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加藏布河穀
字數:4723 加入書籤
東北地區為了扭轉經濟不景氣的頹勢,在經濟專家的參與之下,調整金融政策,降低利率,增加市場流動資金,利用價格杠杆引導調整產業結構,等等等等一係列的經濟措施。同時用補貼的方式鼓勵大宗產品對外輸出,以開拓市場。可是由於日本國對中國沿海的海上封鎖,中國的出口通道不暢通,僅有通過長江水路、中緬印鐵路這一條通道。由於這條鐵路需要英國有合作的態度才得以暢通,所以東北經過此路的貿易就要特別的注意不能損害英國的利益。比如,在印度、緬甸的市場上絕對不能觸及英國的利益,也就是說印度出產的大宗商品種類,中國不能向那裏傾銷,例如紡織品。
危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農業,這是根本,民以食為天嘛,糧食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還有一層,農業上有龐大的人口,農業生產的波動會直接導致農村人口的不穩定。
在戰爭年代裏軍火等軍需物資是最賺錢的買賣,數量大,利潤特別的高,對改善經濟狀態的作用巨大。原本中國是軍火的進口國,可是現在中國也成了軍火出口的國家了。東北賣軍火的對象也不少,有國內各派軍閥,有蘇俄的托派,有西伯利亞國,有南北朝鮮,還有南洋諸國。潛在的對象有越南和在那裏的法軍。法國是發達國家,不缺軍火,並且他們國內同樣存在經濟危機,按說隻考慮出口軍火,不會考慮進口。但是歐洲到東南亞路途遙遠,軍火的補充未必能及時,所以東北方麵抓住機會也是有生意可做。
......
經濟的事挺枯燥,就此打住,我們該看看西藏了。
早在1933年3月,新疆的叛軍張培元部就進入了西藏,到現在接近一年了,他們怎麽樣?這麽長時間一直沒有他們的消息,不會是自生自滅了吧?
張培元部是從新疆的庫爾勒出發向南,沿著塔裏木河,經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進入西藏的。那個地方是著名的可可西裏高原,屬於那曲地區。西藏省就是地廣人稀之地,一個那曲地區比河南省的麵積還要大,可人口還不夠中原的一個小縣城。
這支叛軍隊伍得到了南京政府的承認,被任命為中央派遣駐西藏特別使團,金樹仁為特使。部隊番號是國民革命軍第73旅,下設兩個團,旅長是張培元。
注:這個73旅的番號與東北軍的第五軍第73坦克旅重複了,因為張培元部是南京給的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而東北軍自成一統,其番號就難免重複了。
南京方麵指定駐印度的公使館負責聯絡他們。東北軍當然也承認他們,並且任命常經武為聯絡官,負責物資的支援。常經武駐地庫爾勒,這漫長的運輸線就是個麻煩事。
常經武上任到了庫爾勒之後使用電報與張部保持聯係,同時設法建立沿途的兵站和組織運輸隊。按照在新疆積累的經驗,他購買駱駝和馬匹組建了一個像馬幫商隊那樣的運輸隊。借助這個運輸隊就開始向南建立兵站,一站一站的向西藏伸延。可是剛進入西藏,就是可可西裏那個地方,發現馬匹與駱駝不適應高原的環境,大部分都病倒了,也死了不少。不要說運輸貨物,牲畜單身行走都困難。常經武到現在才恍然大悟,進出西藏的都是西南矮馬,高大的牲畜不適應高原缺氧的環境。沒辦法,他重新尋找購買矮腳馬,重組運輸隊。
可是常經武的麻煩事還沒完,1933年的8月下旬他與張部失去了聯係。出了什麽問題呢?他一邊向上級報告,一邊派出偵查隊伍,先後派出兩支裝扮為馬幫商隊的偵查隊,都帶著電台去尋找。他盼望著張部也應該派人來聯係,但願不要有大挫折。
張培元部的確出了問題,他們吃了敗仗,而且是大敗仗,電台也壞了。是什麽情況呢?
張部來到了西藏,麵對西藏的地方勢力,第一重要的當然是軍事力量的對比啦。他們雙方的力量怎麽樣?
新疆的軍隊在中國各個軍閥中算作一般吧,除了中原內地過來的軍官帶來了軍閥們類似的練兵操典之外,由於地理的原因,蘇俄的影響也不小,部隊中先後有過不少的蘇俄教官。因此新疆部隊的戰鬥力還說得過去。張部原本是一個團,他們能夠駐紮於新疆的核心地帶,也算新疆不錯的部隊了。現在的編製是一個旅,實際上進入西藏之後兵員的擴充不多,兵員總數隻有約一千人,按東北軍的編製是不到兩個營的人數。他們在裝備上得到了東北軍的支援,火炮機槍數量眾多,對上西藏軍有不小的優勢。
新疆和西藏是近鄰,張培元對西藏也有些了解,自以為西藏的那些兵不過是散兵遊勇。原本初來乍到的應該謹慎,但是他們接觸了一些西藏的地方守衛部隊都是不堪一擊,於是膽子就大了。張培元急於獲取戰果,向拉薩的方向快速推進。
我們再來看看西藏的軍隊。
西藏的軍事組織與中原完全不同,還是冷兵器時代的組織形式,他們的最高軍事長官叫“瑪基”相當於我們的總司令吧。瑪基之下的軍官叫“代本”,一個代本統屬五百人左右,相當於一個營。整個西藏一共有九個代本,就是九個營。其中守衛拉薩的代本有一千人,是最大的,也是主力。整個西藏的兵力合計有五千人,相當於一個不滿員的師級單位。
張部進入西藏後已經遇到了幾夥藏兵,每一夥稀拉拉的不到十個人,槍也雜亂的很,俄製、英製、漢陽造什麽都有,看服裝,有穿喇嘛袍子的,也有穿藏袍的,這也算軍隊嗎?也就是他們手中有槍,否則,絕不敢相信這就是軍隊。
無論是軍事裝備還是兵員素質張部都遠遠的高於西藏本地軍隊。所以張培元堅信,他的部隊在西藏將向所披靡無對手。
張培元的目標當然是西藏的核心地帶——拉薩,這就是他們的進兵方向。西藏給人的印象是高原風光,高高的雪山,貧瘠的山地居多,也有肥美的草原。的確是這樣,他們進入西藏的地方是可可西裏高原,那個地方的確荒涼,可是越向南走,越靠近西藏的中心,地理環境就越好了。他們遇到了一條比較大的河流,名叫“加藏布”,這條河是著名的金沙江的支流,金沙江就是長江上遊的名稱。
在藏語中“藏布”就是河流,所以大部分河流都叫某某藏布,例如雅魯藏布江,那個“江”字是漢語加上去的,藏語就是“雅魯藏布”。湖泊的名稱叫做“錯”,例如加藏布附近的一個湖泊叫“色林錯”。
加藏布河穀裏水草豐美,是好牧場,也有不錯的農田,還有別處不多見的山林,真是好地方啊!張部到達這裏的時候是7月21日。
部隊宿營都有安全防護的措施,這是軍事常識了。宿營地一般要視野開闊,地勢要高一些,周圍沒有過於複雜的地形,便於觀察防範,避免被偷襲。張部在此宿營就選擇了一處平緩的山坡。一千多人安營紮寨也是好大的一片,拖延四五裏地。營地麵向河流,背後有高山,有天然的山水屏障,又有用水的便利。營區還要形成互相配合之勢,軍事術語叫“掎角之勢”,當然也少不了明崗暗哨。
此地距離拉薩已經不遠了,還有七八百裏。一支外來的漢人軍隊進入了西藏,大小的戰鬥也打了幾次,西藏的統治者當然會知道,也會采取防禦的措施。在民國時期,漢人的軍隊進入西藏地區也曾經有過,這並不是第一次。從前的都是從四川方向而來,這一次是從新疆方向。藏軍與漢人軍隊的交鋒這也不是第一回了。
西藏的地方政府格局是清朝皇帝規定的,政府叫做“噶廈”,除了朝廷派來的最高長官之外,西藏自己有四名長官,官稱叫做“噶倫”。民國初期的時候,朝廷的官員沒了,所以四大噶倫是最高長官。四大噶倫就是四個藏人的官,其中一名是僧侶。噶倫中的一人擔任藏軍總司令,叫做“瑪基”,現任的噶倫兼瑪基的是阿沛阿旺晉美(以下簡稱阿沛)。這個噶廈是政府,西藏還有神權,就是兩大活佛:達賴和班禪,現在是達賴的影響力大於班禪。不過前任達賴剛去世,新的轉世靈童還沒有尋找確認,是個過渡階段。現代人應該知道,後麵接班的這位達賴就是流亡印度的哪位。
現在金樹仁被南京政府任命為駐西藏特使,從法統上說就應該是西藏的最高行政長官。可是西藏方麵承認不承認還兩說,關鍵就看誰的拳頭硬了!張部如果占領拉薩,那麽金樹仁的最高長官地位就成立,打敗了就什麽都不是。清朝皇帝在西藏的權威也是這麽回事,軍隊打進去了,誰敢不聽話?像什麽冊封活佛,轉世靈童的金瓶摯簽,都是清朝皇帝說了算!這個權威也是刀槍殺出來的。電視劇“雍正王朝”裏邊有個年羹堯西征青海的情節,年羹堯就帶有一個任務:把新任班禪“請”到北京去,這個細節在電視劇中沒有表述。為此,年羹堯屠了十幾座寺廟!權威是血染的!
現在西藏的上層就是這樣的,他們當然知道來者的身份啦,南京的公文也會發給他們嘛。現在金長官要來了,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刀槍“歡迎”。藏軍總司令阿沛當然要調兵遣將,進行堵截。他吧衛戍拉薩的兵都用上了,這可是西藏的主力部隊了,另外又抽調了兩個代本,這就相當於三個營的兵吧,兵力總數約兩千。按東北軍的編製相當於一個團的兵力,是張培元部的二倍。阿沛還不放心,又從日喀則抽調兩個代本,那邊路遠,並且是另外的一條路,他們正向戰場趕過來。
注:“瑪基”這類詞匯非必要的時候我們就不使用了,還是用“藏軍總司令”更明白無誤。
就在張部到達加藏布河穀的當天,藏軍也到了加藏布,兩軍相遇了。可是藏軍在自己的領地上,行蹤容易保密,發現漢人軍隊的時候就他們就隱蔽下來,沒敢亂動。此時即便張部發現藏軍的蛛絲馬跡也不會想到前邊是藏軍的主力部隊,因為他們進入西藏以來,不斷的碰上藏軍,大股小股的都有,規模都不大,打上兩槍就跑了。而現在是張部在明處,藏軍在暗處,這是藏軍的優勢。
兩軍相逢,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468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