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軍閥的政權
字數:5228 加入書籤
5營總算安全返回了,這讓張培元定下心來,也就要合計站穩地盤,征收錢糧了,因此就要建立政權。政務上金樹仁在行,於是他們就要在一起商議起來。
張培元說道:“眼見得秋收在即,征收錢糧還要早動手啊,軍中不能無糧啊!德庵兄有何高見?”
金樹仁:“子亨老弟,不瞞你說,這個事我想很久了,自從進了西藏我就在想,你就是不問,我也要說的。從管理地方來說,縱觀我們內地各路軍閥們,他們的做法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自成一統,其它勢力一概排除在外,這麽做就難免要動武,消滅舊的地方勢力,建立新的,算是打天下吧。好處是可以隨心所欲,上下都是自家人,怎麽幹都行。”
張培元:“對啊,一般都是這麽幹,各個地方官吏都是咱們任命的,管起來也得心應手啊!”
金樹仁笑著說道:“嗬嗬,也不盡然,這辦法也難免產生小霸王,對上敷衍,對下可就霸道的很了,你這個軍閥頭子也未必能管得了呢!”
張培元心中暗驚!有這麽嚴重嗎?別處他不知道,新疆、甘肅、青海這幾個省張培元還是知道的,這情況的確有,還不少!金樹仁此言不虛呀。
金樹仁:“另一種辦法是就著舊鍋灶吃飯,盡量的維持原狀。這種辦法比較平和,一般不需要動武,大家一團和氣,把事情就辦了。內地的軍閥在征戰之時,臨時占據某地,征收錢糧多采用這種辦法。”
張培元:“德庵兄主張用哪個辦法呢?”
金樹仁:“我主張用後一個辦法,本地的製度規矩全部照舊,官吏、貴族、寺廟、僧侶全不動,維持原樣。這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不能明目張膽的反抗我們的治理,沒有表現出來的不滿我們可以容忍。”
張培元:“這是不是太軟弱了,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呀!”
金樹仁:“子亨老弟說的對,強硬的一手也要準備。藏人彪悍,不服的,反抗的必然會有。這就要殺雞儆猴,下狠手,首惡必殺!”
“每個鄉鎮,重點的貴族莊園,大型寺廟,我們都要派出官吏進行監督治理。眼下就是征收錢糧,我建議還要征召士兵擴大我們的軍隊,這次作戰已經看出我們的兵力不足。不過軍事之事我不甚懂,建議而已。”
張培元:“西藏人口稀少,色林錯地區偌大的地盤恐怕五萬人都不夠吧。我們從上到下建立一套新的官府機構也不算麻煩,本地的武裝對我們來說太弱小,完全可以消滅他們。為什麽一定要保留這些藏人勢力呢?”
金樹仁:“我的想法第一是為了方便,快速接管此地的政權。我軍急需錢糧,現在正是收獲季節,我們不能拖延太久。第二是不要造成戰亂,不管規模大小,戰爭總會破壞生產,讓人心動蕩。田地裏收獲莊稼可是不能耽誤節氣的,有時候,推遲收獲一兩天,就有可能遭到天災,蒙受很大的損失。我們動手鏟除原有的地方政權和武裝,能不打仗嗎?民間的混亂就是必然的,耽誤了農時,由此產生的損失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的損失。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張培元:“嗯,有道理,我們不能跟自己過不去,不能自找麻煩。德庵兄,我看政務上的事情你就多費心吧,都聽你的安排。”
張培元又說:“這次作戰損失不小,2營損失最大,部隊也需要整頓。我謀劃著把1營抽出來給你調配,做收服地方和征收錢糧之事,這應該夠用吧?”
金樹仁:“夠了,足夠了。我們10個人一隊,分散出去,用不上一個月就能管好這地方。那些貴族和寺廟沒什麽武力,這一個營就能把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
張培元:“德庵老兄,不可過分殺戮啊!特別是對僧人。咱們還得積德呀!”
那一場洪水還是讓張培元驚魂未定啊!他怕遭報應。
張培元又說道:“我這裏用5營看家,咱們不能丟了根本。同時我要恢複2營,這120多人的俘虜也要用上,都編到部隊裏。然後還要練兵。可就是缺武器彈藥啊!我們需要擴軍,可是沒有槍不好辦。”
金樹仁:“怎麽?我們聯絡東北軍的人還沒有派出去?”
張培元:“我馬上就派人去。”
他們的外援除了東北軍之外還有南京政府,南京方麵距離遙遠,隻能委托駐印度的外交公使館聯絡張部,能夠提供什麽樣的支援還要看英國人的臉色。另一方麵,張培元還沒有控製西藏,聯係的通道還沒有建立,所以說目前他們隻能聯絡在新疆的東北軍。
......
金樹仁帶著1營去建立官府政權,征收錢糧,張培元則整頓自己的軍隊。他手裏除了旅部直屬的炮隊、輜重隊等就隻有2營、5營這兩個營了。2營缺員太多,他就從5營調過去一些基層士官,然後把一百多人的俘虜經過簡單的甄別都充實進去。
軍閥使用俘虜擴充隊伍可不會做什麽思想工作,也沒有自願不自願那一說,都是強製性的。當然也不會害怕士兵逃跑,這個年代裏,抓壯丁都是很普遍的,因此軍閥們都有對付逃兵的辦法,其實辦法很簡單,就兩個字:槍斃!逃兵一律槍斃,而且是集合隊伍,當著所有士兵的麵公開槍斃,殺雞儆猴!
他們也需要對新兵登記、甄別,所謂的甄別就是驗證身份。大家都知道,此時的西藏還有奴隸製,存在大量的奴隸。可是軍隊中奴隸身份的很少,絕大多數還是自由人,當兵也是有身份的,拿軍餉,能養家,奴隸還不夠這個資格。說藏軍中奴隸很少是實情,個別的還是有,主要是那些貴族軍官帶來的跟班下人,是侍候軍官的。當然打仗的時候也能參加戰鬥。
各級軍官基本都是大小貴族,甄別就是搞清楚這些身份。當然還有傷病情況,身體狀態是不是適合當兵。
在藏軍中,貴族肯定是軍官,可是到了張培元這裏,貴族一概剔除,不能留在軍隊中。其原因很好理解,貴族子弟都應該是有文化,有思想的,張部現在是與藏軍作戰,這些人敢用嗎?但是這些人現在暫時也不能釋放,還要關押,做苦工,留著他們說不定什麽時候還能利用呢?
張部的這次挫敗雖然是天災,實屬偶然,可對於張培元的打擊和教訓的作用還是不小,當然其中也有他信佛,相信因果報應的因素。不管怎麽說,此前他過於自信,過於輕敵,沒有一敗塗地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現在的張培元認識到了擴軍的必要性,軍隊還是要拚實力的,因此他需要擴軍。他的擴軍目標是給他的兩個團湊滿編製,每個團至少要三個營才行,當然最好是四個營。他是軍人,而且是科班出身的軍人,因此他知道擴軍需要按部就班的來,不是簡單的湊數,這第一步就是把現有的三個營恢複好,然後一步一步的擴充。
練兵的事我們就不說了,民國的軍閥們也會訓練自己的士兵,這沒有什麽疑問,也不足為奇。相信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中國現代軍隊的起始點,所以說袁世凱是中國現代軍隊之父那是名副其實的,別用“竊國大盜”來否認曆史。像什麽中國警察之父、中國郵政之父等名號都屬於袁世凱,這是曆史事實。
張培元算是標準軍人,大小也算民國的一個軍閥,他當然懂得練兵。至於“體能”“拉練”什麽的不過是現代的詞匯,練兵都是這一套,沒有原則差別。
可是有一項還是要說明白,那就是如何克服藏族士兵的語言障礙,其實不必擔心,這不是問題。第一,西藏畢竟屬於中國,偏遠地區的人們也難免會接觸漢語,複雜的不行,簡單的也能懂。並且眾多的人當中總有懂漢語的,這毫不奇怪。第二,操典口令數量有限,比如:集合、立正、向左轉、齊步走、一二一、前進、後退、打衝鋒,如此等等。英國教官訓練藏軍使用英語,他們都能聽懂,還會唱英國的國歌,漢語的口令一樣可以學會。皮鞭子加上拳打腳踢,那個印象也很深刻。
......
金樹仁帶著兵去建立自己的政權,他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收糧收錢。政權是什麽?對軍閥來說就是合理合法的把民眾的財富拿過來,把社會財富拿過來。當然附帶的還有對外戰爭,對內抓捕異己者,關監獄和鎮壓都是權力的功能。
西藏的社會是兩條線,一個是貴族的政權,一個是活佛的神權。他們的神權還很厲害,中原內地是沒法比的,他們的寺廟是有財產的,有土地,有草場牛羊,有農牧民,也有奴隸。寺廟的收益歸於神權,民政管不著它。也就是說噶廈通過活佛間接管理寺廟。
軍閥可是不論這一套,人口稀少之地,放過了寺廟就少了很大一塊油水,這怎麽行?所以統統的都要納稅,一個都不能少。由此可知,寺廟的反抗要大於貴族。
張部的軍閥是新來乍到的外人,並且是不同的民族,那麽金樹仁靠什麽?就靠武力!要想打開局麵就要槍打出頭鳥,要血腥地鎮壓!要殺雞儆猴!那麽首先開殺戒的就對準了寺廟。把敢於反抗的頭麵上的大小喇嘛都拉出來,當眾槍斃(可不能殺活佛),然後重新安排聽話的喇嘛執事,還要派出軍代表坐鎮,搜刮錢糧。
這些鎮壓的行動也不會放過貴族。在、整個過程中,金樹仁出現了偏差,歸結起來還是漢人對西藏太不了解了。這個偏差就出在農奴製上了。
雖然中華大地從滿清的帝王政權解脫出來時間不長,但是明顯的奴隸製度,殘酷的剝削和孽待奴隸的事情在中原地區還是少見的,漢人見到西藏的這種愚昧殘忍落後的農奴製還是無法接受。這到不是金樹仁有什麽先進進步的思想,而是中華傳統文化所致,按士大夫階層的認知和道德標準,他們無法接受這種古代落後的現象。金樹仁和張培元定下的原則是盡量的保留舊的製度、機構和官吏,因此,對於有合作態度的貴族、寺廟他們沒有動。可是已經武力鎮壓的,金樹仁就不忍心再保留奴隸製度了。貴族奴隸主都殺了,奴隸們沒了主人,不就等於解放了嗎?他們應該成為自由人啦。
西藏的底層也不都是奴隸,自由人也不少,包括有牧民、農民、手工業者、小商販、小和尚喇嘛等等。沒有主人的奴隸變為自由人不是順理成章嗎?
可是在西藏不是這麽一回事。在這裏的人是有等級有身份的,奴隸身份就世世代代的做奴隸,也類似於印度的種姓製度,或者類似於清代宗人府的戶籍管理,奴隸都是在籍在冊的。金樹仁就自作主張,把這部分奴隸的戶籍給改了,改為自由民。
於是問題就來了,出了什麽問題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