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騷擾戰略
字數:4917 加入書籤
守衛著山溝北坡高地的殘餘日軍,“重武器”已經不多了,歪把子輕機槍還有一挺,擲彈筒三具,士兵還剩下一百多人。麵對著絕對優勢的紅軍已經沒有多少還手之力了。此外他們的電台也打壞了,失去了聯絡的能力。眼看著密密麻麻的紅軍隊伍攻了上來,他們自知再也守不住了,無奈之下隻好選擇“轉進”,也就是逃跑了。
紅軍沒有遇到抵抗就占領了日軍盤踞的最後陣地。楊成武報告了戰果,並請示是否追擊?
林彪命令:“原地警戒,不要追擊了。33、34兩個團把主要兵力撤到山溝中,與民工一起打掃戰場,救護傷員,處理繳獲物資。速度要快,給你們一個小時的時間。”
楊成武、蕭克呆呆地站在那裏很是不解,看看時間很緊了,也沒有多說話的時間了,因此也沒敢發問,轉身就走。看到這個情況,林彪補充說道:“時間緊迫,我隻說一句,這一個小時的時間是我們的戰士用生命換來的。趕緊執行吧。運不走的物資全部銷毀。”
林彪說的就是大坡村的阻擊戰,為了加強那裏,預備隊第12旅已經調過去了,師屬的炮兵也全部轉向了大坡戰場。這就是林彪所說的“時間是我們的戰士用生命換來的”!物資很重要,甚至追擊殘敵也很重要,但是我們戰士的生命更重要。因此,放棄了追擊敵人。物資隻能運輸一次,就是現有的人員車輛,能運多少就運走多少,不能來第二次了,餘下的,則全部燒毀。盡量快速地撤出戰場。
打掃戰場第一要處理犧牲烈士的遺體,要全部運走,澤地安葬,傷員也要包紮救治運走,其次才是物資。在物資當中可用的武器是最重要的,火炮、槍支中,凡是能用的也要全部運走。
日軍的輜重運輸隊是為第104聯隊補充作戰消耗的,所以彈藥居多,可槍炮也有。因為各種槍支和各種火炮在作戰中難免有損壞,也需要更換補充。在清理中,沒有重型火炮,可普通的山炮有兩門,有六門迫擊炮,輕重機槍、擲彈筒、三八步槍也都有繳獲。各種口徑的炮彈和子彈數量很大,還有日本的香瓜手榴彈、炸藥、地雷。也有鐵絲網、帳篷,甚至還有藥品。這些東西就不能都運走了,要有所選擇,有的恐怕要就地銷毀了。至於糧食、被服根本就沒在考慮之列,那是全部要銷毀的。單單從價值上說,它們遠遠比不上軍火。例如,一顆步槍子彈與一鬥糧食是等價的,那麽拋棄的當然是糧食啦,再說廣東也不缺糧。
現場繳獲的馬車、牛車,隻要能用的也全部利用起來,裝上物資運走。這個運輸隊隻能運走這一次,沒有反複運輸的時間。
當運輸隊全部撤離後,山穀裏又響起了爆炸聲,這是在銷毀剩餘的軍火。隨後燃起了幾堆熊熊的大火,那是在焚燒糧食和被服。這也是沒辦法,用林彪的話來說,分分秒秒都是紅軍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時間緊迫呀!
不光是時間緊,還要考慮到日軍的空襲,日軍的飛機隨時可能到來,不但是戰場,就是行軍的運輸隊也要隨時防空。
果然,運輸隊和紅軍剛剛撤出戰場,日軍的飛機就來了。防空警報(軍號)一響,紅軍的隊伍和運輸隊就趕緊找山林隱蔽,防空武器也都架設起來。可飛機沒有理睬他們,直奔東方去了,不要說了,飛機是奔西麵阻擊戰場去的。
這邊的紅軍當然會向大坡村的阻擊戰場發出空襲警報,防空的重點單位是紅2師的炮兵陣地,都要分散偽裝隱蔽,跟隨著炮兵陣地的防空武器也最多,也都會做好戰鬥準備。
大坡村的阻擊陣地上,現在是16旅和12旅。西邊主戰場撤了,他們也要撤退了。撤退不是逃跑,各個部隊要互相掩護。比較有利的是山區的地形,紅軍部隊對於山地的運動作戰方式都輕車熟路,在縣大隊派出的向導的引導下撤退更加順利。
我們常聽到“連續作戰”的口號或者作戰方式,實際戰爭中是忌諱這麽幹的。疲憊之師硬是拖上戰場,那是極其不利的。就拿現在的紅2師來說,他們的主力營都有損傷,兵員減少,基層軍官也有負傷或犧牲的,需要重新配備幹部。武器有損失,彈藥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即便沒有損壞的槍支、火炮也需要檢修保養。這就是常說的部隊需要休息和整頓,如果勉強拉上戰場,則戰鬥力就打了折扣。
此外還有兵力部署的問題。前麵的作戰是為了殲滅日軍輜重隊部署安排的,如果連續作戰,則作戰的目標變化了,紅軍的兵力安排不見得合適。就拿大坡村的阻擊地點來說,那是硬碰硬的陣地戰。這種陣地對陣,雙方硬拚實力,對紅軍劃算嗎?
......
紅軍這一次的圍殲戰是個大勝仗,大捷,那麽它在國內的影響如何呢?
原本紅軍方麵的消息閉塞,皆因蔣介石的剿共政策,互相稱之為“匪”,公然敵對,當然消息就不能溝通啦。媒介與平民百姓也都忌諱有關紅軍的話題,誰也不願意沒事找麻煩不是?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東北軍與紅軍的關係密切,同時,東北軍與廣西的桂係關係也非常密切。因此,紅軍那邊有個風吹草動的東北軍都知道。這一次日軍出動掃蕩龍門地區,紅軍在地派打了個大勝仗,殲敵七八百。這個消息也就到了廣西。
兩廣是近鄰,對付的同樣是日本鬼子,他們就是抗日的友軍了。那麽,不管有沒有協議,互相配合是難免的。對雙方都有利嘛,雙方都會努力,隻要有機會,沒有溝通也會主動的配合作戰。
說到宣傳,這裏還有個問題:紅軍的宣傳能力很難達到國民黨的控製區,比如,這個時代的主要媒體:報紙,就很難刊登紅軍的消息。可是東北軍有報紙也有電台,東北軍也不受國民黨的管束,完全可以刊登一些紅軍的消息嘛。可實際上不是這麽回事。
東北的宣傳上從來就不避諱紅軍,過去不避諱,現在也不避諱,偶爾提到都是正常的,但是在報紙上搞“地派大捷”這樣的宣傳東北軍不會做的。這是為什麽?原因就是兩個字:“保密”。推演一下還有兩個字“利益”。
東北軍與紅軍的關係需要保密,首先要防著日本鬼子。因為武器的運輸線有一部分是在日本鬼子的控製之下的,就是從舟山群島到廣東沿海這一千多公裏的海路。一旦日本人得到確切的情報他們就會設法切斷這條運輸線,這的確是個軟肋。
其次要考慮國內各派的和平局麵。國民黨與紅軍現在依然水火不容,如果國民黨能確認東北軍與紅軍的這種合作關係,那麽東北軍與南京的友好局麵就不好維持了,起碼會有很大的隔閡。隔閡就會產生矛盾,更有可能演變為衝突。以當前的世界局勢,特別是對日本國的關係,我國的內亂就是日本人的機會。東北方麵為什麽一再的努力維持國內和平?還不是為了抗日大業?
說到底就是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了這個根本的利益,東北方麵不能宣揚廣東方麵紅軍的抗日戰績。讓南京方麵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探索廣東發生的事情。國民黨的情報部門有可能探聽到蛛絲馬跡,甚至知道東北軍的武器援助,可擺到桌麵上與暗中進行畢竟還是不同的,南京也不好公開指責。
如果反過來,東北方麵在奉天日報和東北之聲廣播電台大力的宣傳地派大捷,那將是什麽後果呢?國內國際,特別是日本國,將如何反應?不必說了,讀者自己想想吧。
桂係是反動軍閥,從政治上說他們與紅軍是站在對立麵上的,比如矛盾最激烈的就是紅軍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各路軍閥們都是不能容忍的。可是不管李宗仁、白崇禧如何看待紅軍,紅軍的對日作戰有利於廣西,在軍事上是盟友,這也是毫無問題的。東北軍就更不要說了。所以援桂航空隊隊長李福振提交對日作戰計劃報告,李宗仁立即批準,並與白崇禧一道與李福振商議作戰細節。
這裏要重複說明一下,東北軍的援桂航空隊與桂軍的關係。東北軍和桂係雙方議定:航空隊歸桂係最高機構指揮,就是李宗仁、白崇禧有權指揮他們。但是有一條,作戰原則和用兵方向必須經過政訓官孫德荃的認可。這就是說,東北的航空隊不能為桂係去打內戰。此外還有一條,航空隊的內部事務,桂係一方不得插手。這就是說,李、白二位可以對航空隊隊長李福振下命令,但是不能越過李福振直接指揮航空隊的下級部隊。
孫德荃是東北方麵駐廣西的聯絡官兼援桂航空隊的政訓官。隊長李福振的作戰計劃要遞交給李宗仁批準,這是符合雙方協定關係的。
自從去年年底日軍第16師團進攻廣西無功而返之後,桂軍與日寇的小規模戰鬥從未間斷。地麵的戰鬥主要在梧州肇慶之間的山地展開,東北軍的援桂航空隊也是在這一代活動。
這種局麵是桂軍的預定戰略決定的。這個預定的戰略是什麽?就是保廣西,不能輕易的出擊,更不能進攻廣東的腹地。
之所以確定這種比較保守的戰略原則,主要的就是桂軍與日軍的軍力對比。廣西以偏遠落後的一省之力,對抗的是當今列強之一的日本國,無論財力物力,軍事裝備,兵員素質等等諸多方麵比較,桂軍都是弱勢。所以雙方擺開戰場拚消耗,則桂軍必敗。桂軍借助本土作戰的優勢,借助地形的優勢,能做到自保就是最大的勝利。
這個作戰原則早在東北軍與桂係合作之初就確定了的,以桂軍保住廣西為第一原則。現在形勢好,順利,可以出擊,但是也不能遠離廣西,更不能離開山區。這樣作戰看似保守,但實際的效果最好。能保守自己的地盤就是最好的,不能好高騖遠。
由於東北軍的航空隊具有技術優勢,因此,在幾個月來的作戰過程中,在肇慶以西的這片山區,日軍的飛機是不敢過來了。援桂航空隊也可以看做桂軍之一部,當然他們也不會擴大作戰範圍,隻是在這片山區轉。
可是現在戰略上需要的是桂軍配合紅軍作戰,牽製日軍的兵力。從桂軍的能力來說,出動地麵部隊向廣州平原方向作戰是冒險的,絕對不可取。因此,總體上說桂軍的作戰隻能是騷擾性的。這個總體構想就決定了騷擾日軍的作戰主要靠空軍了。
援桂航空隊將如何騷擾日軍呢?且聽下回分解。
---41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