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下馬威
字數:4944 加入書籤
上一回說到張部的1營對日喀則藏軍防線炮擊並準備進攻,結果被敵方火炮反擊,8門炮損失殆盡。營長段富貴急了,命令1連出擊,突擊敵人的陣地。現在張部的一個連也是百十號人,士兵們向前麵的山坡衝去,連長則親自指揮著他的“重火力”從側麵掩護。所謂的重火力就是連裏配置的輕機槍和60毫米小鋼炮,各兩門,排一級還有擲彈筒。張部的裝備還是不錯的。
應該說1營長段富貴的指揮有些冒失,第一次突擊敵軍的陣地應該試探著來,而不是100人的人海戰術。這有可能因為自己炮兵的損失讓他複仇心切,失去了理智。
果然,部隊衝到了半山腰,距離敵方前沿三四百米之處,山頂上的敵軍開始了射擊,有幾處火力點射出密集的子彈。衝在前麵的士兵頃刻間倒下十幾人,其它人則臥倒尋找隱蔽處,衝鋒被遏製了。
在前沿攻擊火力點是小鋼炮的特長,1連長馬上組織機槍掩護,用小鋼炮拔除敵軍的火力點。小鋼炮非常便利,熟悉的炮手甚至不需要炮架,手扶著炮筒就能發射,而且速度快,一發接著一發打,兩門小炮一兩分鍾之內就能打出幾十發炮彈。結果敵軍前沿的火力點一一被清除,敵軍的機槍就啞火了。敵軍還有步槍在射擊,可火力極大地減弱了。
1連的士兵再次奮起,隊形更加分散,跳躍著向上衝。側麵的輕機槍拚命射擊做掩護。雙方的距離已經不是很遠了,張部的士兵甚至能夠看到敵軍戰壕裏的人影,也看到敵軍不斷出現傷亡。
在山上的英軍指揮官埃布爾親眼所見如此險惡的戰場,漢軍士兵作戰頑強,完全不是他熟悉的印度人和西藏的本地人的鬆散懈怠。僅僅一次攻擊他的部隊就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從炮擊算起,加上剛才的交火,他估計損失已經有30到50人了,並且損失了一挺重機槍和兩挺輕機槍。他一共才有200人,再打下去還能頂得住嗎?
不管埃布爾如何擔心,更糟糕的情況正在一步一步的逼近。張部的機槍和小炮對山坡上英軍的陣地進行掃射炮擊和壓製,步兵成散兵隊形迅慢慢地向上攀登,有的士兵找到合適的依托點後馬上就地開槍射擊,與側麵的火力單位互為掩護,進攻者雖然犧牲不小,還是在穩步推進。
在這種近距離作戰中,張部的單兵射擊技術比較差也就顯露出來,子彈滿天飛,命中的不多,屬於亂放槍,浪費子彈。即便如此,英軍士兵稍不小心,就會被漢人的子彈擊中,傷亡還在增加。
眼見得進攻的一方已經進入兩百米以內了,對方的人形已經看得清楚。埃布爾大聲下令:“起爆地雷!”
原來英國人在前沿埋設了地雷,他眼見得漢人隊伍進入了雷區,就命令起爆地雷。
早已等待在那裏的工兵快速地壓下了起爆手柄,隻聽“轟!轟!”連片的巨大爆炸聲響,正在進攻的部分隊伍陷入了爆炸的雷區。好幾個士兵當時就飛上了天,煙塵泥土遮天蔽日。
英軍埋設的地雷是電起爆的,不是踩踏引發。這種起爆方式能夠集中引發一批地雷,形成大麵積的爆炸,殺傷力強,適用於戰場的情況。
後麵的段富貴看得清楚,他恨得直跳腳,眼看就要上去了,沒想到藏軍還會使用地雷。他連忙下令:“撤!立刻撤下來!”
好幾把軍號同時吹響,是撤退的號音。1連丟下一片屍體,個別的傷員恐怕都沒顧得,在密集的槍聲中,就連滾帶爬的往下撤。回來一清點,上去100人,回來六十多,傷亡了三分之一,算是重創了。
此時張培元等人已經來到了段富貴的指揮所,他也看到了地雷爆炸的一幕。張培元命令:“炮兵準備,快點!等待炮擊命令!”
張培元帶來的炮兵剛上來,還要尋找陣地,架設火炮,這需要時間。
“報告!炮兵準備完畢!等待命令。”
“報告!藏軍陣地上打出了白旗!”
“什麽?!”
張培元趕緊舉起望遠鏡,他看到藏軍陣地上一麵不大的白色旗幟在揮舞,那是有人在拚命地晃動,生怕對方看不見。
張培元:“停止射擊!槍炮一律停止!保持警戒!”
段富貴等其他軍官也在舉著望遠鏡觀察,時間不長,段富貴說道:“張旅長,快看!對方來人了!”
張培元也看到了,有四個軍人,手舉著一麵白旗,從山坡上走下來。他們的軍裝都是英軍的式樣。
張培元對段富貴說道:“派人把他們帶過來!”
來人走到近前,張培元才看出來,四人中有三個是白種人,那就是英軍了,原來與他們作戰的不是藏軍!四人中一個軍官兩個警衛,另一個是黃種人,他一開口說話就知道這是中國人,做翻譯的。
翻譯說:“我們是進駐江孜的英軍,今天我們到此地演習,剛才的交戰實在是誤會。”
張培元:“誤會?......”
還沒等張培元說完,參謀長田琦雍把他拉過一邊小聲說道:“張旅長,我們遇到了英國人,這事麻煩,不光是作戰之事了。我們現在不方便決定什麽,如果處理不恰當我們也不好擔待,我建議旅長還是把金、楊兩位特使找來吧,小心無大錯呀。”
參謀長的這個提醒很及時,不管張培元的處置是否恰當,處理對英國人的關係都不是他的職責,這個責任要分清。特別是對待東北軍派來的楊永泰一定要尊重,第一,張培元的軍火全靠東北軍,這是絕對不能得罪的;第二,楊永泰來到西藏以後他們交流很多,楊永泰的見識的確高人一籌,他打心裏就佩服。所以田琦雍一說,張培元立即派人去請金、楊二位。
張培元再反身回來就隻是聽,發問,不表態,也不回答對方的問題,就等著金、楊的到來。
埃布爾為什麽派人過來談判呢?第一個原因是被打怕了。漢人的進攻被他們擊退了,但是很勉強,要不是地雷發揮了作用他的陣地差點失守。再清點一下居然傷亡30多人,戰死的就有18名!他一共才200人,這是在西藏的全部英軍。敵人一次衝鋒就損失了百分之十五!這個仗還能打嗎?
要知道西方有個普遍的觀點,那就是重視人的生命,不管你是上層的有錢人還是底層的平民,死了人都是大事。在軍隊中也是一樣,作戰難免傷亡,可是死傷太多他們就承受不了。美軍怕傷亡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拿人命往裏填的勝利他們不需要。在影視作品裏我們常聽到戰場上的指揮員說這樣一句話:“不惜一切代價!如何如何。”這種話很難出自英美將軍之口的。再比如,英美軍人在窮途末路時可以投降,美軍士兵都帶著多種文字的投降書,這也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對這些咱們中國人不能理解。更有甚者,如果他們在戰場上優勢太大,而敵軍又特別的愚昧,成了單邊的殺戮,在敵方死人太過分的情況之下,他們也會設法終止這種野蠻的殺戮。
.第二,英軍來到戰場的目的是什麽?他們不是來替藏人保衛拉薩和日喀則的,他們也沒想玩真的。之所以到前線來是為了保護江孜,為了維持英國在西藏的存在,為了大英帝國的權益,不能糊裏糊塗的就被漢軍趕跑了。
.第三,埃布爾也是為了當麵了解這一批漢人的底細,他關心的是漢人來了會不會損害英國的利益。他以為大英帝國了不起,東亞人算不了什麽,一擊即潰。他擊潰漢人之後再設法接觸,了解這批漢人,以決定下一步打算。
埃布爾沒曾想一交手就吃了虧,沒辦法,隻好放下架子,先摸清漢人的來路。如果漢人不合作,那就隻能硬著頭皮打下去,打敗了也是為了帝國軍人的光榮。如果漢人是可以談判的,那又何必打仗呢?
......
前麵打仗,金、楊二人當然在後麵,聽到傳喚,他們就騎馬趕過來了。現在張培元、金樹仁、楊永泰三位都到場了,那麽這三位誰說了算數,誰是老大呢?
應該說這三位沒法比大小,要看什麽場合。軍隊都是張培元的,他有軍權,是個小軍閥,論實力論打仗,張培元是老大。金樹仁是中央政府任命的特使,他說話就代表中央政府,如果與西藏的噶廈打交道,與英國人打交道,那麽金樹仁是老大。楊永泰財大氣粗,手中掌握著軍火,這份權威誰也比不了,此外,他還帶來了東北軍交給他的政策和處理事務的智慧。因此,今天的場合應該他是老大。他來到西藏也有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中楊永泰用他的聰明才智也樹立了權威。
問明情況之後楊永泰當仁不讓,他先開口對英軍軍官說道:“這裏是中國的國土,你們英軍為何來到此地?為何與我國軍交戰?你們公開動用武裝力量這就是對我中華民國的侵略行為!沒有什麽誤會。”
這個指責很嚴厲,給英國人來了個下馬威。楊永泰的嚴厲是有依據的,他依據的是張培元的兵,英國人不服咱就接著打。
英軍軍官當時就有點張嘴結舌,他說道:“我......我軍駐紮江孜是按照與西藏噶廈政府的協議,我們的駐軍是合法的。今天我們參與防守日喀則也是得到了噶廈政府的邀請,為了保護日喀則的安全。我們兩軍事前沒有聯絡溝通,所以產生了今天的交戰,這是誤會。”
這個年代裏,民國的軍銜已經同世界接軌,此英軍軍官的軍銜是上尉,這個大家都認識。楊永泰指著上尉的領章說道:“你不是英軍的最高指揮官吧?請你轉告你們的指揮官,或者他親自過來談,或者我到你們那邊去。否則我們無法交談。”
按照國際的慣例,在外交場合隻有少校以上的軍官才夠交涉的資格。楊永泰的話看似普通,卻有挑戰性,意思是:如果你們的指揮官擔心安全不敢來,那好,我可以過去!這就是沒有明著說:你們的指揮官是個膽小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