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套用特區概念

字數:4551   加入書籤

A+A-




    1933年7月10日,東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宣布建國。不知情的人反應不大,因為蘇聯這個國家特別,其內部叫什麽共和國的不下十幾個,一般人都搞不明白,太多了,甚至地理位置都搞不準。還有大國套小國的,算上這些就更多了,數不過來。所以今天多了一個蘇維埃共和國也是習以為常,誰也沒當一回事。可是有明白的啊!斯大林就明白,他知道遠東算是徹底的完蛋啦。連這些人的家屬都跑了,想報複出口氣也沒地方發泄啦。斯大林對伏羅希洛夫恨得咬牙切齒。暴怒的斯大林把桌子都掀翻了,煙鬥都摔碎了。

    利益利害的有關方麵,南北朝鮮、日本國還都蒙在鼓裏,不知道所以然,就連東俄羅斯的毗鄰東北軍也搞不清楚是怎麽一回事。不過沒用多長時間,東北軍就知道真情了。原因在於情報部門。西伯利亞國等於是東北軍的仆從國家,在哪裏當然少不了東北軍各方麵的人物,情報係統也很完善,遠東地區高官的家屬突然間成批的到來就等於暴露了東俄羅斯的身份。此後,這些家屬又用種種理由向東俄羅斯遷移,也就更加說明了問題的實質。

    情報很重要,它引起了東北軍高層的注意,這不,大帥府裏邊又開始秘密地商討對策了。

    老張家的幾個兒子都大了,也都有了重要的職務和身份,他們逐漸的也就參加一些重要的會議。這個情況與曆史就有區別了,這個區別的關鍵條件就在於張老將還健在,嫡長子張學良是兒子,並且有繼承人的地位,可其他幾個也是老將的親生兒子啊!對自己兒子的信任與培養那是人之常情。舉個例子,大家熟悉的康熙王朝中,老皇帝那麽多兒子各個了得,都執掌一部分權利,也都封王封候的。原本曆史上張老將死了,少帥坐了一把交椅。如果說張學良獨裁似乎過分一點,但是在東北軍內部張學良就是一言堂,各路軍閥都如此。那麽張家兄弟保留著情誼不翻臉就不錯,要說給權利、委以重任那就別想了。這就像雍正坐了龍椅,他的兄弟們能囫圇個的活著就不錯,搞不好就給宰了!那裏還能奢望權利?所以在我們的故事裏,張家兄弟都能有所表現,而不是默默無聞就是這個道理。今天,張學良、張學銘、張學曾都參加了會議,此外還有張作相、趙三本、榮臻等人。

    介紹有關蘇俄遠東情報的是張學曾。張學曾與趙三本的媳婦張懷曦同歲,按生日說張學曾是哥哥。他現在的職務是憲兵司令部下屬的政訓處處長,他這個處長權利可是不小。部隊中的各級政訓官都歸他管,任免的權利在政訓處。這相當於現代我國軍隊的總政治部了,這差不多是一半的軍權。

    政訓官的製度並不是東北軍獨有的,國民黨的國軍、共產黨的紅軍都是這個製度,這都是沿襲了蘇聯紅軍的製度。請大家注意,國軍創建之初也是蘇聯紅軍的顧問幫助組建的,黃埔軍校就是蘇聯幫助創建的,黃埔的主要教官都是蘇聯顧問。紅軍的正規部隊也是來源於國民革命軍(八一南昌起義)。所以他們都有同樣的製度,隻是名稱有所區別,比如紅軍叫政委,國軍叫政訓官。各路軍閥多數也有此製度,比如晉綏軍、桂軍。

    東北軍的政訓官係統也包括了軍事情報,有關西伯利亞國的情報主要的來源就是部隊的政訓官係統,所以張學曾掌握著有關遠東的最權威的情報。

    東北軍這個政訓處在組建初期的處長是黎天才,現在黎天才在貿聯(也是個情報機構)任職。

    張學曾說道:“父帥,在西伯利亞國的移民中,突然發現大量的遠東官員家屬,按家庭統計竟然接近100個家庭。這個情況很突然,對於我們分析判斷東俄羅斯國的性質是一個極有參考價值的情報。”

    張作霖說道:“看這個意思,才冒出來的東俄羅斯是拉山頭的啦?”

    張學良說道:“父親,我認為是獨立,是脫離斯大林而獨立。否則,在遠東戰爭不斷的動蕩狀態之下,成立國家就不好理解了。”

    張作霖:“三本,你也說說。”

    趙三本依然是做會議記錄,他低頭寫字,沒有說話的意思。可是張作霖點名點到他的頭上了,也不得不說話,他略加思索,說道:“是,大帥,蘇俄這個國家中,國中之國特別的多,遠東冒出一個東俄羅斯也算平常。可是眼下的遠東被隔離開來,這個時候出來一個東俄羅斯國就蹊蹺了。這就是剛才少帥說的意思,我同意這個看法。再結合他們的家屬出現在西伯利亞,就可以斷定他們已經脫離了斯大林的控製。”

    張作霖有點不耐煩,用手指敲著桌子說道:“我沒讓你說這個,說對策,咱東北軍該怎麽辦?”

    趙三本也有點惶恐,說道:“大帥,這麽大的事情我考慮的還不成熟,先開個頭,拋磚引玉吧。”

    張作霖:“行啦,別磚頭瓦塊的了,快說!”

    “是!現在我們更需要有關東俄羅斯的情報,也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絡關係,這些就不說了。我們的策略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給東俄羅斯這個國家定位,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應該給它一個什麽位置呢?首先,東俄羅斯現有的疆域都是我中華固有的國土,是在近代裏被俄羅斯一步一步蠶食的。就是按照康熙年間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來說,貝加爾湖以東也是我們的領土,它包括了外興安嶺和濱海部分,也包括了庫頁島、堪察加半島。在清朝末年,中國全麵衰落,西方列強紛紛來到中國,瓜分利益。也就是在哪個年代裏,又有了“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這兩個條約純粹是俄羅斯依靠強大的國力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無端地強占了遠東地區。這是侵略和掠奪。就是蘇俄的領袖列寧也曾經聲明,這是不平等條約,聲稱遠東的土地要無償歸還給中國。

    既然東俄羅斯所占據的土地是咱們中國的國土,那麽對於中國來說,就不能承認他是獨立的國家,如果承認了它就是出賣國土。”

    關於國土的道理是很淺顯的,但是民國時期的人們反應不像現代那麽強烈。所以趙三本提出的東俄羅斯不能算作獨立國家的觀點大家都覺得新穎,可是民族的情結大家都不缺乏,特別是麵臨著日本侵略者的時候,更是民族精神大爆發的時期。所以他這個新穎的觀點也容易被大家接受。也就等於是趙三本在誘導輿論的走向。

    張作相問道:“三本的意思是不是說東俄羅斯就是我們的敵人?因為他們占據了我們的國土嘛。可是從政治、經濟、軍事格局上看他們應該是我們的盟友才對,起碼是亦敵亦友,比如在朝鮮戰爭期間就是這樣的。這就左右為難了,我們該看重眼前的形勢利益呢?還是看重國土呢?”

    趙三本答道:“我同意輔帥所說的道理,特別是在軍事方麵,不少情況下東俄羅斯是我們的盟友,比如對付斯大林,對付日本人我們的立場是一致的。輔帥的這個意見很中肯,也是謀國之道。我非常佩服輔帥的眼光,當然我也讚同這個基本分析。

    一方麵要收回丟失的國土,一方麵又是盟友,那麽如何對待東俄羅斯呢?首先不能是鄰邦,友好鄰邦也不行,附屬國也不行,因為那是中國的國土。那麽最好的結局就是讓東俄羅斯的掌權者們認同我大中華,和平地、自願地成為我們中國的一個或幾個行省。當然了,現在這麽說還是不著邊際,僅僅是個美好的願望。

    但是領土問題的確是個原則,我們丟失的領土是應該收複的。收複失地的辦法很多,我東北軍如果能夠和平的製服東俄羅斯,避免戰爭而達到目的,這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不能保證這種努力一定能有結果,但我還是主張向這個方向努力,隻要我們有心,或許能有這樣的機遇也說不定。

    在具體的做法上,我主張要主動地考慮到他們的具體情況和利益,可以答應給予他們自治權,甚至給他們比較大的自治權都是可以的,比如自己任命官員,甚至可以保留一部分獨立的軍隊。但是前提必須屬於中國,我們是一個國家。利益的事情可以慢慢的消化嘛。放長遠看,100年,200年以後,不就成為完全正常的國土了嗎。

    如果我們有了這樣的認識,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這個結果還是可能的。之所以所說可能,是依仗我們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我東北軍現在有能力消滅他們,這就是讓他們歸順的最大憑仗。”

    趙三本所說的就是現代裏像香港澳門那樣一國兩製的特區,是不丟失國土的權宜之計,套用現代的靈活思想用於民國時期也是不錯的選擇。

    聽著趙三本的講話,張學銘很興奮,但是在張作霖的麵前,在嚴肅的會議上,他還不敢過於忘形。張學銘是民黨的總理,從影響力上看,眼下的民黨已經是中國的第三大黨了,從黨員人數看,民黨人數不多,那是因為民黨的組織鬆散,黨籍管理不嚴格所致。但是它的影響力可是不小。

    按輩分他是趙三本的哥哥,但是在會議上不能稱兄道弟的,隻能用職務的稱呼。

    張學銘說道:“趙處長講得好,我讚同,領土的確是個原則。此外,用和平的方式收複國土總要好於戰爭,這是顯而易見的。無論社會財富還是民眾的生命以及部隊的消耗,在戰爭中都是巨大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戰爭不利於民族和睦。現在的東俄羅斯有不少的漢人,也有不少我國其它的少數民族,但是在那裏的當權者以俄羅斯族為主。那麽戰爭就容易理解為我中華民族對俄羅斯族之間的種族爭鬥。到了戰後,人員的犧牲,財產的損失都將演化為民族的仇恨,這對於今後的社會穩定、和諧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張學銘搞黨務,立場觀點與軍人儼然不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