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遭遇山洪

字數:4606   加入書籤

A+A-




    7月22日張培元部與藏軍打了一天的仗,打得很殘酷,雙方都損失慘重,張部慘勝一局,藏軍後撤。到了23日,早晨就是天降暴雨,電閃雷鳴,時大時小的雨水不停。加藏布河穀中河水暴漲,淹沒了山間的道路。山裏地形陡峭,落差大,洪水湍急,人馬進入水中就會被卷走,如果落水那是十分危險的。而山中的道路都是沿著河道的,此時都淹沒於水中了。這樣的天氣和洪水情況,既不能行軍,也不能打仗,張部隻好原地不動。此外部隊傷亡嚴重,也需要整頓。例如,基層缺少的軍官就應該補齊,缺員太多的單位也需要調整,武器的損失需要補充和平衡,還有傷員需要治療,重傷的需要就地安置,如此等等,部隊也需要修整。就這樣,張部在原地駐紮了兩天。到了7月25日天氣好轉,洪水也退去了,道路重新裸露出來,張部才開始向東進軍。

    經過一次被偷襲,張培元變得小心翼翼了。他仔細地排列進軍隊伍的隊列順序,做出隨時迎戰的姿態,對於沿途的山地更是加強了偵查,四麵八方地派出偵查小部隊,各處危險地形都派出斥候實地勘察。因此張部行動緩慢,每日行軍隻有二三十裏。7月正是西藏山區的雨季,雖然不是內地江南那種梅雨季節,但是下雨還是常態。張部行軍這幾日也是雨水不斷,所幸沒有大暴雨,加藏布的河穀中沒有太大的山洪,沒有影響行軍。

    張部就這樣走走停停的走了五天,時間已經是8月1日了,終於看到前麵地形險要,像是山穀的大門一樣,此地就是茲格山口。前麵的斥候已經與藏軍交火,經過多方位的偵查,張培元確定這裏是藏軍的重要防線,有大批的藏軍守衛。張培元也意識到了,這裏將是進藏以來最關鍵的一次戰鬥,衝過去就能取得西藏的控製權,這個仗必須要打。兵到用時方恨少,張培元此時感到了兵力不足,他隻有三個營的作戰部隊,並且不滿編。

    張培元親自來到了前沿第1營的指揮所觀察敵情。麵臨最關鍵的戰鬥他不得不重視,任何失誤都會造成前功盡棄的結果,他必須親眼觀察前線的情況以利於指揮。

    張培元看到眼前的地勢真讓他倒吸一口涼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加藏布河流到此處變窄了,北岸的山勢還算平緩,南岸則異常陡峭。山間的大道就在這陡峭的山腳下,不要說槍炮,守軍就是用石頭砸,他們也難於通過。對於這種地形如果強攻肯定要吃虧,張培元自然就想到了需要迂回包抄,出奇兵智取。他也不由的想到了空軍,新疆就有嘛,他這裏哪怕隻有一架飛機也好啊!可以偵查,摸清敵情,也可以投彈助攻。慨歎一聲,他隻能想想而已。

    張培元離開前沿之前對一營長說:“加強戒備,特別是晚上,明崗暗哨多設置,決不能再次發生偷襲!白天冷槍冷炮的可以打,小規模試探也可以,夜間要安排小股部隊帶著炮偷襲藏軍,順便偵查敵情。還要注意防洪,紮營地點要在山坡上。”

    張培元這麽說,就是不打算正麵強攻了,這麽險要的地勢,不到萬不得已,的確不宜強攻。

    張部除了炮隊、輜重隊等直屬單位之外隻有三個步兵營。上次戰鬥的迂回部隊安排了5營,這次張培元依舊讓5營執行迂回作戰的任務,讓他們設法繞到藏軍後麵去。現在1營在前邊,張培元安排2營負責後衛。他想著抄藏軍的後路,也不能不防備藏軍抄他的後路啊。炮隊則一分為二,分別加強前沿和迂回的5營。

    張培元離開前沿沒有多久,張部的迫擊炮就開始炮擊山頂上的藏軍,這就是打冷炮,沒多大的實際意義。當然象征性的進攻也會有,起碼應該摸清藏軍的情況嘛。

    當天,也就是8月1日,執行迂回任務的第5營就出發了,這種任務當然需要帶著向導,並且在路上還要找向導。由於藏軍堅守的茲格地勢險要,按地形構造原理來說,他們的迂回定然路途遙遠,甚至是否成功都不一定有把握。

    現在第5營的出動又有了新的問題,那就是通訊。信號彈隻能在可視的範圍之內使用,例如:觀察哨登上高山,極限可視距離不過四五十裏。超過這個距離,就算用望遠鏡也難於發現那星星點點的火光。可是張部毫無辦法,他們的無線電發報價隻有一台,也沒有別的通信手段,最笨的一招就是派人聯絡。

    旁邊的金樹仁倒是出了一個主意:“子亨老弟,我倒是有個主意:我們約定時間,每隔4小時,需要信號彈聯絡一次。如果發現看不清了,5營就要留下聯絡小組,作為信號的中轉站,接力傳遞信號,這就能避免失去聯絡。”

    張培元:“德庵兄高見,此法補救了我們通信的不足。”

    德庵是金樹仁的字,子亨是張培元的字。民國以前,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有一定地位的人都有字。

    然後就是通信兵製定了詳細的信號表,把能夠想到的信息盡量包括進去。這種信號有一定的規律性,可也是現用現規定,這樣才能保密性好,含義準確。

    信號彈不一定都用專用的信號槍發射,最簡易的信號彈就類似於民間的雙響爆竹:“二踢腳”,放置在地麵上點燃即可升空發出彩色的光芒。因此是便於攜帶的通信工具。

    8月1日過去了,8月2日也過去了,5營的聯絡沒有中斷,這得益於金樹仁的高招。但是第5營沒有走多遠,一是道路難行,地理環境生疏。二是高原缺氧,士兵們不適應。三就是這兩天陰雨不斷,造成道路濕滑。

    加藏布河穀也是陰雨天氣,好在雨水不大,河水沒有泛濫。

    茲格前線還是不緊不慢的打著,藏軍知道了漢軍的厲害,他們隻是堅守,並不出擊,戰場成了膠著狀態。

    轉眼到了8月3日,5營依然在尋找道路前進,似乎有了希望。隻要5營運動到藏軍的背後,張部的勝利就指日可待了。

    “什麽聲音?”指揮部裏張培元覺得不對,猛然發問。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可怕的“嗚嗚”吼聲越來越清晰了,沒有人知道是怎麽回事,都驚呆了。金樹仁、張培元等一幹軍官不約而同的跑出帳篷四麵張望,隻看到涼颼颼的山風卷起雜物呼呼的襲來,怪獸一般的嚎叫聲音越來越大。天空有驚恐亂飛亂叫的飛鳥,山地中能看到驚慌亂竄的大小野獸,還有好幾匹軍馬掙脫了羈絆,跑著跳著發狂。動物都有超人的直覺,已經知道危險的來臨,軍馬跳躍長嘶,有好幾個士兵忙跑過來企圖控製受驚的馬匹,場麵混亂。

    首先反應過來的是金樹仁,他高喊:“不好!山洪!......是山洪暴發!”

    張培元:“什麽?......向山上轉移......發命令!上山!快!”

    金樹仁到底是年紀大些,有沉著的定力,尚可以做出理智的判斷。但是,到此時已經為時過晚了。雖說洪水流動的速度不是特別的快,可是上千人的部隊要調動是需要更多時間的。

    畢竟是軍隊,有了命令,軍號聲就一陣陣的吹響了。雖然號音的命令很多,但是能恰如其分的表達登高躲避洪水這個含義是做不到的,隻能是“出擊!占領高地!”這個變通的命令了。

    士兵們有令則行,這是強於烏合之眾的地方。聽到命令的士兵,不明所以,趕緊拿起武器,在軍官的指揮下,向山頭“攻擊”。

    張培元的指揮部本來就在高處,他還是帶著指揮部的人趕緊登上更高的山坡。這時有更多的人清醒過來,也是拚命地跑,馬匹也沒人管了。

    山風呼嘯,濤濤的水聲拍擊著山穀,這水濤聲太恐怖,像是山神發怒!聽到這異常的吼聲,氣喘籲籲的張培元不由得回頭張望,他看到了可怖的景象:幾米高的水頭從西邊的山穀中竄出來,真像世界末日一般,呼嘯而至。眼見得奔跑躲避不及的人員被山洪魔獸吞噬,無影無蹤!山穀中的一切,人、馬、車輛、石頭、樹木,都被吞沒了。水火無情啊!

    轉眼之間山穀中隻見洶湧咆哮的洪水,滾滾奔騰的洪水中隱約可見樹木等雜物在其中翻滾,吼聲震動,大山都為之顫抖。幾十裏的山穀,成了這條洪水怪獸的遊樂場,巨大的水龍咆哮著奔騰向前,吞噬著眼前的一切。

    張部的人員跑出去一部分,也有的本來所處地勢就高,可是軍營中大批的物資、帳篷等等被洪水卷走了。得以幸免的人們,站在那裏,呆呆地看著這一切,不知在想什麽,也許在慶幸自己的運氣,也許什麽都沒想,大腦一片空白。

    應該說張部的不少人都得益於張培元下達的緊急命令,這個命令有用嗎?我們說:有用!

    為此,我們還要算一算洪水的速度是多少?答案難於準確,因為製約流速的條件很多,但是一般情況可以用每小時10公裏來計算。地形的障礙少就更快一些,障礙多就慢一些。

    張部的隊伍在山穀中散布於十幾公裏,就是說從首先被洪水淹沒的部分開始,需要將近一個小時之後,水頭才能淹沒張部所有的隊伍。張培元的指揮部在後邊,也就是河穀的上遊,是洪水最早肆虐的地方。及時的警報可以給下遊預警的時間,這就能救出不少的人。

    慌亂過後張培元對金樹仁說道:“德庵兄,這兩天的雨水並不大,為什麽來了這麽大的洪水呢?”

    張培元問的有道理,這洪水是怎麽來的呢?且聽下回分解。

    ---472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