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台灣有戲了
字數:5719 加入書籤
台灣宜蘭。
黎富基的隊伍訓練了幾個月,這支隊伍應該的可用了。對於怎麽使用這支部隊老少兩代頭人產生了矛盾。
老酋長把他的兒子找來,問道:“不就是打仗殺人嘛,哪有那麽麻煩,又是槍又是炮的,這練兵也練了半年了,怎麽樣啊,這些天日本人又來了,往咱們的山林裏鑽,咱們再不管,山神可要震怒了啊!你的兵要是沒用,我帶人把他們趕走!”
聽這個話老酋長對兒子很不滿意。
黎富基說道:“阿爸,這日本人的力量你老也不是不知道,我們就這麽明火執仗的與日本人開仗那是要吃虧的。我們這一百多個兵能護衛家園安全嗎?日本人的大隊人馬來了,我們還不是撇家舍業的逃亡。這幾處山寨也是幾萬人啊,逃到哪裏也不容易。”
“沒出息!我們的山林就白送給日本人嗎?”
......
他們父子的談話是需要解釋的,否則理解不透徹。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他們的部落與日本人有什麽矛盾,或者說,在這個時期,台灣的高山族舉行過多次的“起義”,它的原因是什麽?
“起義”二字我們打上了引號,因為這是曆史學者的說法,很公式化的文字。實際上是利益糾紛導致武力反抗,並不是打擊侵略者趕走日本人收複國土之類的,沒有那麽光鮮偉大。叫反抗可以,叫起義太勉強,並且容易把人搞糊塗。
“起義”和“起義軍”這一類的詞匯被曆史專家們用偏了,也用爛了,似乎反對官府的都是起義。這個詞的關鍵在於“義”字,有益於國家、民族,有利於多數民眾才能當得起一個“義”字,這是最原則的。拿這個標準去衡量,比如說李自成就絕對當不起這個“義”,所以李自成的隊伍隻能叫匪軍,最中性的也隻能叫做亂民,與“起義軍”的名號風馬牛不相及。這個話離題太遠,我們不說了。
高山族生活於山林,但是農耕極少,並且從事農耕的基本是漢人。山林就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就是他們的財富。外人不論是誰,侵犯破壞山林的行為就是砸他們的飯碗,對於高山族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日本人占據了台灣,就要勘探礦藏,有價值的,就要開采掠奪,就是原始森林中也有不少可用的資源。現在來到這裏的就是日本人的勘探隊,當然也需要有日本人武裝來保護勘探者的安全。
這就是他們父子談話的背景。
黎富基出去學習一回,是開了眼界的,知道不能蠻幹,要掂量自己的分量,反抗也要計算得失。同時他也明白了礦物、礦山、林場是怎麽回事,不會像他老子那麽愚昧。知道這些人是勘探礦物的,距離開礦山還老遠呐。這就是他們矛盾之所在。
“阿爸,‘兔子不吃窩邊草’的故事您聽說過吧?咱們現在的力量還小,咱們要打日本人,咱們還不要把日本人給招來。眼下這幾個鑽林子的人就不能打,我們家門口的,暫時都不能打。等我們強大了......”
“你的意思是放過他們?如果他們把公路、鐵路都修進來怎麽辦?”
修公路、鐵路的意思就是開礦,他不懂開礦,隻懂得外人進來了,占領破壞了山林。
“阿爸,您放心,我是不能讓外人侵占我們的山林的,他們膽敢修路,我就與他們拚了!”
黎富基隻能這麽安撫他的父親,其實這個話沒什麽道理,日本人修路是為了掠奪,可是深山就不需要修路嗎?
日本侵占台灣的時期,把鐵路修到山區,並且有多條進山的支線,這些鐵路就是用來掠奪台灣的礦物和森林資源的。台灣的原始森林中資源豐富,例如樟腦,是中國的主要產地。台灣發生多次高山族“起義”與日本人掠奪山區有直接的關係。
日本人在台灣修了不少的鐵路,但是,台灣的鐵路不全是日本人修的,最早的基隆台北線路是劉傳明修的。國民黨到了台灣也修了不少鐵路。
台灣的鐵路都是三六軌距(1067毫米)的窄軌,直到修建高鐵,才采用標準軌(1435毫米)。
......
黎富基好不容易才說服他的父親,打擊日本人,找日本人複仇,還要選遠一些的地點,別在家門口鬧。等到自己更強大了,或者日本人打上門來,才考慮在自己的家鄉開戰。
黎富基這樣做也是在保護自己的軍火通道,因為這裏一旦成為日軍圍剿的戰場,軍火的通道就不安全了,甚至可能中斷。對於他的遊擊隊,這可是至關重要的。
他們打擊日本人的行動一定要有,否則,在老酋長那裏就難於通過。
作為試探,他們首次出擊隻帶了一個小隊30多人,從山區向西進入新竹縣境內。
他們有鬼子兵的軍裝,這次就都穿上了。可是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們的兵平時打赤腳習慣了,讓他們穿鬼子兵的皮鞋很不習慣,說是走路不方便,爬山容易摔倒。黎富基隻好將就,但是鞋子要帶著,爬山不穿,走平道要穿上,否則就不像日本兵了,哪有打赤腳的日本兵啊?
還有一個問題:輜重如何攜帶。士兵們自己攜帶槍和子彈還勉強,炮彈呢?還有機槍彈、炸藥、通信器材等。他們帶了一門60迫擊炮,兩個擲彈筒,一挺輕機槍,炮彈不能都是炮兵背著呀?還有糧食。如果是三五天,每人帶上一些就夠了,可是這次出征路途很遠,預計至少要一個月,總不能餓肚子呀?熱帶雨林中有個優勢:野果子多,並且他們也熟悉,可以解決不少的食物,但是糧食還是不能缺的。吃不飽怎麽打仗啊!
不管是什麽部隊,都有輜重問題,除非執行短時間的任務。那種隊伍集合,拔腿就走,雄赳赳氣昂昂的,在現實中不存在。
熱帶山中的少數民族是不養馬的,沒有馬匹,大陸上那種西南馬這裏也沒有。東印度的遊擊隊使用自行車,高山族也不具備這個條件。如果山寨裏出現大量的自行車那不是露餡了嗎?山裏的人有牛,可沒見過部隊牽牛行軍的。南方人負重有一個辦法:挑擔子!山裏人的辦法是背簍。真是沒辦法了,每人一個背簍吧!喜歡挑擔子的也可以挑,日本鬼子兵的隊伍挑擔子,背簍!夠新奇的。想一想還是把鬼子軍裝脫了吧,用的時候再穿。
這支奇怪的小隊就出發了。
台灣島還是太小了,東西海岸間的距離才兩百裏(100公裏),他們翻山越嶺的走小路,隻兩天時間就進入了新竹地界,總路程不過100裏左右。又走了一天,來到了山區的邊沿。在這裏他們建立了隱蔽的營地,派出偵查員下山偵查,尋找機會。這次出動,沒有太明確的目標,也可以說碰上什麽算什麽。尋找的對象還是有的。第一是日本人的基層政府機構,一般的都是與小規模的駐軍在一起,鄉鎮一級的都有幾個鬼子兵。直接打鬼子兵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第二是日本人的商社、工廠作坊,這是具有經濟意義的,也可以順便撈點外財。第三,也是最差的,是找日本人的聚居區。日本人喜歡集中居住,他們的居住區域都非常有特點,建築風格特別,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這是針對日本平民了,效果要差。
偵查員回來了。“黎司令,我們找到一個集鎮,叫新莊,村頭有一間大房子,是鄉公所,鬼子兵加上當官的不超過10人。那個房子是木板房,看樣子不堅固,很容易攻擊。集鎮裏有一個日本人的貨站。其他的就沒什麽了。”
劉十三問道:“鐵路呢?這裏就有一條鐵路線,沒有車站嗎?”
偵察員說道:“是我忘記說了,離新莊不到五裏就有鐵路,還有個車站。站上有兩個二鬼子警察。”
他以為車站不在鎮子裏,就沒說,這個偵查員不夠格。
他說的二鬼子就是漢奸的意思。因為這裏是山區的邊沿,鄉鎮在山中的壩子上,鐵路在山口外通過,所以車站與集鎮之間有一段距離。
劉十三說道:“司令,這個地點行,從地圖上看,距離此地最近的集鎮也有十幾裏。我跟他再去一趟,重新仔細的偵查一遍。”
黎富基說道:“我也去!這是第一仗,仔細點好。”
當晚,在黎富基的帶領下遊擊隊出動20人,都換上日本鬼子的軍服,接近了新莊,首先割斷了電話線,包括車站和新莊通往外界的電話線都割斷了。在一處山坡架設60迫擊炮和歪把子輕機槍,都瞄準那個大房子,這是預備性的火力,最好不用,黎司令就在這裏親自掌握他的“重武器”。有10名士兵攜帶擲彈筒隱蔽接近鄉公所隻有200米左右。
電話中斷,鬼子警覺起來,出來三個人,檢查線路。幾聲槍響,這三個鬼子就倒在了血泊中,遊擊隊士兵的槍法都練得不錯。遊擊隊員們快速接近鄉公所的大房子,在十幾米處開始投擲手雷。在爆炸聲中三名戰士來到了大房子的近前,破窗向室內投手雷,點燃的樹脂火把也投了進去。在不斷的爆炸聲中,木板房子起火燃燒起來。遊擊隊員都退到50到100米左右端著槍監視著。四個鬼子冒煙突火地衝出大房子,則立即被擊斃了。
直到大火熊熊燃燒起來,遊擊隊才撤離。他們分兩隊,一隊去日本人的貨站,另一隊去車站。
到貨站裏不過是搜刮錢財,焚燒貨物,貨站裏的人基本上都是日本人,當然要殺掉,有沒有冤枉的,那就不能管了。還有,他們並沒有仔細的搜查集鎮,漏網的日本人、日本兵可能是有的。作戰嘛,不可能麵麵俱到。
火車站就有講究了。站裏的員工一般的說,都不是日本鬼子,他們為日本人服務,可也不能見人就殺,捆起來關押到黑屋子裏就行了。關鍵是破壞鐵路,這就有點學問了。
扒鐵軌意義不大,關鍵在於破壞通信、信號設備還有道岔橋梁,總之是修複困難的關鍵點,埋設炸藥,炸毀它們。這種小型的遊擊隊破壞鐵路的能力不強,不能像特別縱隊在西伯利亞那樣。另一方麵,遊擊隊的襲擊都是要快速作戰,快速撤離,不能耽擱時間。
黎司令的遊擊隊,第一次出手就搗毀了一個鄉公所,一個火車站和一個商社貨站。除了搜刮了一些錢財之外沒有什麽繳獲。當然也沒有傷亡。對了,在火車站繳獲了兩隻日本的王八盒子,就是警察用的手槍,還有四部電話機和電話線若幹。
此時的電話機就是俗稱“搖把子”的那種,裝在一尺大小的盒子裏。這種電話機沒有撥號機構,需要通話時搖一下搖把,對方的話機就振鈴了,拿起話筒就可以通話。可以直通,也可以用人工台轉接。
他們從東北帶來的物資中就有這種電話,當然是日本產品啦,這次出擊也帶來了。在戰場上用於通信還是很便利的。
他們快速地撤出新莊,回到營地,帶上自己的裝備跨越鐵路,向南而去。向南的方向就是台中縣了。選擇這個方向第一是要繼續作戰,第二是迷惑敵人,不能暴露自己來自宜蘭縣的行蹤,避免把敵人引向自己的老家去。
第二天早上,在新莊的街道上,人們都發現了花花綠綠的紙片,拿起來一看,嚇一跳,那上邊寫著,趕走日本侵略者!日本侵略者在掠奪台灣,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都是政治性極強的口號。(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