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擊潰哥薩克

字數:5995   加入書籤

A+A-




    對哥薩克的殘兵敗將,東北軍的炮擊還在繼續。這個炮擊是東邊的炮兵三營之一部打的,第618團的炮兵基本上被打殘了,已經無法作戰。

    哥薩克人冒著炮火兵分兩路,一隊約300人的騎兵向西攔截618團,其餘的保護著團部向北突圍。畢竟是騎兵部隊,馬匹很多,騎馬的,坐車的亂糟糟的向北奔逃。爆炸聲中不斷有落馬的,馬匹都是激憤的狀態,蹦著跳著的向前奔跑。炮彈是不長眼的,管你是當官的還是當兵的,碰著就沒命。這就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啊!跑吧!跑出去才有活命!

    那300騎奔著618團而來,東北軍1100騎兵對哥薩克300騎也是不好對付啊,魁梧的頓河馬奔跑起來衝擊力很大。518團的馬隊始終也沒有快速奔跑,就是顧慮到這一點,硬衝要吃虧。哥薩克的馬隊被炮擊,618團沒有被炮擊,自己人哪能炸自己人呢?看看哥薩克的馬隊還有一千五百米,618團馬隊的南側有四輛馬車奔跑而出,又快速停下,兩挺重機槍,四挺輕機槍被搬下了車。

    機槍架設起來,立即開火。對方的馬隊很快,他們隻有一分多鍾的射擊時間,可是六挺機槍一分鍾能投送兩千枚以上的子彈。六條火龍撲向哥薩克的騎兵隊伍,東北軍的騎兵也都是馬槍在手,瞄準射擊。步槍隻有打一槍的機會,手快的能打兩槍。

    “手榴彈準備!聽我口令!投!”

    前隊的每人一枚手榴彈也有一百多枚了,像鳥群一樣飛出去,手榴彈就是手中的炮。機槍、步槍加手榴彈,差不多能消滅一半敵軍。哥薩克三百騎兵的頭部已經沒有了,全都在地上打滾,後麵高速奔跑的馬匹有躲避不及的,也會被絆倒落馬。

    “各營各連,注意隊形!出擊!烏拉!”

    “烏拉!”

    嘹亮的軍號滴滴答答地吹響。618團的騎兵,到現在才抽出馬刀,高高舉起,打馬向前,“烏拉”聲振山嶽。

    哥薩克騎兵雄健,但是太少了,老虎架不住群狼,瞬間就被東北軍的大隊吞沒了,隻能聽到馬刀的砍殺聲,死傷者的哀嚎聲。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衝殺,結束的很快。全殲了這一股哥薩克騎兵約300人馬。618團的損失也不小,戰鬥還在進行,暫時沒有統計,估計傷亡接近百人。

    指揮官整理隊形,一聲令下,他們又出擊向逃竄的哥薩克騎兵殘部追去。

    追擊戰是最肥的,繳獲大。

    不管頓河馬跑多快,哥薩克人的隊伍裏總有跑不快的,總會有火炮,有糧草彈藥等輜重,也會有非戰鬥人員,像什麽文秘、參謀、機要、通信兵、工兵、醫生、護士、廚師等等,還會有傷員,甚至死掉的長官。士兵死了可以不管,軍官死了是要帶回去的,特別是少校以上的官。這樣說來哥薩克人能跑得快嗎?

    除非以上說的這些他們都丟掉不要了,否則跑不快。

    追擊的部隊就不同了,速度快的就在前邊追,慢的留下就可以啦。他們是勝利者,留在後麵也當不了俘虜嘛。

    所以總是追擊的速度快,追著打,一路繳獲豐厚。

    現在就是這個情況,618騎兵團全體,大約1000騎兵,還帶著機槍,跟著潰敗的敵軍追擊。哥薩克人就慘了,火炮、輜重首先要丟掉。再追下去就是抓俘虜了,傷兵、有病的、跑不了的,沒有馬騎的,都當了俘虜。

    不過東北軍隻能追擊半天,天黑之前就要回去了,這是軍令。

    吳佩孚下令,打掃戰場,迅速撤軍,原路返回,到塔城集結。

    吳佩孚的軍令不難理解。東北軍來到哈薩克的目的是什麽?作戰目標是什麽?那就是幫造反派托洛茨基一把,讓他在哈薩克立足,別讓人家打敗了。殲滅哥薩克不是東北軍的作戰目標,剩下的殘局讓托洛茨基去收拾。

    東北軍擊敗了這一路哥薩克騎兵,那麽哥薩克人包圍聚殲造反者的戰役目標就落空了,巴爾喀什湖東北邊的這個交通要道對於托洛茨基就是暢通的。哥薩克人還有一路人馬,是從巴爾喀什湖西邊的那個通道進入巴爾喀什地區的。據偵察情報,他們已經打進去了,現在巴爾喀什地區正在激戰。如果托洛茨基打贏了,那就什麽也別說了,東北軍打道回府,收兵。如果托洛茨基敗了,東北方向的這個通道可以讓他逃跑,不至於被殲滅於此。下一步東北軍如何幫助他,如何作戰,就要按當時的情況再研究製定新的方案。

    所以東北軍現在要快速撤兵。

    正常的打掃戰場就是要掩埋屍體,救助傷員,回收地雷什麽的。地雷是不可能全部爆炸的,完好的就要收回,主要是為了安全,同時也節約了軍火。雷場都有標記,工兵回收不難。

    但這一次打掃戰場還有特別的要求,那就是消滅痕跡。完全消滅痕跡是不可能的,但要盡量做好。比如鐵絲網,用過的已經不可能回收了,就要挖坑掩埋,陷馬坑要填平,如此等等。俘虜不多,要全部帶回去處理,不能釋放。

    戰鬥在11月17日中午就結束了,吃完晚飯就連夜行軍,向東撤退。

    ......

    巴爾喀什湖東北方的這個交通要道,地名是阿克鬥卡,東北軍作戰的戰場在阿克鬥卡以西200公裏處。東北軍後撤時托洛茨基的一支小部隊已經來到了阿克鬥卡。托洛茨基也叫蘇聯紅軍之父,這麽重要的要地他能不管嗎?布瓊尼的哥薩克騎兵來了,所以他們就派一支部隊來守衛。而此地也是東北軍後撤的通道,也不會不守衛。所以東北軍的大隊人馬尚未到達阿克鬥卡,留守的部隊就與托洛茨基的部隊打起來了。

    11月17日,阿克鬥卡。

    看守自己後路的是第617裝甲團的一個連,他們接到通知,自己的大隊人馬將在午後兩點通過阿克鬥卡。可是上午十點,偵察飛機通報,南邊(巴爾喀什地區)過來一支部隊,從服裝判斷應該是托洛茨基的隊伍,人數約400,攜帶的全部是輕武器,可能有幾門炮。這個情況也就報告給了支隊長鮑爾沙克。鮑爾沙克命令,堅決堵住他們,保證大隊順利通過。同時東北軍加快了行軍速度。

    這個連是有裝甲車的,如果把裝甲車開過來,堵住幾百名輕步兵還是沒問題的,何況對方都是沒有訓練的新兵呢。可是此處作戰要隱瞞身份,裝甲車不能用,隻能設陣地阻擊。於是他們就隻能選擇一處高地,設置臨時的陣地,把機槍、迫擊炮、榴彈發射器都搬到了前沿,還埋設了地雷。他們隻要阻擊三四個小時就可以的,東北軍的大隊人馬一通過,他們就可以撤退了。

    剛到中午,午飯都做好了,還沒來得及吃,南邊就出現了一支隊伍,還真是新兵,隊伍亂糟糟的,連基本的排列都沒有。隊伍中還有一些車輛,應該是必要的糧草,甚至可能有火炮。這支隊伍完全沒有軍事常識,行軍前方的斥候都沒有,就一頭撞了過來。

    連長一看這情況,心想這就容易了,他下令全體隱蔽。這是想突然發難,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可是挖掘的戰壕不是那麽好隱蔽的,細心人用望遠鏡老遠就能看到。這就要撞大運了。

    一個連有兩門迫擊炮,連長來到這個小小的炮兵陣地,對炮兵說:“看到隊伍裏的幾輛馬車了嗎?如果敵軍有火炮,就在車上,你們的任務就是炮擊那幾輛車。”

    “是!”

    五公裏......三公裏了,已經是迫擊炮的最佳射程了,敵軍還是沒有停下的意思,再接近可就是短兵相接了。

    敵人越來越近,戰壕裏的士兵也很緊張,畢竟敵人的人數多,這要是放近了,一個衝鋒就能到眼前。

    2000米、1000米,不能再近了。

    “全體開火!”

    連長下達了命令。連預備隊都沒有,一個連全在第一線,正常作戰真沒有這麽幹的。這就是欺負烏合之眾吧。

    各種火器一齊開火,1000米的距離對於火炮來說那是超近距離的,所以炮擊的準確度非常高。在轟轟的爆炸聲中,馬車炸成了碎片。隨後又傳來了更大的爆炸聲,馬車裏有彈藥,殉爆了。幾架榴彈發射器也是大顯威風,連續的榴彈成串地投擲到敵軍的隊伍中,頓時成了一片火海。輕重機槍爆豆般的掃射著,成片的敵軍被打的血肉橫飛。沒有開火的隻有步槍、衝鋒槍、擲彈筒,它們的射程不夠。

    這群人的確是烏合之眾,經不住打擊,在暴風雨般的打擊下,四散奔逃,連手中的武器也丟掉了。

    東北軍的士兵越打越輕鬆,直到殘敵跑出了射程之外。

    東北軍在這裏可是沒有敵友的區別,誰礙事就打誰。

    下午,第二支隊的大隊人馬經阿克鬥卡撤退後,他們才打掃戰場,隨後撤退。這次戰鬥太輕鬆了,埋設的地雷根本就沒用到,打掃戰場時還要收集起來,真是麻煩。

    當趙三本知道這個情況時無比的擔憂。難道蘇俄的紅軍之父就這水平?自己費了這麽大的心思,卻支持了一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太失望了!果真如此,真是決策失誤。

    那麽托洛茨基的“紅軍之父”稱號是怎麽來的呢?

    蘇聯十月革命成功以後,托洛茨基就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主持建軍工作。他還擔任軍事人民委員,就是國防部長。他的職責是組建紅軍和指揮軍事作戰。

    蘇俄與中國不同,新中國建立時解放軍已經是百萬大軍了。而蘇俄建立政權的時候武裝力量是散亂的,亂七八糟,不成軍。蘇聯紅軍從無到有,這個過程是托洛茨基負責的。紅軍是他一手組建起來的,所以稱之為紅軍之父。比如今天來圍剿他的布瓊尼,那也是托洛茨基一手提拔的,如果托洛茨基不給他機會,布瓊尼僅僅是個舊沙俄軍官,說不定早就被當做反動派鎮壓了。

    托洛茨基也指揮過紅軍作戰,在蘇俄國內戰爭期間,一直乘坐指揮專列巡回於蘇俄國內各個戰區。但那是原則指導,與具體作戰關係不大。

    這期間托洛茨基本人有一點比較突出,他對於人事的處置極其嚴酷,當然也包括殺人啦,在蘇俄的曆史上遭到普遍的譴責。這種批評的帶頭人就是斯大林!是不是很有意思?也很諷刺!托洛茨基再嚴酷也沒有斯大林殺的人多嘛!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斯大林批評托洛茨基“嚴酷”的時候,他還沒當權,沒到霸主的地位,於是他就客觀地評價批評托洛茨基。輪到他自己當權之後,這些就忘記了,他幹的比托洛茨基更甚。

    托洛茨基沒有讀過軍事學校,也沒有從軍做軍官的經曆,應該說他在軍事上就是個外行。

    他是以領袖的身份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對軍隊的指導都是宏觀的,對於組建軍隊也是從國家領導人的角度去組織、建設。他對紅軍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是蘇俄曆史上公認的。但是,他今天的角色是一個造反者,拉隊伍他很內行,還能比別人強。可是整編部隊,訓練部隊他就沒有能力了。因為他沒有軍事理論知識,不是行家,是外行。順便說一句,斯大林在軍事上與托洛茨基差不多,都是外行。斯大林的軍銜是大元帥,但他“軍人的不是”!

    回到現在的問題,簡單一句話,托洛茨基能不能成事?能不能打出一片天地來?

    客觀地說,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他是領袖,具有領袖的潛質和能力。他有號召力,並且號召力巨大,不比斯大林差。他不懂軍事,可軍事人才總會投奔他的麾下,總會有人幫助托洛茨基把軍隊整頓好。眼前的這些烏合之眾是有可能成為一支強軍的,這就要看機遇了,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意思,沒有機遇就隻能怪自己運氣不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