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民心
字數:4569 加入書籤
9月21日下午4點多一支300人的藏軍隊伍來到了張培元部1營預設的伏擊陣地。當藏軍的偵查小隊發現異常開槍報警時,藏軍大隊的前半部分已經進入了伏擊地點。這支藏軍隊伍拖延了一裏多,並且前麵的斥候距離較遠,所以隻有100多人進入了1營直接打擊的範圍。這讓張培元很遺憾,伏擊的戰果會打折扣。當然82迫擊炮可以打到藏軍的尾部,可遺憾的是炮彈不多,不能充分發揚火力。
前麵的槍聲一響,後麵的藏軍隊伍則立即散開準備迎戰。從這個反應來看,這支隊伍比其他的藏軍要強的多,他們不愧是英軍教官親自訓練的部隊。
不能再等待了,張培元命令前沿開火,命令僅有的三門82迫擊炮炮擊藏軍的中後部,其作用是攔截後部的藏軍向前增援。可是張部的炮彈太少了,張培元命令每一門炮打五發炮彈,總數才15發,實在少的可憐。戰場上頓時槍炮齊鳴硝煙彌漫。炮彈是朝藏軍隊伍的中後部射擊的,在炮彈的爆炸聲中藏軍的隊伍更混亂了。突然的炮擊讓他們猝不及防,在硝煙中能看到人馬傷亡也不小,這一部藏軍還是有基本的訓練,士兵四散開來尋找隱蔽物躲避炮擊,沒有到處亂跑。可惜張部的炮彈不多,算是給藏軍一次被炮擊的實戰訓練吧。
張部的炮兵打完了炮彈,按照慣例他們就轉移了,轉移到另一處預設的陣地。
1營也沒把全部的兵力放在前沿,陣地裏隻有1連,連一級也有輕機槍和小鋼炮,他們居高臨下,而且有打擊的突然性,所以一陣射擊之後,藏軍前端的偵查小隊就被消滅了。進入了伏擊範圍的藏軍也同時遭到了打擊,預計藏軍的傷亡不小。藏軍士兵們臥倒了,並且就地尋找隱蔽地點。可是他們的馬匹還在路上,在槍炮的打擊之下,死傷的倒下了,沒有負傷的就拖著韁繩四處亂竄,仰頭嘶鳴,增加了戰場的混亂。
張培元命令1營全體出擊,段富貴把另外兩個連也拉上來了,他命令吹衝鋒號全體出擊。在嘹亮的軍號聲中1營的隊伍如猛虎下山,向山下衝去。
就在此時猛然聽得大地震動,戰場上再次炮聲隆隆。聽聲音就知道這是山炮,這是藏軍開炮了。按炮擊的情況判斷,藏軍的炮也不多,也是三門左右。他們炮擊山上的陣地,也炮擊了剛才張部炮兵的位置。藏軍炮兵的動作還真的很快,從張部炮擊到藏軍開炮也不過十幾分鍾,說明這支藏軍隊伍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張部的炮兵已經轉移,不會有損失,可是出擊的步兵才剛剛出動就遭到了炮擊,所幸藏軍的炮準確度差,不然損失會更大。軍令如山嘛,衝鋒號還滴滴答答的吹著,士兵當然要衝鋒,這比躲在工事裏邊的傷亡要大。營長不能眼看著士兵們挨炸彈,他趕緊下令臥倒躲避炮擊,於是軍號就改了調子,這次出擊被迫中止。
很快,張部的炮兵就開始反擊,三門炮又打出15發炮彈。真是無奈,他們的炮彈太缺少了,不得不計算著使用。就是這15枚炮彈的反擊讓藏軍的炮兵啞火了。段富貴抓住機會,重新發出出擊的命令,並帶頭躍出陣地向山下衝去。衝鋒號再次吹響,1營全體居高臨下,喊殺聲震天,氣勢奪人,藏軍紛紛後撤。在段營長的督促之下,張部的衝鋒速度很快。是啊,他們是怕再次被炮擊,隻要兩軍近距離接觸交戰,雙方就都不能開炮了。
此時正是藏軍最混亂的時候,交戰雙方人數相當,趁著敵軍指揮係統的混亂狀態,趁著第一次打擊的餘威,張部1營的衝鋒擊垮了敵軍,使得藏軍成了潰敗之勢。如果不是一鼓作氣,給藏軍以緩衝時間,他們就會整頓隊伍,那時的形勢又不同了。
在兩軍的近距離交戰中,張部的士兵不單單有步槍,他們還有機槍、小鋼炮、擲彈筒,甚至手榴彈,這些武器配合使用,使得進攻犀利,迫使藏軍隊伍節節後退,藏軍士兵已經出現向山中逃跑的情況,這就是隊伍潰敗的征兆了。
張培元在望遠鏡中看到前麵戰鬥很順利,他命令後麵的5營跟上來,接替守衛陣地,接應和保護1營。
藏軍潰敗了,可是張部也沒有追擊太遠,張培元命令收兵,然後是打掃戰場,掩埋死者,救護傷員,紮營休息,因為天色漸漸的變暗,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張培元之所以沒有窮追敵軍,眼看天要黑了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擔心敵軍的埋伏,畢竟這裏地形複雜,藏軍是本鄉本土的,張部屬於客軍,環境生疏。
這次作戰,1營的傷亡不小,陣亡二十多人,傷四十多,接近四分之一,主要的傷亡產生於發起衝鋒時被炮擊。藏軍一方的傷亡隻能是估算,他們估算的數字是傷亡150人左右。藏軍傷亡大的原因是被伏擊,好在他們沒有全部進入伏擊圈,從而避免了被全殲的命運。
這次的繳獲倒是不錯,竟然有一門山炮。這是由於伏擊戰,藏軍不知就裏,走到了伏擊地,造成兩軍距離非常近,加上張部的進攻突然,並且速度快,使得他們來不及帶走火炮。藏軍陣地上有三門山炮,其中兩門已經被炸毀,完好的就是這一門。在追擊中還俘獲了十幾名俘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那門火炮之外他們還繳獲了一些槍支彈藥,對缺少彈藥的張部能夠解決一些。這支藏軍的槍械還算規矩,基本都是英製武器,規格比較劃一。如果張培元彈藥充足,這點繳獲不算什麽,可現在情況太差,少量的子彈也比沒有強啊。
這支藏軍隊伍算是他們的精銳部隊,即便如此也趕不上中原的普通軍閥部隊,西藏的兵還是太差了,此外他們的裝備也差一些。
總結起來張部打勝這一仗有一個關鍵的原因,那就是及時的知道了藏軍的意圖,並且準確地推斷出藏軍的情報來源。由此,張部及時地封鎖消息,從而讓藏軍處於明處,張部處於暗處。情報地位的轉換讓張部主動了。
可是這件事讓張培元心中不安,他能想到的就是民族問題。他是外來戶,是漢人,此地的人口中大部分都是藏族,與漢人有隔閡,所以本地人才會主動的幫藏軍。
他還真是有預感,到了第二天,也就是9月22日的上午,金樹仁部的通信兵急匆匆地來到了張培元的指揮部,通信兵的報告讓他大吃一驚:金部遭遇了藏軍的伏擊,損失很大。目前金部原地防禦,不敢在移動。金樹仁傳信說:請張培元從速返回,與之匯合,以免遭不測。
張培元聞信大驚,他詢問金部遭遇伏擊的詳情,據送信人稟報,伏擊金部的藏軍人數也不少,估計有四五百人,但是戰鬥力不強。藏軍有地形的優勢還有伏擊的突然性,但還是被擊退了。據抓到的俘虜供述,這股藏軍的骨幹屬於那曲地區的零散藏軍部隊,多數人還是本地的貴族與僧侶召集的人馬,他們為數眾多,並且多為本地人,就是武器太差,步槍隻有100多條,其餘都是大刀長矛和弓箭。現在圍攻他們的藏軍也不見了蹤影,可誰知道他們還能聚集多少人馬?卷土重來也是可能的。所以金樹仁部不敢再移動,選擇一處險要之地據守待援,目前暫時還算安定。
張培元詢問損失情況,送信人說:人員損失不大,死亡重傷者隻有五人,輕傷十幾人。但是糧草被焚燒了130多個馬馱子,占總數的三成。
這個情況打亂了張培元原有的謀劃,他這邊的戰鬥不能再打了,後方不穩就失去了根基,這個仗還怎麽打?糧草是部隊的根本,比軍火還要重要,他必須火速回援。
好在張部剛剛打了一個勝仗,藏軍逃走了,兩軍脫離了接觸,借此良機,張培元迅速撤軍,星夜趕路,去與金樹仁匯合。
畢竟是在自己的根據地裏,張部的撤兵、行軍一路順利,沒有再發生意外,兩天後他們與金部匯合。張培元首先查看糧草的損失,一一查點,非常認真。經過計算剩下的糧食三個月之內沒有問題,這讓張培元放下心來,吃了定心丸。在這個年代裏,糧食就等於軍隊,有糧食才有軍隊,這是民國時代的真理。
金樹仁頭一句話就說:“子亨老弟,此地不行了,我們走吧。現在的問題是到哪裏去?朝什麽方向走?”
張培元問:“為何非走不可?”
金樹仁:“民心啊!我們沒能獲得民心。就說這次我部的遭遇吧,我們的所有行蹤都是明的,擺在了明麵上,藏人知道的清清楚楚,而我們則是兩眼一抹黑,什麽都看不見。不然的話我們為何遭遇伏擊呢?在這裏我們隻能處處挨打,不走行嗎?”
金樹仁不懂軍事,可是社會政治卻看得清楚。
張培元:“你說的有道理,現在是藏軍的大軍壓境,而我們又缺少軍火,打不了仗。藏人與我們漢人還不是一條心啊!此地的民眾都成了藏軍的眼睛,我們總不能大開殺戒屠殺平民吧?那麽我們朝那裏走呢?”
金樹仁:“當然是向北更好啦,可以取得軍火嘛!”
張培元:“不行!向北就要打仗,我軍現在太虛弱,就拍打仗,還沒等見到東北軍咱們就完了。所以絕對不能向北,起碼暫時不能,藏軍不撤我們就不能向北。德庵兄看哪裏更好呢?哪怕躲避一時也好啊!”
金樹仁:“要是這麽說我們就要向西了。新疆入藏的路自古就是兩條,並且西邊這條路更平坦易行。我們可以用電台聯絡東北軍,讓他們從和田給我們補給,這也很方便。”
和田是新疆西南部靠近西藏的城鎮,由於那附近的喀什是中德合作的大型空軍基地,所以擴建了比較好的公路,交通還是方便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