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新疆-1

字數:4747   加入書籤

A+A-




    鐵路修到了新疆,給新疆帶來了一個政治後果:新疆的省主席楊增新該退休了。這是為何?

    楊增新,漢族,雲南蒙自人。清光緒十五年進士。在西北任職多年,光緒年間入疆。民國建立之初起,任新疆督軍、省長、省主席,統治新疆多年。在我們的故事裏,他多活了幾年,到現在,作為新疆的一把手已經有22年的曆史了。楊增新是1864年生人,算來今年68歲了,的確是民國官場中年齡最高的一批了。

    可是高官是否退休不能完全取決於年齡,有身體好的,八十多歲依然健壯,這種例子也不少。他手握一省大權,就是所謂的封疆大吏,在這亂世之中,就是當地的土皇帝,退休不退休,誰能奈何他?

    看看眼下的新疆,從國內政治上來說情況的確特殊。它與南京政府的交通全部要通過東北方麵控製的區域,說在東北勢力的控製之下也不為過。雖然東北軍很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少量的空軍(一個中隊的老式教-19飛機)在新疆之外沒有其他駐軍。可是,新疆的軍火靠東北供給,這等於東北間接的控製了新疆的軍隊。現在鐵路通了,到了迪化,這也就意味著新疆的經濟與東北地區越來越緊密。一個地區的軍隊和經濟都被東北軍控製了,它還有獨立性嗎?

    人的年紀大了,野心也會減少。相信楊增新也會有退下去的想法,離開是非場,安度晚年,這也是老年人常有的想法。但是在權利場上打拚了多年,部下故舊定然不少,這就形成了一個集團的利益圈子,叫個小集團也可以。這恐怕是他平穩退休的唯一阻力了。

    奉天,大帥府。張作霖、張作相、張學良三人就在秘密的議論新疆的事務。

    張作霖說道:“我東北軍在中國的戲台上,登台下台,上上下下的反複幾次,我老張也是過來人了。咱們對權利、地盤都不看重,這些,你們也都看到了,我也就不說了。可是新疆省與蘇俄毗鄰,地位緊要。我們沒有搶占蘇俄領土的妄想,可蘇俄有擴張的野心呐。不管是斯大林還是托洛茨基,他們誰當政都一樣。我們要時刻防備著蘇俄,這是我們國防防衛的一麵。此外還有我們收回外興安嶺的計劃,新疆也是重要的對蘇作戰的一環,可以牽製蘇俄的力量。就為這個,如果我們能直接控製新疆還是最好的。現在鐵路修到了迪化,是不是應該有所謀劃呢?”

    這是張作霖在向最心腹之人問計,趙三本還在朝鮮,否則定然會被找來參與計議。

    張作相說道:“大帥說的對,我琢磨著還有西藏和英國人的問題。我們與英國人的關係也很複雜,英國人在我東北有投資,在我們軍事裝備上也多有幫助,比如海軍方麵幫助就不小,至今我東海艦隊中還有幾名英國顧問。在我國的戰略大鐵路:中緬印鐵路上英國更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可是在西藏地區,英國人的野心也不小,他們對於西藏的滲透很嚴重,他們的勢力已經進入了藏南地區(喜馬拉雅山以南,現代被麥克馬洪線割去的那一塊)。他們也下力氣收買西藏的上層人物,試圖進一步掌握西藏。如果我東北軍直接掌握新疆,就有了出兵西藏的通道,隨時可以幹預。否則,我東北軍對於西藏是束手無策的。”

    中原地區進入西藏的路是通過安康,就是現在的四川南部,是自古就有的茶馬古道。還有青海,就是青藏鐵路的線路。從新疆的西南端進入西藏是更加便捷的道路。曆史上蒙古人數次入侵西藏,征服西藏,走的都是新疆這條路,包括成吉思汗征服西藏走的也是這條路。這些曆史都說明了新疆這條路更方便,更利於軍事行動。東北軍若占據了新疆,對西藏的影響很大。

    張作霖說道:“輔忱老弟所慮極是。對英國人的外交的確麻煩,牽連很多。不過有一條是真格的,那就是實力!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你胳膊粗,拳頭硬,說的話就有人聽。對英國人也是這樣,在強大的軍事之下,才有講理的餘地。咱們與英國是友邦,不能得罪他,可也不必怕他,該怎麽幹就怎麽幹。”

    張作霖說話粗,可話粗理不粗,可也很有道理。

    張學良也說話了,他說:“新疆需要解決,青海、甘肅同樣需要解決。我們如果明確地占據甘肅、青海,對於解決新疆更方便。”

    張學良這個話就更像軍閥了,他始終搞不懂張作霖的心思,他的眼睛還是盯著地盤呀。

    張作霖看了一眼他的小六子,似乎有些不滿,他說道:“甘肅的事情可以慢慢的做,不要引人注意就好。”

    張學良接過話頭說道:“父親,其實南京方麵已經有所警覺了,知道一些甘肅的內情。我們就不如把事情擺上台麵,明確地接收甘肅。”

    在不能直接控製的省份,南京也會派出明處的官員,暗處的坐探來掌握情況。因此對於甘肅的實情有所了解也屬於正常,紙包不住火嘛。

    張作霖說道:“明的、暗的到底還是不同。我們不是怕誰,是擔心影響國內的形勢,不想造成動蕩的局麵。所以我說慢慢來,溫水煮青蛙,求的就是國內的平穩,這對國家有好處。”

    張學良的眼睛咕嚕咕嚕的轉,似乎有話還不敢說。知子莫如父,張作霖還是知道他的心思,無奈地歎口氣,說道:“在今年,可以把我們的部隊悄悄地開進去,與甘肅原有的部隊混雜駐防,也可以改編其一部分,但不要超過三成。都劃歸寧夏方麵軍,讓總參謀部給寧夏軍增加一些編製。這樣,甘肅的大局都在掌握之中了。其他的以後再說。”

    張作霖繼續說道:“青海的馬步芳不要動他,原因是青海沒有和平解決的希望,必須動武!可是現在的局勢不宜對內開戰。我們現在的中國,表麵的和平也要維持,這對國家有好處。馬步芳如果能夠自行滅亡那是最好的。”

    張作霖對於甘肅、青海的策略定了調子,張學良也就不能打別的主意了。

    張學良說道:“按照我們與德國人的協議,現在德國的空軍部隊開始在寧夏組建了。目前的規模還小,隱蔽於吳忠附近的山區。他們總是要訓練,時間長了怕暴露。現在既然提到了新疆,我想能否把這支空軍部隊安置在新疆,這有利於保密。”

    1932年到1933年正是德國政治局勢動蕩不安的年代,33年的1月希特勒登上了總理的寶座,此後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確立納粹黨的一黨專政,鞏固了政權,使得希特勒的戰爭機器開動起來。

    德國在中國境內建立隱秘的空軍,這是1928年東北方麵與德國政府達成的協議,他們的空軍骨架在寧夏建立起來也有兩年多了。希特勒登上政治舞台後當然會加緊這支隱秘部隊的建設,因此,從去年開始,這支部隊就急速地膨脹起來,目前除了空軍部隊的骨架之外,戰鬥部隊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大隊。

    他們的飛行員、地勤、軍官從何而來呢?都是分散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來到中國的德國軍人,當然這是德國政府安排的,東北方麵也是按照協議配合德國行事。可畢竟是在中國,他們的部隊中就難免出現不少的中國人雇員,特別是輔助性的崗位,中國人更多。

    東北方麵與德國的協議是秘密的,這支空軍部隊更是秘密的,東北方麵不會讓別人知道,所以張學良的顧慮是有道理的。從地點上說,新疆當然更理想。在那地廣人稀的地方,隱藏一支空軍部隊比較容易。

    張作霖說道:“是啊,這麽多的事情都看著新疆啦,可楊增新還沒有表示態度。怎麽辦呢?”

    這是個難題。如果像甘肅那樣,劉鬱芬主動找上門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可是楊增新不出聲。在場的幾個人都沉沒了,各自思考。良久,張學良說道:“父親,讓顧維鈞走一趟吧,先摸摸楊增新的實情。”

    張作相說道:“論外交,顧廳長是一把好手,可是對付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他還不行。他可以去,可要有好幫手。”

    張作霖:“對於楊老頭,顧廳長的分量也不夠。”

    這個話就擺明了,張作相和張學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張作相說道:“大帥,那我就走一趟吧?”

    張學良也搶著說道:“輔帥公務繁忙,那裏離得開?父親,還是我去吧!”

    張作霖還算滿意,點點頭,說道:“小六子去吧,吳佩孚為副使,顧維鈞、薑全我、閻寶航、常經武都參與進來。今天就議到這裏,學良回去召集人手,做些準備,過兩天我們在詳細商議。”

    張學良是張作霖的長子,也是繼承人,去新疆有足夠的權威性。選吳佩孚做副使就有文章了,這隱含著吳是張作霖選定的下一任省長,起碼是重要的人選。這說明經過幾次考驗,張作霖已經認可了吳佩孚,看做可以依靠的一員幹將。吳佩孚軍事才華出眾,曾經是一方諸侯,即便是失敗的諸侯,也會有很多經驗教訓,是擔任一方鎮守大員的不錯人選。吳的年齡59歲,比張作霖大一歲,作為一方大員年齡還不算大,正常情況下,幹10年還問題不大。

    還有一個問題,吳佩孚現任誌願軍的總指揮,抽調出來,也就說明張作霖認為朝鮮戰爭已經基本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善後了。

    顧維鈞不說了,他是搞外交的,交際手段,禮節都很精通。那麽為什麽選薑全我、閻寶航呢?這兩個人的共同特點是善於交際,人品端正,人緣好,口才好。新疆的問題,最大量的就是楊增新的集團內部的利益處理,用利益擺平這個集團的成員,就要用到薑、閻兩位的交際和說服能力了。

    最後一位常經武更容易理解,他久居新疆,熟悉當地的情況,當然必不可少。

    由此可見,張作霖用人老道,知道什麽任務用什麽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