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全權特使
字數:5093 加入書籤
曆史上的井岡山根據地為什麽支撐了很多年,多次擊敗國軍的圍剿呢?根本的一條就是民心。不管你用什麽手段,把絕大多數民眾收攏在自己的周圍,獲取他們的支持,在軍事上就取得了人和,加上天時地利的因素,有利的條件就多了。
張培元部在色林錯地區沒能獲得民心,在藏軍主力進攻麵前就難於抵擋了。本地的民眾僧侶都暗中協助藏軍,張部的行蹤對於藏軍是透明的,而張部則是兩眼一抹黑,什麽都看不見,再加上缺少軍火,於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這種情況就迫使張部必須轉移。張培元選擇了向西的方向,他們於9月底出發向西而去。
從色林錯向西,按照地理特點來說還是有利於張部,因為這一帶屬於西藏省內河流湖泊最多的地帶。水是生命之源,在西藏省這個相對貧瘠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會圍繞著河流湖泊,所以,張部行軍途徑之地都是富饒地區,人口也比較稠密(相對的)。這麽好的地方就沒有本地的官府嗎?有,肯定有,並且有官府就會有軍隊。隻是此地遠離拉薩,也就遠離了西藏的政治中心,本地的官府和軍隊力量就比較弱。張部雖說很虛弱,可畢竟是中原來的軍閥,不成規模的藏軍是擋不住他們的。
通過富庶地區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順便征糧征稅,這也算是民國特色吧。張部的要求隻要不太過分,本地的官府、士紳都會出麵“勞軍”,就當是送瘟神了。
長途行軍就離不開地圖,並且軍隊最好使用軍用地圖,張培元有西藏的地圖嗎?可以肯定的說,他們沒有軍用地圖,民用的地圖會有的,那非常的粗略。我們也曾經在故事書中看過,紅軍將領手上的地圖竟然是來自於小學地理課本!
在民國時代,各派的軍隊中都有繪製地圖的參謀,行軍打仗,他們走到哪兒就繪製到哪兒。
那麽部隊行軍路線如何確定呢?粗略的地圖隻能指導大方向,主要的是靠向導,找(或者是抓)本地向導是行軍的必須的科目之一。
張部的行軍就是這樣的,他們手中的地圖太粗略,於是一邊走,一邊測繪地圖,同時還要不停地找向導。
張部走到哪裏算是終點呢?條件有兩個,第一是找到直通新疆的大道,也就是茶馬古道。第二是甩開了藏軍,周圍有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在這個條件之下,他們走了一個多月,走出了1200多裏,到達了“措勤”“薩嘎”一帶地區,此地是雅魯藏布江的上遊地區,河流湖泊也不少,並不是最西端的荒涼地帶。這裏安全了,也找到了通往新疆的大道,於是就停了下來,重新經營自己的根據地。這些事還是原來在色林錯就幹過的,利用和收買藏族地方的基層政權、貴族、寺廟喇嘛等這一套。
此時已經是11月初了,已經進入了冬季。
張培元手裏有電報機,就能夠與東北軍取得聯係,當然也能與南京政府聯係啦。東北軍知道了他們的落腳地點,就把常經武的聯絡處從庫爾勒遷移到了和田縣,常經武組織人員聯絡,組織軍火物資輸送。好在11月還不會有大的暴風雪,趁著這段好時光加緊運輸。
在全力支援的過程中,也輸送了一些通訊設備,以加強張部的通訊能力。讓他們的團級具備電報長途通信的能力,營級裝備了步話機和戰地的有線電話設備。
張培元從新疆來,知道那裏有飛機,西藏也是地域遼闊,如果有飛機就能解決不少問題,因此他向常經武提出了支援飛機的要求。東北軍答應了這個要求,但是空軍是最複雜的技術兵種,建立航空隊可是不容易。於是讓他們選派有文化的人員來新疆接受飛行員的訓練,當然還要有地勤維護人員和通信指揮等等。這個事情技術性高,機構也複雜,即便有東北軍的支援,也不能馬上讓飛機飛過去,還是需要時間。
東北軍的支援物資讓張部如虎添翼,現在的張培元不再懼怕藏軍的圍剿了。
穩定的環境下又激發了張培元的擴軍熱情,在色林錯地區沒有完成的擴軍現在又重新開始,他大力招兵練兵,搞得熱火朝天。反正冬季裏不宜作戰,他們就安下心來做擴軍練兵的事,力爭讓他的73旅的兩個團滿編,同時也做鞏固政權的事,讓地麵平定,保證他的軍糧供給。
......
我們回顧一下:在1934年1月10日,東北軍發表文告,宣布興海回歸,成立自治區。這個事件對全國的影響很大,在全國攪動起波瀾,楊永泰在給蔣介石獻策時提出了民主憲政的建議,從而導致楊永泰辭職。
楊永泰此人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更是耐不住寂寞的。在原本曆史上楊永泰之所以在國民黨的派係鬥爭中被人暗殺,還不是因為他爭強好勝,參與派係傾軋的結果?是他憑著自己的智謀超群來謀取權力和利益的結果。所以他離開蔣介石之後並不能甘心歸隱山中,就像裝入布袋子裏邊的錐子,他總要出頭的。
果然,在過年(現代叫做春節)之後,他喬裝打扮,秘密來到了奉天,當然是謀求投靠張作霖啦。時間是1934年的3月初。
他投靠張作霖明顯就是在投機,東北軍的能力世人皆知,某種程度上說比南京還要勝一籌,此時投靠,不是投機還能是什麽?
張作霖也是這個時代的梟雄,當然了解楊永泰,何況他還能看到“神仙書”呢?
張作霖對張作相說:“輔臣,我看給他倆錢,打發走算了。”
張作相:“雨亭兄,這怕不合適吧?他也算是前朝的老人兒了,在咱們民國名氣很大,不管真假也有個才富八鬥的名聲,咱們若是拒之門外,不怕擋了賢才之路嗎?”
張作相的顧慮也有道理,楊永泰被東北軍拒之門外之事若是傳揚出去就會有人說張作霖嫉妒賢能,或者說張作霖是土匪老粗不懂得收攏人才,總之,無論怎麽說也沒個好名聲。
張作霖:“先不管他楊永泰有才沒才,看人,頭一遭就要看德行。裏掘外挑的人我不能收,這種人小用小禍害,大用大禍害。他還有那麽大的名氣,不重用就會有人指摘,你讓我怎麽留他?”
說楊永泰是“勢利小人”,這就是民國時代的人們評價的,由此可知,張作霖、張作相這一代人對楊永泰沒有多少好印象。楊永泰的智慧,以及他的那些個奇妙策劃的傳奇也是經過曆史的檢驗之後,由後人總結的,現在的同時代人,還沒有感覺到楊永泰有多麽高明。
張作相說道:“大哥說的有道理,我也讚成。可小人也得罪不得,我們用他,防著點就是了,不要給他攪亂的機會。另外也可以適當地警告他,不時的敲打一下,人也是可以變的嘛。當前天下多事,派係林立,讓他在外麵說壞話總是不好。”
張作霖:“那你說說看,用在哪兒好?他也是名人了,安排職位總要說得過去嘛。”
張作相:“西藏,怎麽樣?大哥看行嗎?”
張作霖:“西藏?咱們在西藏沒有人也沒有兵,哪來的職位?”
張作相:“南京不是任命金樹仁為中央派遣駐西藏的特使嗎?我們東北軍政府就不能任命特使?咱也任命一個有何不可?”
張作霖:“嗯,可以,說說看。”
張作相:“咱們的特使手中有錢有糧有軍火,這就等於大權在握,在西藏也算是一霸了,這個地位不低吧?南京給張培元番號是第73旅,他們有兵。咱們給楊永泰一個衛隊連當保鏢就行了。張培元不是還請求援助飛機嗎?給他培訓人員也很囉嗦,飛行員、地勤、通信、指揮一大套,就不如我們派一個小航空隊過去,也交給楊永泰管轄,他這個特使就威風八麵了。他的任務就是執行我東北軍政府的命令,讓我東北軍在西藏也有說話的權利。通過他也就掌握了西藏的詳細情報,那裏有什麽變化我們可以及時的知道。”
張作霖:“嗯,你這辦法可以。這樣吧,我們兩個都不要見楊永泰了,就讓三本代表大帥府給他做出安排即可,有什麽話都讓三本交代他。”
張作相:“要不讓漢卿見見他?”
張作霖:“不必了。”張作霖還真是不給麵子。
張作相這個主意還是不錯,別管楊永泰人品如何,別管好賴,到西藏那個偏僻之地,那個外來勢力和內部民族民粹勢力複雜的地方,他可以隨意地發揮。他有點歪心思也不怕,反正是個爛攤子,不怕亂,亂中有治嘛。
楊永泰被招到大帥府的參謀處,趙三本奉命接待他。
趙三本說道:“楊老先生是我的前輩,先生乃天下之名士,大名如雷貫耳,今日能當麵領教實乃三生有幸啊!”
楊永泰:“過譽了,老朽不敢當!敢問趙處長可有字?”
趙三本:“老先生對我直呼其名即可,在下名為三本,字同名,亦為三本。”
在民國也有不使用字的,也可以理解為名與字相同,當然這樣的不多。不過趙三本偶爾發表文章使用的筆名是“如若”,為的是保密,一般人都不知道。
趙三本:“可惜大帥不在奉天,他讓我帶話問候先生好!並命我安排先生,請先生暫時屈就‘東北軍政府派遣駐西藏全權特使’之職,薪俸待遇暫時按廳級官員的級別。這是聘書和安家費還有這個月份的薪俸加車馬費,還希望先生不要推辭。”
一個大號的紙袋子就遞了過來。這個趙三本開場就直來直去,把楊永泰給搞愣了。
楊永泰是聰明人,他腦袋轉得飛快:所謂張作霖不在,那是純屬托詞,實際就是不願意見他。至於為什麽?回去慢慢想吧,第一感覺是張作霖高傲,沒拿他當一回事。第二,這個全權特使的名頭很響亮,“全權”二字包含多大的權利還要聽下文。西藏可是個偏僻之地,讓他去西藏幹什麽?第三,廳級官員就是僅次於省長了,級別也不低,薪俸定然可觀,大家都知道東北的薪俸高嘛。
楊永泰轉著心思,可臉麵上帶著笑容,接過紙袋子輕輕放在桌子上,靜聽下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