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平定唐努烏梁海

字數:6164   加入書籤

A+A-




    7月18日的下午,東北軍攻入了克孜勒城。

    蘇軍敗了,跑了。除了分布於唐努烏梁海各地的蘇軍有關人員之外,蘇軍不會關心其他人,這正是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的時候。

    不知道情況的偽共和國的各個機構、官員們,到了克孜勒城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才知道大事不好,忙亂中各自逃命。改朝換代了,他們能有什麽好下場?這是他們的固定思維。

    蒙古人的習慣都好騎馬,此時的官員也沒有什麽財產,騎上馬,趕著車,帶上家眷,逃命去也。有頭有臉的就想到要跟著蘇軍走,普通官員就是四散奔逃了。

    至於偽政權的軍隊,我們前麵說過,那是沒有幾個兵的,嚇唬平民百姓可以,用於作戰就高看他們了。徐樹錚幾百個兵就能把蒙古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今日東北軍可是數萬大軍,開著坦克過來的,蒙古人可能還沒見過坦克呢?所以東北軍就像進入了無人之境,兵不血刃,占領全城。

    東北軍的戰機已經拋灑過宣傳單了,克孜勒城裏的民眾大部分都已經知道戰爭的性質:這是國軍平定叛亂,恢複中央的統治。因此,不管民眾們對中央政府持何種態度,他們並不十分的慌亂。相反,基層民眾還是期盼著偽政權的倒台,因為偽政權執行的政策太不得人心,並且也像庫倫的偽政權一樣,他們屠殺僧侶和蒙古族的上層人士,禁止工商,扼殺經濟,人們的生活已經困苦到了極點。可是偽政權卻把俄國的“移民”當做了上賓,他們殺富卻殺不到老毛子的頭上,遏製工商卻不敢幹預老毛子的店鋪。如此等等,所有的這些已經讓此地的蒙古民眾對偽政權厭惡到了極點。因此,對於東北軍的到來,他們雖然沒有歡迎的態度,但也沒有反抗。使得東北軍順利進城安民,占領偽政權的機構。

    東北軍的到來也沒有貿然地大肆圍捕抓人,東北軍的軍紀好,也沒有擾民的事件發生。當然了,對於老毛子“移民”可是狠狠地騷擾了一把。

    像蒙古其他的城鎮一樣,克孜勒也很少有土木建築,到處都是雜亂的蒙古包。可是這裏有一樣特殊:城市的中心位置卻有一座小城,方圓不過三四百米的樣子。

    這就是唐努烏梁海地區與蒙古省其他地區的不同,那就是很多城鎮都有大大小小的城池,並且城中有建築。這處小城東北軍是需要占領的,並且有可能發生戰鬥。

    蒙古人不是不築城嗎?這裏怎麽特殊了呢?城裏住的是什麽人?

    這些城的確不是蒙古人建築的,裏麵住的也不是蒙古人。築城者乃俄羅斯人,城中也都是老毛子,除了老毛子的走狗奴才,城裏沒有別的蒙古族人。

    這種城池大多是圓形帶尖角的,是典型的歐洲建築,有個專有的名字,叫做“菱堡”(堡,正確讀音為“鋪”)。它的結構特點是:城牆形狀向外伸展出多個菱形的尖角,從空中看類似於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徽的樣子,當然尖角沒有那麽多,一般是四個,大城池能有六七個。之所以建成這種形狀就是一是為了守城,方便打擊攻城者。二是抵禦火炮的攻擊。中世紀老式的火炮都是實心彈丸,打在有斜度的牆體上會打滑,不著力,因此,這種城牆扛火炮的打擊能力強。

    這些老毛子可以算作“移民”,他們之中商人居多。從政治上來說,這些人地位極特殊,他們介於“白俄”與“紅俄”之間。

    沙俄時期這些人就來了,定居於此幾百年的也不在少數。蘇聯時期還不斷的有老毛子過來,有逃跑的白俄,也有蘇聯的公民,他們可以稱作“紅俄”了。不管是什麽時期來的,也不管他是不是蘇共的黨員,來到這裏就都他們就都成了一家人,倒是很團結。他們共同築城,目的當然是自衛,也包括可以仗勢欺人。

    他們的政治傾向如何呢?這個不用說,想一想就明白了。

    你可以設想,北朝鮮的一夥人,其中也可能有勞動黨的黨員,他們拉家帶口的來到了日本國,有了自己新的生活,經濟自立,人身自由,那麽你說他們的政治立場是什麽呢?可以斷定,絕對沒有忠於金家王朝的!但是,他們還熱愛自己的祖國、民族,絕對不能等同於日本人。這幫俄國人就是這個狀態。

    因此,唐努烏梁海的俄羅斯人的群體就是這麽一夥特殊的人,蘇聯政權需要利用他們,當然會容忍他們的政治傾向,也不會打壓他們,而且還要討好。這些移民心向俄羅斯,但是不認同斯大林的獨裁和殘酷統治。所以說,這是一夥不紅不白的老毛子。

    也不要小瞧了這些人,他們還是很有力量的。曆史上,在幾年之後,這些老毛子造反,殺掉了偽政權的“總統”等官員,成立了另一個共和國,蘇聯則以此為借口,要“解放”唐努烏梁海的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就出兵吞並了這一地區,劃入了俄羅斯共和國的版圖。

    今天東北軍來了,對這個老毛子群體將執何種態度呢?第一步很簡單,全部從城池中清理出來,集中看押,等候處理。如果有敢於反抗的,那就是堅決地鎮壓!敢憑借城池抵抗的,就用大炮轟!

    為什麽要把他們從城堡中清理出來呢?

    從前麵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些俄國“移民”就是憑借著城堡自立,成為國中之國,不服從中國政府的管束,城堡就是他們為非作歹的憑借,這是不能允許的。在中國的土地上,外國人不能擁有特權。因此,必須清理出來。用武力驅趕,看似不近人情,想一想他們在這裏稱王稱霸幾百年,東北軍沒有大開殺戒,這已經是很客氣的了。

    在克孜勒,重兵兵臨城下,並且有坦克車,老毛子不敢反抗,乖乖地打開城門。東北軍入城,挨家挨戶的清理,所有的人都押送出城,集中看押。

    此時不是講道理的時候,就是凶神惡煞般的驅趕,反抗就用槍托子砸!如果你告訴他:財產將得到保護,人口也能得到合理的安置,露出一份慈善模樣,那就壞了,討價還價的就來了,耍蠻橫的也有。還能清理嗎?搞不好就得開槍,客氣的結果會更慘。

    現在野蠻一點,順利地完成清理。事後安置的合理一些,他們就會懂得感恩。特別時期,也要耍點特別的心眼。

    東北軍後續的處置手段還是很人性化的:

    審查還是必須的,罪大惡極者定然有之,該殺的就要殺,該抓捕坐牢、做苦役的也要抓,有的還可以驅逐出境。

    剩餘的無罪平民還是要重新安置,並且設法保全他們的財產。有願意返回蘇聯的,則遣送出境;不願意回蘇聯的,則動員移民到東北其他省份,地點可以選擇。選擇繼續留在此地的,則在城堡之外允許重建民居,但是絕對不準建設新的城堡。

    動員他們移民到別的省份,他們願意走嗎?有的已經是幾代人居住於此地,已經把這裏看做是家鄉了。

    事實上他們大部分還是願意移民的。這是因為他們在此地的生活主要靠的是貿易,就是與俄羅斯之間的貨物交流。現在的形勢之下,對蘇聯的民間貿易還可能嗎?即便東北軍不進行限製,不封鎖邊界,蘇聯人也會封鎖,今後的民間貿易往來就中斷了。

    這是容易理解的,看看現代的南北朝鮮之間,北朝鮮絕對會封鎖邊界。曆史上有名的柏林牆是誰建的?

    斷絕了民間貿易也就斷了這些“移民”的生路,沒有了生活來源,再深厚的“故鄉之情”也沒有用,難道他們也像蒙古族人那樣趕著牛羊去放牧嗎?唐努烏梁海的經濟是單一的牧業,沒有工廠礦山,沒有手工業,連農業也少的可憐,這些俄羅斯人總不能遊手好閑吧,總要有個生計。因此,移民是他們的唯一選擇。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再次的移民,由於個別的原因留下來的俄國人的人數就很少了,已經不能構成威脅。

    遷移走這批所謂的移民是平定地方的需要,曆史證明他們是蒙古省的不穩定因素。唐努烏梁海需要移民,可需要的是內地的中國各族人口,不是俄羅斯族。

    對於蘇聯的敗軍也會安排部隊追擊,空軍、坦克、裝甲車、炮兵都會有,第五軍全體都跟在後麵。追擊的過程中,難免也要開槍開炮,投幾枚炸彈,抓幾個俘虜。但是,做做樣子而已。隻要蘇軍老老實實的撤退,東北軍是放他們走的。

    按照戰場總指揮榮臻的命令,特別縱隊的第二支隊跟上來了,他們的任務是占領唐努烏梁海的各地,建立基層政權,穩定地方,就像庫倫地區所做的那樣。

    老毛子在各處建築的城堡倒是方便了,它們作為各處的縣城正合適,暫時由第二支隊分兵占領。政權建立之後,縣長、鄉長手裏都有兵,還有地區組建的一個保安團,這些力量足以守衛這些城池了。為了加強防禦能力,還可以給每一處城池配幾門步兵炮。這裏屬於國防前線了,地方軍的裝備加強一些是應該是,蒙古的財政情況太差了,當地的財政不能支持太重的軍備,這就需要東北軍政府給予補貼了。

    烏裏雅蘇台地區的地方尚未平等,那裏任務就交給特別縱隊的直屬部隊處理了。特別縱隊的司令部直屬部隊也有三個團,加上其他的零星機構也是一萬多人,擔負平定地方的任務,人力是足夠的。張宗昌的縱隊司令部就設在烏裏雅蘇台,從軍事、經濟上說,那裏的確是蒙古省的中心位置,清朝的將軍府建在那裏還是有道理的。

    在追擊驅趕蘇軍的過程中,蘇軍的空軍終於趕過來了。但是,它們的到來並沒有再一次爆發大戰。

    蘇聯一方已經失去了對整個唐努烏梁海的控製,大局已定,蘇聯再次開戰有什麽意義?並且這裏是中國的領土,沒有任何的條約借口,蘇軍在這裏開戰那就是侵略的行徑。毫無意義的擔一個侵略的罪名值得嗎?蘇聯人的國際形象已經夠糟糕的了。

    東北一方自然不用說了,蘇聯人不挑釁,就樂的平安無事。蘇聯的空軍如果僅僅是保護著蘇軍撤退,東北軍不會主動開戰。如若蘇軍依仗著空軍敢於賴在中國的國土上,東北軍會毫不客氣的開打。第五軍全軍在此,這也算是東北軍的王牌部隊了,加上兩個航空隊的配合,蘇軍要出動多少部隊?冷靜的算一算都會算明白。在這個地方開戰,蘇聯討不到便宜。

    除了第五軍,東北軍的戰略預備隊都準備好了,鐵路也在日夜趕工,後勤補給遠比蘇聯要強,斯大林如果敢於鋌而走險,東北軍會堅決出手打一仗!

    因此,蘇聯空軍的到來隻能讓蘇軍第35師從容後撤,不要太狼狽了,別的作用沒有。第五軍重兵監視著他們直到退出中國的國土為止,當然東北軍是不會越界的。

    ......

    7月20日,蒙古省省長袁金鎧發表聲明:東北軍於7月18日平定了唐努烏梁海的叛亂,偽政權被徹底摧毀。東北軍政府恢複了地區政府,目前該地區已經全部平定,各族人民恢複了和平穩定的生活,安居樂業。

    聲明簡潔,沒有提蘇聯軍隊,對於中蘇之間的這一場大戰更是一個字沒提。這是給蘇聯人留有餘地,留了麵子,雙方還可以保持著表麵的“友好”。歸根結底是避免蘇聯鋌而走險,避免更大的衝突,還是為了抗日的大局呀!

    用省長的身份發聲明,也是降低了調門,盡量地縮小影響,把這一場局部戰爭化為省內一個地區的叛亂,降低事件的意義。

    從7月10日,偽“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的“小呼拉爾”通過決議要求蘇聯接納算起,到袁金鎧的聲明,整整十天,又一場小鬧劇就結束了。

    從南京政府7月15日發表聲明,譴責分裂算起,僅僅五天,事態就徹底地平定了。

    東北軍的這個反應速度等於給斯大林一個嚴厲的警告:霸權主義對中國行不通!你老式點!

    東北軍的聲明姿態很低,國民不明就裏,以為就是平定一個地區的叛亂,因此,反應不大,全國都很平靜。隻有有心人會猜測:有蘇聯人在幹預,過程可能沒那麽簡單。東北軍敢於麵對蘇聯人的挑釁,也著實讓人佩服。

    但是不管是誰,國民們都不知道,更想不到,東北軍在唐努烏梁海與蘇軍進行了一場大戰,飛機大炮都用上了,還有規模空前的空戰。

    中蘇之間偷偷的打了一場大戰,交戰雙方隻是悶頭打,誰也不吱聲。

    當然英美會知道的,東北軍中有他們的人嘛。日本人將來也會知道的,但是現在不知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