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英國人在觀望
字數:4645 加入書籤
的確,山中的洪水來的快,去的也快,也就是一個多小時,河水慢慢的回落,最後變成涓涓細流。再看河道兩岸已經麵目全非,變了樣子,樹木被一掃而光,兩岸光禿禿的,河道兩側堆積了大大小小的石頭,道路已經難於辨認,地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河道的兩旁,偶爾也能看到零散的武器裝備,個別的馬匹屍體,間或也有人的屍體。很淒慘啊!
這一次山洪災害給藏軍也造成了損失,相對張部來說,他們的損失小一點,這是因為藏軍的主力部隊多數在山上防禦,地勢高。但是他們在沿河兩岸也有人有裝備和物資,這些當然要有損失。
位於茲格前沿的藏軍能看到為了躲避洪水向山地高處運動的漢人,那是前沿的張部1營得到了山洪預警之後的動作。可是藏軍方麵並不知道這是因為洪水即將到來,他們還以為漢軍有什麽進攻的動作呢,因而也調動起來緊張的防禦。所以當洪水到來的時候,藏軍處於河道兩旁的部分就遭受了嚴重損失。被洪水衝走了一百多號人,還有糧草、彈藥、馬匹、車輛等等。
藏軍同樣損失了輜重,但是藏軍是本土作戰,容易補充,相對於張部,情況就好得多。現在明顯是藏軍的機會,阿沛對察絨說道:“察絨代本,你的代本有沒有損失?能出擊嗎?”
察絨:“瑪基大人,這是活佛賜予我們的機會,卑職認為我們必須出擊!我的代本打頭陣,倘若順利,請瑪基大人帶領全軍出動,消滅漢軍就在此一舉了。”
阿沛:“好,炮擊過後你們馬上出擊!我調動其他部隊隨後跟進!”
察絨:“椰絲兒!”這一句是英文了,是英國教官訓練的結果。
這是8月3日,時間已過中午,沒有下雨,但是天氣陰沉。藏軍的八門炮沒有損失,隻是後備的炮彈沒有了,現在阿沛一聲令下,這八門炮同時投入了戰鬥,一起開炮。呼隆隆地山地震動,炮彈就砸到漢軍的陣地上了。
張部的前線指揮是1營長段富貴,他命令前沿的士兵防炮,準備反擊。命令炮兵測算藏軍炮兵的位置,盡快還擊。他補充說,不管炮彈還有幾發,全打出去!
像什麽不能把過多的士兵放到前沿吃炮彈啦,炮兵要防止敵軍反擊,打幾炮就趕緊跑啦,及時更換陣地等等,都屬於軍事常識了,戰場上的指揮官都懂。可是藏軍的指揮官不懂。
藏軍的炮打得不怎麽樣,從山上直瞄射擊,炮擊張部的陣地,兩三千米的距離,居然是東一炮西一炮的,效果太差。藏軍的炮兵能夠直接看到對方的陣地,那麽張部的炮兵也就能看到他們,還用得著測算嗎?炮鏡就有測距的功能。所以張部炮兵反擊的速度很快,藏軍沒有能打幾炮,張部的炮兵就開始反擊了。張部全部是迫擊炮,射速快。而且張部的炮兵還是有基本訓練的,怎麽也比藏軍強。因此,一個反擊就讓藏軍的炮兵陣地淹沒於硝煙之中了。
在加藏布河穀作戰以來,這是第一次炮戰,也是藏軍炮兵第一次被炮擊。其結果很嚴重,藏軍的八門炮基本上完蛋了。藏軍也算運氣好,由於山洪災害,張部的炮彈不多,打上幾炮就沒有炮彈了,不得不停止炮擊,扛著炮轉移了。
藏軍還沒有出擊,先被漢軍來了個下馬威,阿沛看在眼裏,心裏可就猶豫了。他心中畫魂:這個仗還能打嗎?可是他知道,能不能守住西藏,就看這一仗了。漢軍已經被洪水衝得七零八落,這是佛爺給的唯一的機會,這要是還打不贏,幹脆讓漢軍進拉薩!因此他隻能堅持。
阿沛向自己的部隊看過去,他看到部隊還沒有動,察絨手提著刀,在朝他這邊張望。他懂了,察絨也在猶豫,這怎麽行?於是他站起身來,也抽出佩刀,朝前一指,高聲喊道:“勇士們!殺光你們前麵的漢人!”
“殺!”察絨舉刀高喊。
“殺!”藏軍士兵們也喊叫起來,他們蜂擁出動,向山下衝去。七八百人,也沒有隊形,就是嗷嗷的喊著向山下衝鋒。
張部守衛的陣地也是在山坡上,藏軍的位置很高,但是張部也不會仰臉守衛,那不是擺明了吃虧嗎?所以他們選擇的地勢也要藏軍衝過山溝,最後的進攻還是需要爬山坡的。
從兵力上說,張部的1營減員不多,現在依然保持在300人左右。彈藥雖說不算充足,打上一天也問題不大,唯一缺的就是炮兵支援。當然他們自己手中的擲彈筒、小鋼炮還是有的,輕重機槍也不缺。因此,打防禦戰還是可以的,特別是麵對著菜鳥一樣的藏軍更沒問題。軍閥部隊也有比較正規的訓練,比如,按照地形,在較高的位置上設置機槍和小鋼炮的火力點,從側翼的方向支援戰場。密集的機槍子彈橫掃一片,並且,機槍手也懂得經常更換位置,讓藏軍難於對付。而藏軍方麵士兵素質差,他們的機槍不能發揮掩護進攻的作用,參與進攻的士兵也沒有配合意識,隻知道勇敢衝鋒,進攻缺少章法,這就是人海戰術了。張部的機槍火力很猛,配合著小口徑炮,以及士兵強於藏軍的射擊技術,藏軍七八百人的進攻很快就被遏製,丟下數十具屍體退下去了。
另一方麵是山穀中地形限製了戰場,除非繞遠路,難於實現迂回包抄,藏軍隻能啃硬骨頭。藏軍這一次受挫,也嚴重地打擊了他們的士氣,看看天色漸晚,藏軍沒有再次組織進攻。
當夜,就是8月3日夜間,張培元收攏部隊,連夜向西撤退。張部號稱一個旅,實際上嚴重缺員,從新疆出來的時候隻有六七百人,進入西藏後有所擴充,總數達到了一千多人。可是現在減員嚴重,還剩七百人左右,這還要算上在外未歸的5營,但願5營順利,不要有損失。眼下張部第一要務是尋求穩定的糧食供給,避免餓肚子,部隊的恢複和軍火補充還是第二位的。
到了8月4日早晨阿沛得到報告,說漢人都跑了!阿沛以手加額,喜出望外,他知道:西藏又度過了一劫,西藏求得了暫時的安定。他命令派出小部隊,跟蹤偵查漢軍的去向,同時整頓部隊,準備退兵。畢竟拉薩更重要,戰場上的主力就是守衛拉薩的部隊,拉薩不能長期空虛呀,英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想到英國,阿沛又是一陣緊張,因為前些天戰場危機,他曾經命令噶廈聯絡英國人,向英國求援。現在他有些後悔了,那英國人是好求的嗎?這也是大事,他實在放心不下,這邊的軍務交代察絨照應,任命察絨為部隊的臨時總指揮,叮囑察絨盡快撤回第1營,守衛拉薩,阿沛自己就帶著衛隊先一步回拉薩了。
8月中旬,阿沛回到了拉薩,他首先關心的是英國人的態度,還好,噶廈政府負責聯絡的官員報告說:英國人態度曖昧,對於西藏噶廈的求援不置可否,一味地拖延。
英國人為何如此?阿沛召集四大噶倫會議商討。
這四大噶倫中有一位僧侶,這是法定的,他代表著神權,在目前西藏的狀態下,此僧人出自達賴一係而不是班禪一係。這名僧人名叫“柳霞土登塔巴”。以下我們簡稱為“柳霞”。西藏的活佛一般都很年輕,可是背後掌權的僧人喇嘛多數是老者,這位柳霞就是六十多歲的老人。
柳霞說道:“按活佛之靈來看,英國人的態度不難理解。首先我們要自己問自己,我們對英國人是什麽態度?他們是佛爺的奴仆嗎?是我們的朋友嗎?知心嗎?英國人也有靈性,也有他們自己的佛性,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的目的,他們知道我們會拒絕他們的貪婪。那麽對於從新疆來的漢人呢?英國人知道什麽?什麽也不知道!所以他們需要了解漢人,需要知道漢人的心思,需要知道漢人是不是他們的朋友。那麽各位看看,英國人能幫我們嗎?”
“還是柳霞喇嘛參悟了活佛的神靈。假如漢人能夠做英國人的朋友呢?英國人盼的就是這個結果。所以他們幫誰還不一定呢?各位都知道四川雲南到印度的鐵路吧?這就是漢人結好英國人的例子呀!”
說話的是另一位噶倫,名字叫“先喀居美多吉”(以下簡稱先喀)。
是啊,大家都是明白人。英國人的目標是擴張,他們要的是英國人的利益。西藏的上層還不是英國人的奴仆,他們也要維護藏人的利益。新來的漢人態度不明,英國人哪能輕易表態?所以英國人在觀望。
阿沛說道:“各位說的有理,我們不能指望英國人,還是要指望自己呀!願活佛保佑!不過英國人不來也好,他們若是來了,還不知道跟誰打起來呢?”
他這裏說的“英國人來”指的是到拉薩來,不是進入西藏,實際上英國人已經駐紮在江孜了,已經進入西藏了。英國人若是到了拉薩來難免就會有矛盾,搞不好就能打起來。現在的藏人也不怕英軍,英軍當然很強大,可是能派到西藏來的英軍還是不多。對於英國人來說,西藏還是太遙遠,太偏僻,環境過於惡劣,他們不適應。當然還有另外的問題,藏人不能理解,是什麽問題呢?
英國是老牌的殖民者,有豐富的殖民經驗,對於取得殖民地也不是統統的使用武力,武力征服是有條件的。比如像西藏,這裏屬於中國的一個部分,中國是個古老的文明國家,一百多年前英國就來到了中國,他們對中國是了解的,在中國使用蠻橫的武力會留下後遺症。第一是中國的中央政府不會承認,還會影響英國的在華利益。在中國的中原,英國人的利益更大,他們不能因小失大。第二,單單從藏人來說,他們並非原始的野人,也是有深厚文化的民族,武力征服會帶來嚴重的反抗情緒,這種動蕩不安的殖民地是沉重的包袱,英國政府是不需要的。所以英國人的策略是以武力為後盾,施加經濟、文化、政治的影響,以取得英國的利益。至於能否吧西藏變為殖民地還要看機會。
英國人的這些策略藏人懂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