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封鎖南洋
字數:5057 加入書籤
法國與英美之間磋商的最終結果是:美方出動三個小型的海上編隊,每個編隊有一兩艘護衛艦以下的小型軍艦,加一艘補給船。英方出動兩個小編隊,也是類似的配置。這五個編隊劃分不同的航線和海域,在南洋遊弋。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偵查和發現日本艦隊並及時通報消息,法軍就可以掌握更多的情報,以便躲避日本艦隊,在必要的時候,法軍還可以進入英美兩方的港口進行補給和躲避日軍的圍剿。
東北軍方麵就更不會有問題了,駐達卡領事邢士廉接到訓令後主動來找法軍艦隊司令阿爾邦商議。邢士廉被任命為領事之前,他的駐地就是新加坡,現在是兼顧兩地。
東北軍在南洋有三艘潛艇,邢的“南洋事務總指揮”的職務就包括指揮這個潛艇小艦隊。這兩年他們在南洋的海域擊沉的日本商船已經有數十艘,並且也擊沉過日軍的軍艦。他們對這一帶的海域很熟悉,現在讓他們執行偵查任務更是輕車熟路,潛艇有更好的隱蔽性,可以到比較危險的海域去偵查。中國對日本早就宣戰了,與法軍配合公開參戰也屬於正常。
阿爾邦對邢士廉說道:“邢先生,你們的潛艇部隊很重要,我們和英美都沒有潛艇,所以我希望貴軍的潛艇部隊能擔負起重點航線的偵查,主要是這裏,納土納群島這裏。我們需要的是日本艦隊的情報,因此希望你們的潛艇隱蔽偵查,不要暴露,也不需要作戰。”阿爾邦邊說邊指著地圖上的位置。
他說英美沒有潛艇是不確切的,美軍是有潛艇的,但是作為中立國他們派出潛艇就過於敏感了,美國人現在不想介入任何的戰爭,也就不能冒險。所以東北軍的三艘潛艇就顯得珍貴了。
邢士廉:“如果僅僅觀察,不出擊,我們就更安全了。阿爾邦先生請放心,納土納群島的偵查情報我們包下了。”
納土納群島的位置在新加坡到南沙群島之間,也是預計日本艦隊重點的出沒地區,這個地點之所以重要是基於兩個原因。第一,從印度洋到南洋(南海)的航線,馬六甲海峽不是唯一的通道,隻不過它比較便利,航程短。實際上還有第二條通道,那就是雅加達哪裏的巽他海峽(巽,音“訓”)。從印度洋到南洋選擇這兩條路之一都是可以的。眼下巽他海峽在荷蘭人的控製之下。但是,不管是走馬六甲還是走巽他海峽,向南沙群島方向的航路都要經過納土納群島。也就是說納土納群島這片海域是必經之路。第二個原因是傳統的航線都是靠近陸地或者島嶼的,這是航海導航的需要。法國艦隊打破交戰當然會盯著主要的航道,日本人尋找法國人交戰也要盯著主要的航道,所以納土納群島就成了要害之地。
實際上以往東北軍的潛艇偷襲日本商船時,此地也是主要戰場。眾多的島嶼也便於潛艇隱蔽和逃跑,當然了,熟悉海底地形是先決條件。潛艇埋伏在島嶼之間容易觀察也容易隱蔽。
除此之外,東北軍在南洋地區還掌握著幾個遊擊隊組織,這些遊擊隊都與邢士廉保持著直接的聯係,對東北軍的話他們都是言聽計從的。其中以荷屬東印度公司(印尼)的李家遊擊隊規模最大,他們雖然不能出遠海,但是日本的軍艦若是到了近海,進了港口,就逃不出他們的眼睛。這些遊擊隊也是有電報的,可以及時地通報消息。
聯合國是二戰之後建立的,在二戰之前類似的國際組織就是國聯,中國也是國聯的成員國。國聯提供了便利的外交環境,圍繞著日本國入侵越南的事件,英美法等國展開了頻繁的國際活動,它們當然也會利用國聯這個平台。由於東北軍和桂軍的介入,中國也就會參與這些外交活動。代表國家的當然是南京政府,南京在外交上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為此東北軍政府就要加強同南京的溝通,重大事項都要匯報,所以越南戰場和南洋戰場上的情報南京方麵完全掌握。
中國在目前隻是形式上的統一,實際是分裂的,但是在外交上還是統一由南京負責。
......
如果擺開戰場打海戰,法國艦隊當然不是日本艦隊的對手,可是如果分散開來打擊日本商船就讓日軍難於對付了,這就迫使日本艦隊也分散開來到處尋找法軍的軍艦。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也知道英美都是法國的盟友,而日本並沒有對英法宣戰,特別是美國的主要海軍力量都在太平洋,而不像英國那樣把海軍放在歐洲,這個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日本國進攻越南的決策就包含著試探英美的意思,現在日軍明明知道英美在幫法軍,可也沒有辦法,除非日本國同時向英美宣戰。
法國海軍的這個行動讓日軍及其被動,日本國也沒有好辦法,在肅清法軍艦隊之前,也隻能命令商船、漁船等民用船隻聚集成比較大的船隊,聯係日本海軍來護航。這可以避免損失,但是耽擱了時間,增加了航運成本。可是南洋航線是日本國的大部分商船的必經之路(超過了百分之八十),這個狀況對於日本國的對外貿易打擊很大,給日本國的海上交通造成了大麻煩,有點類似於日本國封鎖中國的沿海的效果了。南洋的這個態勢迫使日本艦隊的大部分軍艦都離開了越南沿海,讓法軍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
為了說明南洋(南海的稱呼是有區別的,簡單地說,南海範圍小,僅限於南沙、西沙等海域)這個國際通道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看一看前不久發生的國際仲裁和美國雙航母戰鬥群來到南洋的事件。
看問題首先頭腦要清醒,分辨真偽,看到實質。事件發生期間輿論關注的重點在菲律賓提請的國際仲裁。美國當然也會關心仲裁結果,但是美國艦隊進入南海的目的說的非常清楚,那就是:美國主張南海“非軍事化”,主張國際水域的自由通航與安全,而不是仲裁。他們針對的是中國擴建島礁,建設機場,進駐導彈部隊。非軍事化與仲裁剛好碰到一起,但它們是兩件事,不能混淆。
再說一遍:美國艦隊的目標是非軍事化,而不是別的,不是仲裁案!別搞混了。不知道讀者們注意沒有,美國多次表示對南沙島嶼的主權歸屬不持立場。
美國艦隊為什麽來?這就是因為在南洋海域通過的商船,運輸的貨物數量都占全球貨物運輸總量的六成(60%)以上。如果哪個國家在這裏設立了軍事基地,豎起導彈發射架,各種戰機也頻繁起飛,那就是說,這個國家可以隨時封鎖南洋海域,掐斷這個重要的國際通道。至於嘴上說什麽:“保證各國自由通行”,別的國家能放心嗎?一把利劍直指咽喉,說什麽保證的話都沒用!
我們再回憶一下:美國來南洋的是雙航母戰鬥群,大家都知道的,雙航母是準備作戰的意思。美國對外的戰爭可不是哪個官員說了算,奧巴馬也不行,那是需要國會表決通過的。這個意思是什麽讀者自己去想,我們就不說了。再回憶一下當時西方主要國家的態度: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都明確表態:隨時準備出動海軍開赴南洋!這個事態非常嚴峻的。
當然了,後來都和平地化解了,美國航母走了,英法澳也沒來,大家都虛驚一場。
我們回憶這個事件就是要說明南洋交通的重要性,封鎖南洋的事態有多麽嚴重。這也是我們的故事中,法軍的動作,日本人的反應,英美這兩個非交戰國的反應,都是有根據的,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
由於南圻被法軍放棄了,所以日軍向南方的占領行動可以用神速來形容,不到一個月,日軍就到達了湄公河三角洲。
南線的順利也鼓勵了日軍,他們向北的攻擊也逐漸加大了力度,投入的兵力也越來越多,日軍很快就推進到了河內平原,寧平前線吃緊了。
寧平到河內還有100公裏的距離,日軍的大炮打不到河內,可是日軍的飛機已經頻繁對河內空襲了,要不是陰雨天氣不利於飛行,法國人就更被動了。北圻的戰局頓時緊張起來,法國人緊急聯係中國的遠征軍,希望得到中國人炮兵和空中的支援,以緩解前線的壓力。
桂軍出了兵也占領了諒山,但是作戰並不積極主動,究其原因,一是李宗仁白崇禧不看好法軍,認為他們失敗的可能性很大;二是中方的空軍力量對日軍不占優勢。但是這一次在法軍的請求下中國的空軍還是出動了,其關鍵因素是東北的重炮團到了河內平原,為了保護自己的炮兵也需要出動空軍。此外,隨著重炮團還帶來了加強要塞的一批裝備,以補充桂軍的重武器的不足。這批裝備主要是機槍和步兵炮,都是適於在要塞工事中使用的。
在各方麵的期盼之中,到了9月中旬,東北軍的重炮團總算到達了戰場,至此遠征軍的部隊基本到齊了。這次出征路程遙遠,他們是通過長江水路到宜賓,換乘中緬鐵路到昆明,從昆明換乘窄軌火車經過老街到河內,河內到諒山這一段就沒有鐵路了。
他們到達的時候,河內平原已經是炮火連天了。遠征軍的防區在諒山,按白崇禧的命令,重炮團要前往諒山。
9月14日,河內火車站。天氣多雲但是沒有雨。
用汽車牽引的火炮從平板車廂開下來,在道路上列隊出發,向北行進。就在此時東方的天空中傳來馬達聲,日軍的機群來了,這也是近來的常態,隻要天氣允許起飛,日軍就會空襲河內。日本艦隊的不少艦船被調離越南沿海的戰場,艦隊嚴重削弱了。但是他們還是留下兩艘主要的航母:赤城號和加賀號,艦載機合計100架,其中半數以上都是新型的三三式。
日軍的空襲是例行動作,他們並不知道有東北軍的重炮到達河內,今天是碰上了。
原本法軍就有不少的高射炮,東北軍的炮兵當然也配備高射炮。這個重炮團擁有各式重炮70門,它有一個防空營,擁有18門高射炮和9挺高射機槍。(此外還有警衛營和輜重營)。當日本的飛機臨空,地麵上眾多的防空火力就開火了。
日本的艦載機中沒有轟炸機,即便到了現代,大型的轟炸機如果想在航母上起飛也是需要特別的條件。戰鬥機采用外掛炸彈的辦法帶炸彈量總是有限的,如果不采用俯衝瞄準投彈的辦法則很難奏效。盡管高射炮打飛機的效率非常低,卻能有效地阻止敵機的俯衝轟炸。
在炮聲中北邊的天空出現了新的機群,這是中國遠征軍的空軍來了,今天也是中國空軍在越南戰場上首次亮相。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49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