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主動防禦
字數:4816 加入書籤
9月中旬,藏軍分三路向張培元的色林錯根據地發動了進攻。張培元將如何應戰呢?
金樹仁說道:“子亨老弟,我不懂軍事,但是藏軍分三路而來,我們總不會分兵三路拒敵吧?我們這點兵,分開後力量就分散了,更不好打了,因此我勸你還是不要分兵為好。”
張培元:“德庵兄高見,我們的確不能分兵。藏軍分兵三路必然削弱的他們的力量,某一路再強也不如集中兵力。我軍缺少彈藥,集中使用可以補救弱點。這個轉換對我有利。”
金樹仁:“那麽子亨老弟打算向那個方向出擊呢?”
張培元:“打北路。”
金樹仁:“打北路?你說過,藏軍安排一個北路就是為了斷絕我軍向北的退路,他們必然看重,也就會安排重兵。我們集中一路出擊應該選擇薄弱的呀?老弟還要詳解,讓愚兄釋懷。”
張培元:“德庵兄別客氣,其實也沒有什麽奧秘,也沒有高深的計謀,這全是本地的地形使然。”
金樹仁來了興趣,他鼓勵道:“說說看。”
張培元:“你來看地圖,色林錯的南邊地勢高,北邊地勢低,高原的特點當然地勢低一點好,有利於植物生長,因此色林錯的富饒之地都在湖泊的北側,我們也在色林錯湖的北側。藏軍的南路最弱,他們要從湖泊的東邊繞過來。我們如果進攻南邊這一路,結果就是我們的部隊跑到湖泊的南邊去了,北麵的富饒之地都讓給了藏軍。難道我們再打回來不成?再看東邊這一路。我們如果向東攻擊這一路,那就要沿著加藏布河道向東去了。如果藏軍的南北兩路匯合在一起,就抄了我們的後路,我們反而被包圍於加藏布的河穀之中了。因此,東、南這兩路都不能打。”
金樹仁:“老弟高見!佩服!那就剩下北邊這一路了,可是北邊這一路最強啊!”
張培元:“沒錯,所以我們打北邊這一路的時候,即便打贏了也不能追,追擊就可能落入圈套。最好的結果是擊潰他們,讓另外兩路藏軍知難而退。可是打仗的事不好說,什麽情況都可能發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裏說的糧草先行不是通常的含義,而是張部的糧草輜重躲避危險向安全之地轉移。
張培元部一個月的征糧征稅效果不錯,正是秋收季節嘛,收獲頗多。當然了,如果沒有戰亂他們的收獲會更加豐盛。糧草輜重是軍隊的根本,其重要性自不待說。因此張培元委派金樹仁帶著他們的輜重隊,部分炮隊,還有剛剛恢複的173團2營向西北方向轉移。
為什麽有部分炮隊呢?這是因為他們的炮不少,可是炮彈幾乎打光了,所剩不多的炮彈就留下幾門炮給前線,沒有炮彈的火炮留在戰場沒有用,於是就當做輜重轉移了。
2營新兵多,並且半數都是藏族士兵,他們就用作輜重的衛隊了。
部隊分開兩路就要有通信聯絡,不要怕囉嗦,這個非說不可,因為現在是作戰,什麽意外都可能發生,聯絡就非常重要。他們原來的電報機壞了,還沒有修複,所以現在隻有東北軍剛送來的一部電報機,留在張培元的指揮部,保持同外界的聯係。張部與金部(金樹仁這一部分我們簡稱金部)之間就隻能靠騎馬的通信兵傳遞消息了。作為補充手段的是信號彈,而信號彈的傳遞距離最大也就是十幾裏。所以說通信技術和手段也是部隊戰鬥力的重要指標。
金部的輜重運輸現在有個便利的條件,他們在征糧過程中征收了不少馬匹和牛,這裏是農牧區,收稅就能收到牲畜。部隊按照自己的需要就會征集馱馬,也包括馬馱子等裝具。馱馬運輸適應西藏的道路,讓輜重運輸便利快捷。兩三個人就可以帶一個十幾匹馱馬的馬幫。所以金部就像一個超級的大馬幫。
......
北邊的這一路藏軍就是以斬斷漢軍北撤道路為目的,所以藏軍的進軍路線就是這裏的茶馬古道。張培元帶著1營、5營和半個炮隊(當然還有旅部直屬單位)隻要沿著大道向北就能遇到藏軍。作為防禦的一方,本來張培元可以選擇一處合適的陣地,布兵排陣以逸待勞,等待藏軍的到來,這就會更加有利。可是,東、南這兩路的藏軍如果來的更快呢?預定的方案不就被攪亂了嗎?一步被動則處處被動。這就是張培元主動向北出擊迎戰的原因。
張培元還是很加小心的,他從旅部直屬連派出一個加強排,分散成三支小隊向三個方向展開偵查,目的是尋找這一路藏軍的主力,與其決戰。
張培元現在隻有兩個營,他命令拉開距離,前後相距20裏。這是避免被伏擊,被偷襲或者被包圍的陣勢。
張培元的謹慎得到了回報,9月20日晚部隊紮營。張培元從偵查小隊報告得知的情報令人驚異。在他們前進的前方發現了兩支藏軍隊伍,也就是說北路的藏軍再次分兵兩路。從山地道路的走勢看,如果張部繼續行軍一日,那麽這兩路藏軍剛好形成對張部的兩路夾擊之勢!這個局麵就透漏著詭異了。難道藏軍裏有諸葛亮?能掐會算,預先設置了陷阱嗎?
張培元的參謀長田琦雍向他進言,說:“張旅長,這說明敵軍知道我軍的行蹤,並且不是一般的情報,而是我軍的一舉一動他們都了如指掌。倘若如此,咱們這個仗還怎麽打?”
張培元自言自語道:“有內奸?”
田琦雍:“內奸的情報是怎麽送出去的?旅長,請你馬上傳令各連點名吧?”
參謀長的思路正確,這麽準確的情報,沒有內奸是不可能的,清查人數就是查內奸的辦法。其實用不著點名,在戰爭狀態之下,部隊的基層隨時會清查人數,並且層層上報,部隊剛剛紮營,點名是紮營必須的程序。
張培元:“這幾天部隊都沒有減員,所以有內奸的可能性很小。會不會是藏軍的偵探?”
田琦雍:“兩軍交戰,派偵探是必然的,可是從這麽詳細的情報來看,如果是偵探,那就不是一兩個人,並且始終跟隨著我們。這種情況不可能,因為我們的警戒也很嚴,那麽多偵探總跟著我們而不被發現幾乎不可能。”
張培元:“那就是本地的藏人了,不過也是奇怪,我們也走了兩百裏了,到處的藏人都仇恨我們嗎?”
田琦雍:“有可能,我們在征糧中也有幾次藏人反抗的報告,殺人的事也不少嘛。”
張培元:“田參謀長,傳令下去,把十裏之內的百姓全部集中看管,封鎖消息,哦,關押三天吧。注意不許傷人。”
這個命令如果在中原內地是個麻煩事,但是此地很好辦,因為這裏人煙稀少,如果沒有大型的寺廟就不會有太多的人,甚至貴族人家的人口也不多,十裏之內至多關押百十個人,三兩個兵就能看管。這種關押百姓的做法是部隊作戰時的常規辦法,術語叫做封鎖消息。
9月21日一早張部拔營起寨繼續進發,但是他們放棄了原來的大道,轉向野山溝裏的羊腸小道。張培元依然采用1營在前,5營遠遠地跟在後麵的隊形,可見他還是十分的小心。行進了半日,到中午時分,部隊吃飯休息,然後就按照地形開始修建伏擊陣地,他們要在此地伏擊藏軍的一個分支隊伍,據情報,這一隊藏軍距離此地還有30裏,他們大約有300人,擁有少量火炮,估計不多於五門炮。張培元的隊伍有六百多人,超過藏軍一倍。但是參加伏擊的隻有1營和半個炮隊,有300多人,與藏軍相當。5營的任務是保護自己的後背安全,不直接參戰,現在的張培元真是有點怕了,小心再小心。
大約下午三點半,北邊傳來偵查兵消息,說藏軍的人馬到了。又過了一會,四點過了,藏軍的先頭部隊露頭了。張培元此時也在1營的指揮掩體裏邊,他們都手舉著望遠鏡觀察著藏軍。所謂的先頭部隊實際上是藏軍的一個偵查小隊,叫斥候也可以,隻有十來個人,都騎著馬,他們隻是沿著山間的小道行進,邊走邊向山上觀察,但是沒有上山的意思。
從服裝上看,這支隊伍應該是拉薩的,是藏軍的主力部隊,因為他們穿的草黃色的英式軍裝,戴著拿破侖帽子。他們都騎著馬,是那種西南矮小的品種。士兵們有端著槍的,有背著槍的,東張西望,看樣子還算是有訓練的偵查兵。
張培元說道:“段營長,如果他們沒有發現我們的話,就讓他們過去,等他們的大部隊過來再打。”
1營長段富貴:“是,還是請旅長到後麵吧,馬上要戰鬥了,這裏危險。”
張培元:“好好打,我親自指揮炮兵隊協助你。”
段富貴:“謝謝旅長!”
張培元的指揮部就在後麵不遠處,與炮兵陣地在一起。說是炮兵隊實際上隻有三門炮,原因就是炮彈少,現在一共不足100發炮彈,要掂量著用,這一次作戰下狠心也就是打上30發,總要留點後手嘛。
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張部希望藏軍大隊人馬進入伏擊地點,以便獲得更大的戰果。可是藏族士兵熟悉這裏的山地,張部設伏必然會改變地貌,這就難免暴露目標。所以後麵藏軍大隊人馬剛剛到達張部預設的伏擊地點,前邊過去的藏軍偵查小隊就發現了可疑目標,開槍示警,後麵的藏軍隊伍則立即散開準備迎戰。從突然遇到襲擊的反應來看,這支隊伍的素質還算不錯,不愧是英軍訓練的兵。
一場戰鬥打響了,結果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479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