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錢到哪兒去了
字數:4598 加入書籤
大蕭條的第一個特征是產品賣不出去,沒人要,沒有市場。於是工廠減產甚至關門,工人失業。大量失業的存在就威脅到有限的工作崗位,工薪下降,於是大家都缺錢。工廠停產倒閉,國家的稅收也就少了。這就是經濟危機的第二個特征:大家都缺錢,民眾缺錢,資本家缺錢,政府也缺錢。
東北所屬的省份大多發現了經濟危機,當然還沒有上麵說的那麽嚴重,但露出了苗頭。危機的原因是什麽呢?就源於農工商業經濟的迅猛發展,這也算是經濟規則吧。發展過快,各業不平衡,金融政策跟不上,就難免失調。也就是說,如果經濟不發展,原地踏步,止步不前,那就不會有危機。中國幾千年來的經濟有起有落,但是變化都是緩慢的,個別的不平衡都是輕微的,都能自行消化,也就不會發生危機。
戰爭年代裏政府的管理引導不善也是一個原因。政府高層把精力都放到戰爭上了,過問經濟就比較少。從自由的市場經濟來說,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隻有政策的調整,比如金融政策。政府對具體的工農商業單位沒有權,也沒有責任。人家生產什麽,資金投入,產量多少,定價高低等等,政府都管不著。也就是說政府幹預的能力是有限的。
東北的危機沒有太嚴重也得益於中國自身有廣闊的市場,各地之間互通有無,是個很大的經濟調節器。特別是這些年來,在東北的帶動之下,在中投行資本的刺激之下,全國的經濟都有很大的進步。經濟向好的一個結果就是人民的收入提高了,民間富裕了。富足的人們購買力就強,中國的市場容量就更大,能夠消化更多的產品。
另一個有利的條件是東北比較注意發掘、使用國內的經濟專家,比如馬寅初。在高等教育中也不斷的培養出新的經濟人才。東北軍政府有一個很大的專家智囊團,總是盯著經濟的狀態,這一次危機的預警就有賴於這些專家的警告。
問題出來了,如何解決?經濟問題還要依靠經濟專家學者,讓他們獻計獻策。其實也沒有多麽高深,一個是開拓市場,第二調整產業結構,也就是用政府有限的調控手段調整產品,使之均衡。
對於開拓市場方麵,馬寅初給政府的建議是:1、擴大內需,2、尋找海外市場。
擴大內需就是要讓人民富裕,有購買力,也就是藏富於民。對於尋找海外市場,馬寅初沒有具體的說,估計是不好說。這兵荒馬亂的年月,日本人還在封鎖中國,怎麽開拓國際市場?老馬不敢說,那就是打仗唄!
如果世界上缺乏正常的秩序,經濟和國家利益就會驅使某些國家發動戰爭,經濟危機是罪惡的源頭!這不,東北軍就冒出了變成帝國主義的苗頭啦,危險啊!
......
對於東北來說剛剛回歸的興海自治區就是個不大不小的市場,那裏也有當前急需的礦產及林業的原材料。所以在忙碌著各種回歸事務的同時,東北軍的高層也在關注經濟交流的問題。對於興海的經濟交流應該說是從無到有,過去的年代裏雙方處於敵對狀態的時間太長了,交流當然就不足嘛。
這些天的會議不斷,但是有閑暇的時候張作霖還是要招來趙三本閑談。其實這種人物哪有時間閑聊啊,他們聊的也都是正事。這個習慣的原因也容易理解。趙三本能夠參加不少的會議,但是在眾人麵前,他就不能說超出常規的話。在不得已時有所表現也是迫於形勢,不得不說,可也要再三的斟酌。因此,事情越多的時候,張作霖就越需要從趙三本那裏獲取信息,避免決策失誤。這算是他們翁婿間的秘密吧。現在他們就在張作霖的書房閑聊。
張作霖:“三本,今天的會議討論了我們對興海的貿易和資金交流,你一再的提:不能急躁,諸事緩行。有什麽道理嗎?”
趙三本:“大帥,興海的工業基礎並不差,按人口來說與我們現在的情況相當。但是他們的管理辦法與我們完全不同。這事要說清楚也麻煩,簡單地說,他們的效率低,生產成本高。比如一個水壺,我們的出廠價格一元錢,零售價一塊二。就算長途運輸,到了興海最多賣一塊五。而興海的工廠生產同樣的水壺,出廠價,零售價都比我們高。那麽我們的水壺一上市場,他們的就沒法賣了。我們的貨物衝擊了他們的市場,也衝擊了他們的產業。如果貿易沒有節製,他們的工業就被衝垮了。他們落後的企業管理的確需要改變,但是不能讓他們破產啊,經濟也是政治。他們需要的穩定大局,我們也需要興海穩定。而我們的官員為了解決東北商品的出路,有些迫不及待了,所以我才主張緩行。”
國際貿易可以用關稅平衡,保護自己的企業。但是國內各省之間怎麽能設海關呢?那不是變相的獨立嗎?
張作霖:“哦,是這個道理。你說的對,興海剛剛回歸,不能亂,不但不能亂,我們還需要他們繁榮,讓百姓們看到回歸的好處。這是大局,關乎民心。為了防止貿易過量,我們應該在邊界設卡,限製品種和數量。
還有一個事要問你。既然他們工農業技術都不差,工業規模也可以,那為什麽會財政困難呢?他們人少,按人口說,他們的產值也不低嘛,為什麽政府財政緊張呢?”
趙三本:“這個原因也很複雜,經濟很深奧,我是個外行,僅僅知道一點皮毛。總的說,效率低利潤就低,不過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我還是知道,那就是行政費用開支過大。”
行政費用就是用到政府身上的錢,政府官員、公務員消耗掉的錢。張作霖居於高位多年,這個還是懂的。
趙三本:“大帥,我們軍政府的錢怎麽花您應該知道吧?最大宗的是什麽?”
張作霖:“那還用說?養兵唄。我們為什麽總是盯著裁軍呢?還不是軍費開支太大,兵多了養不起。”
趙三本:“可是蘇俄的製度之下,養的官員特別的多,就像我們關注裁軍一樣,他們也知道官員太多,於是總是喊精簡機構,精兵簡政。可是沒用,越喊官員越多,越喊機構越龐大。一般的國家裏,行政費用在半成(5%),再高也不會超出國家財政收入的一成(10%),可是蘇俄就能達到兩成半(25%)以上!幾乎相當於軍費了。”
張作霖:“啊!有這麽高?這不是養了兩份軍隊嗎?他們養那麽多官員幹什麽?”
趙三本:“大帥,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坐天下’這三個字。中國一直有皇帝,‘皇權天授’都聽說過吧?皇帝是父子傳承,這合法嗎?因此就要有個說法。皇權天授就是說法,皇帝說啦:我這個權力是上天給的,所以叫天子嘛!中國自古就是皇帝坐天下,百姓認可了,剩下的就是忠君了,要向皇上盡忠。蘇俄也是這樣的,他們自古也是沙皇統治。可是突然間變了,變成了聯共統治,斯大林坐天下。斯大林要是明說:我是皇上!估計百姓們也能認可,也能擁戴他,這是千年的傳統嘛!可是做皇上就要幹皇上的事,也要修德,不能隨便搶劫殺人啊?再說了,他們上台是自稱革命,自稱是無產階級,這才上來的,改稱皇帝不是自己打嘴巴嗎?於是為了坐天下,為了永遠掌權,為了權力的合法,就要自圓其說。什麽是自圓其說呢?就是編,胡編濫造,反正結論必須是我掌權。誰敢說別的嗎?輕者坐牢流放,重者殺頭槍斃!可是他斯大林自己清楚,他這個權不合法,坐天下不合法。怎麽辦呢?那就是高壓統治,眼睛睜得大大的,盯著每一個人。大帥,我們算算,這要多少官員、吏員加狗腿子才能管住每個人啊!這些官吏衙役吃誰的飯,還不是國家養著。”
張作霖:“原來是這樣。何必玩虛的呢?像我們,咱們就明說,我們當權就靠軍隊,靠槍!所以我們叫軍政府嘛!擺明了,大家都沒話說,政權不是一樣合法嗎?何必口口聲聲說自己代表人民,實際上他們最怕人民了。
我們的官員就到縣一級,再往下就是警察了。我們的鄉長村長都是士紳族長,屬於村民自治。一個縣往小裏說也是百十裏,縣衙門、法院、警察局、稅務都算上也不夠百人啊。這要是按蘇俄的辦法一千人也不夠啊?”
趙三本:“起止一千?蘇俄是兩套人馬,一套是聯共,一套是政府行政,都是吃財政飯的。我們是一個縣長就夠了,他們加上十個副縣長也不止,還有一大堆書記副書記呢?還有什麽蘇維埃代表、青年團、工會農會等等一大堆,都吃財政的飯,光衙門口比我們的官員還多,再加上一直到村級都有大小官,這個人數能少嗎?養這麽多人不比養兵少花錢,這還沒計算貪汙。他們的財政能不緊張嗎?還有我們的財政支出包括國立學校和國立醫院,教師、大夫都是財政養著,而蘇俄可沒錢養這些人。在斯大林那裏誰對於‘我掌權’有用誰就吃財政飯,他當然不會養著醫生教師啦。”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看看現代的朝鮮,他們的村民離開村子需要村委員長開路條,否則寸步難行(村口有崗哨)。還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在剛剛允許使用手機的時候,曾經有這樣的笑話:監察部門打報告說:手機不能再增加了,因為他們監聽的人手不夠,不能完成監聽每一次通話的任務!!!
趙三本說道:“大帥請放心,我們興海自治區的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很久就會改變。這是因為在我們中國已經沒有蘇俄那種大環境了,他們的權力是我軍政府給的,是合法的,他們不必為合法性憂慮。再者說,我們也不允許他們這樣繼續下去,要慢慢的改變這種狀態。這種改變對他們的高層也有好處,因此不存在阻力。”
張作霖:“民生的事情還要專家們辦,讓馬寅初拉個班子,研究改革經濟的辦法。我們的要求就是平穩,不要出亂子。”
趙三本:“是!我來寫個公文,明天交給大帥過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