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咱能幹點啥
字數:4619 加入書籤
張學良對於上海戰爭初期的大格局分析還是恰當的,當然這其中少不了一些曆史的知識,這應該是協助他工作的趙三本的貢獻。
目前日軍已經發動了上海戰爭,作戰雙方的兵力已經擺到了桌麵上,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因此,也讓張學良分析起來振振有詞。
日軍一方的情況是:
駐上海日軍有海軍陸戰隊1800餘人,此外是武裝的日本僑民,就是所謂的義勇隊,有4000餘人,合計地麵兵力接近6000人,他們配有十幾輛裝甲車。此外還有一個航空隊,有飛機40餘架。駐上海的第1外遣艦隊有海軍艦隻23艘,大部分是可以進入長江的那種中小型的艦船。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艦隊有一艘水上飛機航母“能登呂號”,載水上飛機4架(其中一架備用)。
第1外遣艦隊的司令是鹽澤幸一,他也是這次作戰的日軍指揮官。曆史上日軍指揮官換了4個,他是第一個。
南京方麵:
主力是第19陸軍,它下轄三個師,該軍目前滿員滿編,有三萬多人。現在駐紮於上海市區的是它的第78師,有一萬多人,師長區壽年。19陸軍的另外兩個師(60、61師)駐紮在蘇州、南京一帶。
第19陸軍不是蔣介石的嫡係,是粵係的嫡係部隊。此時的粵係是國民黨中的大派係,讓蔣介石下野的動力主要就來源於粵係。所以19陸軍這支部隊不是嫡係,堪比嫡係,人員裝備都屬於上乘,當然了,比蔣介石的新編德械師還是差一點。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王牌部隊)。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曆史上,它在中原大戰、二次北伐和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都表現出戰鬥力極為強悍,是中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當時被譽為“鐵軍”。後來的南昌起義中也有這支部隊,也就是說解放軍最早的種子裏就有19陸軍的成分。
此時這支部隊的主要領導人是:陳銘樞、蔣光鼐(鼐,讀音耐)、蔡廷鍇,他們都是堅定的抗戰派。
上海市區的78師有一萬多人,並且是號稱鐵軍的部隊,日軍不足六千人,並且大部分是民間的義勇隊。雙方軍力對比之下,日軍是絕對的弱勢。
雖然日軍有坦克、裝甲車,有飛機,有軍艦。可是國軍方麵現在的空軍也不弱,南京方麵有四個航空隊,他們的編製大,一個航空隊有160多架飛機。在長江、在上海南京一帶有三個快艇編隊,第一艦隊在南京,是長江艦隊,第二艦隊在舟山,第三艦隊就在上海。每一個艦隊都有中型艦隻5到10艘,炮艇魚雷艇80艘左右。這個海軍力量沒有遠海作戰的能力,可是看家護院力量也不小。
雙方軍力對比是一目了然的,1月28日戰爭已經開打,少說一兩天,多說三五天,小鬼子就會敗個落花流水。如果過幾天中日開始談判就證實了張學良的講話有先見之明!
張學良的講話也預測了戰爭後期的發展,他說:“日本國是下了決心的,欲壑難填,不撞南牆不回頭,他們會不斷地增兵,旅團、師團的不斷投入進來。到那時,戰局的結果就要看南京政府的決心了。如果決心大,顧慮少,以現在中國的國力是可以戰勝日本鬼子的。反之則可能戰敗,丟了上海。日軍占領上海以後,要想進一步擴展,擴大地盤,我們估計很難。丟了上海將會激起全國的抗日"gao chao",各派各係的力量都會投入到抗日的戰場。以中國的經濟能力,巨大的人口基數,能量會很大。此外,西方列強也會改變態度,因為他們的市場讓日本人搶走了,對於他們陷入危機的經濟影響很大。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我東北軍不會袖手旁觀,不會讓中國的抗日局麵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我們今天討論的關鍵還在於我東北軍如何應對?我們采取什麽態度?有哪些行動?總之,我們的行動要促成抗戰的勝利成果。”
張作霖插話:“對,說說咱能幹點啥?”
張學良繼續說道:“抗日是我東北軍的使命,我們當然願意直接出兵,到抗日的第一線打擊日本鬼子,可是當前的情況下我們去不了。為什麽呢?因為南京政府的本質也是軍閥,隻不過他們掌握了中央的名義,他們的思維也還是軍閥的思維。對於我們出兵他們會怎麽想?一句話:‘請神容易送神難’!他怕我們到了上海就不走了。說難聽一點,與其把上海給我們,還不如給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占領上海,他們國民黨早晚能收回來,給了咱們東北軍,他擔心收不回來。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說法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是劉湘的川軍去上海那是可以的,因為他們不敢賴在上海不走,蔣介石有能力趕走他,我東北軍去上海就不行了。我們的地麵部隊就不要想了,人家不歡迎。那麽空軍、海軍呢?我們出兵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有難度。因為空軍、海軍都需要基地,也是占一塊地方,這就看他們有沒有肚量了。我們可以提這個要求,看南京什麽答複。基地比較理想的地點應該在長江口到鎮江之間,距離上海不遠,有水路通道,我們的後勤補給靠運河和津浦鐵路。我們比較中意的是崇明島,這個島上沒有什麽重要的軍事設施,也沒有重要的工廠企業,像個偏僻的農村,南京方麵應該容易割舍一些。崇明島還算夠大,駐紮陸軍都沒問題。”
楊宇霆問道:“少帥,我們給一些物資、軍火支援可不可以呢?”
張學良答道:“楊廳長,你的這個想法我們也考慮了。次要的物資可以,重要的物資就不行了。原因還是剛才說的軍閥思想。19陸軍不是蔣介石的嫡係,我們給他飛機大炮嗎?南京政府第一個出來阻止。所以,我們給糧食、被服是可以的,甚至給一些步槍彈也行,給其他重裝備就不行了。”
榮臻說道:“這一年多來,南京方麵的國軍,裝備上改善了不少,像19陸軍這樣的重點部隊,槍炮彈藥都不缺,隻是火炮少一點,沒有重炮,其他的不差什麽。我想起來一個武器,就是咱們的三米長槍,這東西不算重裝備,輕裝備都算不上,可是跟小鬼子麵對麵作戰,白刃戰,拚刺刀是少不了的。給他們一些,一定有用。再加上糧食、豬肉、大洋,我們去勞軍總可以吧?像子彈、炮彈的給一點也行,咱們部隊裝備的槍榴彈也是輕裝備,很好用的。”
張作霖說話了,他說道:“咱東北軍不能包打天下,人家能對付,也用不著咱出兵。榮參謀長的主意還可以,武器嘛......給長槍可以,不過槍榴彈、子彈、炮彈什麽的就算了,別讓老蔣不高興。他們眼下的裝備還算可以。咱們就組織個東北地區慰問團,打著慈善會的旗號,開著輪船過去,大米、白麵、豬肉、粉條子裝上一船,讓抗日的將士們吃飽吃好,打鬼子也有精神頭不是?這事讓齊恩銘辦,他那裏糧食多得很。哦......糧食照著五千石吧,其他的讓齊恩銘看著辦,賬目算在慈善會的頭上。”
齊恩銘是東北軍駐四川宜賓的總指揮,他手裏有大量的來自印度和南洋的糧食。五千石糧食是60萬斤,合300噸,如果19陸軍有三萬五千人,這些就是他們半個月的口糧。
槍榴彈就是加裝在步槍口部的一個附件,可以發射專用的榴彈(不要誤解,它不能打手榴彈),威力比手榴彈小一點,但是打得遠,打得準,相當於步兵手中的小炮,作用很大。
三米長槍是東北軍的習慣稱呼,實際是長度是兩米七。不過南方人個子小,他們使用的時候可能要截短一點。
張作相也接過話頭說道:“借此機會,告訴東北慈善會,讓他們展開募捐,這也是提振民氣嘛。闊佬們買了好名聲,咱們也籌集到勞軍的款項。”
張作相是政府的頭,他的頭腦裏離不開經濟。
張學良繼續說道:“南京政府對我們東北軍防範甚嚴,對於其他的軍閥們就差一點,特別是小軍閥。如果上海戰爭規模擴大,我東北方麵可以考慮發一個聲明:對於自願開赴抗日前線的軍隊,如果槍支彈藥和被服缺乏,我東北軍政府可以給予補充,當然隻能限於輕武器。不是咱們舍不得給,給多了老蔣不幹。這就可以動員更多的兵員。”
“在戰爭的初期,我們隻能做這麽多了。如果戰爭局麵繼續惡化,我東北軍就要出兵了,那時候就顧不得老蔣有什麽感受了。”
“我們對南京還有幾項建議,在恰當的時機應該提醒他們。第一是適當的時候應該對日宣戰。宣戰有斷絕海陸交通的弊端,但是也有好處。宣戰可以鼓舞士氣,提振國人的愛國之心,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用於抗戰。第二條是日本鬼子在長江裏有一個艦隊,主要活動於武漢一帶,這支長江艦隊有20多艘艦船,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中日兩國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人家都打上門來了,還有什麽客氣的?在中國的腹地,消滅這支艦隊輕而易舉,隨便哪個軍閥出點力都辦到了。這對於打擊日本鬼子的囂張氣焰很有好處。第三條就是日本鬼子在南方還有好幾處租借地,借此機會,應該武力收回,日本人的租借裏都有兵,全部應該消滅掉。第四條,在戰爭打起來之後,應該沒收日本國所有的在華資產,包括他們的銀行。比較大的日資企業多數在湖北,以大冶鐵礦為最大。第五條,應該驅逐所有在華的日本人,並沒收其財產,就像我們東北地區這樣。這幾條,不知道南京方麵可以接受到什麽程度。實際上我們的建議也是對南京抗日信心的考驗。”
張作霖說道:“顧廳長,這就是你的事情啦,你準備一下,盡快到南京走一遭,為了抗日大業,盡我東北之力吧!赴上海勞軍之事,你也順便辦一下,問問19陸軍還需要什麽?告訴他們,為了抗日,我東北軍政府全力以赴!對了,還有個軍事觀察員的事情也一起辦。”
“是!大帥,我會盡快出行,定然不辱使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