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遠東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上一章說到伏羅希洛夫扣押鐵木辛哥引發了第1騎兵軍的倒戈,頓河哥薩克也就歸屬於托派了,托派擴大了地盤,又添加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這個後果導致了斯大林對自己的將領極端的不信任,於是動手大清洗,使得曆史上嚴酷的大清洗提前了一年。
回顧曆史,還有個有趣的事實,蘇俄第一批五個元帥在大清洗中幸存下來的正是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這兩位,他們這一時期的確都在第1騎兵軍供職,一個是軍長一個是政治委員。在我們查到的資料中,布瓊尼有濫殺無辜的記錄,這就是在征討哈薩克時發生的,但他沒有幫助斯大林搞大清洗的記錄。我們基本上遵循了曆史資料安排這些人的命運。
說到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有一點要特別的提出來。老話說:“時勢造英雄。”說的就是曆史條件環境對人物的影響,有時候還是變幻莫測的。我們舉一個例子吧:
汪精衛是盡人皆知的人物,他敢於當亡命的刺客,被捕入獄寫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也是人人傳頌的英雄,後來一轉身成了大漢奸。這個就不說了,“五四運動”都知道吧,其中有一個學生領袖叫“梅思平”,算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吧。火燒趙家樓的那一把火就是這小子放的。學生鬥爭的對立麵是誰呢?是“漢奸”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這三個人。然而,世事變遷,華北淪陷,日本人要尋找中國有影響的名人來維持局麵,其中就找到了曹汝霖等這三位,他們曾經是民國的官員嘛。可是,被學生罵作“漢奸”的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這三位都“寧死不接受偽職”,拒絕了日本人。我們應該指出來,這種有民族氣節的中國舊官員還不少,不是僅僅這三位。這都是有曆史評價的。那麽五四鬥爭另一邊的人物呢?高喊“愛國”的梅思平搖身一變,成為汪精衛投敵策劃人和引路人,變成了正牌子鐵杆漢奸!
因此,我們可以有一個結論:高喊愛國口號的人,可不一定是愛國者哦!還可能是漢奸!被罵作漢奸的人也不一定真是漢奸!細細的品讀曆史,真是氣象萬千。
我們隻能按照已有的曆史說話,某些沒有發生的,未必是不能發生,當條件具備的時候,逆變是可能的。
還有,評價曆史人物更要注重環境。汪精衛投降日本人是人人唾罵的大漢奸。可是,在同一個時代,放到另一個環境裏邊就不一定是這個結論!你不要吃驚,同一個曆史時期的緬甸革命黨人昂山(緬甸共產黨的創始人,現代昂山素季她爹),投降了日本人,做了日本傀儡政府的國防部長,少將軍銜,他的“昂山將軍”稱號就是因為日本人給了這個少將的頭銜。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遠征軍在緬甸艱苦鏖戰的曆史,中國遠征軍作戰的對象是日軍,可是在日軍的陣營中就有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後改稱自衛軍),打敗中國軍隊的也有昂山將軍的力量,他們也參戰了。並且因為他們熟悉緬甸的地理環境,在戰爭中,昂山的作用不可忽視。還有曆史記載:昂山對待中國戰俘,手段殘忍,殺戮嚴重。如果在中國,給昂山定性為大漢奸那是絕無問題的,他比汪精衛的罪過大多了。可是在緬甸的曆史上沒人說他是緬奸,他照樣是緬甸的民族英雄,並且被尊為國父。即便中國的曆史資料中也沒人說他是緬奸。當今的昂山素季還在吃她老爹的老本嘛,在緬甸的影響力很大。
這就是“國情不同”啦,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標準。
......
斯派的騎1軍搖身一變就成了托派的騎10軍。斯派的遠征軍餘下的部隊還有四個步兵師,他們隻有亡命逃跑的份了。
問題是托派能不能讓他們順利逃回去,這個機會托派不會白白放過。托派是本土作戰,不管是正規的野戰軍還是地方部隊,在哈薩克境內到處都有,托洛茨基很容易調動部隊,對於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斯派紅軍進行圍追堵截。這是順風仗,容易打。斯派無心戀戰,一心逃跑,托派自然是怎麽打怎麽有理。再說,斯派附屬的炮兵、裝甲兵、輜重等等的輔助部隊都被布瓊尼借職務之便收編了不少。斯派的四個步兵師缺糧少彈藥,更是缺少重武器,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於是他們自保都很艱難,讓托派紅軍追著打,更是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漏屋偏逢連陰雨,斯派的紅軍遭遇了大草原上罕見的暴風雨,士兵們被雨淋的渾身濕透。馬車拉著不多的武器彈藥以及不多的糧草,有很多也不得不扔掉,因為輪子都被泥濘掩埋,馬匹被累死很多,就算人幫著拉車也很難在泥水中行軍。後有追兵,前有堵截,他們隻能輕裝逃跑。
哈薩克草原的氣候往往走極端。初夏的季節裏,要麽烈焰炙烤,要麽是疾風暴雨,時而快要把土壤和生靈燒焦,時而又讓他們寒風刺骨。
沿途村莊的房屋全都破壞了,無論幹濕,士兵們都得在露天睡覺。水井也被掩埋了。極度缺水,有些人脫水生病。
在惡劣天氣、惡劣環境和追兵的打擊下,斯派紅軍狼狽之極,五萬多人的隊伍撤出哈薩克之後隻剩下兩萬多人,減員過半。
......
東北軍進攻西伯利亞大草原和隨後成立的西伯利亞國徹底的切斷了蘇俄遠東部分與歐洲部分的聯係,時間已經有三年多了。這期間又經過了朝鮮的南北戰爭,朝鮮的南北雙方都沒有取勝。從蘇俄的角度看,沒能達成吞並北韓的目標,他們認為那是一場失敗的戰爭,進而引起斯大林對於布柳赫爾的不滿,蘇俄的大清洗中當然也就想到了布柳赫爾。
斯大林就不想一想,遠東地區已經事實上形成了獨立的地位,現在能夠維持在蘇俄的版圖之內,能夠繼續聽斯大林的指令,完全靠布柳赫爾的忠誠。更換布柳赫爾極可能造成他的反抗,會導致使得遠東脫離蘇俄的結果。
可是斯大林不這麽看。首先,他認為被隔離出去的遠東更需要自己的親信來掌握。作為獨裁者,他需要部下的絕對忠誠,任何不忠,或者懷疑不忠誠都是不能容忍的。在斯大林的眼中沒有平起平坐的戰友,沒有合夥人、合作者之類的,隻有忠誠的屬下。布柳赫爾忠於蘇俄共產黨,但是用忠於斯大林這個標準來衡量,布柳赫爾不夠格。其次,在斯大林的眼中,“我掌權”是天下第一大事!布柳赫爾掌握著遠東,用斯大林的標準來看,遠東並沒有在他的掌握之中,這是不能容忍的。這就是獨裁者扭曲的性格和扭曲的思考方法。
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裏,伏羅希洛夫戰戰兢兢地站在房間的一角。他沒法不害怕。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千難萬險地逃了回來。回來是回來了,可還是難逃一死啊。差事辦砸了,遠征失敗了,造成了哥薩克第1騎兵軍的集體背叛,這個罪過還小嘛?他死無葬身之地呀!
斯大林很震怒,大聲咆哮!但是很意外,沒有殺他。而是命令他去遠東解決布柳赫爾,拿到控製遠東的權利。
有了前車之鑒,伏羅希洛夫也變得聰明了,他知道,這個差事搞不好就又是一個集體叛變,是布瓊尼第二,哥薩克的翻版。還有,遠東的交通已經中斷了,他怎麽過去呀?走海陸就等於繞地球半圈,並且也不是坦途呀!蘇俄的四麵八方都是敵人。
可今天他是什麽地位?待罪之身啊!那裏還有他叫苦的份?上刀山也得去!可是這個任務危險性太大了,簡直就是送死啊!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看開了也就無畏了。思來想去的他還是鬥著膽子說話了,他說:“我敬愛的領袖、偉大的斯大林同誌。遠東地區很孤獨,布柳赫爾早就有異心,圖謀不軌,已經是獨立王國的狀態了,要拿下布柳赫爾的確很危險。一旦考慮不周就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麵啊!目前的交通狀況,我隻能偷渡過境,也不可能帶著大軍去遠東,沒有部隊的支持,任務就更加艱難了。”
“嗯?”斯大林很驚異,在他的麵前敢於說出自己看法的還不多。他隻是嗯了一聲,可就是這一聲,也嚇得伏羅希洛夫一哆嗦。
斯大林手拿著一個大號的煙鬥,站起身來,不停地看著伏羅希洛夫,圍著他轉圈。伏羅希洛夫精神緊張,但挺胸抬頭,立正,站得筆杆條直,一動也不敢動。
斯大林用煙鬥比劃著說道:“伏羅希洛夫同誌,你不願意去嗎?害怕鬥爭了?”
伏羅希洛夫比誰都懂得,斯大林的話帶有明顯的威脅性和殺機,違逆了斯大林的意誌就是死路一條。
“敬愛的斯大林同誌,我堅決執行!並保證圓滿完成任務!”
是啊,伏羅希洛夫轉彎很快,他不去誰去,他是個待罪之人,完成任務算是帶罪立功,不能完成則死有餘辜。
在原本的曆史上,布柳赫爾就是被伏羅希洛夫無端殺掉的,胡亂安了一個日本特務的罪名。這一次他能實現嗎?
......
伏羅希洛夫去遠東的旅途是艱難的,也是危險重重。他要通過伏爾加地區,這一地區目前是蘇俄的斯派和托派爭奪的戰場。不管怎麽說,斯派沒有完全丟掉伏爾加山區,在那裏的部隊還不少嘛,總是可以幫忙的。可是,他通過西伯利亞國就比較難辦了。
現在西伯利亞國的局勢已經趨於穩定了,戰爭基本停止了,安娜女皇也能長期的住在她自己的國內理政了。形成這個局麵的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亞國與托派成了事實上的盟友,就像中國廣東的紅軍與廣西的桂軍一樣。他們的意識形態差距很大,因此沒有任何的接觸,可是在戰略上他們都有共同的敵人,對敵作戰客觀上就是互相支援。
比如托派進攻烏拉爾山區,那是為了取得工業基地,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可是,這樣一來就等於斷了蘇俄進攻西伯利亞國的通道。另一方麵,西伯利亞國的存在,也讓托派免了側翼的後顧之憂,戰場的東側等於是自己的大後方,幾乎不必設防。
西伯利亞國的東方還有布柳赫爾領導的蘇俄遠東地區,可是,斷絕了交通的遠東,自保尚且勉強,根本就沒有出擊的能力。因為西伯利亞國的軍事力量並不弱,他們的背後就是東北軍,並且東北軍有一支強大的力量做西伯利亞國的後盾,布柳赫爾哪裏敢找這個麻煩?
西伯利亞地廣人稀,現在是夏季,正是最好的季節,少量人員偷偷過境是有可能的。伏羅希洛夫如果帶的人不多,加上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安全偷渡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這就看他的運氣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