外的濱海地區,或者歐洲部分調動,即便有火車也不容易。

    這一個師也沒有全部到位,由於蘇俄人並不是太認真的對待唐努烏梁海的危機,幾天的時間裏,這一個師也隻是部分到達。師屬炮兵到了一半,地麵部隊也到了一半。蘇聯人以為這就夠快的了(不足五天),隻要要塞工事建築起來,有一個團防守足矣,中國的千軍萬馬也過不來。

    地麵戰鬥即將展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