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勝利中的危機

字數:4930   加入書籤

A+A-




    布柳赫爾視察清州之後第三天,乘黑夜的掩護,據守清州的人民軍第1師就奉命後撤到了大田。從大田向南,鐵路、公路就分別奔光州或者釜山等地,這裏是個岔路口,當然就是交通樞紐。

    在大田已經有第9師先一步到達開始建立防線了。

    東線的人民軍也在撤退,戰線到了安東(非遼寧之安東,朝鮮的地名有很多與中國地名重複),駐守的是人民軍第2師,這也是人民軍的一支主力部隊。

    總之,人民軍在步步的後撤。

    天漸漸地亮了,今天是陰天,看樣子有雨。六七月間是朝鮮的雨季,下雨是常事。一旦大雨降臨,北韓的空軍就來不了了,這正好讓他們從容的設立防線。正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人民軍自己的空軍也無法出動,他們自己也無法得到空中支援。

    士兵們開始掃清射界,炮兵建立陣地並開始測量,建立觀察哨,試射炮擊,標定火力分區地段。第1師的炮兵分做兩處,一處在山上,是山炮,便於直瞄射擊。還有一處在山後,是迫擊炮。他們需要用炮火控製陣地前沿,不然光靠輕步兵武器則火力不足。陣地上出動了工兵和兩個連步兵在挖防禦工事、防炮洞、散兵坑、交通壕等等的。

    剛剛的幾十公裏的急行軍,士兵已經很疲乏了,可是沒辦法,工事必須加快建設速度。因為第1師的撤退,清州的防線就等於放棄了,殘餘的守軍隻能上山隱藏打遊擊去了,北韓軍很快就會過來。因此,部隊再疲乏也要修工事,此時仁慈不得。

    連續的後撤也讓人民軍的官兵們士氣低落,從長官到士兵都沒有了死守陣地的決心,都存了頂不住就跑的心思。仗還沒打就存了這種想法,那裏還有士氣可言?

    在陣地的前沿,工兵設置雷區和鐵絲網,人民軍的這些物資,包括軍火、糧草都是很充實的,甚至多的用不完,還要向南運送,有的也要隱藏在山中,甚至焚燒銷毀。原因就是他們在撤退,這裏本應該是後方,倉庫中的物資當然充實,無需轉運,也吃用不盡。因此,工兵設置的雷區是超密度的地雷,地雷不埋在這裏就要想別的辦法處理掉嘛,消耗掉是最簡單的處理辦法。

    堅壁清野是上峰的嚴令,一顆糧食、一粒子彈也不能留給北韓軍。

    在武器裝備上,南北兩軍有差別,但相同的裝備也不少。例如,日製裝備大家都有,南朝鮮的人民軍以蘇製裝備為主,北韓則以東北製式的裝備為主,同時還有不少的美製裝備。北韓繳獲了南朝鮮的軍火,有的也是能使用的。

    第1師在緊張地備戰,師長李大鍾可是希望北韓人今天不要來,讓他有更充足的時間設置防線。俗話說:你怕什麽他就來什麽。早飯過後不久,北方就傳來了馬達聲。李大鍾從望遠鏡裏看到北方開過來一支隊伍,陰雨天氣,距離遠,他還看不清。但是從馬達聲他估計是北韓的坦克,人民軍沒有坦克,那馬達聲明顯是美國的m2坦克。這種薄皮豆戰車人民軍已經熟悉了,北韓人經常用這種坦克打頭陣。

    過了一會,李師長看清了:“是坦克,他媽的有二十多輛,準備戰鬥!”

    他沉穩地發出了戰鬥警報,有條不紊地給各處陣地發出指令。這兩個月來生與死見的太多了,殘酷的戰鬥一場接一場,人們都麻木了,李師長也習慣了,適應了。

    無論有沒有雨,北韓人必然要進攻,他們已經取得了太多的戰績,士氣旺盛,不到釜山不罷休!

    不過北韓軍隊也開始遇到問題了,他們的兩支大軍(東西兩線)已經深入南朝鮮200多公裏了,彈藥糧食開始供給不上。主力部隊要在前邊打仗,沿途的運輸線則防衛薄弱。鐵路不要說了,根本就別指望。北韓人修複了,又被南朝鮮的遊擊隊給炸掉,就是公路也不可靠。橋梁全部炸毀,道路坑坑窪窪,遊擊隊出沒於山區,沒完沒了的破壞。大批的軍火。糧草、被服等物資都損失在運輸線上了。

    主力部隊自己能攜帶多少?現在戰爭打了兩個月,各個部隊基本上是彈盡糧絕,經常的要停下來,等待補給。

    可是北韓上邊的高層,還看不到這些問題,隻是看到了戰場上有利的形勢,一個勁的催促部隊前進,他們希望在冬季到來之前,徹底的解決南朝鮮,統一全國。因此,北韓的國防軍壓力很大,時間對他們來說也很緊迫。

    美國的m2坦克在朝鮮的戰場表現也不是很好,因為南朝鮮的軍隊是蘇俄人武裝的,裝備也不是太差。在槍炮麵前m2坦克的防護能力有一些,但是太差。比如七五山炮,如果不能準確命中,在它附近爆炸的炮彈還是傷害不到它,可是炮彈直接命中則肯定炸毀。一般的步槍子彈打不透它的裝甲,但是重機槍子彈如果是垂直角度命中,就可以穿透。

    人民軍在山頂的山炮首先開火,在大約4公裏的距離上轟擊坦克。六門炮打了兩個齊射,才擊中了一輛,山炮的準確度還是無法與無後坐力炮相比,它本來就不是打坦克用的。被擊中的坦克當即就散了架子。遭遇炮擊的坦克當然也就停下來,紛紛的倒車後退。北韓國防軍知道撞到了敵軍的防線,也紛紛後撤準備組織進攻。

    二戰中,專門打坦克的有一種叫做戰防炮的,它的原理就是加長炮管,加大倍徑,提高炮彈的初速,直瞄射擊,炮彈的衝擊力大。在現代,戰防炮用處不大,但是還有不少小口徑速射炮,它們也是這個原理。

    然後就是炮擊、進攻、敢死隊打衝鋒。在無數的戰鬥中已經證明了,這種較量北韓軍是占上風的,原因是北韓有重炮,火炮的口徑大,數量多。

    下雨了,而且是越下越大。北韓軍首先炮擊山頂,人民軍炮擊坦克就暴露了他們山炮陣地的位置,因此,南朝鮮的炮兵陣地就被炸翻了。當然了,南朝鮮的炮兵早就跑了,誰也不會傻乎乎的等著吃炮彈。然後就是炮擊前沿陣地、鐵絲網和疑似埋設地雷的地區。雙方作戰次數多了,也都能摸出對方的套路。因此,地雷被引爆了不少。

    根據情報,李大鍾知道他麵對的是北韓軍的主力第二軍,軍長金若山是北韓軍中的元老。

    炮擊過後北韓軍就是大隊步兵的衝擊,這就是人海戰術了,拿人命往裏填,漫山遍野的都是人,並且掩護的機槍火力也不弱。

    人民軍的迫擊炮開火了。迫擊炮打坦克不行,打衝鋒的人群和擊機槍火力點還是沒問題。他們是蘇軍訓練出來的炮兵,打得就是覆蓋效果,精度高、麵積大。北韓軍的衝鋒部隊遭到了重大的打擊,北韓軍士兵們紛紛臥倒,借助地形躲避炮火,借助溝渠山石尋求掩護。

    “多好的機會呀,迫擊炮再打上兩三分鍾,定然會大量殺傷北韓軍的出擊部隊。”

    李大鍾是這麽想的,但是不能這麽做。他趕緊命令迫擊炮轉移陣地,因為北韓軍的炮兵他是領教過的,他們的重炮打得遠,可以毫無顧慮反擊人民軍的迫擊炮陣地。南朝鮮沒有重炮,拿對方沒辦法。

    大雨的天氣,雙方的空軍都不能出擊,否則就會有空中的大戰同時上演。

    戰爭初期,北韓的空軍占優勢。現在逐漸的勢均力敵了。原因是戰線深入到了南方,人民軍的機場就在附近。而北韓的機場越來越遠。北韓人試圖就近建立戰地機場,但是南朝鮮的遊擊隊太多,無孔不入,有兩個野戰機場就被人民軍的遊擊隊在夜間給炸掉了。

    戰場上南北兩方各有千秋,北韓還有優勢。

    後麵的打法都是戰場上的老套子了。北韓打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用坦克強行衝擊,在公路上強行通過,也就等於打到了人民軍的後方。這種戰法屢屢的奏效。

    還有一條,北韓的前線部隊人數多,在西線(就是大田這裏)北韓有五萬人,南朝鮮的人民軍一般維持在三萬人左右,人數幾乎差了一倍。北韓軍就可以開辟更寬闊的正麵戰場,大路過不去走小路,多路滲透。南朝鮮兵少,經常有被包圍的危險而不得不後撤。

    本來南北雙方的軍隊數量差不多,南朝鮮為什麽會兵少呢?這是因為南方的很多部隊,特別是二流的地方軍都成了分散的遊擊隊,從而導致前線的兵力不足。

    大田是個關鍵點,北韓軍如果過了大田,道路就多了,可以分幾路出擊,南朝鮮兵力少,就更加被動了。那就隻能收縮戰線,防禦要害的城市和道路了。

    ......

    吳佩孚和趙三本到達安東上任的時候,正是朝鮮南北雙方在大田交戰之時。東北軍對於朝鮮情況的了解程度不夠詳細,但是大體的情況還是掌握的。這些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誌願軍的指揮部,熟悉朝鮮的戰況就是吳佩孚、趙三本每天必做的功課,一些重大的情況,還要源源不斷地送往東北軍的總參謀部和大帥府。

    “吳老,對大田的戰況您怎麽看?”

    “北韓雖然還不是強弩之末,可也暴露了不少的弱點。依老夫的看法北韓應該緩一緩,穩定自己的戰線,補救漏洞,穩定後方。打仗打的是什麽?錢糧啊!對於現代熱兵器還要加上彈藥消耗。大軍要吃飯,士兵要發餉,打仗要炮彈槍彈。缺了哪一樣都不行。據情報說,北韓軍的後勤很艱難,道路不暢通,給養送不上去,還經常損失在半路上。這個情況如果得不到糾正,如果再南進,困難就會加劇,終於有力量耗盡的一天。另一方麵,朝鮮半島就是窄窄的一個長條,東西不過兩三百公裏,騰挪的餘地太小了。一旦南朝鮮得手反擊,北韓的部隊撤回來都很難。依老夫的愚見,這大田是個關鍵點。如若北韓不思改變,則就此轉向敗局的可能極大。”

    趙三本暗想,薑還是老的辣啊!吳佩孚並不知道曆史上的朝鮮戰爭,也不知道美軍的仁川登陸。他能有這個見解真是不簡單。

    這一老一小還能說點什麽呢?且聽下回分解。

    ---34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