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初次交鋒

字數:5095   加入書籤

A+A-




    山炮的確便於山地運動,它可以拆卸開來,裝在馬馱子上,甚至可以用人背著抬著行軍。藏軍第1營的8門炮(隻有第1營有炮)全部帶來了,一起開炮,這個陣勢也不小,在西藏地區應該算是最大規模的炮擊了。

    也許是炮聲的震動,山中的雨水又下來了。

    按照阿沛的命令,炮聲一響,士兵就要出擊,四五裏的距離,並且是沒有道路的山地,夜色中視線極差。步兵接近敵軍也需要時間嘛,要盡早出動。所以隨著炮聲,藏軍開始出擊,漫山遍野的亂竄,沒個隊形,也缺少章法。更有甚者,藏軍的官兵們都大喊大叫,似乎為了壯大聲勢。

    轟轟的爆炸聲驚醒了張培元的部隊,睡夢中的官兵都爬起來了,匆忙的穿衣服,拿起步槍,跑出去,營地裏邊已經是一片混亂了。四處都是嘟嘟的軍哨聲,稍後又有軍號聲,這是各級軍官在發布命令,整頓混亂的隊伍。時間不長,殘存的所有燈火都熄滅了,這是有了燈火管製的命令,營地立即變成漆黑一片,隻有炮彈爆炸的火光。

    如果藏軍的炮兵水平高,這種近距離的炮擊定然讓張部損失慘重,偷襲的效果就出來了。可藏軍的炮兵太差了,發射速度快慢不一,稀稀拉拉的,東一炮西一炮,能夠落入營地中的炮彈少之又少。

    張部營地的燈火全部熄滅了,天色依然昏暗,遠處的景物就看不清。如果是在新疆,夏季裏5點多已經天亮了,太陽也出山了。可是在這裏緯度低,天色依然灰蒙蒙。於是藏軍的炮兵就失去了瞄準的目標,恐怕他們還沒有間接瞄準的本事,隻能按原來炮擊的大約方位繼續開炮,炮擊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從訓練素質說,張培元的部隊應該算二流的軍閥部隊,在中原地區是數不上的。可是到了西藏,與藏軍比較,那就是正規軍對民兵了,水平差距太大。

    張培元和金樹仁也已經離開了他們的帳篷,在一塊巨石之下建立了指揮部。俗話說老兵怕機槍新兵怕炮,金樹仁就是這樣,他是一個文官,並非軍人,被到處爆炸的炮彈嚇得夠嗆,他緊靠著大石頭,生怕被炮彈炸死。張培元也顧不得管他,自管下達一個又一個的命令,他在整理自己的部隊,以應付突發事件。

    張培元:“命令173團的1營向南警戒,建立防禦陣地,預防敵軍的進攻。後麵的174團的5營向西南的那條山溝運動,但不要進山,等待我的命令。炮兵營建立陣地等待命令......”

    張部名義上有兩個團,實際上173團有兩個營,174團隻有一個營,建製不全,嚴重缺編。這種缺編的情況與他的糧食供給有關,他們新來乍到,在西藏還沒有穩固的根據地,養兵首先是糧食,糧草不足,他就不敢貿然擴軍。目前,173團下屬1營、2營,174團隻有一個第5營。營采用大編號是為了方便統一指揮。

    該打仗了,張培元的軍事能力如何?這是至關重要的,再此處要介紹一下,當然說的是曆史上真正的張培元啦。

    他是青海人,有個字,叫子亨。少年時是個地痞無賴,但也有優點,說他奉母至孝,是個大孝子。受過正規的教育,有高等學堂和師範的學曆,甘肅軍事教導團出身,算是職業軍人了。他在新疆從連長幹起,打了不少的勝仗,直到稱霸一方,也是個風雲人物。曆史上對他的評價是“頭腦清晰,長於韜略,能文能武,勇武膽大,廣有人緣。”評價很高啊。但是他沒能鬥過盛世才,兵敗自殺身亡,是個悲劇。

    現在對於張培元來說,敵情不明,他是宜靜不宜動。首要的是防衛,不要讓敵軍衝入營地,等待敵情判斷清楚才能行動。174團的營地在後麵,據觀察那邊的營地尚未遭到炮擊,估計是藏軍的火炮數量不足,暫時沒有攻擊那邊。張培元的用意是準備用174團做包抄敵側後的動作,但是現在還不知道敵軍來了多少,他還要等待。在張培元的調度之下,部隊慢慢地結束了混亂,安靜下來,也看不到亂跑的人了。

    時間的腳步是擋不住的,東方的天空已經有了灰蒙蒙的白色,隻是因為陰天下雨,大地依然黑暗,營地裏邊的帳篷、馬車已經恍惚看到了影子,但是人影不見,很寂靜。過了一會,藏軍的炮終於停止了炮擊,轉移炮口炮擊後麵的營地,也就是174團那邊。可是174團已經移動,估計炮擊的效果甚微。

    藏軍影影綽綽的身影在稀疏的樹木之間開始露頭,人影隱約可見,進攻的敵軍來到了眼前。張部各處阻擊陣地也就槍炮齊鳴開始阻擊。張培元焦急,等不得下麵的報告,他急不可耐地爬上一處高坡,借助雜草隱蔽觀察,他急切地想看清敵情,最緊要的是眼前藏軍的實力到底有多大。自己是進還是退全靠這個判斷,等著挨打總不是辦法呀?何況藏軍是從山上往下衝,他自己的部隊是仰麵作戰,地勢上極其被動。

    張部一開火反擊,藏軍就原形畢露了。藏軍士兵訓練差,更沒有像樣的實戰鍛煉,素質太糟。在沒有阻力的時候,亂糟糟的跑動,大喊大叫還亂放槍,也沒有個隊形。像側翼火力掩護衝鋒這種基本的進攻要領都沒有,這那裏是軍隊?純屬於烏合之眾。張部的槍法也不怎麽樣,但是有基層軍官指揮,排槍也打成一陣風一樣的效果。張部的一個營擁有六挺輕機槍,此時也是輪番掃射,再加上擲彈筒、小鋼炮,還擊的火力非常猛。

    “打照明彈!”張培元讓通信兵傳達命令,基層的軍官在慌亂之中未必能想到。

    幾發照明彈升空,立時把山坡上照耀的通亮。此處的樹木並不成林,稀稀拉拉的,在照明彈的照耀之下,進攻的藏軍無可遁形。

    應該說東北軍為張培元提供了完備的軍火,連照明彈都有,今天就成了重要的作戰手段。

    照明彈當然是照亮敵軍的上空,不會照自己,這就形成了張部在暗處,進攻的藏軍在明處,雙方的條件不對稱了。張部士兵的射擊有了目標,特別是機槍小鋼炮這種前沿的重武器得以發揮,藏軍士兵接連中彈倒下。沒有經過大陣仗的藏軍,進攻的勢頭被遏製,不少開始掉頭往山上跑。

    在山上觀戰的阿沛,一看勢頭不好,忙下令撤退。藏軍的好幾把軍號同時滴滴答答地吹響起來,這是撤退的號音。藏軍丟下滿地的屍體撤退了,士兵們冒著雨,腳踩著泥濘的山路,跌跌撞撞的撤回到出發地點。這次的偷襲沒能衝入漢軍的營地,沒有取得預想的戰果。藏軍整頓隊伍,統計傷亡。這次戰鬥,他們損失了60多人,另有負傷營救回來的30多人,總傷亡超過了100人。第1營1000多人,損失了一成。阿沛在緊張地思索下一步怎麽辦,夜間偷襲都沒能成功,阿沛一籌莫展啊。

    敵情已經清楚了,張培元命令174團5營借助山勢地形,向藏軍側後迂回包抄,這邊的1營做好出擊準備,等待5營運動到位,一旦有進攻的機會就要配合出擊。

    一場夜間的遭遇戰鬥過後,現在是7月22日的早晨了。雨也停了,天氣依然陰沉沉的。張培元也在清理傷亡和物資的損失,同時要重新布置防線,遷移營地,籌劃下一步的打算。還好,他們的陣亡7人,傷21人,損失不大。

    偷襲的一方反而賠了本,說起來有四個要點:第一,藏軍的炮擊沒有達成預期的效果,這可以歸結為夜間視線不清,再就是藏軍的炮兵技術太差。第二,由於炮擊效果差,使得張部得以有效地防衛,以逸待勞擊潰藏軍的進攻。第三就是兩軍士兵訓練素質的差異了。第四就是照明彈的作用。

    張部的迂回部隊用了四個多小時才找到了自己合適的進攻位置。他們行程並不遠,也就是十幾公裏,耗費了長時間是由於地理不熟悉,向導也不是萬能的。第二個因素是下雨後山路難行,山裏的小河溝也是水流湍急。第三是高原反應。總之,行軍的障礙太多。他們找到藏軍時已經是中午了。

    經過仔細的偵查,第5營的位置在藏軍的側後方,並且地勢高於藏軍。態勢有利,可以發動進攻。按照約定他們就發出了信號,就是信號彈,一紅兩綠。在這種情況之下,信號彈是最好的聯絡方式。信號彈的含義完全在於約定,例如這次的信號彈,紅綠各有含義。綠色表示可以進攻,數量表示成功的把握,一顆綠色表示可行,勝利的把握不大,三棵是必勝,兩顆當然居中啦。一顆紅色表示要求正麵進攻先行,他們後發製人,兩顆表示他們主動進攻,希望正麵配合,三棵紅色沒有綠色,就是迂回部隊沒有進攻的機會。怎麽樣?簡單的幾顆信號彈表達了豐富的內容。

    張培元:“打三棵綠色信號彈!第1營準備出擊!開炮!”

    隨著清脆嘹亮的軍號聲,火光閃閃,轟隆隆的炮聲就響起來。隨著炮彈出膛,張部1營的部隊從攻擊出發地躍出,向南麵的山頂運動。

    “轟!轟......”在山頂上落下的炮彈爆炸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火光硝煙四起。炮擊是需要偵查的,也就是炮兵的觀察哨,張部當然會派出,以指揮炮擊。但是匆忙之間的偵查不是很充分,隻是看到敵軍大約的位置。方便也是有的,藏軍還是太初級了,他們居然有不少的旗幟。這還是冷兵器作戰的習慣,士兵跟著旗幟走,旗幟就是部隊的指揮。可是在熱兵器的時代這個旗幟就成了敵軍的目標,今天就是炮擊的目標了。張部也有旗幟,但是打仗的時候旗幟都收起來了,絕對不能軍旗飄揚。藏軍的指揮官就不想一想?你能炮擊,對手就不能炮擊啦?所以說,藏軍的軍事素養和實戰能力差的太多。

    在炮彈的爆炸中,首先是那些暴露了的旗子混合著泥土石塊被炸飛了,漫天飛舞。炮兵的觀察哨不斷的打著旗語傳遞修正炮擊的數據,指揮官們一邊用望遠鏡觀察,一邊下達著著修正炮擊諸元的命令。張部的炮隊有10門82迫擊炮,小鋼炮射擊距離短,夠不著,現在就是這10門炮在炮擊。由於迫擊炮的射擊速度快,短短的幾分鍾就打出了幾百發的炮彈,張部的彈藥充足啊!

    但是他們的炮擊基本上是比較盲目的,殺傷效果未必很好,藏軍再笨也懂得躲避炮彈,敵人的炮兵陣地在哪裏他們也不知道,就這麽亂放炮可見水平也不高。炮擊沒有五分鍾就停了,但見得張部的士兵們漫山遍野向山頂上爬。這也是人海戰術,一下子就是營級的衝鋒,兩百多人,可不就是人海戰術嗎?

    當然張培元心裏有底,他這邊實際上是佯攻,真正的攻擊是藏軍後麵的5營。果然不錯,就在此時山上再次響起炮彈的爆炸聲,這是5營居高臨下,近距離用小鋼炮炮擊藏軍。他們的位置好,在敵軍的側麵,看得清,炮擊的準確度當然就高。同樣的,隨著炮擊,5營也發起了衝鋒。山上山下,軍號聲連片,形成了兩麵夾擊的局麵。藏軍處於危險之中了。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470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