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鎮南關

字數:6296   加入書籤

A+A-




    趙三本的第二條建議是告訴李宗仁,要盯住越南的局勢。日本人為了南洋的戰略有可能首先向法國人開戰。

    趙三本說道:“在西方列強中法國排第二,這是因為美國的孤獨政策,使得他不顯眼。人們的固有習慣認為英國第一、法國第二。實際上美國應該排第一。世界上的很多人也已經逐漸認識到了,在國際事務中美國人越來越重要。在遠東,法國人的實力是比較弱的,海軍、陸軍的力量都是最小的,他們占了中南半島(越南、寮國、高棉)這一塊。日本人現在把眼睛盯住了南洋,他就有可能找法國這個軟柿子來拿捏,以此試探英美的反應。因此,日本鬼子有可能首先與法國開戰,目標就是爭奪越南地區。”

    趙三本的這個判斷就有點驚人了,不要說張作相,連張作霖也是吃驚不小。張作霖手中有那幾本“神仙書”,他是知道曆史的。曆史上日本人占領越南還是八年後的事情,這時候太早了吧?當著張作相他也沒法直說,於是他問道:

    “我說三本,小鬼子有什麽理由招惹一個西方強國呢?他們有這個膽量嗎?”

    趙三本說道:“大帥,這隻是我的一個判斷,這種事情誰敢說一定有呢?日本國內當前的窘迫狀態,那是史無前例的,已經到了極點。偏偏的他們又擁有強大的軍隊,特別是海軍。日本國的海軍力量現在幾乎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再加上日本人好戰的扭曲心理,他們會認為日本國天下無敵,英美法都不會放到眼裏。按照現在廣東的形勢,日本人取得廣東會很順利。廣東陸地和海南島將會解決日本國吃飯的問題,可也僅此而已。廣東隻有富庶的農產品,礦產工業都很落後。”

    廣東的高速發展那是現代的事情,民國時期乃至新中國建國之初,那裏是很落後的地區。廣東基本工業的建立是五十年代初期,朝鮮戰爭讓遼寧的一大批工廠遷移,那時候沒有建設西北三線的概念,遷移的重點,在沿海的人口稠密區,廣東就是重點。於是一大批東北的工廠到了廣東,這給廣東現代工業打下了基礎。廣東省有一大批遼寧籍的人口,就是這個時候的移民。

    趙三本繼續說道:“日本國丟了朝鮮,也失去了在中國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的利益。他們獲得廣東真是雪中送炭啊!這也會極大的刺激日本人侵略的野心,這個野心總要有宣泄的方向。向哪裏宣泄呢?從廣東向北,有湖南、江西、福建。可是,隻要我們廣西的這步棋走好了,日本人不敢北進,廣西對他們威脅太大了。還有哪裏呢?就剩下南洋諸國了。那麽選擇一下,越南靠近廣東,地理上方便,又是英美法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個。就算火力偵察他們也會對越南下手。日本人總要試探一下西方人的反應。

    基於這個理由,我認為在日本人占領廣東之後,在無法進一步擴張的情況下,他們對越南發起挑釁的可能性極大。”

    張作霖也在思考,他是個穩重的人,不會輕易地相信某種推測,他現在還沒有認可趙三本的說法,他問道:“日本鬼子能不能找法國佬的麻煩這個事情先放下。你說要李宗仁盯住越南什麽?有什麽重要的利益嗎?”

    趙三本:“大帥,輔帥。讓他們盯住越南不是要出兵幫法國人打日本鬼子,這個道理與麵對廣東的道理一樣,如果出兵決戰,桂係軍隊不是日本人的對手,要吃虧的。我說的關注,目的是尋找機會找點小便宜。大帥,請您看這裏。”

    張作霖辦公室的牆上掛著好幾張地圖,趙三本選了一份南方地區比較細的圖,他指的位置是中越邊界的憑祥。

    “這是憑祥,著名的鎮南關就在這裏,由此向南20公裏是越南的諒山。我希望把諒山改為鎮南關,收歸廣西省管轄。”

    張作相問道:“這是為何?20公裏而已,方寸之地嘛,用得著費這個心思嗎?”

    張作霖、張作相都是知兵之人。但是遠在南國的地理他們不熟悉,也就不能判斷那裏的軍事形勢。還有,張作霖手中的“天書”就到新中國建國為止,其後的對越作戰他就不知道了。

    為此,趙三本解釋道:“憑祥的鎮南關是個防守的好關口,利守不利攻,守護國門很重要。鎮南關之外還是山區,並且地勢險峻,山中洞穴頗多。假如中國需要出兵平定越南,這一段山區是巨大的障礙。山區範圍不大,到涼山就終止了。涼山再向南就是北圻(越南北方)的繁華之地紅河平原了。”

    河內就在紅河平原上,這裏是北圻的中心地帶。

    這個年代的越南被法國人分成了三部分:北圻(音:期)、中圻、南圻。北圻的首府是河內,其政治地位還屬於阮氏王國,但“委托”法國管理。

    中圻(也叫安南)的首府是是順化,越南阮氏王朝的殘餘就在這裏,政治地位是法國的屬國。南圻(又名交趾)首府西貢(胡誌明市),政治地位是法國的海外領土。

    曆史上日本人占領越南後依然維持這三部分的格局沒有變。

    張作相說道:“哦,我懂你的意思了。諒山以南就是一馬平川,沒有了山地障礙。這有點像娘子關麵對著華北平原。如果中國需要出兵平定北圻,就可以一鼓而下。”

    趙三本:“輔帥說的對,所以諒山才是真正的鎮南關嘛。”

    張作相:“何必這麽麻煩,把北圻占領了建省不就完了嗎?那裏也是多次建省歸中央管理嘛。”

    明朝有一段時期裏,越南還是直屬中央管轄的,但曆史上不連續,有時候獨立,有時候建省。

    趙三本說道:“這個我也說不大清楚。但是近代的文明也讓殖民地的人們逐漸開化,民族之心增強。像這種地位不十分明確的地區,就要看時事的變化,強行不是辦法,搞出來一個動亂不斷的省份,也未必是好事。我的想法比較愚笨,就是取得控製的優勢。北圻建省也好,獨立也罷,反正你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我隨時可以平定叛亂。”

    是啊,動不動就“一統全球”你就不拍被戰火燒死?近代蘇俄的解體就是例證!地球上之所以劃分為國家,那是有其必然的,道理及其深刻,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舉個例子:老美那麽強,伊拉克、利比亞,他搞定了嗎?都多少年了?還不是一副爛攤子?

    “那憑祥的鎮南關叫什麽?叫後關嗎?”

    趙三本:“我覺得叫‘友誼關’合適一點。前關是出兵鎮壓用的,應該叫‘鎮南關’,後關是自衛保平安的,就是雙方友好啦,那就是友誼關啦。”

    他們不知道,在現代,為了對友邦示好,鎮南關更名友誼關。類似的遼寧“安東”更名“丹東”。名字改了,也表示了友好的姿態,可是後來呢?還不是從“友誼關”出兵打出去?那還不如叫“鎮南關”好一點。其實“關口”就是打仗用的,沒有什麽友誼。

    張作霖和張作相都對這一謀劃深以為然了。戰亂的年代裏,存心謀劃,機會是為有心人準備的,20公裏的彈丸之地卻解決了大問題。他們也有點驚歎,趙三本這小子腦袋是怎麽長的?是神仙下凡嗎?

    他們不知道,這是現代戰爭的總結,在那場自衛反擊戰中,那是用了多少烈士的鮮血,才拿下諒山啊!這是曆史,不是趙三本有多聰明。

    具體的辦法嘛,那就靠執行者的智慧啦。第一要合理合法,第二要不動聲色,最好是法國人和阮氏王朝他們雙手奉送。

    計議已定,剩下的就是具體操作了,東北與桂係雙方都有聯絡官,聯絡起來也方便。東北方麵主動伸手援助,桂係隻能說喜出望外。李宗仁、白崇禧他們研究之後,又提出來一些裝備,是魚雷快艇、通信器材和長槍。他們不願意給人家一個貪婪的形象,也擔心不好交涉,特別的提出:這些裝備桂係可以付現款!顯示出迫切的心情。

    通信器材的交易限製是針對日本、蘇俄的,友軍當然不能限製,東北隻要有能力一定會幫。魚雷艇就更不要說了,早就給了南京方麵,都是常規武器,也沒什麽可保密的。

    東北方麵提出,桂係派一部分學員來天津,學習快艇、魚雷艇的駕駛操作。學好了,開回去就行了。快艇是小型船隻,水路是暢通無阻的。此外,東北方麵還要派出技術工人,幫他們維護快艇、通信器材等設備,還要帶足備件。

    數量上是六艘魚雷艇,三艘炮艇,一艘100噸的指揮艇(500噸級的在靈渠過不去)。通信器材首批六十套,他們團以上的單位就有了步話機。空軍的中隊以上都有了對講機。

    長槍是非常簡單的東西,隻要有冶煉廠就能鑄造,廣西為什麽不自己造呢?

    廣西的工業比較落後,他們不是造不出來,是不能及時。此外還有個成本的問題,東北的長槍是球墨鑄鐵鑄造的,鑄鐵的價格代替鑄鋼,價格差距在五倍以上。球墨鑄鐵是東北的特產,這項技術東北暫時還保密,畢竟這是戰爭期間,這個技術對於缺少資源的日本更有意義,起碼要對日本人保密。桂係買東北的成品比自己造便宜的多,同時,這也是成型產品,拿來就用,沒有毛病。

    ......

    趙三本再三的告誡桂係方麵,其中的一個要點一定要嚴格遵守:那就是桂係要保守一些,守住廣西就算大功告成,千萬不要出擊,不要好大喜功,更不能貪圖地盤。對廣東不能出擊,對越南更不能出擊,否則,就有失敗的危險。

    ......

    時間進入了3月,西伯利亞的氣候逐漸轉暖,人們可以外出活動了。新一輪的軍事、政治鬥爭也開始複蘇,西伯利亞大草原又要熱鬧起來了。

    在這個冬季裏,特別縱隊和西國的部隊這兩支部隊的主要力量都向南撤到唐努烏梁海和烏裏雅蘇台這兩個地區。方便過冬和補給是主要目的,順帶著利用冬季對部隊進行整編。

    因為西國兵員充足。這次總參謀部對特別縱隊也給出了擴編計劃,讓他們擴編兩個旅級支隊。這兩個支隊都屬於高寒環境下作戰的部隊。全部裝備防寒車輛,重裝備小編製,一個車隊就是一個排,定員30人,連級有四個車隊120人,每個支隊有兩個團,支隊總人數為4500人左右。番號為第三、第四支隊。他們需要的車輛數字龐大,經過一個冬季的努力也基本配齊了。

    此外,特別縱隊的航空隊升級到大隊級,飛機數量為24架。

    現在天氣轉暖了,可冰雪還要慢慢地融化,一般部隊還是無法出動的,這就用到了保溫車。第三、四兩個支隊作為主力就進入了西伯利亞地區。西國新組建的西一軍、西二軍、西三軍的部分部隊也隨同進入了西伯利亞。其中西三軍是專業的輜重部隊。

    西國的這三個軍是在原來旅編製的基礎上擴充而來的,整編工作就是在這個冬季中進行的。

    這三個軍都是按乙種軍的標準,師旅都按照輕步兵標準的組建的,但是火炮都得到了加強。每個軍的人數是兩萬左右,缺員還不少,這就有待以後補充了。

    他們的每個軍都配有一個中隊級的航空隊,有8架飛機。

    西國地域麵積不小,可是人口稀少。這就有一個問題了:不算特別縱隊,光是西國的這三個軍目前就有六萬人。相對人口少來說就是龐大的軍隊了,軍糧軍餉從何而來呢?怎麽養活這支部隊?

    處於戰亂的西國,其經濟情況定然很糟糕,是養不起這支部隊的。但是戰爭需要,部隊不但不能裁減,還要擴大。養不起就隻能靠東北地區來補貼了,東北不缺糧,經濟發達,資金也沒問題。長遠來看,西國還是要想辦法自己解決財政問題。

    其實西國不缺資源,問題在於戰亂中無法生產。解決的辦法還是有的,在南部,靠近蒙古邊界的地區,總能找到比較穩定的區域,軍事上加以防護,組建新的城鎮,劃定出開采礦物還是木材的範圍,給予生產許可證。這樣一來,民間自己就會組建礦場、林場。附帶著,交通運輸、服務行業等都會自行發展。如此等等,有了生產就有了稅源,就可以養活官府和軍隊了。

    西伯利亞的礦產豐富,這個不說了,那裏的木材都是優質材料,比如這個年代的飛機、軍艦、汽車、馬車、兵器都離不開好木材。就是民用,好木材也是好價錢嘛。

    在去年嚴冬到來之前,東北軍借助空中優勢已經把西伯利亞的所有城鎮都掌握在手中了。這就可以統一的規劃,重新安排城鎮的布局,適應新的經濟模式。這樣一來,西國範圍內的經濟就會逐步走上正軌,再也不是窮困窘迫的情況了。

    經濟是強軍的基礎,沒有強大的經濟,何來的強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