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動用戰略空軍
字數:5369 加入書籤
中國遠征軍取得了一次空戰的勝利,戰報都是要及時上報到奉天的。
9月15日,奉天大帥府內張作霖的書房,有關越南的作戰會議正在進行。今天在座的有張學良、張作相、榮臻,還有參謀處長趙三本。
張作霖看著戰報很高興,他說:“兔崽子們打得不錯,賞!咱們的報紙、電台也別閑著,要讓國人們都知道,漲漲誌氣!”
榮臻說道:“我們在越南的力量還是太單薄了,法軍處於弱勢,桂軍三個師兵力也不多,我們東北軍隻有一個飛行大隊和一個重炮團,與日軍比較力量是少了一些。所以我們總參給他們的訓令總要提醒他們:保守為上,出擊要謹慎。桂係方麵還提出了增兵的建議......”
張作相打斷了榮臻的話,他說道:“打仗要花錢呐!空軍和炮兵都是用錢泡著的,劃算不劃算這就要算賬了。我們打日本鬼子是應該的,可越南是法國人的殖民地呀,咱們憑什麽勞民傷財的維護法國人呢?就算法國人跑了,打下越南是我們的嗎?我們出兵是因為有盟約,西方人都講究契約精神,我們中國人也講究誠信嘛。從打鬼子來說,這個仗要打,但是也賬也要算。在沒有我們中國利益的情況之下,我們出的兵就不能再增加了。”
榮臻:“增兵的話是孫德荃的報告上說的,說是李宗仁的意思。李宗仁提出了唇亡齒寒的說法,大意是:如果日本人占領了越南,就會造成對廣西兩麵夾擊的效果,他指的是廣東的日軍和越南的日軍。”
張作霖說話了,他說道:“李宗仁說唇亡齒寒不對!沒道理!中國的近鄰不光是越南,這些鄰居並不都是嘴唇,哪個地方能算唇亡齒寒要看大局。日本國是海軍的強國,我中華的海岸線很長,隨便找個地方日本人都可以打過來,比方說上海,日本鬼子要進攻不是很方便嗎?越南哪個偏遠之地與上海相比可是差遠了!所以李宗仁的這個話不對,是唬人的!他有私心,想借東北軍之力穩定他的廣西。從廣西來說唇亡齒寒沒錯,兩麵夾擊也沒錯,所以這是李宗仁在為自己打算。我們不能上這個當!不能讓人當槍使。輔臣老弟說的對,打仗先要算賬,咱們的銀子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錢多也不能犯傻。”
張作相:“對!大帥說的對!越南哪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打仗也不容易,到那個地方大戰一場隻有勞民傷財,白白犧牲我們的士兵,就算打贏了有多大的意義?曆史上可是好幾次收服了越南,建省設州縣的也沒有好結果。再說了,海外領土是南京中央的事,咱們不能管得太寬。”
張學良說道:“父親,沈鴻烈前幾天提出兩條建議倒是值得考慮。”
沈鴻烈是東北軍的海軍司令,中將軍銜。
張作霖:“他說什麽了?”
張學良:“他說的頭一條的要點就是打擊日本鬼子的海軍。日本國的海軍長期封鎖我國,是我東北海軍的第一敵人,沈鴻烈作為海軍司令他時時刻刻盯著日本鬼子的海軍。日本艦隊不敢靠近我們的沿海是由於我們沿海的眾多魚雷艇和強大的空軍。可是我們的艦隊還弱小,小艇更是出不了遠洋,出去100海裏都有困難。這次日軍入侵越南讓沈鴻烈看到了廣東廣西沿海的機會。由於日本人在廣東作戰和越南作戰的需要,他們的艦隊經常出沒於我國南方的沿海海域。沈鴻烈提出,如果我們的空軍主力能夠進入廣西,在北部灣一帶就會有機會重創日軍的艦隊。我也認為這是很好的機會,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大批的飛機能夠進駐廣西沿海地區才行。”
東北空軍去華南的阻力在南京,南京的擔心是:第一擔心桂係做強做大,第二擔心東北軍與桂係結盟聯合對付中央。這個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用說也都清楚。
張作霖吩咐:“三本,拿地圖來,要南洋和越南的。”
“是!”趙三本起立敬禮,就出去找地圖了。在作戰室就有此地圖,越南、兩廣正在打仗,這個地區的地圖也是常備的。待趙三本取來地圖,大家圍過來看。
張學良:“父親您看,諒山或者廣西其它沿海的機場到海防港的外海隻有100多公裏的距離,我們的轟炸機不用帶副油箱,正常作戰範圍也有五六百公裏,對整個北部灣海域和廣東省的西部都可以出擊。”
張作霖:“嗯,是這個情況。沈鴻烈這個建議可以考慮,如果執行要拿準方向。這一批空軍如果能夠到達廣西,他們的作戰目標就是小鬼子的海軍,並且要瞄準航母和戰列艦這些主要的軍艦,不要亂來。他們不是去給法軍助戰的,也不是給廣西廣東助戰的。打擊小鬼子的海軍,解除我們的海上威脅才是目標。
“輔臣,我們該想辦法找南京通融,以國情為重,讓他們讓讓道。這個道理老蔣應該懂得。”
張作相:“大哥,我回去後就召集人手,馬上辦。不過按以往的經驗南京很可能會拖,他們拖延時間就能給你拖黃了。咱們總不能強行通過吧?何況路途太遠,總需要中轉機場,免不了要降落到國軍的機場上。”
此前支援廣西的飛機都是從航母起飛,沿海岸線飛到廣西。現在大批的飛機進入廣西就不能用這個辦法了。此外大型轟炸機也無法從航母上起飛。
張作相說的是實情,如果蔣介石不願意辦,又礙得麵子,礙得抗日大義不好直接駁回,那麽他們就會拖。這一拖時間就長了。戰爭之事瞬息萬變,時間一過去,形勢變化了,戰機也就沒有了。的確是難辦的事,大家都一籌莫展。
張作霖看著低頭寫字(做記會議錄)的趙三本,說道:“我說三本,你別沒完沒了的寫,你也說說,怎麽能讓老蔣讓道呢?”
趙三本誠惶誠恐的樣子,說道:“大帥,我想到一些,可未必有效,說出來還要大帥掂量。”
張作霖:“有辦法就好,快說吧,別賣關子。”
張學良斜眼看著他這個妹夫,老將對趙三本的信任和寵溺讓他不舒服,他們兩人關係不怎麽樣,隻是客套,沒有親情。
趙三本:“是!大帥。我們借助中緬印鐵路保持對外貿易,但是無論運輸費用還是運輸量,鐵路遠遠比不上海運。因此,日本人的海上封鎖是我們國家之大敵,南京方麵也是壓力巨大。蔣介石的背後就是江浙財團,他不能不重視。我們的使團要抓住這個要害與南京交涉,同時也需要對工商界的大佬們遊說,讓工商界的大佬們支持我們的行動。這是一個方麵了,另外我們奉天有英美法的領事館,把他們的外交官都找來,對他們陳說利害。南洋是英美法這些國家利益攸關的海域,現在日本人入侵越南,法國不要說了,英美等國也明顯受到了威脅,所差的就是沒有直接宣戰了。我們打擊日本鬼子的海軍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因此他們為自己的利益也會幫忙遊說南京政府。西方國家是南京政府的主要夥伴,無論經濟貿易還是軍事援助都是很重要的國際關係,因此西方國家出麵對南京的影響很大。特別是中緬印鐵路,咱們要完全看英國人的臉色,蔣介石不能不考慮這些西方人的意見。如果因為南京的原因,阻礙了我空軍進入廣西,那麽南京政府就會遭到國內外兩方麵的指責。
“我想到的就是這些,可能不完全,提供給大帥參考。”
張作霖頻頻點頭,他說道:“三本說的有道理,這是盯住了南京的要害。照這個辦法去交涉則成功有望。學良,我們的第一航空隊現在怎麽樣?能承擔這次遠征嗎?”
張學良:“父親,第一航空隊的狀態良好,訓練一直都很嚴格,他們也參加過多次的作戰,表現一直不錯。這次出征我來帶隊吧。”
張學良一直兼任著東北空軍的總司令,他的這個要求也是分內的。
張作霖:“好,你能去讓我放心,第一航空隊也是咱們的老家底呀,不能有失。此外,咱們的戰略部隊出動也要有所斬獲,不能無功而返啊。”
張作霖看看趙三本,可是沒有再說話。他的想法很明顯,他還是希望趙三本能夠輔佐張學良,如果任命趙三本為參謀長則出征更有把握了。可是這兩個人老是別扭,尿不到一個壺裏。他也隻能暗自歎息了。
張作霖又問道:“學良,沈鴻烈還有一條建議是什麽?”
張學良:“他說現在英國美國發明了一種叫‘千裏電眼’的東西,擺在海岸上,據說能看到幾十公裏以外的輪船。”
這裏說的就是雷達,沈鴻烈當然不知道叫雷達,就來了個千裏電眼。
“聽誰說的?”
“他是從英美教官軍官那裏聽說的。”
東北軍的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等技術兵種裏有不少來自英美的雇傭兵,多數擔任基層的軍官,也有聘請的英軍、美軍的軍官做教官。總之英美的軍人不少,他們與自己的國家當然會有密切的聯係。
張作霖和趙三本是知道雷達的,當然也不能點破,否則不是出鬼了!
張作霖:“榮參謀長,這個事情你找楊宇霆讓他聯係英國和美國,不管是買成品還是買技術,設法買來。”
“是!”
楊宇霆是東北軍的總裝備部的部長,這事歸他管。雖說雷達屬於高技術,也會是西方國家的機密,可東北方麵還是有憑仗的,那就是單晶矽片。憑借這個特殊商品就能買到西方的關鍵技術。另外,東北與西方是盟友的關係,這也是有利的條件。
張作霖也沒有繼續深問探討就直接下達了命令,他的這個表現實際上也漏出了“先知先覺”的馬腳。張作霖畢竟不是演員嘛,也沒有用心揣摩他人的心理。他自己不覺得,可是在場的其他人都會心中吃驚。趙三本掃視著眾人,心中不無擔心。
雷達的曆史起始於1922年,那時候僅僅提出了無線電波反射的概念,科學界說利用這個原理可以檢測到遠方艦船,這還都是設想。曆史上直到1936年,英國人才開始在海岸上架設了世界第一個非常笨重的雷達站,是用來探測海上船隻的。安裝到軍艦上用的雷達是1937年美國人製造的。
在我們的故事裏提前出現的單晶矽片,也就提前催生了晶體管技術,加速了電子技術的進步。因此,實用的雷達技術提前兩年出現了。他們的情報說明英美已經有了安裝於陸地上的雷達。曆史上從第一台海岸雷達到安裝於艦船上的雷達隻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那麽現在就可能更快了。
可以設想,此時科技比較先進的幾個國家都能提前擁有雷達,東北軍當然不能落後。
初期的雷達都是針對海上艦船的,都是大型目標,對於高速飛行的飛機還檢測不到,還要積累技術,也需要時間。(m.101novel.com)