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大空戰

字數:5348   加入書籤

A+A-




    在托木斯克上空,蘇軍飛機的數量是25架,其中有六架轟炸機,因此參與空戰的就是19架。

    此時的空戰是機槍對射,轟炸機一樣可以參加空戰的,而且火力更強,因為它人多、機槍多。轟炸機一般不參與空戰是因為它的造價高,一架轟炸機就至少能抵得上10架戰鬥機的價格,甚至是20架,所以轟炸機就是打個十比一也不合適。此外,轟炸機上乘員多,被擊落自然傷亡就大。

    幾十架東北軍的飛機自東南方向飛來,蘇軍也發現了來襲者,不少的戰鬥機就匆忙地丟掉攜帶的炸彈,輕裝上陣,準備空戰。那六架轟炸機也是急忙傾瀉了所有的炸彈,輕裝奔西北方向逃去。

    兩軍一場小規模空戰在托木斯克上空展開了,25比19,東北軍略占優勢。東北軍飛機總數28架,但是有一架是大隊長的指揮座機,他一般是不參戰的。還有兩架飛機各自向左右方向警戒,它們也沒有參加空戰。

    郎宗羽:“各個中隊注意隊形!全體攻擊!”

    東北軍的戰機列著隊撲向蘇軍的機群。

    兩軍交鋒,飛機的前部都吐出長長的火舌,互相射擊,在空中捉對廝殺。

    第二航空隊中有不少英國的雇傭兵,現在也有幾個擔任了中隊長、小隊長的職務,而且漢語也不錯了,對於語音電台的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028號,保護我的側翼!我要俯衝啦!”

    幾架飛機從雲端俯衝下來,借著高度增加速度,向敵機猛衝,隨後“噠噠噠”的打響了機槍。子彈擊碎了駕駛艙的玻璃罩子,鮮血染紅了座艙。敵機失控,打著旋地墜落下去。

    空戰的節奏很快,不少的飛機在冒著黑煙墜落,飛行員跳傘,但是淩空爆炸的少見。其原因就是機槍與火炮不同,機槍子彈打中了就是穿個眼,被打中了要害的飛機才墜落。更多的隻是負傷,甚至依然正常飛行。

    此處戰場上對飛行員的救援方麵是東北軍一方的優勢。因為下麵的托木斯克城是東北軍占領著,在那裏有一營兵,他們已經得到了命令四處救援了。

    蘇軍處於劣勢,占不到便宜,於是主動後撤,向西北逃竄。東北軍也不敢窮追,追擊一陣也就返航了。

    這一次小空戰,東北軍損失三架飛機,擊落敵機五架,算是小勝。如果計算飛行員的損失,東北軍就是大勝了。因為東北軍的跳傘飛行員都能及時得救,而蘇軍跳傘的飛行員就是被俘的結果。這就相差的很遠了。現在的戰鬥機有雙人座艙的,也有單人座艙的,墜落一架飛機就可能有兩名飛行員跳傘。

    東北軍的新機型已經全部是單座艙了,如bf-109,它也有雙座艙的,那是教練機。

    ......

    托木斯克這次空戰似乎說明著什麽,說明馮庸過於緊張了,甚至有些畏懼膽小,甚至大元帥府的決策有些小題大做。真的是這樣嗎?現在還不好下結論。

    馮庸依然是小心翼翼的,也在不斷的調整著各個航空隊的位置,等待著機會。同時繼續嚴格地控製飛機的起飛,把起飛作戰的指揮權集中到總指揮部。

    實際上這個小空戰是蘇俄方麵的試探,他們知道東北軍的空軍規模不大,他們就是想看看東北空軍敢不敢出戰。蘇俄人想決戰,想消滅東北在蒙古的空軍,可是這段時間裏東北空軍很少出動,人家不出來,你如何決戰呀!在這個幾千裏也沒有幾個人的地方,機場很難找到,蘇俄出動大機群去打擊誰?就轟炸幾個城鎮嗎?所以說,轟炸城鎮是假,引誘東北空軍出來,給予消滅才是真實的目的。這一次東北空軍果然出動了,那麽蘇俄就要尋找合適的地點,來逼迫東北空軍決戰了。

    特別縱隊和第五軍的第22師,還有新組建的西國保安軍三個旅依然活躍在西伯利亞大草原上,與蘇軍捉迷藏,隻要蘇軍有漏洞就會抓住戰機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西國的三個保安旅在急劇地擴張,這是因為他們成了變相的戰俘營,每次作戰的俘虜都成了他們的兵員。第二個原因是不斷的有集中營被他們碰上,搗毀了集中營,解放了囚犯,其中的精壯都會充實到保安旅。這些人除了當兵,真是沒有什麽出路。如果讓他們到城鎮安居,一旦城鎮重新被蘇軍占領,他們的處境堪憂,甚至有生命危險。

    保安旅兵員的第三個來源是城鎮裏的市民,在城鎮反複爭奪之中,走馬燈似的更換旗幟,讓民眾更加親近東北軍的部隊了。戰爭也奪去了不少人的生計,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吃什麽?參軍的軍餉豐厚,是可以養家的,為了生活,也要參軍。東北軍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所有的這些,就導致了西國保安部隊的急劇擴張,從人數上說,他們已經超過了特別縱隊。現在的西國保安旅,每個旅都已經是七八個團的大編製,每個團都是三千人以上。所以張宗昌、於兆麟已經上報到總參謀部,要求重新考慮編製。

    ......

    現在沒有雷達,更不會有預警飛機。而極北地區夏季的白夜現象又讓飛機可以不分晝夜地飛行。作為補救措施,分散在各處的地麵部隊就都有監視天空的責任。個別重要的地點還要放上觀察哨,日夜不停地監視著天空。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種監視還是有收效的。

    9月11日,從唐努烏梁海的西北邊境傳來報告:竟然有一個300多架飛機的大機群入侵,向西南方向飛來,其目標應該是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某個大城鎮,烏裏雅蘇台地區太遠,他們的航程不夠。

    馮庸命令身邊的參謀:“接第二航空隊。”

    電台很快叫通,馮庸接過話筒:“陳興亞嗎?我是馮庸,命令第二航空隊第二、第三大隊出動,攔截西北方向飛來的蘇俄機群!敵機超過300架,你們不要硬拚,騷擾遲滯即可,向東南方向且戰且退,在阿巴坎地區有海軍航空兵接應你們。”

    大空戰,當然也需要地麵部隊配合,這對於解救自己的飛行員,俘虜蘇俄的飛行員非常重要。飛行員比飛機珍貴得多,特別是此時的飛機價格低。小日本不就是因為飛行員的損失導致了他們空軍的全麵癱瘓嗎?所以戰區附近的地麵部隊也都動員起來了,當然各城鎮的防空也都進入了臨戰的狀態。

    這麽大規模的空戰對於東北軍而言沒有任何的經驗,全靠現場指揮官靈活應變,也要靠地麵指揮部的正確指揮,稍有疏忽就是重大的損失。萬幸的是,現在東北軍一方有了超前先進的通信係統,地麵指揮部可以指揮每一個航空隊,空中的指揮員可以操控全局。

    中蘇雙方幾百架飛機在唐努烏梁海的中部遭遇了,第二航空隊的五十多架戰鬥機奮不顧身地向蘇軍的前鋒衝擊,雙方展開了殊死搏鬥。

    此時蘇俄的作戰飛機中還有不少烏-2飛機,東北軍的教-19就是仿製它的,此外還有伊係列的早期產品,例如伊-15,曆史上是明年定型的產品,現在使用的是它的前身機型,性能還比較低。第二航空隊是英國的駱駝型戰機。從戰鬥機性能上說雙方水平相當,飛行速度,裝備的機槍都差不多。

    蘇軍一方飛機數量多,雙方一交手,他們的後隊就有迂回包抄的動作,打算憑借著數量的優勢吃掉東北軍的機群。當然蘇軍的指揮辦法還是打手勢,加上機翼的燈光。

    眼看著要吃虧,陳興亞趕緊呼叫自己的部下互相掩護著撤出戰鬥。通信的優勢顯現出來,指揮官的命令每一架飛機都能及時知道,大家步調一致,快速向東南撤退。

    雙方戰鬥機的速度都差不多,可是蘇軍一方有轟炸機,帶著炸彈,速度慢,也有u-2機型,速度也不高,轟炸機還需要戰鬥機的保護。所以蘇軍一追擊,他們的機群就拉開距離,後隊漸漸的落後了。

    前麵撤退的東北軍有50多架戰機,跟上來的蘇軍戰鬥機有90多架,雙方的數量相差一倍。大家速度相當,這一路上就不斷的交戰,東北軍處於下風,被擊落四架,蘇軍損失兩架飛機。

    東北空軍且戰且退,逐漸接近了阿巴坎。陳興亞知道前方有自己的援軍,而且是王牌,那就是海軍航空兵,他們有戰機90架,主機型ar68。他們對蘇軍的優勢有三項:第一,安裝了機關炮。第二,飛機性能高於蘇軍。第三,先進的通信技術。

    ar68也是雙翼飛機,時速330公裏。雙翼飛機的一般航速都是250公裏以下,所以ar68就比較突出了。更何況他們還有9架bf109,它的時速已經突破了600公裏,在這個年代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按說bf109和機關炮是對付日本人的,應該保密,不能輕易亮相,但是,為了對付蘇俄這個強國,也就顧不得了,不得不亮出底牌。當然了,這是經過大帥批準的,單憑馮庸還沒有權利決定bf109出戰。

    快到阿巴坎了,前方有一大片雲彩。陳興亞指揮著自己的航空隊從雲彩的左方通過。正常飛行的飛機還是要躲避大塊的雲彩,飛機鑽入雲中則能見度下降,不利於飛行,容易出事故。

    蘇軍的戰機還是緊追不舍。當他們也越過這片雲彩的時候,從雲層的上方壓過來一個飛機編隊,這就是東北軍的海軍航空兵,也就是遼寧號航母上的艦載機。

    蘇軍立刻慌了神,他們知道中了埋伏。他們看到飛過來的機群速度很快,機型他們不認識。

    不要說bf109,就是ar68這種雙翼飛機也是德國的新產品,還未曾在世界上亮相,他們當然不認識啦。

    現在的戰場形勢變了,東北軍增加了90架飛機就是140架了,蘇軍90多架,東北軍占了之外,還不知道對方有機關炮。

    蘇軍指揮官知道不好,中了埋伏,他招呼著自己的機群轉向要逃跑。沒有直接的通信設備,這個撤退的命令執行起來也要有個過程。還沒等他們完成轉向,海軍航空兵的飛機就居高臨下地撲了下來,前麵的第二航空隊也調轉了機頭,回身參戰。

    “砰!砰!砰!”

    海航的戰機開火了,他們打出的是炮彈,隻要命中,就能擊落,沒有任何的僥幸。機關炮的口徑是20毫米,型號mg-ff,是專用的航空機關炮。目前它的缺點是射速慢,一分鍾一百多發。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8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