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誰掛帥
字數:6308 加入書籤
第11師團第44聯隊的第三大隊現在還在九市,已經成了孤軍,他們及時地得到了命令,急忙向肇慶方向撤退。桂軍在九市有一個團,當然也是尾隨著追擊。痛打落水狗是個順風仗,他們打得狠痛快,收獲不少。但是白崇禧有一個命令,隻允許他們追擊兩天,最多追擊100裏,必須及時撤回。廣東的方向必然有日本鬼子的援軍,要見好就收,不能貪心。那個位置都是山區,若是中了鬼子的埋伏,後果就嚴重了。
6月23日下午,德慶的戰鬥結束了,野村派出的三艘軍艦,兩艘運兵船的支援艦隊還沒到肇慶,再前進已經毫無意義,並且風險極大。於是野村命令他們到肇慶駐防,等待命令,不要再前進了。幾天後厚東師團長帶領著第11師團的殘兵也到了肇慶。
對於德慶大捷國人的反應當然熱烈。現在國民的民族情緒高漲,不論中央軍還是各個軍閥的地方軍,對日作戰都是捷報頻傳。唯獨這次廣東的陳濟棠表現太窩囊,海南島、廣東相繼被日軍占領,中央軍對廣東戰場沒有作為。所以廣西的大捷就顯得突出了。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強烈要求政府出兵廣東,趕走日本侵略者!”
“全體國民行動起來,捐款、捐物支援廣西!”
“打到廣東去!收複海南島!”
這是民眾的普遍的口號,這些口號是情緒化的,未必經得起推敲。
西方國家的普遍認識是中國已經擺脫了貧弱的地位,日本國已經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為所欲為了。中國躋身列強了嗎?他們還沒有結論,但是中國已經不是任人宰割了,這也是事實。
日本人什麽反應?憤怒!增兵!
第11師團的殘兵必須回國休整重建,目前的廣東隻剩下了第13師團,有強敵在側,一個師團明顯不夠用,必須增兵。日本國不但需要保護在廣東的“權益”,而且需要擴張,需要征服!派多少兵,調那支部隊就是日本國政府當前需要決定的。
德慶是個大勝仗,可是桂係的損失太大了,他們總數18個主力團,參戰的10個全部打殘了。這10個團原有22000多人,損失了13000人,超過了半數。參戰的還有一些地方軍,他們的損失也不小,統計下來也有兩三千人。合計計算桂軍的損失超過了一萬五千人,他們殲滅的日軍差不多也是這個數字,傷亡比是一比一。
經過大戰錘煉的部隊更有戰鬥力,還有傷員康複之後,也還會有很多可以重返部隊,這些傷兵都是寶貴的基層軍官的人選。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大量的補充新兵需要訓練恢複的時間,這使得桂軍短時間內難於恢複戰鬥力。
......
今年的5月中下旬開始組建誌願軍,準備“抗蘇援韓”。到了6月,各路軍閥分攤的兵源開始陸續向安東集結,並且開始整編、換裝、訓練。可是誌願軍的總指揮人選還沒有選定,孫鶴喜在那裏臨時代理。統帥的人選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安排,不能草率。
可是這個人選還真是不容易,讓張作霖很傷腦筋。怎麽辦?找趙三本商量吧。趙三本就是張作霖的智囊,有難題不找他找誰?
這個人選難在什麽地方呢?讓我們聽聽張作霖是怎麽說的?
張作霖對趙三本說道:“三本,誌願軍的主官不好選啊!原因嗎就是這個仗要穩重再穩重,外人看著就是窩囊又窩囊!我們的將領哪一個願意當窩囊廢?就算他願意,前途可就沒有了,日後還怎麽在東北軍裏邊混?打一回仗,立了功,卻丟了前程。我這個當大帥的可以為他擔保,卻不能為他平息眾人的怨氣啊?難啊!”
按照東北軍的策略和利益,朝鮮的戰爭根本就不該打。組織誌願軍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利益,而不是維護朝鮮、韓國的利益。也就是說,他們作戰的雙方對於東北軍來說都不是敵人,並且都有合作的可能。現代的南韓不是和我們關係也不錯嗎?誌願軍是勸架、拉架的,不是幫一方打另一方的,是武裝勸架!策略至上。因此不會有什麽戰功。什麽勝仗、大捷都不會有的。手握重兵,打仗不賣力氣,就玩心眼,有時候還躲躲閃閃的。旁人怎麽看?國人怎麽看?恐怕是“罵名滾滾來”呀!
張大帥也好,東北軍政府也好,能為這位統帥解釋開脫嗎?這可是國家的機密,不能說。所以說這個黑鍋他是背定了的。
趙三本說道:“大帥不必為難,隻要您能放心,就讓我去吧!那些個戰功前程我都不需要,名聲更是無所謂,我本來就沒有名聲嗎?至多是靠裙帶關係的無能之輩!還能怎麽樣?”
張作霖:“哦,你能這麽看倒是很好。可你的資曆夠不上總指揮呀?再想想,想想!”
是呀,東北軍的將領們有幾個不是火爆的脾氣,打窩囊仗能行嗎?
趙三本也是想了很長時間,突然間,他想到了一個人,於是他說道:“有了,大帥,您看吳佩孚怎麽樣?資曆是沒的說,那可是老前輩,從關係說也算是東北軍的老朋友,與我們很多將領也是打過交道的,可又不算東北軍一係的人,所以前程什麽的也說不上。這天下罵他的人也不少,再罵幾句也無所謂,他是過來人了,就算罵他無能他也不會上火。”
張作霖:“別急,讓我想想。”
張作霖又是站起來轉圈,來回的走動。終於他下了決心,說道:“行,就是他了!你也要委屈一下,還去當他的參謀長。不過不能讓你白受委屈,我再給你提一級,陸軍少將!”
趙三本的官運不錯,連連的升級,二十多歲的少將恐怕在中國也是創紀錄了。
“謝大帥栽培!”
趙三本連忙起立敬禮。
“你到烏裏雅蘇台走一趟,當麵征求吳佩孚的意見,要說清楚,別勉強他。如果他不願意,咱們再換人。軍銜嗎......上將總指揮!”
軍銜加在職務上,“上將總指揮”是職務軍銜,當總指揮就是上將,卸任了,軍銜也就沒了。趙三本的陸軍少將,那是實授軍銜。
“是!我明日就啟程。”
“調一架飛機吧,快去快回。”
半個月後,7月10日,吳佩孚、趙三本到安東上任正式接過中國誌願軍的領導權,趙三本是總政訓官兼參謀長,孫鶴喜被任命為副總指揮,因為他最熟悉朝鮮的情況,韓國第一軍是誌願軍麾下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誌願軍這支部隊的指揮係統就算完整了。
他們上任之前,張作霖特意的會見了吳佩孚,免不了麵授機宜。
張作霖說道:“委屈吳老哥啦,你這是替我頂罵名啊!”
吳佩孚:“哪裏,哪裏,都是為了國家嘛!能為國家做事,我高興還來不及呐!不過,你這個主意可是把李承晚給耍了。哈哈!”
張作霖笑道:“我不耍他,他就把中國給耍了。”
“哈哈哈!”
誌願軍的武器裝備應該說一下。
中央軍、晉綏軍都是有炮兵的,差異就是火炮多少,口徑大小的問題,換裝後東北軍給他們配備統一美國製式的火炮,與原來的口徑相當,都沒有重炮。其他的軍閥部隊基本上沒有炮兵,這就相當於地方治安部隊的輕步兵了。給他們增加裝備火炮肯定是不行的,炮兵的訓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些部隊也就隻能維持輕步兵的標準了。為此,隻好從東北軍的第一炮兵師中抽調一個團,直屬於誌願軍指揮部,來加強火力。
韓國的第一軍是歸東北軍指揮的,也調撥到誌願軍的指揮部之下,他們的炮兵配置與東北軍一致,這也是對炮兵不足的補充。
除了炮兵的差別,還有輜重。軍閥的部隊都缺少輜重單位,包括中央軍也是如此。東北軍隻好改編他們,各級編製都增加輜重單位。指揮部單獨拿出一個“誌六旅”,做專業的輜重隊來使用。可是還有問題。輜重部隊需要大量的汽車司機,現訓練來不及,隻好改用馬車,效率可就差多了。
東北軍總裝備部給誌願軍的裝備統一為美國製式。這是因為東北軍有對美國貿易的方便,享受最惠國待遇,美國的軍火非常便宜,比東北軍自己製造還要便宜。所以東北軍的不少部隊也是使用美式裝備。
例如步槍就是美國的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口徑7.62毫米。輕機槍是m1918,通用7.62步槍彈。這都是很方便後勤供給的。重機槍是勃朗寧m1917,口徑也是7.62,但是這個子彈不能通用,重機槍彈是特製的,裝藥不一樣。
......
南朝鮮,清州。
這裏是漢城以南100公裏處的一個交通要道,北麵有兩條重要的公路匯合於此,從這裏向南則分出數條公路分別通向南部的釜山、光州等地。
現在的時間是6月底,南朝鮮人丟了漢城已經有一個月了。北韓軍隊攻勢很猛,一個月的時間又前進了100公裏,清州現在就是前線了。
從南邊過來一個車隊,有20多輛汽車。來者可不是普通人物,他是蘇俄遠東集團軍的司令布柳赫爾。朝鮮打得熱鬧,他決定親自去戰場看一看,敵情到底如何?他不能讓朝鮮人給騙了,畢竟朝鮮人有自己的利益。深入戰場,親自察看實際情況,這是布柳赫爾的特點。這個大高個子俄國人在中國化名加倫,他的這個認真精神給中國的軍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陪同他的有卡裏莫夫、樸性泰等人。
他們一下汽車,布柳赫爾就看到道路旁有幾輛運輸卡車在燃燒。
第1師師長李大鍾告訴他:“北韓的空軍剛剛進行了空襲,將軍如果早到半小時就遇上了。”
布柳赫爾一笑,問道:“幾架飛機呀?”
李大鍾答道:“四架。”
布柳赫爾:“你們的防空武器呢?”
李:“還沒來得及展開,敵機就飛走了。將軍,這是我的失職。”
布柳赫爾笑道:“不要過分自責了,疏漏總是有的,要多總結經驗。”
他沒有過分的責怪這些戰地指揮官,一方麵他們隔著好幾級,布柳赫爾並不直接領導他們,糾正他們的錯誤也不是他的責任。另外,南朝鮮現在打的就是敗仗,這都是他一手導演的,戰場上吃虧就很正常了。
布柳赫爾轉頭問道:“李師長,你的部隊還有多少人?”
李大鍾兼任著這條戰線的指揮官,所以他問的不是第1師,而是整個戰線。
“估計不到四萬。”
“哦,我們上山看一看。”
他們又登上車,沿著盤山公路來到山頂。朝鮮就是山多,到處都是山。沿途他們見到不少的潰兵,還有難民徒步向南走去。
在山頂,選個視野好的地方,他們下車,拿出望遠鏡,觀察戰場。
戰線很寬,四萬人民軍防守幾十公裏寬的戰線,兵力太單薄了。從望遠鏡裏,布柳赫爾看到人民軍的飛機(實際上也有蘇俄的空軍)正在戰場上支援作戰。南北雙方都有空軍,空戰也是難免的。戰場上烈焰翻騰,濃煙滾滾,地麵戰鬥正在激烈的進行中。
人民軍正在前線據守,他們沒有重炮,步兵炮也不多,火力居於下風。
短暫的視察布柳赫爾判斷:人民軍火力差,士氣也差,這個地方怕也守不住幾天吧?還要後撤,尋求新的支撐點。他心裏算計著:至少還要支撐兩個月,在釜山以北,那就需要兩道防線。布柳赫爾是從釜山來的,那裏的情況他很清楚。在回程中他就要調整幾處防線了,給他們具體的阻擊時間要求。(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