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各顯神通

字數:6068   加入書籤

A+A-




    加入中投行的小軍閥不隻有一個劉文輝,還有幾個,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或多或少與東北軍有關。例如:山東的韓複榘、陝東南的張維璽、陝北的井嶽秀、甘肅的劉鬱芬、新疆的楊增新等。

    這些小諸侯們也各有特點,他們了解自己轄區的情況,搞建設的針對性很強,也是各顯神通。

    韓複榘在山東也是比較注重民生的,原本曆史上的那個韓複榘就是如此,他在山東搞得還是不錯。曆史記載:他誓言要“變魯為齊”,這句話怎麽解釋呢?

    “齊”就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地點在山東,齊國的特點是短短的幾年中經濟騰飛,成就了齊桓公的霸主之業。“變魯為齊”就是振興經濟的意思,韓複榘是個文人,說話文縐縐的。

    韓複榘在山東整肅貪官、剿滅土匪和禁煙,興辦學校提高教育水平,建設“模範新鄉村”,提倡經濟保障。這都是他的業績,他使得山東在民國時期有比較好的經濟基礎,我們不能抹殺韓複榘的曆史成績。

    那麽在當前山東搞建設什麽最緊迫呢?那就是交通。由於東北軍占據著北麵的滄州、黃河口的東營、煙台和青島,對外、對內的貿易貨物流量都很大,山東屬於比較發達的地區。原來就有兩條鐵路和一條水路通過山東。水路就是大運河,南北方向貫穿了山東的西部,一條鐵路是津浦路,從中部貫穿山東南北,另一條鐵路是膠濟線,從青島到濟南,連接了津浦路。山東的交通已經比較發達了,還缺什麽呢?

    還缺連接山東半島頂端煙台到濟南、到青島的鐵路。這兩條鐵路分別通過山東半島的南北沿海地區,形成了山東省全方位的鐵路網。

    山東多山地,因此,除了鐵路之外還要建設眾多的省級、地區級的公路網,配合鐵路貫穿全省的交通。山東的物流搞活了,以貿易、工商為主體的經濟就會大發展。

    因為物流交通有利於東北軍治下的青島、煙台的貿易,東北也是受益的一方,因此,除了中投行給山東貸款之外,與青島、煙台、東營有關的鐵路、公路,東北都會出資聯合興建,與山東組成股份公司,大家共同受益。

    在這種情況之下,山東的鐵路、公路工程全麵開工,工程本身又給沿線的民眾帶來工作的機會,增加了收入,活躍了經濟。

    山東的經濟全麵向好,它的發展將刺激臨近的河北、安徽、江蘇的經濟。

    民國時期修建鐵路,原來都是依靠外國,技術和鐵軌、機車、車廂、以及大量的物資都靠西方列強,要進口。現在東北都可以提供了,東北的工廠企業獲得了大筆的訂單,東北的工程公司也簽下了不少合同。所以修鐵路對東北的經濟也是個發展的動力。

    ......

    陝東南的張維璽同樣需要開發交通。他占據的渭南是一馬平川,交通方便。可是他占據的商洛和安康卻是幾百裏的大山,交通不便。如果開辟了山中的道路,哪怕是很低等級的公路都能極大地改善交通狀況。山區的物產也是不少的,運不出來那就是廢物,運出來了就是財富。再者說,有了路,他調動兵力也方便快捷。亂世中的山區,那就是土匪的樂園,道路方便了,也便於他剿匪,平定地方。

    他的這個要求絕對是有利於民生的,因此得到了中投行的支持,給他投資修建主幹道。

    隻要道路修通,張維璽就有償還貸款的能力。因為山區變廢為寶的山貨,就為他們增加了數不盡的財富。

    ......

    陝北的井嶽秀可就不同了,他的需要很奇怪,也很超前:他需要綠化黃土高原!

    井嶽秀這個人物還是不錯的,曆史上評價他有幾個貢獻:一是參加辛亥革命,參加同盟會。二是抵抗蘇俄蒙古入侵保護了河套地區,維護了國土完整。三是抗擊日寇保護了成吉思汗陵墓。四是助學重教,興業利民。

    也隻有關注民生的人物才能認真地思考陝北的建設方向。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但危害了黃河,危害了黃河下遊的華北平原,它也危害了黃土高原。好好的土地,被洪水衝的千溝萬壑,深溝的側壁形成數丈高的黃土懸崖。如果洪水再次的衝刷,那就是大麵積的黃土地的崩塌,使得地麵環境惡化。肥沃的土地變成了生土,寸草不生。崩塌的黃土就是黃河的泥沙。這種破壞周而複始,年複一年的循環下去,黃土高原就越來越貧瘠,人們就越來越貧窮,耕地減少吃不上飯。

    麵對這種環境,綠化荒山,保持水土就是第一要務,也是致富的根本。居於陝北多年的井嶽秀能想到治理黃土高原也是難得的,中投行理應支持他。

    種草植樹,保護河道兩側和修建護坡也是不小的工程,多年的投入,短期內還見不到經濟收益。對於這種特殊的投資,中投行給的是多年的長期貸款方式。在亂世中,長期貸款幾乎等於無償援助。不要說幾十年,就是幾年之後,井嶽秀還能在陝北嗎?誰也說不準,到時候找誰要錢去?

    ......

    甘肅的劉鬱芬需要中投行幫他做什麽呢?

    甘肅可不是隻有蘭州拉麵!它最主要的資源還是礦山。當然了,為了建設工廠礦山,修建道路是免不了的,甘肅的東西長度有兩三千裏,按說應該考慮修鐵路。但是在甘肅修建鐵路有個麻煩事,那就是鋼軌運不進來。

    鋼軌有一定的長度,太短了會加大工程造價,降低鐵路的通過性能。可是,如果沒有鐵路運輸,靠馬車運鋼軌是極困難的。因此,無論從東北還是山西購買鋼軌都很難運輸到甘肅。

    東北方麵在寧夏修建了鐵路,那是因為烏梁素海有煉鋼廠、軋鋼廠,可以就地生產鋼軌。烏梁素海的鋼廠主要出產特種鋼,是供給吳忠的槍炮廠和飛機製造廠的。為了自己的鐵路生產普通鋼材,鋼廠有經濟損失,那是權益之計。西北特別的需要鐵路建設,為此東北政府正在協調閻錫山、井嶽秀,擴大烏梁素海的鋼鐵冶煉和軋鋼能力,生產鋼軌,以解決建設鐵路的需要。

    為什麽要找閻、井二人呢?因為烏梁素海是井嶽秀的地盤,大規模的鐵礦礦山白雲鄂博是閻錫山的地盤。在人家的地盤上挖礦石,建工廠,怎麽能不打招呼,東北軍不能行霸道之事。有錢大家賺,搞個股份公司就行了嘛。

    白雲鄂博的鐵礦有一點要說明:此礦山乃是鐵、稀土的共生礦,其稀土蘊藏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並且品質優良。稀土是現代工業離不開的重要資源,但是在民國的時代人們還沒有這個認識水平。具有現代知識的趙三本會提示保護礦山,保護稀土資源的建議。當然了,現在的生產能力、礦石的消耗量、礦山的規模都非常小,還不會造成大規模的破壞。

    說到稀土,不得不提一句。在現代,我國這麽重要的資源像賣大蘿卜一樣,爭先恐後地低價出售。據有關部門的統計,中國的稀土資源在二十多年間失去了總儲量的三分之二。而日本、韓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則大量低價采購中國的稀土,囤積起來,以備將來使用。其中的原因是什麽?有多少故事?已經離題太遠,我們不說了。

    ......

    因為沒有鋼軌,在甘肅暫時不能考慮修鐵路,隻能修建公路。

    甘肅有什麽礦產呢?主要是有色金屬,河西走廊南側的祁連山有多種有色金屬礦,特別是金屬鉻,中國埋藏量最豐富的鉻礦就在祁連山,這是第一重要的礦山。祁連山是甘肅、青海的分界線,因此這些礦產也有青海的份。

    金屬鉻有什麽用?第一,金融業;第二,槍管和炮管。

    銀元就是金屬銀和鉻的合金,我們現代使用的硬幣是鋼和鉻的合金,製造金屬硬幣離不開金屬鉻,因此開銀行的都要購買金屬鉻。

    槍管、炮管為了提高性能都是含有鉻的合金。

    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產品——高品位的水泥。水泥產品很普通,到處都有。但是祁連山的石頭燒出來的水泥品質第一!特殊工程的特殊部位使用這種水泥能提高工程的質量,比如水庫大壩的溢洪道,常年的被高速水流衝刷,水泥的質量就十分重要了。遺憾的是在民國時代,對這種水泥的需求幾乎是零,沒人要!不要說價格,運費就受不了。一頓水泥,用馬車拉倒三千裏以外的鄭州才可以上火車,因為那是距離最近的火車站了!(這個年代沒有隴海鐵路)你說運費多少錢?

    西北給人的印象就是貧窮,甘肅地處西北,甘肅省也有窮地方,但是甘肅的主要地區也是富庶繁華之地。作為標誌的農業,甘肅並不差,主要原因是它不缺水。有山就有水,甘肅多山區,水就多,還有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就貫穿了甘肅的主要地區,為甘肅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讀者們知道嗎?下遊的黃河水是不能灌溉的,原因就是含沙量太大,被澆灌的土地就會變成沙灘。此外,引水渠要每年開挖一次,否則,水溝被淤沙填滿了,成了平地。

    但是河套(就是寧夏的北邊)以上的黃河沒有泥沙,也是清澈見底的河水。因此甘肅省內的黃河水是可以灌溉的。

    知道了這個情況,也就知道了甘肅省的水利工程價值很高,修建一座水庫,修建一條引水渠都可以灌溉大量的良田。

    所以甘肅省的工程有礦山、公路和水利工程。這都是利民的項目,金屬鉻更是國家急需。中投行當然要大力地支持。

    由於去年三馬攻蘭州,東北軍幫劉鬱芬守住了蘭州,這份情誼讓劉鬱芬與東北軍的關係密切。因此他也像四川的劉文輝一樣,開始注意並學習東北地區的農工商政策,減租減息,減少苛捐雜稅等等,因而也就使得甘肅省大部分地區開始日漸的繁榮,經濟發展迅速。有比較好的經濟基礎,搞建設的起點就高。道理很簡單,有錢嘛,辦事就容易。

    就拿鉻礦來說,他們第一考慮的是建設全新的冶煉廠,提高效率,提高產量。原有的礦山是低水平開采,低水平冶煉,不但浪費資源,還破壞礦脈,因此,全部被封閉關門,重新搞建設。

    這一係列的變化讓甘肅繁榮起來,民眾富裕起來,在西北地區獨樹一幟。

    ......

    新疆怎麽樣呢?

    新疆是綜合農業和牧業的省份,它的特點是經濟發達地區隻局限於幾個綠洲。全省的麵積太大,幾片綠洲相隔遙遠。因此,他們不但需要修路,更需要性能好的馬車和汽車。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之下,隻有讓車跑的更快才能方便溝通各地。

    因此楊增新的做法是選擇幾個重要的地區,修建高水平的公路,購買汽車。自己建工廠,製造高水平的四輪馬車,用於長途的客貨運輸,縮短重點地區間的行程。

    他的這個交通設想如果實現了,對於新疆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巨大的作用。

    新疆還有一項建設不在楊增新的掌控之中,他也不是特別的清楚,那就是幾處機場的建設。東北軍在新疆有五處機場,他們是:哈密、迪化、克拉瑪依、伊犁和喀什。這些機場全部由東北軍駐守。

    哈密機場是中轉機場,那是因為嘉峪關到迪化距離太遠,飛機直達很勉強,需要哈密機場的中轉。迪化機場是東北駐新疆空軍的指揮中心,其他三處機場是用於邊境巡邏偵察的。特別是喀什機場,它的實際用途是德國擬定在寧夏組建的空軍航空隊返回德國的跳板,因此這個機場的規模很大,儲備的油料等物資也是最多,這裏還有德國的官員坐鎮監督。當然這都是絕密的,楊增新是絕對不知道的。

    喀什機場有一些特殊的設施,例如,油料庫、大型倉庫都在地下。在地下的意義就在於保密,從空中看下來,那就是平地。

    喀什的機場一直處於建設和維護之中,慢慢的運輸必要的物資而不引人注意。從眼下的情況看,兩三年之內還用不到它,因為德國的航空隊尚未建立,最快也要到明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