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克拉城之戰

字數:5330   加入書籤

A+A-


    常蔭槐是東北軍政府的運輸廳長,為了中緬印鐵路建設調他到宜賓。現在鐵路竣工通車,作為運輸廳長他就不能總在四川了,因此,8月底,常蔭槐奉命回奉天,宜賓的職務由齊恩銘接任。齊恩銘原任第五軍政訓官,因此,調徐祖詒上校接任第五軍政訓官。

    常蔭槐在宜賓有兩個頭銜,一個是“工程總指揮”,另一個是“護衛部隊總指揮”。現在工程結束了,齊恩銘接任的頭銜就變了一下,叫“宜賓交通總指揮”和“護衛部隊總指揮”。總之,宜賓的政務、軍務、交通、商務都由齊恩銘統管。

    ......

    8月底情報部門傳來消息,烏克蘭首府基輔城發生暴動,旋即被鎮壓。消息內容不多,也不夠詳盡,但是張作霖一看就明白了,因為他也算局內人了。

    托洛茨基差人在新疆買軍火是年初的事,當時托洛茨基已經到了烏克蘭,那麽烏克蘭的暴動就應該是他幹的。

    情報部門說:消息的來源是根據蘇聯以及歐洲報紙上的新聞分析得來的。來自歐洲的消息稱,基輔以及烏克蘭其他城市都很緊張,不斷的有人被抓捕,分析稱,蘇俄的鎮壓力度不小,恐怕會處決不少的軍政官員。

    張作霖邊看邊搖頭,他對趙三本說:“三本,你還說這個什麽茨基有多了不起,又是老毛子的紅軍之父,又是列寧的左膀右臂,還什麽二號人物!咋就這水平呢?我看他就是個二杆子!這事兒讓他幹的,也太唬了吧?拿著幾把破槍就敢打首都(基輔是烏克蘭共和國的首都)?太玩笑了吧?此人成不了大事。”

    趙三本苦笑,說道:“哎,他們宣揚理論、教條,宣揚的多了,於是自己也就相信教條了。這教條害了別人,現在也害了他們自己......”

    他說不下去了,這些東西也不好給張作霖解釋啊!

    蘇俄的革命就是首都暴動,一暴動就成功了,掌握了全國的政權。這個過程有其特定的環境和曆史原因,也有幾分僥幸,可是他們把這個經驗總結成了教條,並指導各國的革命者都這麽幹。誰要是對這個教條持懷疑態度,那就會被扣上“xx機會主義”的帽子,嚴重一點的就成了反革命。中國的革命也深受其害,走了不少的彎路。

    他們自己說教的次數太多了,連自己也深信不疑了,這一次,自己搬起來的大石頭,終於砸到了自己的腳上!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吸取教訓,也不知道托洛茨基還有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不過所有的消息都沒有提到托洛茨基,由此猜測,他有可能逃脫了。

    “也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戲......”這是趙三本在喃喃自語,他寄希望於蘇俄內亂,看來也不容易啊!起碼這一次是白費心機了。

    ......

    從五六月份開始,位於西伯利亞前線的第二、第四航空隊開始裝備語音電台(對講機)。每個中隊都有一部大功率電台,使用定向天線,最大通信距離為300公裏,等於此時飛機的作戰半徑了,因此可以保持與機場的聯係。當然地麵部隊也需要配置相應的設備,以便與空中的飛機通信。

    機場上是功率更大的電台。功率的大小指的是發射信號,接收信號的一方功率大小就無所謂了,因此所有的飛機都可以接收到機場的命令,當然僅僅是收聽,回話通信需要大功率。

    東北軍的空軍在通信技術上得到了跨越時代的進步。

    前麵我們說過,此時的對講機還有一個大燈泡子的電子管,飛機上震動太大,這個管子很容易損壞。為此,它的管座做了防震處理,管子安裝於便於插拔的位置,有備件,隨時可以更換。

    第一批對講機首先考慮裝備空軍,然後才是其他。

    ......

    天氣暖和了,西伯利亞大草原上的戰鬥規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激烈了,空戰規模也是越來越大。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新成立的傀儡西國都經曆了哪些戰鬥的洗禮。

    蘇俄的參戰部隊來自東西兩個方向,克拉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位於戰場的最東端,蘇俄的部隊當然是來自遠東集團軍啦。此時的遠東集團軍並沒有多少兵力,陸海空合計不過10萬人。偌大的地盤都要防守,不說別處,黑龍江的周圍地區蘇俄就要布置重兵。那個方向如果空虛了,東北軍是好相與的嗎?所以,他們能出動一兩萬人就不錯,極限是三四萬。除非他們臨時征兵,可是遠東人口稀少,兵員少,還要訓練,還要裝備。現在交通中斷,蘇俄本土的物資過不來,他們支撐眼下的軍備就隻能靠庫存物資,擴軍更是不容易啊!

    去年東北軍收複唐努烏梁海的時候,蘇俄遠東的空軍損失很大,他們正在補充恢複之中。現在蘇俄的東西交通中斷,他們的空軍如果再有損失就難於補充了。

    因此,總體上說,蘇俄的東部兵力不足。

    東北軍占據克拉城之後主要的工作就是組建西國的保安部隊。這支部隊比東北軍管轄的其他行省保安部隊的編製要大,總參謀部給的編製是三個旅加一個直屬的炮兵團、一個輜重團和一個航空隊。從編製上看,他們特別的加強了炮兵和輜重運輸。

    這些保安部隊歸西伯利亞衛戍區司令部管轄,司令是於兆麟。為了便於作戰,這個衛戍區也在張宗昌的統一指揮之下。

    克拉城附近已經有三個被搗毀的集中營,從中征召了五千多兵員,這些新兵在集中營裏已經得到了基本的訓練,現在全部拉倒克拉城,以他們為基礎,在克拉城又征召一千多人,組建了第一旅。這個旅有兩個步兵團外加炮兵營和輜重營。為了加強部隊的機動性,配備的馬匹比較多,馬匹是用來拉車或者拉爬犁用的。此地背靠著蒙古,很容易獲得大量的馬匹。但是保安部隊中不考慮組建騎兵。因為冬季積雪不利於馬匹行走,另外訓練騎馬也不是很容易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保安部隊的另外兩個旅在其他地點組建。

    這些部隊的裝備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配備了大量的帳篷,其形狀類似於蒙古包,為的是隨時隨地可以紮營。目前這些部隊就是集中於城外,這裏的城鎮太小,容納不下太多的部隊。保安部隊采用東北軍的軍裝,帽徽則更換為四色徽章。

    東北軍的到來也為克拉城帶來了繁榮,第一重要的是帶來了充足的食物,糧食、肉類、牛奶、蔬菜、水果等等的都不缺。這讓數年來對食物短缺已經成為習慣的當地居民非常興奮,麵包房開始忙碌起來,烤麵包的香味充斥著城裏的每一條街道,忙忙碌碌的人們采購著家人需要的食物。

    此地的居民以俄羅斯族為主,可是黃皮膚的麵孔也不少,按照人口多少的順序,他們是蒙古族、漢族、滿族的各個分支。

    東北軍也不會忘了政治宣傳,每一戶居民都免費發放礦石收音機,廣播電台不停地展開宣傳,內容當然是揭露斯大林的殘暴專製統治,特別是那些集中營的慘狀。也宣傳近鄰蒙古、東北人民的幸福生活。豐富的生活物資再加上宣傳對於當地的居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讓他們麵對著西國的四色國旗有了親切感。看著這麵旗子就等於有麵包吃,能不親切嗎?

    占領克拉城之後不久,在城市東邊的山區就打了一仗,這是第一分隊的部隊在新組建的第一旅的配合下,打了一場伏擊戰。

    從克拉城向東是山區,那邊就很少有東北軍在活動了。但是東北軍破壞鐵路的小部隊出擊到了克拉城以東300公裏以外,鐵路被徹底的破壞了,因此蘇軍隻能步行。

    蘇俄遠東集團軍的部隊必然會來,而且必定是沿著鐵路線而來,那麽東北軍就沒有不阻擊的道理。此戰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空軍作戰頻繁。

    地理環境就決定了空軍偵察的重要性,雙方偵察的飛機遭遇那就是空戰,所以地麵部隊尚未接觸,空戰就打了好幾次,有的規模還很大。

    東北軍比較注意救助跳傘的飛行員,所以飛機的出動總有地麵小部隊的配合。這些小部隊都是以班組為單位的小股騎兵,速度快,無孔不入。

    在這裏作戰的是第二航空隊,也有特別縱隊自己少量的飛機(新組建的保安部隊也有一個航空隊,但此時尚未組建完成)。前線的戰機已經優先裝備了語音電台(對講機),通信能力極大地改善,這就可以讓空軍和地麵部隊更好地配合。當然地麵部隊也要裝備同樣的對講機才能通話。

    第二航空隊裝備的是英國戰機,當然了,此時各國的飛機都沒有太大的優劣比較,所以對陣雙方的飛機性能相當。從飛機數量上說,雙方也是差不多。

    遠東並不是蘇俄的重心,這裏隻有一個航空隊,去年又遭到重創,所以他們派過來一個大隊30多架飛機已經是極限了。東北軍在西伯利亞前線作戰的是第二航空隊(第四航空隊是戰略預備隊),它有兩個戰鬥機大隊和一個轟炸機大隊。東西兩麵戰場各安排一個大隊的戰鬥機,也是30多架。

    雙方都有空軍,東北軍就不會給對方空中偵察的機會。山區的地形容易隱蔽部隊的行蹤,東北軍在此地就打了一個伏擊戰。

    此地的山並不高,隻能算是丘陵地帶。第一旅的一個團預先設置阻擊陣地,待蘇軍到達時,阻擊戰鬥就打響了。

    參戰的蘇軍也是老對手了,就是遠東集團軍的第35師,師長盧申科,去年唐努烏拉山之戰就是這支部隊。

    蘇軍的大炮厲害,上來就用炮轟。東北軍的一方炮兵也不弱,步兵炮、重炮俱全,一樣的用大炮還擊。作戰中雙方的空軍也加入進來,但是飛機隻能空戰,誰也沒有投彈攻擊地麵部隊的機會。

    從阻擊戰場上來說,東北軍一方處於劣勢。蘇軍是一個主力師,一萬多人。東北軍一方是一個旅,隻有七千人,並且是新組建的部隊,都是新兵蛋子,似乎作為防守方就是唯一的優勢了。如果仗就這麽打下去,那就成了阻擊戰,東北軍一方恐怕要吃虧。

    當然不能這麽打下去,這不符合東北軍定下來的運動戰、遊擊戰的打法。特別縱隊的第一分隊已經潛伏在蘇軍第35師的東北部,就是他們的側後方。此地的地勢是北部相對平緩,南部地勢越來越高。第一分隊的重裝備多,地勢越平緩就越容易運動,因此,他們在偏北側。

    第一分隊在等待機會,等待著攻防戰打得難解難分之時從側後出擊,這就是伏擊戰了。

    欲知戰況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7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