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終於宣戰了

字數:5429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說到東北海軍潛艇在南沙群島附近襲擊了日本商船吉陽丸。這僅僅是眾多破交作戰之一,戰爭一旦開始,就不到勝利不罷休了。

    既然日本鬼子已經是不顧一切的非要入侵中國,廣東距離東北太遠了,東北軍的能力有限。那麽在“破交戰”上東北軍的確也不需要客氣了,該打就要打。就像轟炸日本本土一樣,凡是能夠打擊日本人的都要實施。

    東北軍的這種轟炸日本本土和破交作戰,要說不合法也有那麽一點,原因是中日兩國還沒有宣戰,非交戰國打破交戰是不合法的,可以被指責為“海盜”行為。要說合法也可以,因為東北軍與日本國始終處於交戰的狀態,這是世人共知的。

    日本是個資源短缺的島國,它離不開海上的交通,所以破交戰對日本國的傷害會很大。在二戰史上,也隻有美國人打過對日本國的破交戰,那也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後。東北軍現在就開打,對於日本國的經濟可是個巨大的打擊。南洋這片水域對日本國是極重要的,是他們橡膠、石油資源的主要來源。

    南洋地區盛產橡膠,有很多大型的橡膠園,像華人富翁陳嘉庚就是靠橡膠致富的。這個年代裏人造橡膠還處於初級階段,工業上的橡膠原料還是靠天然橡膠,在戰爭年代裏橡膠就成了重要的戰略資源。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

    南洋地區還盛產石油天然氣,這個事很多人就不知道了,那是因為中東的石油資源知名度太高了,掩蓋了南洋地區。其實南洋地區很多國家都盛產石油,例如:文萊、印尼(這個時代叫做東印度)、東帝汶等。

    二戰時期,日本到南洋主要的是為了這兩種資源,日本國的石油大部分都來源於南洋地區。

    文萊這個國家是靠石油吃飯的,它的人口不多,石油產量大,因此,國家極其富有。按人均來說,他一直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富國。據說它的國民根本就不需要工作,會簽字收錢就行了。

    ......

    東北軍的潛艇破交作戰的主要戰場就在南洋地區,也就是潛艇第一分隊的三艘潛艇。特別是這個時候,東北的破交戰剛剛開始,日本人還沒有防備,他們作戰的成果必然巨大。像上麵所說的在南沙群島擊沉一艘日本商船隻是一個例子,他們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擊沉幾十艘也不為奇。

    第二潛艇分隊在黃海、東海活動,成果就沒有那麽大了。因為這個地區相對狹小,並且往來的大部分是日本國的海軍艦隻,除非日本軍艦落了單,一般情況下,潛艇是不敢攻擊的。第二分隊的意義在於存在,隻要他們在這一地區活動,日本人就要加小心。所謂的“加小心”就是要采取安全措施,比如軍艦護航。這都是要花錢的,這就增加了日本國的負擔。

    這個地區如果讓東北軍的潛艇遇到機會,戰果可能就是空前的。比如,向廣東運送兵力,軍火補給,這種船擊沉一艘就了不得。

    東北的破交行動開始了,估計小日本要抓狂的!

    ......

    1932年5月1日。

    “看報看報!國民政府對日宣戰!”

    猶如一個驚雷震撼了中華大地!

    當然這是與曆史不同的,曆史上民國政府的宣戰是在1941年12月9日,差了九年半。

    日軍入侵海南島的時候,中國大地上就群情激奮,各界人士紛紛要求政府對日宣戰,南京方麵還在猶豫。隨後日軍入侵廣東,明確地登上了中國的大陸,此時若不宣戰實在無法解釋。

    真實的曆史上,中國遲遲不能宣戰的主要原因,我們已經反複地說過多次了,那就是擔心日本國封鎖中國的海疆,斷絕我國與世界的貿易來往。這一條因為有了中緬印鐵路而被削弱了,使得南京政府少了顧慮。

    別的還有嗎?有!

    在日本國的中國人很多,特別是以同盟會、國民黨為代表的那一派人物。他們不但家人親屬在日本,甚至財產產業也在日本。如果中日宣戰,他們就成了敵國的非法入境者,沒有了僑民的身份,外交關係中斷了嘛,當然就非法啦!

    國際上的習慣做法是委托第三國關照他們,或者出動交通工具把他們接回來。可中國是個大而弱的國家,無論怎麽做,損失都很大(詳細的就不分析了)。

    與“封鎖海疆”那一條相比,這是極次要的,幾乎上不了台麵。可是牽扯了不少達官貴人的私利,是他們不太敢明說的理由。

    南京政府的宣戰書全文如下:

    “茲正式宣布,自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一日午夜十二時起,中國對日本國立於戰爭地位,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公告。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一日主席林森”

    民國二十一年就是1932年。

    宣戰書很簡潔,發布者是林森。原本曆史上對日本、德國、意大利宣戰的就是林森,他是國家元首嘛。

    現在不管怎麽說,中國到底還是宣戰了。這是好事,是我中華民族利益之所在。為什麽扯到利益呢?這就是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了。

    有宣戰就有媾和,到戰爭終止的時候就要算算賬啦,也就是審判戰犯,追索戰爭賠償。宣戰書就是日後算賬的法律依據。

    以這個宣戰書為例,戰後中國的合法索賠時間是1932年5月1日。從這個時候起,日本國對於中國所有的損害,中國都有權提出賠償的要求。

    ......

    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再看看原本曆史上南京政府的對日宣戰書,那個漏洞就太大了。

    原宣戰書如下(原文比較長,我們刪節了很多文字):

    “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

    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並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

    此中國政府屢經聲明者也。

    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

    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

    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九日主席林森”

    宣戰書之要點就是時間,從那一天開始算。沒有這個就無效。因為宣戰書就是將來算賬用的,沒有開始時間怎麽算賬?所以嚴格地說這份宣戰書無效,也就是說,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始終就沒有宣戰。

    如果勉強說宣戰公告的日期就是宣戰日期的話,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就是1941年12月9日。在此之前日本國已經侵略掠奪了半個中國,打了不少年了,這都不算了嗎?南京大屠殺(1937年)就不算了嗎?如此等等。

    正如“李宗仁回憶錄”所說:這個宣戰布告隻是“內銷”,起一個鼓舞士氣的作用。事實上連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不承認,若是承認這個宣戰書有效的話,則對中國太不利了。

    ......

    東北方麵反應強烈且及時。也是5月1日,東北軍政府就發全國通電,強烈支持中央政府的宣戰公告,東北軍將堅決執行這份公告,全力以赴地展開對日作戰。

    同樣,國內各派勢力,各個軍閥們也都通電支持,這個倒是爭先恐後的,國家大事嘛,誰願意當漢奸?

    由於東北軍的作用,的確讓不少人沒有了當漢奸的機會,比如汪精衛。也不知道這算好事還是壞事,反正中國人中的漢奸少的太多了。

    全中國都沸騰了,一致對外!

    原本的曆史上可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嚴密一點說,中國有四個政府:位於重慶的國民黨的政府、延安的共產黨的政府,這兩個政府都是抗日的,也都發了宣戰的聲明。此外還有南京的汪偽政權和長春的偽滿政權,他們也發了宣戰聲明,不過這後兩者是跟著日本國對英美法等國家宣戰。於是英美等西方政府不但收到了中國的南京政府對日、德、意的宣戰書,同時也收到了中國南京、長春偽政權的對英美等國的宣戰書。這事夠亂套的。

    中日宣戰了,外交關係也就中斷了,日本國駐中國各地的公使館、領事館則全部關閉,外交人員驅逐出境。今後必要的外交就要委托中間人了,一般都是中立國家。

    還有,宣戰後也就不存在侵略的問題了,那都屬於兩國作戰。比如,東北軍轟炸日本本土,或者登陸日本本土那是合理合法的,英美等西方國家不能指責中國“侵略”,至多叫做“占領”,就像美國占領了日本本土一樣。當然反過來也一樣成立。今後譴責日本人侵略廣東、海南島、台灣等等的,隻是在中國內部喚起民眾的政治口號,在國際外交上就不能用侵略一詞,那是作戰的需要。

    因此,宣戰也為東北軍的轟炸日本本土和南洋的破交戰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這一切都是為了戰爭,誰也沒有權利指責東北軍的行為。

    兩國間的所有條約都作廢了,租借地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杭州、武漢等地的政府也就發布了行政命令,廢止日租界的所有機構,派出官員進行查封、接管,建立自己的基層政府機構。

    不過比東北軍政府要客氣多了,沒有抓捕日本人,也沒有查抄財產。但是要逐一登記,準備分批驅逐出境。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僑民的身份,屬於非法入境者。對於個別的友好人士則給予特別的登記,準許暫住,或者遷移到公共租界中。對於規模較大的商社公司則登記在冊,暫時扣押,但允諾日後歸還。屬於日本國國有資產的,則全部沒收了。

    南京政府的這種做法非常講人道了,細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為在日本國內同樣有不少的中國人,南京是顧慮到自己的國民。一旦中國人在日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則南京就可以采用對等的報複手段。例如:分批遣返可以暫停,也可以有選擇的逮捕罪犯,臨時扣押的資產也可以宣布沒收,如此等等。

    屬於應該沒收的日本國國有資產的還是不少,例如大冶鐵礦,部分鐵路的股份等,這種大型的公司企業還是有幾家。這些就全部沒收為中國的國家所有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