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又投降了

字數:5457   加入書籤

A+A-




    東北軍對阿爾謝展開空中地麵的立體進攻,強大的攻勢日軍一個聯隊怎麽能抵擋?沒有費多大的力氣東北軍就突破了防線。山坡上還有日軍殘餘的反抗,可東北軍的坦克就列著隊在山下的公路上通過了,直奔前麵不遠的阿爾謝小鎮。

    天上有飛機,地下有坦克裝甲車,還有跟在坦克後麵勇敢在士兵。這種氣勢有點像現代的戰爭場麵,不同的是坦克短小,炮塔高高的,火炮僅是一根細細短短的管子,實在是太原始了,沒有流線型的威武。但是這個形象現在已經夠拉風了,讓大日本皇軍膽戰心驚。

    在即將進入阿爾謝小鎮的時候,戰場上突然出現了變故!

    在小鎮裏兩處房屋的屋頂上,同時打出來白旗!與此同時,各處日軍陣地也停止了射擊,帽子上綁著白布的義勇隊人肉炸彈也消失了。總之,日軍停止了反抗。這是投降了嗎?

    白旗也是不成文的規矩了,誰也沒有規定,但是,它是公認的投降標誌。

    前線的指揮員愣住了,怎麽回事?該怎麽辦?

    好在東北軍的通信手段先進,消息立即傳到張學良的指揮部。

    “什麽?戰場上投降?”事發突然,連張學良也有點不信。

    前方又傳來新的報告,說是一名日軍少將級的軍官,帶著五個日本兵,手舉著白旗走出來了,要求麵見東北軍的指揮官。

    “把他帶過來!”張學良下了命令。

    日軍投降了,這應該沒有疑問了。不管怎麽說,作戰總要死人,和平解決總是好事。

    張學良:“命令第22師清理和占領前麵的日軍陣地!命令第73旅停止前進,原地警戒。命令77旅(炮兵)瞄準阿爾謝的重要目標,做炮擊準備!”

    不多時日本人來了,他們是被東北軍的一輛汽車帶過來的。因為張學良的指揮部距離前線還有十多公裏呢,走路要多少時間?

    來者是日軍指揮官東久邇稔彥親王的代表,名叫小蒼尚榮,是個少將。他是第118師團的參謀長。

    小蒼尚榮站在卡車的車鬥裏走了十幾公裏,那樣子就相當於檢閱東北軍的部隊。東北軍的隊伍正在行軍,當然都排列在道路上啦。小蒼高高地站在車上對東北軍的士兵和裝備一覽無餘,這些裝備就深深地震撼了他,讓他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親王有遠見卓識,大日本皇軍如果與這樣的部隊作戰還有好結果嗎?

    小蒼的到來說明日軍內部的爭論有了一個結果,或者多數人轉變的認識,能夠正視眼前的現實。或者東久親王直接發話了,下麵的人再沒有異議。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是東北軍在他們麵前展示強大實力的結果。日軍的防線一擊即破,頃刻之間土崩瓦解。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套一句時髦語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實際上日軍那邊真的上演了一出鬧劇,那就是東久親王“切腹”!

    在日軍指揮部裏,被東北軍犀利進攻嚇破了膽的幾個小軍官們突然“發現”他們的親王殿下關上了門,在擦拭軍刀!這不是要切腹謝罪嗎?這還了得?於是眾人蜂擁而入,奪了軍刀,救下親王。

    親王在那裏喊:“我要向天皇謝罪!......總要有人負責的......”

    這眾人感動的眼淚嘩嘩地流啊!

    “親王殿下,不能啊!”

    “您是千金之體,怎能輕生?”

    “我們沒法向天皇陛下交代呀!”

    “......”

    就這樣,親王的光輝形象得以維護,投降之將還如此的光彩,也的確不簡單。接下來小蒼尚榮少將做了談判代表,親王大人當然要口授談判條件和要求啦。

    對於日軍投降也不是那麽難於理解,現在的日軍已經山窮水盡,要麽投降,要麽被消滅,全軍覆沒,那裏還有別的出路?

    日軍也不是那麽頑固不化的,在我們的故事中,先後投降的日軍不下五六萬了,首開紀錄的是在天津大沽口投降的第4師團第8聯隊,規模最大的是海城一戰第14師團等三個師團的殘部全部投降。現在東北軍的手中還存留有四萬日軍戰俘,他們被編成幾個工程隊從事勞動,使用戰俘最多的就是修築鐵路、公路的工程。

    日本戰俘在中國的存在,對於日本國來說是奇恥大辱,是碰不得的傷疤,在日本國內也是嚴格禁止的話題,獨裁政權嘛,都要管製輿論的。

    說到輿論管製的話題,我們在此說一句多餘的話:在美國,法律禁止政府擁有媒體,誰都可以辦報紙、電視台,唯獨政府不行。美國有個“美國之音”,這個電台全世界都知道,它是美國政府辦的唯一媒體。但是,美國之音不準對國內播音,也就是說,美國人民聽不到美國之音。還有個美聯社,別以為它是官辦,不是的,它是由美國一千多家報業和近四千家電台、電視台組成的新聞聯合組織。此外它也不是媒體,屬於發新聞稿件的單位。

    美國法律不允許政府辦媒體,這是因為政府的喉舌定然會向人民發布對政府有利的信息,妨礙人民對政府的批評和判斷,妨礙了輿論的自由。

    這就是西方的民主,有點反動啊!

    ......

    因為新聞管製很多日本人並不知道戰俘的存在。但是對於日本的上層人物,這些不是秘密,他們都知道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日軍向東北軍投降減少了顧慮。因為他們知道,戰俘在中國從事體力勞動,可中國人沒有孽待他們,吃穿住行都是正常的,每日的勞作時間是10個小時,每10天一個休息日,並且還有津貼,戰俘們都攢了不少的錢。特別是吃飽飯這一條在日本國內就是奢望,可是戰俘們每天每餐都是能吃飽,對於饑餓的日本人來說這一點很重要。甚至東北軍在每一個工程隊都建立了妓院,裏邊都是日本"ji nv"。

    東北軍也經常通過英美做中間人,遣返部分戰俘。遣返是有條件的,一般都是生病、體弱或者有殘疾,不適應工程隊的工作了,當然了,對於軍官的遣返條件要更嚴格。也正是這些被遣返的人帶回去很多消息。因此,他們選擇向東北軍投降的顧慮比較少。相比較之下,日本人就不會選擇向東俄羅斯投降,日俄之間是世仇,他們打了幾十年了,對待俘虜不會客氣。日俄之間在曆史上都抓過對方大批的戰俘。

    在真實的曆史上,日軍投降做戰俘的也不少,例如曆史上在內蒙諾門罕進行的戰爭,蘇軍就俘虜了大批的日軍。

    ......

    小蒼尚榮向張學良提出了日軍的條件。

    他們的條件是:第一,要求東北軍保證日軍全體官兵的生命安全;第二,要求仿照1929年在山東的第6師團的前例,允許日軍和平退兵,返回日本國。

    在1929年,日軍第6師團被解除武裝,從青島登船回國。這個結果有其曆史原因,最主要的是南京政府畢竟是公認的中央政府,山東是南京的直接管轄區,處理山東事務不能架空南京,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南京的決策就是中國國家的決策,東北軍必須尊重,否則不是鬧分裂嗎?而當年的形勢是中國還不具備與日本國交惡開戰的條件,也可以說中國不具備宣戰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怕日本海軍封鎖中國的海上交通。這就是當時的製約,所以才放走第6師團。

    現在的形勢不一樣了,中日兩國已經宣戰,日本國已經封鎖了中國的海上交通。所有的一切都做絕了,沒有餘地了,中國也沒有可顧慮的了,當然也就沒有放走日軍的可能了。

    張學良的回答是第一條沒問題,東北軍可以保證所有戰俘的生命安全,並且東北軍會人道的對待日軍戰俘。有傷、有病的可以給予治療。但是嚴辭拒絕了第二條,張學良說:“現在中日兩國已經宣戰,我們兩國處於戰爭狀態,因此東北軍不能遣返戰俘。”

    那什麽時候可以遣返戰俘呢?張學良說道:“直到中日之間的戰爭結束,日本國向中國、向東北軍投降,簽署割地、賠款之合約,到那時才能談判釋放戰俘的問題。”

    這是東北軍又一次由高級將領非正式的提出了中日兩國進入和平狀態的條件,明確提出了割地賠款的要求。割地賠款是為了彌補中國的損失。

    張學良還提出了東北軍一方的要求:“日軍兩個師團的各級軍旗必須保持完整,與武器一同上交到東北軍的手中。特別是聯隊旗,凡是沒有聯隊旗的,東北軍不承認其戰俘地位,不受投降條件的約束。”

    這就是說,沒有聯隊旗的鬼子官兵,東北軍可以殺掉。

    日軍中聯隊是部隊的基本單位,組建聯隊時其聯隊旗是日本天皇親手授予的,因此就特別的莊重。這個事我們以前說過,就不再重複了。據說,中國八年抗戰,殲滅了幾十萬的日軍,卻從來就沒有繳獲過聯隊旗,一麵都沒有!所以東北軍把繳獲聯隊旗當做很高的軍功,無上的光榮!

    日軍糾結的也是聯隊旗,談判的小蒼尚榮往複多次,提出很多變相的條件,但是東北軍不為所動,堅持沒有聯隊旗則不承認俘虜待遇。

    城下之盟,在炮口下投降,那容得日軍討價還價?張學良除了強硬也給他們以安慰:反複強調東北軍對日軍的俘虜講人道,不孽待,管飽飯。傷殘的,有病的給予治療,不適於體力勞動的可以釋放,遣返回國等等。

    日軍投降的部隊現在就是第118師團和第51師團了,他們也都有傷亡,不完整。第25師團已經名存實亡,至多能剩下少量的殘兵。這些部隊多數集中在雙城子前線,在阿爾謝隻是他們的指揮機關和一些後勤單位。對此,東北軍命令日軍各部原地不動等待東北軍受降。當然東北軍也會知會東俄羅斯方麵,告訴他們:日軍已經投降,讓他們停止軍事行動。

    參與受降的僅僅是東北軍,東俄方麵不能受降,這是中日之間達成的協議,實際上是日軍方麵的要求。原因就是對待戰俘的政策,日本人對俄羅斯人不放心。

    讓日軍各部原地不動,東北軍逐一收繳武器,收容俘虜的方式是為了安全有序。日軍還有約四萬之眾,下屬的每一個軍官都能老老實實嗎?這是不能保證的,所以不能讓他們動起來。同時還要命令他們自己按單位集中武器,不穩定的分子在這一係列的命令中就能暴露出來,便於處置。

    當然舉辦一個投降儀式更有紀念意義,也彰顯東北軍的軍威。可是要因地製宜,此地的東北軍與日軍數量相當,並沒有壓到多數。所以還是平穩要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