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釜底抽薪
字數:5414 加入書籤
誌願軍的空軍還有一個殺手鐧沒有亮相。第一大隊(轟炸機)有個第四中隊,下設三個小隊,每個小隊擁有一架炮艇機和兩架護航的戰鬥機。
由於飛行鉛筆的優越性能,東北空軍的轟炸機都在逐步的更換,原來作為轟炸機主力機型的四發v-1500型飛機被替換下來一部分。而v-1500也是性能優越的機型,淘汰下來還是有大用途的。第一個大用途就是改裝為炮艇機,第二,改裝為小型客機。
炮艇機的機理就類似於現代直升機對地麵的攻擊作戰,因此需要低空性能好,飛行速度慢。v-1500的時速是180公裏,與教-19差不多,都是牛車一樣的慢。雙翼飛機的低空性能都好,這些性能正好適合於改造成炮艇機。由於它載重量大,機艙更寬闊,改造後的效果就更好了。
炮艇機低空飛行,速度慢就容易遭到地麵火力的攻擊,因此還在飛機的關鍵部位安裝了防護裝甲,可以擋住一般的機槍子彈。機翼的蒙皮也做了特別的處理,以避免大麵積掀掉蒙皮的故障。飛機的防護能力增強了,提高了安全性。
這次組建誌願軍,這種機型的炮艇機還是頭一回拿出來,誌願軍的這三架炮艇機都是這個機型。
炮艇機的小隊還有兩架為它護航的飛機,為了適應速度慢的性能,為它護航的飛機就選了pw-9的機型,這是美國的雙翼戰鬥機,為了加強火力,還給他們安裝了機關炮。
v-1500屬於這個時代的大型飛機了,這使得炮艇機的造價極大的提高了,因此誌願軍在使用他們的時候也比較慎重,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拿出來的。
......
這次空襲江陵,趙三本調動的就是在平壤機場的轟炸機第一大隊的第一、二中隊(三中隊在元山),兩個中隊總共有12架飛行鉛筆,它們每一架的帶彈量是三噸多,12架帶炸彈總量36噸,轟炸一個小港口,炸彈數量足夠了。
護航的是第二大隊的兩個中隊,有bf-109戰機16架。
如果考慮空襲的效果,當然有炮艇機參加會好得多,特別是對付地麵防空火力,炮艇機有奇效。可是炮艇機的航速、航程都不夠,也就隻好舍棄了。
空襲敵後目標最大的問題是導航。雖然東北軍的飛機上安裝了經緯儀,但是,這些儀器隻能大約定位,不是很準確。地麵標誌還是主要的。為此,他們就要從平壤起飛,向西航行到達半島的東海岸,然後沿著海岸線向南飛。在海岸線這個明顯地標的引導下,再參照地圖和經緯儀來確認江陵城。
......
12月8日早晨7點,誌願軍的機群還沒有飛臨江陵城的上空,東海岸沿岸城市裏的空襲警報就拉響了。誌願軍的機群沿著海岸線飛行,早就進入了蘇軍的控製區,當然蘇軍也就發現了它們,並且緊急的調動空軍進行進行攔截。在江陵以北的三八線附近,兩軍的機群就遭遇了。
可是誌願軍的兩種機型都很先進,不但速度快而且飛的高,正常的巡航高度都是7000米以上的高空。雙翼飛機達不到這個高度,如果勉強拔高,會有很多的問題。
超過四五千米的高度就需要密封的機艙,機艙內要加壓,否則,高空的低氣壓讓飛行員受不了,會因為缺氧而昏迷。飛行員是經過特別挑選和訓練的,普通人超過三千米就受不了。
誌願軍一方居高臨下,空戰當然占便宜。可是誌願軍的任務是什麽?是空襲江陵嘛。所以沒必要與蘇軍糾纏,誌願軍的機群具有高度的優勢,它們在高空高速的掠過,就把蘇俄的機群甩在了後邊。相差了一倍的速度蘇軍的飛機當然也追不上。誌願軍的機群不發一槍一彈就甩掉了蘇軍的機群,繼續向南飛。技術的差距反應在戰場上可就欺負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江陵城當然已經做好了防空準備,嚴陣以待了。江陵城中刺耳的警報聲一直在鳴響著,街上人群混亂,到處亂跑,其中也有不少的軍人。特別是碼頭區,雜亂的人更多,也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麽?
南朝鮮的東海岸,像樣的碼頭就隻有江陵和浦項這兩處,浦項差不多已經到了最南端。與釜山相比較,這兩個碼頭都太小了。可是對於支持元山一線的作戰來說,江陵碼頭是最便捷的地點。
現在碼頭上就有堆積如山的貨物,當然這些都是軍需品啦,子彈炮彈等爆炸物就是一大宗,這是極容易殉爆的,現在碼頭上忙碌的人們就是在搶救這些物資。
時間是短暫緊張的,在人們的忙亂中,遠處天空傳來了馬達的轟鳴聲,中國誌願軍的機群來到了。
轟炸機的高度越低,投彈的準確度就越高。地麵上蘇軍也有密集的防空火力,飛機的高度越低,危險性也就越大。同時,江陵也有蘇軍的機場,蘇軍的戰機也會起飛迎戰。因此,戰場上的局麵是複雜的。
誌願軍的機群一到達,蘇軍就有26架戰鬥機迎了上去,這差不多是一個飛行大隊的樣子。這次誌願軍的戰機不能躲避了。16架bf-109從雲端俯衝下來,一場激烈的空戰就此展開。
誌願軍還是利用自己機關炮射程遠的優勢遠距離就開炮射擊,然後就拉起來,飛向高空。bf-109的速度快,飛得高,它的優勢在戰場上充分體現出來,這就是一麵倒的屠殺了。蘇軍的飛機一架一架的往下掉,空中展開了一朵一朵跳傘的傘花。蘇軍戰機的機槍射程短,飛機速度低,追不上,它們的飛行高度也不夠,大部分情況下抓不到射擊目標。
誌願軍具有絕對的優勢,可戰場上不是理論清談的場所,複雜的情況總是有的。雙翼飛機速度慢,可慢也有慢的優勢,它靈活,轉彎半徑小。當對手從後麵追上來的時候,它可以轉一個小圈,反而能攻擊對手的側後。機槍射程短,殺傷力弱,可是射速快,一分鍾就是幾百發子彈,命中的概率也就高了。
26對16,誌願軍的戰機數量少。誌願軍有太大的優勢,可做到零傷亡也是不容易。經過一番激戰,誌願軍一方被擊落一架,擊傷兩架。而蘇軍一方被擊落7架,傷三架。誌願軍大比例勝出。
蘇軍一方的飛機越來越少,已經是絕對的劣勢了。在這種情況下蘇軍的殘餘飛機隻能返航了。
這也是機會,誌願軍分出部分戰機追擊蘇軍,目的就在於空襲蘇軍的機場。這個道理蘇軍飛行員也是明白的,他們寧可落荒而逃,找地方迫降也不敢返回機場了。
轟炸機把高度下降到4000米,冒著高射炮的炮火就開始了投彈。幾十噸炸彈就投向了江陵城的各個要害之地,碼頭當然是首當其衝。江陵城就籠罩在爆炸的煙幕之中了。不太大的碼頭上,貨物、倉庫、裝卸的機械設備、船隻就都毀於密集的轟炸。
被轟炸的還有地麵的高射炮陣地,不少的高射炮都被炸飛了。高射炮轉移陣地是沒有用的,除非你不開炮,隻要開炮,空中的飛機就能看到,就會飛過來轟炸。
空中和地麵火力的交鋒,優勢明顯的在空中。飛機隻要不俯衝,高射炮幾乎是沒有機會的。
在江陵城燃起熊熊的大火之中,誌願軍的機群勝利返航,隻有微弱的傷亡。
這次空襲對蘇軍的後果是嚴重的,誌願軍毀了江陵還不算,這個行動本身表明,他們可以隨時的攻擊蘇軍的運輸線。沒有了後勤供應這個仗還怎麽打?布柳赫爾的戰略構想徹底破滅了,想拿下整個朝鮮的設想成了肥皂泡。
布柳赫爾的策劃指揮是恰當的,也能算比較出色的謀略。但是蘇俄遠東軍事力量的衰弱是不爭的事實。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沒有強大軍力支撐的情況下,南朝鮮打到現在這個結果應該還算不錯了。
空軍的確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但是如果使用方向正確,對戰場的影響也是重大的。比如像今天這樣打擊蘇軍的後勤補給,那麽蘇軍就無法組織強有力的進攻。不要說大縱深作戰無法實施,就是常規的作戰,沒有充足的彈藥、糧食,其後果也是嚴重的。曆史上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作戰是多麽的艱苦?付出了多大的犧牲?這還不是由於美軍的空中優勢,掌握了製空權,使得中方後勤補給艱難嗎?如果當年中國有強大的空軍,中國人民誌願軍就能把美軍趕下大海!南韓也就不存在了。
不過現在想一想,朝鮮的南邊如果沒有韓國,北朝鮮的三位胖子將如何作為呢?究竟哪一種情況更有利於中國的國家利益呢?筆者沒這個水平,不會判斷,留待各位讀者自己去分析吧。
......
延山誌願軍指揮部。
趙三本對吳佩孚說道:“吳老,晚輩有個設想,我們能不能出動一支主力部隊,從元山沿著高山、淮陽的公路南下,直取舊邑裏。此一舉若能成功,則蘇軍東線的部隊就能被困於元山前線,哪怕抓住五成,那也是兩萬多人啊。由此,朝鮮的戰局即可一錘定音了。”
吳佩孚:“讓我想想。”
他站起身來,走到掛在牆上的一幅巨型地圖的前麵,仔細的看、琢磨著。
朝鮮的道路要拜托小日本了,公路成網,四通八達。元山到高山、淮陽一線還是主幹道,大軍運動方便,重裝備也可以通行無阻。隻是過了淮陽之後奔舊邑裏的道路是次要公路,路還是有的,路況差一些,道路狹窄一些罷了。
趙三本說道:“我們可以再等幾天,讓前線主動一點,打幾次反擊,目的是消耗蘇軍的彈藥物資。然後我們東西兩線各抽調一部,組成兩萬人的突擊隊襲擊舊邑裏。我們的海軍不太強,沒有重炮,支援陸地戰鬥不行,但是可以驅逐蘇俄可能出現的軍艦,防止蘇軍使用艦炮。還有,我們已經組建了一個七八十人的小部隊,都是精選的士兵。這次作戰可以充當深入敵後的偵察隊來使用。這都是有利的條件啊!”
這個小部隊原本是偷襲江陵用的,他們已經出發,奔江陵而去。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襲擊江陵就不那麽重要了,因此,這支部隊可以移作他用。
吳佩孚終於說話了,他說:“基本可行,但是不要抽調前線的部隊了,把我們的預備隊用上吧。再從韓國第一軍中抽調部分兵力,擔任各部的向導和翻譯,深入敵後作戰還是需要朝鮮族人,行軍打仗能方便一些。”
趙三本說道:“吳老,本來應該是南北作戰主戰場的西線上,南朝鮮一方始終沒有動作,其原因恐怕就在於半島南端登陸的日軍了,這說明南朝鮮從西線抽調了兵力。如果這個判斷正確,他們向北進攻是有限的,南北戰爭結束之日也就不遠了。”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374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